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筒节外抱组对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2706发布日期:2022-08-23 22:0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容器筒节外抱组对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压力容器筒节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压力容器筒节外抱组对设备。


背景技术:

2.压力容器产品的制作过程,筒体组对是制作过程非常重要的工序,在对筒节进行组队时,需要将两个筒节固定并使其端面对齐,使后续焊接时,减小焊缝,进而提高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
3.为此,中国专利cn202122627423.4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筒节外抱组对装置,其通过设置外抱圆机构,降低了较长尺寸筒节的组队难度,让筒节在组对的同时对筒节进行校圆,提高了筒节错边量、圆度等尺寸精度,保证了筒节的制造质量。
4.但是,其在使用抱圆机构进行夹紧校圆时,会在筒节上留下压痕,且其通过固定横梁和导轨使两个筒节同轴,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部分较长尺寸筒节质量较大,会导致两侧的固定横梁和导轨偏斜,从而使两段筒节在组队时,其端面连接处缝隙增大,影响后续焊接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压力容器筒节外抱组对设备,本技术通过抱紧装置实现了校圆筒节的同时避免在筒节上留下压痕的功能。
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力容器筒节外抱组对设备,包括机架和抱紧装置;机架包括锥齿盘、支撑架和环形安装架,锥齿盘、支撑架和环形安装架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锥齿盘和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环形安装架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抱紧装置设有两个,两个抱紧装置关于机架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抱紧装置包括传动组件、滚压组件和第一旋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滚压组件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传动组件和滚压组件关于环形安装架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传动组件包括限位支架、第一螺杆、套筒和锥齿轮,限位支架滑动安装在环形安装架上,第一螺杆与限位支架固定连接,套筒可旋转的安装在环形安装架上,套筒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锥齿轮与套筒固定连接,锥齿轮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共线,锥齿轮与锥齿盘传动连接;滚压组件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一旋转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环形安装架传动连接。
7.优选的,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蜗杆、第一主轴、第一蜗轮、第一旋转齿轮和第一齿环;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蜗杆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蜗杆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驱动器的驱动端传动连接;第一主轴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第一蜗轮固定套接在第一主轴上,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传动连接;第一旋转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一主轴上;第一齿环固定套接在环形安装架上,第一齿环与第一旋转齿轮传动连接。
