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2987发布日期:2022-05-18 20:3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模具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


背景技术:

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成型后的料体往往需要通过冲切模架进行二次加工,将多余料体切除,达到工艺标准。
3.现有的冲切模架,料体从模架上落料时易造成对成型料体的摩擦损坏。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的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冲切模架,料体从模架上落料时易造成对成型料体的摩擦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包括上盖板1、第一支撑组件2、支撑柱3、动模板4、定模板5、导柱组件6、驱动装置7、落料板8、支撑装置9、下底板10、防呆组件11、落料组件12,通过第一落料口83与第二落料口84之间形成有落料槽85,所述落料槽85左右两侧为三角形斜坡,用于承接上方冲切完成的物料滑落,不易损伤料体,降低生产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6.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包括上盖板1、第一支撑组件2、支撑柱3、动模板4、定模板5、导柱组件6、驱动装置7、落料板8、支撑装置9、下底板10、防呆组件11、落料组件12,其特征在于:下底板10上方设置有支撑装置9,支撑装置9上方设置有落料板8,落料板8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导柱组件6,导柱组件6有4个,导柱组件6下端与落料板8连接,导柱组件6上端与上盖板1连接,上盖板1下方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有多个,支撑柱3上方与上盖板1垂直连接,支撑柱3下方与定模板5垂直连接,定模板5上方两侧设有中导柱51,中导柱51有多个,中导柱51上方与动模板4匹配连接,中导柱51下方设置有落料组件12,落料板8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7,用于对物料进行水平冲切,所述落料板8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废料口81、第二废料口82、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第一落料口83设置在落料板8上方的上侧,第二落料口84设置在落料板8上方的下侧,第一落料口83与第二落料口84分别对称设置在落料板8上方,所述第一废料口81设置在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左侧,所述第二废料口82设置在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右侧,第一落料口83与第二落料口84之间形成有落料槽85,所述落料槽85左右两侧为三角形斜坡,用于承接上方冲切完成的物料滑落,不易损伤料体。
7.进一步的,所述导柱组件6包括导柱61、导套62、锁紧装置63,导柱61与导套62套接,所述锁紧装置63设置在导套62、导柱61侧边,用于锁紧导柱组件6。
8.进一步的,驱动装置7与驱动气缸连接,驱动装置7包括驱动组件71,驱动组件71有多个,驱动组件71间隔设置在落料板8左右两侧,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进气块72、驱动导柱组件73、第一连接板74、第二连接板75,第二连接块内设有多个冲头,驱动导柱组件73分别设
置在第一连接板74的左右两边,第一连接板74与第二连接板75匹配连接,进气块7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74上方,当气体进入进气块72,左右两侧的驱动导柱组件73向料体方向水平运动,驱动导柱组件73推动第二连接板75,第二连接板75内冲头对料体进行水平冲切。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9包括支撑斜杆91、支撑框92、第二支撑组件93,所述第二支撑组件93设置在落料板8下方,第二支撑组件93下方与下底板10垂直连接,第二支撑组件93与落料板8匹配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框92下方左右分别设置有支撑斜杆91,第二支撑组件93上方与落料板8垂直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动模板4内还设有限位柱41,限位柱41有4个,限位柱41分别设置在动模板4四周,用于限制动模板4运动距离。
11.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10还连接有防呆组件11,用于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模具受损。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3与第一支撑组件2上表面高度齐平。
13.进一步的,所述下底板10中部设置有第三落料口,所述第三落料口与第一废料口81、第二废料口82、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匹配对应,用于料体落料。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包括上盖板1、第一支撑组件2、支撑柱3、动模板4、定模板5、导柱组件6、驱动装置7、落料板8、支撑装置9、下底板10、防呆组件11、落料组件12,通过第一落料口83与第二落料口84之间形成有落料槽85,所述落料槽85左右两侧为三角形斜坡,用于承接上方冲切完成的物料滑落,不易损伤料体,降低生产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0][0021][002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的结构图。
[0024]
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包括上盖板1、第一支撑组件2、支撑柱3、动模板4、定模板5、导柱组件6、驱动装置7、落料板8、支撑装置9、下底板10、防呆组件11、落料组件12,其特征在于:下底板10上方设置有支撑装置9,支撑装置9上方设置有落料板8,落料板8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导柱组件6,导柱组件6有4个,导柱组件6下端与落料板8连接,导柱组件6上端与上盖板1连接,上盖板1下方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有多个,支撑柱3上方与上盖板1垂直连接,支撑柱3下方与定模板5垂直连接,定模板5上方两侧设有中导柱51,中导柱51有多个,中导柱51上方与动模板4匹配连接,中导柱51下方设置有落料组件12,落料板8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装置7,用于对物料进行水平冲切,所述落料板8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废料口81、第二废料口82、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第一落料口83设置在落料板8上方的上侧,第二落料口84设置在落料板8上方的下侧,第一落料口83与第二落料口84分别对称设置在落料板8上方,所述第一废料口81设置在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左侧,所述第二废料口82设置在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右侧,第一落料口83与第二落料口84之间形成有落料槽85,所述落料槽85左右两侧为三角形斜坡,用于承接上方冲切完成的物料滑落,不易损伤料体。
[0025]
所述导柱组件6包括导柱61、导套62、锁紧装置63,导柱61与导套62套接,所述锁紧装置63设置在导套62、导柱61侧边,用于锁紧导柱组件6。
[0026]
驱动装置7与驱动气缸连接,驱动装置7包括驱动组件71,驱动组件71有多个,驱动组件71间隔设置在落料板8左右两侧,所述驱动装置7包括进气块72、驱动导柱组件73、第一连接板74、第二连接板75,第二连接块内设有多个冲头,驱动导柱组件73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74的左右两边,第一连接板74与第二连接板75匹配连接,进气块72设置在第一连接板74上方,当气体进入进气块72,左右两侧的驱动导柱组件73向料体方向水平运动,驱动导柱组件73推动第二连接板75,第二连接板75内冲头对料体进行水平冲切。
[0027]
所述支撑装置9包括支撑斜杆91、支撑框92、第二支撑组件93,所述第二支撑组件93设置在落料板8下方,第二支撑组件93下方与下底板10垂直连接,第二支撑组件93与落料板8匹配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框92下方左右分别设置有支撑斜杆91,第二支撑组件93上方与落料板8垂直连接。
[0028]
所述动模板4内还设有限位柱41,限位柱41有4个,限位柱41分别设置在动模板4四周,用于限制动模板4运动距离。
[0029]
所述下底板10还连接有防呆组件11,用于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模具受损。
[0030]
所述支撑柱3与第一支撑组件2上表面高度齐平。
[0031]
所述下底板10中部设置有第三落料口,所述第三落料口与第一废料口81、第二废料口82、第一落料口83、第二落料口84匹配对应,用于料体落料。
[003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能源车的车壳模架,包括上盖板1、第一支撑组件2、支撑柱3、动模板4、定模板5、导柱组件6、驱动装置7、落料板8、支撑装置9、下底板10、防呆组件11、落料组件12,通过第一落料口83与第二落料口84之间形成有落料槽85,所述落料槽85左右两侧为三角形斜坡,用于承接上方冲切完成的物料滑落,不易损伤料体,降低生产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003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