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9795发布日期:2021-05-11 15:1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管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管路系统中,中小管径水管路中最常见的装配连接方式包括软连接和硬连接,如附图1所示。软连接是指在两段硬管1之间或者硬管1与转接头2之间通过用橡胶软管3连接,起到缓冲调节作用;橡胶软管3与硬管1或转接头2的连接处需要通过喉箍6固定。硬连接是指在钢管1上焊接一个支架7,并将支架7搭载到某些刚性较大的载体8上,再将钢管1装配至目标零件5上。

发动机冷却管路系统的中小管径水管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

1、由于制造工艺受限,安装孔位经常偏移,装配难度大,影响装配质量甚至无法装配。

2、由于制造精度等原因导致装配的频繁调整,对垫圈或o型圈等密封件4造成挤压,使其变形、磨损,进而导致密封不良、漏液的情况发生。

3、装配应力过大,固定焊接处薄弱易断裂。

4、汽车发动机舱大多靠近热源,普通的橡胶软管在发动机舱高温辐射下易被烤坏,对橡胶软管的材料要求过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5、硬管需要额外通过支架和刚性较大的载体固定,难以保证支架的安装精度,从而无法保证硬管的安装精度,也使得零件种类、数量增多,管理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通过转接件实现硬管与目标零件的过盈装配,并通过夹片实现硬管的轻微调节,降低零件加工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包括硬管、转接头和目标零件,硬管通过转接头装配至目标零件上;

所述的密封装配装置还包括夹片;硬管固定连接在转接头的上部,转接头的侧壁上形成有装配凸槽,夹片的一端形成有直径大于装配凸槽直径的装配凹槽,使夹片的一端能间隙装配在装配凸槽内;目标零件上形成有装配凸台,装配凸台内上部形成有孔径大于转接头外径的装配孔,使转接头能间隙装配在装配孔内;装配孔的深度小于装配凸槽底面与转接头底面的间距,使夹片的另一端过盈压装在装配凸台上;装配凸台的下部形成有连通转接头与目标零件的水路通道。

所述的转接头的外壁中部形成有密封凹槽,密封件匹配嵌装在密封凹槽内,密封件能顶紧在转接头与装配孔之间。

所述的转接头的外径大于硬管的外径,且转接头内形成有内径与硬管外径相匹配的硬管安装槽,使硬管匹配插接在硬管安装槽内并与转接头固定连接,硬管安装槽的内径大于转接头的内径。

所述的装配凸槽和装配凹槽均为圆弧形结构,且装配凸槽的圆弧角度大于装配凹槽的圆弧角度。

所述的夹片的另一端和装配凸台内均形成有固定孔,使夹片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经固定孔过盈压装在装配凸台上。

所述的装配孔的深度比装配凸槽底面与转接头底面的间距大0.2-0.3mm,即夹片在装配凸台上的压装过盈量为0.2-0.3mm。

所述的装配孔的内径比转接头的外径大0.2-0.3mm,即转接头在装配孔内的装配间隙量为0.1-0.15mm。

所述的装配凸槽的直径比装配凹槽的直径小0.2-0.3mm,即夹片在装配凸槽内的装配间隙量为0.1-0.15mm。

所述的装配凸槽的深度大于夹片的厚度。

所述的转接头的内径小于硬管的内径,转接头的内径小于水路通道的内径,使转接头的内径作为整个水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转接头,转接头与目标零件之间通过夹片过盈压装,并配合密封件,在确保水路装配密封性的基础上降低了装配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对各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转接头、喉箍、橡胶软管等装配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简单,装配更便捷。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与转接头间隙配合装配的夹片,且夹片与硬管之间非刚性连接,夹片能通过装配凹凸槽实现轻微转动调节,从而能在装配时消化由于加工精度造成的零部件孔位偏差,确保硬管与目标零件之间的有效、可靠装配,也进一步降低了对零件加工精度及其孔位一致性的要求。

3、本实用新型采用钢制的转接头和夹片即可实现连接,无需使用橡胶软管,可以适应较高的工作环境温度,避免橡胶软管在高温环境下的损耗,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冷却管路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支架、载体等固定硬管,降低了装配精度要求,装配过程中应力小,减少对密封件、焊接节点的挤压和磨损,确保整个装配装置良好的密封性和装配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接件实现硬管与目标零件的过盈装配并压紧,并通过夹片实现硬管的轻微调节,使冷却水管可以合理的安装至目标零件上,降低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中的精度要求,具有零件少、易于装配、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汽车冷却管路系统中水路结构的零部件装配,确保其取水、回水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管路系统的水路装配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的装配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剖面图。