8.优选的,锥齿盘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抱紧装置还包括第二旋转驱动组件,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二蜗杆、第二主轴、第二蜗轮、第二旋转齿轮和第二齿环;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第二蜗杆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第二蜗杆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器的驱动端传动连接;第二主轴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第二蜗轮固定套接在第二主轴上,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传动连接;第二旋转齿轮固定套接在第二主轴上;第二齿环固定套接在锥齿盘上,第二齿环与第二旋转齿轮传动连接。
9.优选的,滚压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螺杆、螺纹套、安装座、第一旋转轴和第一滚轮;第一限位块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第二螺杆固定安装在第一限位块上,第二螺杆的轴线与第一螺杆的轴线共线;螺纹套滑动安装在安装座上,螺纹套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第一旋转轴可旋转的安装在安装座;第一滚轮套接在第一旋转轴上。
10.优选的,还包括装载装置,装载装置包括装载架和支撑座;装载架与机架可拆卸的连接;支撑座至少设有两个,支撑座固定安装在装载架上,每个支撑座上可旋转的安装有两个第二旋转轴,每个第二旋转轴上套接有一个第二滚轮。
11.优选的,装载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三螺杆、旋转把手和第二限位块;第二安装座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安装座分别固定安装在装载架和机架上,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安装座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三螺杆可旋转的安装在第二安装座上;旋转把手固定套接在第三螺杆上;第二限位块固定安装在第三螺杆上。
12.优选的,装载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滑动铰接座、连杆、长轴、第四螺杆和第二旋转把手;滑动铰接座和连杆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滑动铰接座滑动安装在支撑座上;连杆的一端与一个滑动铰接座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轴铰接,连杆的中间端可旋转的套接在长轴上;第四螺杆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座上,第四螺杆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座螺纹连接;第二旋转把手固定套接在第四螺杆的端部。
13.优选的,装载装置还包括直线驱动组件,直线驱动组件包括滑轨、第五螺杆和第三旋转把手;滑轨固定开设在装载架上,支撑座与滑轨滑动配合;第五螺杆可旋转的安装在装载架上,第五螺杆与安装在支撑座上的多个支撑座螺纹连接;第三旋转把手固定套接在第五螺杆的端部。
14.优选的,定位组件还包括光电传感器和光敏元件;光电传感器与安装在装载架上的第二安装座固定连接;光敏元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15.优选的,还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万向轮组件;万向轮组件设有多个,多个万向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机架的底部和装载架的底部。
16.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旋转驱动组件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环形安装架旋转,环形安装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传动组件和滚压组件同步旋转,由于锥齿轮和锥齿盘传动连接,锥齿盘固定时,环形安装架旋转会使锥齿轮旋转,锥齿轮带动套筒旋转,第一螺杆通过限位支架的限位而无法旋转,套筒旋转会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伸长,从而缩短滚压组件的旋转半径,以此一边旋转一边挤压筒节,达到校圆筒节的同时避免在筒节上留下压痕的功能。
17.2、本技术通过第二旋转驱动器、第二蜗杆、第二主轴、第二蜗轮、第二旋转齿轮和
第二齿环实现了将筒节抱紧后驱动筒节匀速旋转的功能,方便了操作人员对两个筒节的连接处进行焊接,进一步提高焊接效率的目的。
