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装置、焊接装置以及连续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0540发布日期:2022-02-19 16:15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导向装置、焊接装置以及连续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带钢冷轧退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向装置、焊接装置以及连续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2.热轧带钢经过冷轧后,形成冷硬卷,冷硬卷需要进入连续退火工序进行退火以消除内应力。冷硬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钢卷冷硬卷表面出现缺陷等,需要进行断卷,断卷后的冷硬带钢还需要根据退火卷的重量要求将断开的冷硬卷头尾焊接再进行退火。
3.目前,在连续退火炉和开卷机之间设置有焊接机,设置于连续退火炉中的前一卷的冷硬卷的带尾在焊接机上,需要与开卷机上的后一卷冷硬卷的带头进行焊接,焊接时,后一卷冷硬卷的带头进入焊接机前在导板台上移动,导板台设置有多个,多个导板台依次间隔设置,在相邻的导板台的搭接处,后一卷冷硬卷的带头容易发生折角现象,导致焊接机对前一卷冷硬卷的带尾与后一卷冷硬卷的带头难以匹配焊接,目前,采用人工敲打的方式消除折角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向装置、焊接装置和连续退火装置,解决了后一卷冷硬卷的带头在导向台上易出现折角导致的焊接机对前一卷冷硬卷的带尾与后一卷冷硬卷的带头难以匹配焊接的问题,同时杜绝了人工敲打折角出现的安全隐患。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向装置,用于将冷硬卷的带头导至焊接机进行焊接,所述装置包括:
7.支架;
8.第一驱动组件;
9.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均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用于通过冷硬卷的导板台的上方,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皮带和电磁铁,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主动辊的端部连接,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均沿所述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皮带环形设置,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中部通过所述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电磁铁间隙设置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之间,所述电磁铁间隙设置于所述皮带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张紧辊,所述张紧辊沿所述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张紧辊传动连接于所述皮带内侧,所述张紧辊的高度高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高度,所述电磁铁设置于所述张紧辊的下方。
11.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辊包括辊芯和辊筒,所述辊筒通过轴承套装在所述辊芯外,所述辊筒与所述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辊芯的两端伸出于所述辊筒的两端,且所述辊芯的两端分别通过竖向螺钉螺纹连接在支架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沿所
述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同轴的第一链轮,所述导向组件的主动辊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同轴的第二链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链轮与所述主动辊的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导向组件的上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杆竖向设置,所述蜗杆的下端与所述导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蜗轮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关节轴承,所述关节轴承具有杆端,所述蜗杆的下端与所述关节轴承的杆端连接,所述关节轴承的下端通过销钉与所述导向组件铰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轴沿所述冷硬卷运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与所述升降组件的蜗轮固定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升降组件与对应的所述导向组件连接,多个所述导向组件呈矩阵排列,每行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冷硬卷的运行方向平行,每行所述导向组件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二传动轴与对应行的升降组件的涡轮固定连接,每列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平行,每列所述导向组件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每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传动轴与对应列的所述导向组件的主动辊传动连接。
17.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焊接机及上述的一种导向装置。