图中,1硬管,2转接头,21装配凸槽,22密封凹槽,23硬管安装槽,3橡胶软管,4密封件,5目标零件,51装配凸台,52装配孔,53水路通道,6喉箍,7支架,8载体,9夹片,91装配凹槽,10固定件,1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3,一种发动机冷却水路的密封装配装置,包括硬管1、转接头2和目标零件5,硬管1通过转接头2装配至目标零件5上。

所述的密封装配装置还包括夹片9;硬管1固定连接在转接头2的上部,转接头2的侧壁上形成有装配凸槽21,夹片9的一端形成有直径略大于装配凸槽21直径的装配凹槽91,使夹片9的一端能间隙装配在装配凸槽21内;目标零件5上形成有装配凸台51,装配凸台51内上部形成有孔径略大于转接头2外径的装配孔52,使转接头2能间隙装配在装配孔52内;装配孔52的深度略小于装配凸槽21底面与转接头2底面的间距,使夹片9的另一端过盈压装在装配凸台51上;装配凸台51的下部形成有连通转接头2与目标零件5的水路通道53。

所述的转接头2的外壁中部形成有密封凹槽22,密封件4匹配嵌装在密封凹槽22内,密封件4能顶紧在转接头2与装配孔52之间,起到密封的作用。

所述的转接头2的外径大于硬管1的外径,且转接头2内形成有内径与硬管1外径相匹配的硬管安装槽23,使硬管1匹配插接在硬管安装槽23内并通过焊接等方式与转接头2固定连接,硬管安装槽23的内径大于转接头2的内径,确保硬管1与转接头2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优选的,所述的硬管1可采用无缝钢管,转接头2可采用钢质转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

所述的装配凸槽21和装配凹槽91均为圆弧形结构,且装配凸槽21的圆弧角度略大于装配凹槽91的圆弧角度,可以限制硬管1的大幅度旋转,又能为装配留出一定的旋转调节间隙,确保装配式的轻微调节。优选的,所述的装配凹槽91的圆弧角度为180°,装配凸槽21的圆弧角度为190°-210°。

所述的夹片9的另一端和装配凸台51内均形成有固定孔11,使夹片9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10经固定孔11过盈压装在装配凸台51上,确保夹片9的装配稳定性。

所述的装配凸槽21的深度大于夹片9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的装配凸槽21的深度为4-6mm,夹片9的厚度为3-4mm。

优选的,所述的装配孔52的深度比装配凸槽21底面与转接头2底面的间距大0.2-0.3mm,即夹片9在装配凸台51上的压装过盈量为0.2-0.3mm。

优选的,所述的装配孔52的内径比转接头2的外径大0.2-0.3mm,即转接头2在装配孔52内的装配间隙量为0.1-0.15mm。

优选的,所述的装配凸槽21的直径比装配凹槽91的直径小0.2-0.3mm,即夹片9在装配凸槽21内的装配间隙量为0.1-0.15mm。

优选的,所述的转接头2的内径小于硬管1的内径,同时转接头2的内径也小于水路通道53的内径,使转接头2的内径作为整个水路最终要求的基本水路直径,确保硬管1的安装稳定且水路通畅。

优选的,所述的夹片9可采用q235钢材锻造成型。

目标零件5及其装配凸台51应为铸件,目标零件5可以是发动机机体、缸盖、水箱或水泵等。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工序如下:

在无缝钢管即硬管1的连接端通过硬管安装槽23焊接固定钢质的转接头2,在密封凹槽22内装配o形圈等密封件4,将转接头2以0.1-0.15mm的间隙量装配至目标零件5上装配凸台51的装配孔52内,使硬管1、转接头2、装配孔52和水路通道53同轴连通,密封件4确保了转接头2与装配孔52之间的密封装配。再将夹片9通过装配凹槽91和装配凸槽21以0.1-0.15mm的间隙量装配至转接头的侧部,由于装配凸槽21的圆弧角度大于装配凹槽91的圆弧角度,通过转动夹片9,使夹片9另一端的螺孔与装配凸台51上的螺孔对齐,并通过固定件10经固定孔11将夹片9以0.2mm的过盈量过盈装配在装配凸台51上,完成硬管1与目标零件5之前的密封装配。固定件10可采用螺栓,固定孔11可采用与螺栓相匹配的螺孔。

在转接头2、装配凸台51和夹片9的加工过程中,装配凸槽21、密封凹槽22、硬管安装槽23、装配孔52、水路通道53和装配凹槽91可采用机床根据设计参数统一加工成型,各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值可根据实际装配需求或设计公差范围适当调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