18.3、本技术通过第一限位块、第二螺杆、螺纹套、安装座、第一旋转轴和第一滚轮实现了快速拆装滚压组件的功能,通过避免筒节外径较小时,第一螺杆伸长太多,相邻的滚压组件靠的太近发生挤压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抱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抱紧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环形安装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锥齿盘和第一旋转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旋转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装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直线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支撑座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机架;1a-锥齿盘;1b-支撑架;1c-环形安装架;2-抱紧装置;2a-传动组件;2a1-限位支架;2a2-第一螺杆;2a3-套筒;2a4-锥齿轮;2b-滚压组件;2b1-第一限位块;2b2-第二螺杆;2b3-螺纹套;2b4-安装座;2b5-第一旋转轴;2b6-第一滚轮;2c-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1-第一旋转驱动器;2c2-第一蜗杆;2c3-第一主轴;2c4-第一蜗轮;2c5-第一旋转齿轮;2c6-第一齿环;2d-第二旋转驱动组件;2d1-第二旋转驱动器;2d2-第二蜗杆;2d3-第二主轴;2d4-第二蜗轮;2d5-第二旋转齿轮;2d6-第二齿环;3-装载装置;3a-装载架;3b-支撑座;3c-第二旋转轴;3d-第二滚轮;3e-定位组件;3e1-第二安装座;3e2-第三螺杆;3e3-旋转把手;3e4-第二限位块;3e5-光电传感器;3e6-光敏元件;3f-升降组件;3f1-滑动铰接座;3f2-连杆;3f3-长轴;3f4-第四螺杆;3f5-第二旋转把手;3g-直线驱动组件;3g1-滑轨;3g2-第五螺杆;3g3-第三旋转把手;4-移动装置;4a-万向轮组件;5-筒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参照图1-图13:
一种压力容器筒节外抱组对设备,包括机架(1)和抱紧装置(2);机架(1)包括锥齿盘(1a)、支撑架(1b)和环形安装架(1c),锥齿盘(1a)、支撑架(1b)和环形安装架(1c)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锥齿盘(1a)和支撑架(1b)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环形安装架(1c)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架(1b)上;抱紧装置(2)设有两个,两个抱紧装置(2)关于机架(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抱紧装置(2)包括传动组件(2a)、滚压组件(2b)和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传动组件(2a)和滚压组件(2b)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多个传动组件(2a)和滚压组件(2b)关于环形安装架(1c)的轴线中心对称设置;传动组件(2a)包括限位支架(2a1)、第一螺杆(2a2)、套筒(2a3)和锥齿轮(2a4),限位支架(2a1)滑动安装在环形安装架(1c)上,第一螺杆(2a2)与限位支架(2a1)固定连接,套筒(2a3)可旋转的安装在环形安装架(1c)上,套筒(2a3)与第一螺杆(2a2)螺纹连接,锥齿轮(2a4)与套筒(2a3)固定连接,锥齿轮(2a4)的轴线与套筒(2a3)的轴线共线,锥齿轮(2a4)与锥齿盘(1a)传动连接;滚压组件(2b)与第一螺杆(2a2)固定连接;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的驱动端与环形安装架(1c)传动连接。
22.本技术通过机架(1)和抱紧装置(2)实现了对筒节进行校圆的同时避免06表面留下压痕的功能;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与控制器电连接;操作人员先将两个筒节分别从机架(1)的两侧安装到机架(1)上,并尽量使两个筒节端面贴合,接着通过控制器发送信号给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收到信号后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环形安装架(1c)旋转,环形安装架(1c)带动安装在其上的传动组件(2a)和滚压组件(2b)同步旋转,由于锥齿轮(2a4)和锥齿盘(1a)传动连接,锥齿盘(1a)固定时,环形安装架(1c)旋转会使锥齿轮(2a4)旋转,锥齿轮(2a4)带动套筒(2a3)旋转,第一螺杆(2a2)通过限位支架(2a1)的限位而无法旋转,套筒(2a3)旋转会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2a2)伸长,从而缩短滚压组件(2b)的旋转半径,通过多个滚压组件(2b)将筒节抱紧固定,然后进行后续操作。