18.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续退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连续退火炉、开卷机以及上述的焊接装置。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0.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向装置,用于将冷硬卷的带头导至焊接机进行焊接,该装置包括支架、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导向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和导向组件均通过支架设置于通过冷硬卷的导板台的上方,导向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皮带和电磁铁,第一驱动组件与主动辊的端部连接,主动辊和从动辊均沿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可转动设置,皮带环形设置,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中部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电磁铁间隙设置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电磁铁间隙设置于皮带内。第一卷冷硬卷由开卷机开卷,并沿着导板台向前运动,进入到连续退火炉中进行退火,第一卷冷硬卷的带尾即将运行至连续退火炉的入口时,将焊接机置于连续退火炉的入口,第二卷冷硬卷由开卷机开卷向前运动,此时,对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并使第一驱动组件工作,主动辊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辊转动,第二卷冷硬卷的带头受到上方的电磁铁的吸引而与皮带的外侧底部接触,并随着运动的皮带向前运动,进入到连续退火炉中,这样就避免了第二卷冷硬卷的带头插入相邻的导板台之间的缝隙中,不会出现折角;还杜绝了人工敲打消除折角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的导向装置的主视图;
23.图3为图2中的b-b视图;
24.图4为图3中的e-e视图;
25.图5为图4中的张紧辊的放大图;
26.图6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0-支架;
29.200-第一驱动组件,210-第一电机,220-第一传动轴,230-第一链轮,240-第二链轮,250-连通;
30.300-导向组件,310-主动辊,320-从动辊,330-张紧辊,331-辊芯,332-辊筒,333-轴承,340-皮带,350-电磁铁,360-螺钉;
31.400-第二驱动组件,410-第二电机,420-第二传动轴,430-联轴器;
32.500-升降组件,510-关节轴承,520-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34.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向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的b-b视图,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向装置,用于将冷硬卷的带头导至焊接机进行焊接,该装置包括支架100、第一驱动组件200以及导向组件300。
35.其中,第一驱动组件200和导向组件300均通过支架100设置于通过冷硬卷的导板台的上方,导向组件300包括主动辊310、从动辊320、皮带340和电磁铁350,第一驱动组件200与主动辊310的端部连接,主动辊310和从动辊320均沿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可转动设置,皮带340环形设置,主动辊310和从动辊320的中部通过皮带340传动连接,电磁铁350间隙设置于主动辊310和从动辊320之间,电磁铁350间隙设置于皮带340内。
36.第一卷冷硬卷由开卷机开卷,并沿着导板台向前运动,进入到连续退火炉中进行退火,第一卷冷硬卷的带尾即将运行至连续退火炉的入口时,将焊接机置于连续退火炉的入口,第二卷冷硬卷由开卷机开卷向前运动,此时,对电磁铁350通电产生磁性,并使第一驱动组件200工作,主动辊310转动,通过皮带340带动从动辊320转动,第二卷冷硬卷的带头受到上方的电磁铁350的吸引而与皮带340的外侧底部接触,并随着运动的皮带340向前运动,进入到连续退火炉中,这样就避免了第二卷冷硬卷的带头插入相邻的导板台之间的缝隙中,不会出现折角。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辊310的转动方向应使得皮带340的下方向冷硬卷的运行方向运动。电磁铁350可以通过支架100固定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37.进一步地,结合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组件300还可以包括张紧辊330,张紧辊330沿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可转动设置,张紧辊330传动连接于皮带340内侧,张紧辊330的高度高于主动辊310和从动辊320的高度,电磁铁350设置于张紧辊330的下方。张紧辊330
可以使皮带340张紧,避免皮带340的下部塌落与导板台之间的距离过小,从而使得冷硬卷剐蹭导板台,并且皮带340的下部塌落,会与电磁铁350之间的距离太大,使得冷硬卷的带头与电磁铁350距离远,吸力不足。
38.具体地,图5是图4中的张紧辊的放大图,结合图4,张紧辊330包括辊芯331和辊筒332,辊筒332通过轴承333套装在辊芯331外侧,辊筒332与皮带340传动连接,辊芯331的两端伸出于辊筒332的两端,且辊芯331的两端分别通过竖向螺钉360螺纹连接在支架100上。当皮带340松懈后,可以通过调节螺钉360使张紧辊330上升或下降,从而调整皮带340的张力。