23.参照图6和图7: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2c1)、第一蜗杆(2c2)、第一主轴(2c3)、第一蜗轮(2c4)、第一旋转齿轮(2c5)和第一齿环(2c6);第一旋转驱动器(2c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蜗杆(2c2)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蜗杆(2c2)的一端与第一旋转驱动器(2c1)的驱动端传动连接;第一主轴(2c3)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蜗轮(2c4)固定套接在第一主轴(2c3)上,第一蜗轮(2c4)与第一蜗杆(2c2)传动连接;第一旋转齿轮(2c5)固定套接在第一主轴(2c3)上;第一齿环(2c6)固定套接在环形安装架(1c)上,第一齿环(2c6)与第一旋转齿轮(2c5)传动连接。
24.本技术通过第一旋转驱动器(2c1)、第一蜗杆(2c2)、第一主轴(2c3)、第一蜗轮(2c4)、第一旋转齿轮(2c5)和第一齿环(2c6)实现了稳定驱动环形安装架(1c)旋转的功能,并通过第一蜗杆(2c2)和第一蜗轮(2c4)的减速传动稳定滚压组件(2b)的旋转速度,进一步减少压痕的产生;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2c1)优选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操作人员在驱动环形安装架(1c)旋转时,先通过控制器发送信号给第一旋转驱动器(2c1),第一旋转驱动器(2c1)收到信号后驱动第一蜗杆(2c2)旋转,第一蜗杆(2c2)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一蜗轮(2c4)旋转,第一蜗轮(2c4)带动第一主轴(2c3)和第一旋转齿轮(2c5)旋转,第一旋转齿轮(2c5)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一齿环(2c6)旋转,通过第一齿环(2c6)带动环形安装架(1c)旋转;所述第一旋转齿轮(2c5)和第一齿环(2c6)优选为传动比远大于1的
齿轮组,通过第一蜗杆(2c2)和第一蜗轮(2c4)、第一旋转齿轮(2c5)和第一齿环(2c6)的双重减速结构,不仅可以稳定对筒节进行校圆,而且进一步稳定了滚压组件(2b)的旋转速度,从而使筒节的固定和校圆更加稳定,且通过第一蜗杆(2c2)和第一蜗轮(2c4)具有的自锁性,能够避免筒节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松动的情况。
25.参照图2、图8和图9:锥齿盘(1a)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1)上;抱紧装置(2)还包括第二旋转驱动组件(2d),第二旋转驱动组件(2d)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2d1)、第二蜗杆(2d2)、第二主轴(2d3)、第二蜗轮(2d4)、第二旋转齿轮(2d5)和第二齿环(2d6);第二旋转驱动器(2d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蜗杆(2d2)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蜗杆(2d2)的一端与第二旋转驱动器(2d1)的驱动端传动连接;第二主轴(2d3)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蜗轮(2d4)固定套接在第二主轴(2d3)上,第二蜗轮(2d4)与第二蜗杆(2d2)传动连接;第二旋转齿轮(2d5)固定套接在第二主轴(2d3)上;第二齿环(2d6)固定套接在锥齿盘(1a)上,第二齿环(2d6)与第二旋转齿轮(2d5)传动连接。
26.本技术通过第二旋转驱动器(2d1)、第二蜗杆(2d2)、第二主轴(2d3)、第二蜗轮(2d4)、第二旋转齿轮(2d5)和第二齿环(2d6)实现了将筒节抱紧后驱动筒节匀速旋转的功能,方便了操作人员对两个筒节的连接处进行焊接,进一步提高了焊接效率;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2d1)优选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操作人员先通过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驱动滚压组件(2b)旋转,并逐步将筒节抱紧,然后通过控制器发送信号给第二旋转驱动器(2d1),第二旋转驱动器(2d1)收到信号后驱动第二蜗杆(2d2)旋转,第二蜗杆(2d2)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二蜗轮(2d4)旋转,第二蜗轮(2d4)带动第二主轴(2d3)和第二旋转齿轮(2d5)旋转,第二旋转齿轮(2d5)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二齿环(2d6)旋转,通过第二齿环(2d6)带动锥齿盘(1a)旋转,锥齿盘(1a)带动筒节进行缓慢匀速的旋转,以便于操作人员对其进行加工;通过第二蜗杆(2d2)和第二蜗轮(2d4)的自锁性,可以避免滚压组件(2b)旋转将筒节抱紧的过程中传动组件(2a)与环形安装架(1c)同向旋转,导致第一螺杆(2a2)无法伸长的情况。
27.参照图4和图5:滚压组件(2b)包括第一限位块(2b1)、第二螺杆(2b2)、螺纹套(2b3)、安装座(2b4)、第一旋转轴(2b5)和第一滚轮(2b6);第一限位块(2b1)与第一螺杆(2a2)固定连接;第二螺杆(2b2)固定安装在第一限位块(2b1)上,第二螺杆(2b2)的轴线与第一螺杆(2a2)的轴线共线;螺纹套(2b3)滑动安装在安装座(2b4)上,螺纹套(2b3)与第二螺杆(2b2)螺纹连接;第一旋转轴(2b5)可旋转的安装在安装座(2b4);第一滚轮(2b6)套接在第一旋转轴(2b5)上。
28.本技术通过第一限位块(2b1)、第二螺杆(2b2)、螺纹套(2b3)、安装座(2b4)、第一旋转轴(2b5)和第一滚轮(2b6)实现了快速拆装滚压组件(2b)的功能,避免筒节外径较小时,第一螺杆(2a2)伸长太多,相邻的滚压组件(2b)靠的太近发生挤压的问题;操作人员在拆卸滚压组件(2b)时,先旋转安装在第一滚轮(2b6)两端的螺纹套(2b3),使螺纹套(2b3)和第二螺杆(2b2)分离,然后将其取下;在安装滚压组件(2b)时,操作人员旋转螺纹套(2b3),使螺纹套(2b3)与第二螺杆(2b2)螺纹连接,并使螺纹套(2b3)与第一限位块(2b1)抵紧,以固定螺纹套(2b3);拆装完成后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旋转驱动组件(2c)驱动环形安装架(1c)
旋转的同时驱动第一螺杆(2a2)伸长,第一滚轮(2b6)在环形安装架(1c)和第一螺杆(2a2)的驱动下沿筒节外壁滚动,并不断挤压筒节,达到将筒节校圆的效果,同时由于筒节受力比较均匀,避免了筒节表面留下明显压痕。
29.参照图1和图10:还包括装载装置3,装载装置3包括装载架3a和支撑座3b;装载架3a与机架1可拆卸的连接;支撑座3b至少设有两个,支撑座3b固定安装在装载架3a上,每个支撑座3b上可旋转的安装有两个第二旋转轴3c,每个第二旋转轴3c上套接有一个第二滚轮3d。
30.本技术通过装载架3a、支撑座3b、第二旋转轴3c和第二滚轮3d实现了方便操作人员移动筒节的功能,相较于现有移动筒节的方式,通过分体式装载架3a大幅提高了筒节移动的便携性;操作人员将筒节移动至装载架3a上,通过支撑座3b上安装的第二滚轮3d将筒节支撑,通过第二滚轮3d的设置,操作人员在通过第二旋转驱动组件2d驱动筒节旋转时,第二滚轮3d与筒节之间发生滚动,从而减少筒节与支撑结构之间的摩擦,方便旋转筒节的同时,避免筒节受到损伤,达到提高筒节质量的效果。
31.参照图10-图12:装载装置3还包括定位组件3e,定位组件3e包括第二安装座3e1、第三螺杆3e2、旋转把手3e3和第二限位块3e4;第二安装座3e1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安装座3e1分别固定安装在装载架3a和机架1上,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安装座3e1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三螺杆3e2可旋转的安装在第二安装座3e1上;旋转把手3e3固定套接在第三螺杆3e2上;第二限位块3e4固定安装在第三螺杆3e2上。
32.本技术通过第二安装座3e1、第三螺杆3e2、旋转把手3e3和第二限位块3e4实现了连接装载架3a和机架1的功能,达到了稳定连接装载架3a和机架1的功能;操作人员先将筒节稳定安装到装载架3a上,然后将第三螺杆3e2对准机架1上的第二安装座3e1,接着旋转旋转把手3e3,旋转把手3e3带动第三螺杆3e2旋转,使得第三螺杆3e2与机架1上的第二安装座3e1螺纹连接,直至第二限位块3e4与第二安装座3e1抵紧;通过第三螺杆3e2与第二安装座3e1的配合使得装载架3a和机架1能够稳定连接。
33.参照图10和图13:装载装置3还包括升降组件3f,升降组件3f包括滑动铰接座3f1、连杆3f2、长轴3f3、第四螺杆3f4和第二旋转把手3f5;滑动铰接座3f1和连杆3f2设有多个且一一对应,滑动铰接座3f1滑动安装在支撑座3b上;连杆3f2的一端与一个滑动铰接座3f1铰接,连杆3f2的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轴3c铰接,连杆3f2的中间端可旋转的套接在长轴3f3上;第四螺杆3f4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座3b上,第四螺杆3f4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段,两个螺纹段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座3f1螺纹连接;第二旋转把手3f5固定套接在第四螺杆3f4的端部。