39.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3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电机210和第一传动轴220,第一传动轴220沿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可转动设置,第一电机210与第一传动轴220的一端同轴连接,第一传动轴220上固定设置有同轴的第一链轮230,导向组件300的主动辊310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同轴的第二链轮240,第一传动轴220的第一链轮230与主动辊310的第二链轮230通过链条250传动连接。第一电机210工作,带动第一传动轴220转动,通过链条250带动主动辊310转动,完成动力传递。此处第一电机210可以选用电机和减速机一体的电机减速机,当然也可以在第一电机210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减速机与第一传动轴220连接,在此不作限定。第一电机210可以固定安装在支架100上,第一传动轴220也可以转动设置在支架100上。
40.进一步地,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组件400和升降组件500,升降组件500和第二驱动组件400均设置于导向组件300的上方,升降组件500包括蜗轮和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蜗杆竖向设置,蜗杆的下端与导向组件300连接,第二驱动组件400与蜗轮连接。第二驱动组件400驱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蜗杆转动,使得蜗杆可以上下移动,由于蜗杆的下端与导向组件300连接,因此导向组件300实现了上下移动。当需要采用该装置对冷硬卷的带头引导时,导向组件300下移至下限位,以使导向组件300与冷硬卷的带头产生磁吸作用;当引导结束后,关闭电磁铁350的电源并将导向组件上限至上限位待用。
41.进一步地,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500还可以包括关节轴承510,关节轴承510具有杆端,蜗杆的下端与关节轴承510的杆端连接,关节轴承510的下端通过销钉520与导向组件300铰接。在操作中,导向组件300安装在固定框架上,关节轴承510的下端与固定框架通过销钉520铰接,这样升降组件500可以使固定框架升降,从而带动导向组件300升降。
42.进一步地,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400可以包括第二电机410和第二传动轴420,第二电机420固定设置,第二电机410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420的一端同轴连接,第二传动轴420的另一端可转动设置,第二传动轴420沿冷硬卷运行方向设置,第二传动轴420的端部与升降组件500的蜗轮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20可以固定设置在支架100上,
4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组件300和升降组件500均设置有多个,导向组件300与升降组件500对应设置,每个升降组件300与对应的导向组件500连接,多个导向组件300呈矩阵排列,每行导向组件300与冷硬卷的运行方向平行,每行导向组件300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驱动组件400,每个第二驱动组件400的第二传动轴420与对应行的升降组件500的涡轮固定连接,每列导向组件300与冷硬卷的宽度方向平行,每列导向组件300对应设置有
一个第一驱动组件200,每个第一驱动组件200的第一传动轴220与对应列的导向组件300的主动辊310传动连接。此处导向组件300的数量可以设置成4个,每行2个,每列2个;也可以设置成6个,每行2个,每列3个,或者每行3个,每列2个;当然,导向组件300还可以是8个、10个,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优选地,每行设置2个导向组件300,每列设置2个导向组件300,此时每列的2个导向组件300可以沿冷硬卷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每列的两个导向组件300的主动辊310相背离的两个端部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链轮240,每列的导向组件300对应设置的第一驱动组件200的第一传动轴22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第一链轮230,两个第一链轮230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链轮240通过链条250传动连接;同理,每个第二驱动组件400的第二电机410可以先连接一个减速机,减速机通过万向联轴器430与第二传动轴420连接,第二传动轴420远离第二电机410的一端通过万向联轴器430与另一个减速机连接,两个减速机分别与对应行的两个升降组件500的涡轮固定连接。
44.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该装置包括焊接机及上述的一种导向装置。焊接机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例如可以选择有c字口的焊接机,该焊接机可以沿着冷硬卷的宽度方向移动,当需要焊接时,将焊接机移动至连续退火炉的入口处,焊接结束后,将焊接机移走备用。
45.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续退火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连续退火炉、开卷机以及上述的焊接装置。
46.开卷机、导向装置、焊接机和连续退火炉按照工艺依次设置,当然,连续退火炉和开卷机之间还设置有多块导板台,多块导板台沿着冷硬卷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
47.在本发明中,支架100可以包括两个横梁、四个支撑腿、两个纵梁,其中纵梁沿冷硬卷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横梁沿冷硬卷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横梁可以焊接在纵梁的底部,每个纵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一个支撑腿,第一驱动组件200、导向组件300、第二驱动组件400以及升降组件500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在上述的支架100上,为了固定,还可以在支架上灵活添加固定板、连接板等,在此不作限定。
48.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