34.本技术通过滑动铰接座3f1、连杆3f2、长轴3f3、第四螺杆3f4和第二旋转把手3f5实现了驱动第二滚轮3d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使不同尺寸筒节的轴线与环形安装架1c的轴线共线的效果;由于环形安装架1c的轴线位置固定,而不同筒节的外径不同,轴线位置也不同,因此,操作人员再将筒节安装到装载架3a上后,需要旋转第二旋转把手3f5,第二旋转把手3f5带动第四螺杆3f4旋转,由于第四螺杆3f4上的两个螺纹段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第四螺杆3f4会分别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两个滑动铰接座3f1做相反运动,从而实现驱动第二旋
转轴3c升降的功能,使得筒节的轴线高度与环形安装架1c的轴线高度相同,然后再将第三螺杆3e2对准机架1上的第二安装座3e1,接着旋转旋转把手3e3,旋转把手3e3带动第三螺杆3e2旋转,使得第三螺杆3e2与机架1上的第二安装座3e1螺纹连接,直至第二限位块3e4与第二安装座3e1抵紧;通过第三螺杆3e2与第二安装座3e1的配合使得装载架3a和机架1稳定连接,同时使环形安装架1c的轴线与筒节的轴线共线,以便于后续将两个筒节固定。
35.参照图10和图11:装载装置3还包括直线驱动组件3g,直线驱动组件3g包括滑轨3g1、第五螺杆3g2和第三旋转把手3g3;滑轨3g1固定开设在装载架3a上,支撑座3b与滑轨3g1滑动配合;第五螺杆3g2可旋转的安装在装载架3a上,第五螺杆3g2与安装在支撑座3b上的多个支撑座3b螺纹连接;第三旋转把手3g3固定套接在第五螺杆3g2的端部。
36.本技术通过滑轨3g1、第五螺杆3g2和第三旋转把手3g3实现了快速调节支撑座3b之间间距的功能,达到保持筒节稳定安装在装载架3a上的同时调节筒节伸出长度的功能;为了方便筒节伸出到环形安装架1c处,在装载架3a上开设了滑轨3g1,并将支撑座3b滑动安装在滑轨3g1上,但是这样会导致筒节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极不安全,为此,设置了第五螺杆3g2和第三旋转把手3g3,通过第五螺杆3g2与支撑座3b的螺纹配合将支撑座3b固定,以防止筒节移动过程中支撑座3b出现晃动;在将装载架3a与机架1配合后,操作人员旋转第三旋转把手3g3,第三旋转把手3g3带动第五螺杆3g2旋转,第五螺杆3g2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多个支撑座3b同步移动,从而推动筒节伸出至环形安装架1c处,与另一个筒节的端面抵紧配合。
37.参照图10-图12:定位组件3e还包括光电传感器3e5和光敏元件3e6;光电传感器3e5与安装在装载架3a上的第二安装座3e1固定连接;光敏元件3e6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38.本技术通过光电传感器3e5和光敏元件3e6实现了辅助定位装载架3a和机架1连接位置的功能,避免由于第三螺杆3e2与第二安装座3e1之间螺纹乱牙导致的两个筒节错位的情况,起到了进一步提高两个筒节之间配合精准度的效果;由于螺纹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乱牙情况,就会导致第三螺杆3e2和第二安装座3e1之间的配合不稳定,进而导致装载架3a和机架1之间的配合不紧密,致使两个筒节之间错位,缝隙增大,影响后续焊接质量,为此,设置了光电传感器3e5和光敏元件3e6,判断装载架3a和机架1的连接情况,若装载架3a和机架1之间紧密配合,且无晃动情况下,光敏元件3e6准确接收到光电传感器3e5发出的光信号,一旦装载架3a和机架1之间位置发生偏斜,光敏元件3e6无法收到光电传感器3e5发出的光信号,从而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发出警报或其他交互信息提醒操作人员。
39.参照图1、图2和图6:还包括移动装置4,移动装置4包括万向轮组件4a;万向轮组件4a设有多个,多个万向轮组件4a分别安装在机架1的底部和装载架3a的底部。
40.本技术通过万向轮组件4a实现了方便操作人员移动机架1和装载架3a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机架1和装载架3a的灵活性;为了提高筒节移动的便携性,通过将装载架3a和机架1分体化设计,但是装载架3a和机架1的移动仍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其他装置配合来驱动其移动,为此,在机架1和装载架3a的底部安装了万向轮组件4a,操作人员便只需要将其推动便可快速移动机架1和装载架3a,以此来移动和组队筒节。
41.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