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00494发布日期:2023-02-01 00:3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伸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拉伸模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拉伸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钣金件这类片状的料片材料,通常会选择拉伸成型,但无论是整体拉伸或是部分拉伸,在拉伸的位置通常需要设置拉延筋,并由模具的压料块压住拉延筋,以保证拉伸质量;但该种方式会产生多余的废料,后续需要增加切边工艺,以将拉延筋切除;其一方面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后续的切边工艺延长了生产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伸模具,其无需在料片上设置拉延筋,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同时,在料片拉伸成型过程中,后续无需增加切边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模具,用于料片的拉伸成型,包括:下模组件,包括有凹块和夹紧块,所述夹紧块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凹块上,且所述凹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上模组件,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的上方,包括有凸块和压料块,所述凸块可插入所述凹块中;且所述凸块可抵于所述料片的上端面,所述夹紧块可抵于所述料片的下端面,以夹紧所述料片;所述压料块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凸块的一侧,并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当所述压料块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时,所述压料块与所述凹块之间具有供所述料片一侧插入的限位间隙。
5.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第一导杆,所述压料块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杆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孔中。
6.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上模板和所述压料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7.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第二导杆,所述夹紧块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杆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孔中。
8.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下模板和所述夹紧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9.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压料块上设置压料板,所述压料板可与所述料片抵接。
10.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凹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凹块上的基座和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可与所述料片的侧边抵接。
11.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可活动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可与所述定位块抵接。
12.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下模组件上设置有导柱,所述上模组件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孔,所述导柱穿设在所述第三导向孔中。
13.据上所述的一种拉伸模具,所述上模组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下模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可与所述第二限位柱抵接。
14.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凸块和夹紧块夹持料片,并在压料块和凹块之间设置供料片插入的限位间隙,在上模组件下行时,可将料片插入限位间隙中的一侧拉出,使其进入凸块和凹块之间,成为产品的一部分,其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料片拉伸成型时,后续无需增加切边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2、通过将第一导杆穿设在第一导向孔中,能够为压料块的上下升降运动提供导向;通过将第二导杆穿设在第二导向孔中,其能够为夹紧块的上下升降运动提供导向;3、通过在上模板和压料块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可以驱使压料块在料片成型过程中始终与限位块抵接,保证料片的成型质量;4、通过在下模板和夹紧块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其可以确保料片在拉伸成型时始终被夹紧;5、通过设置可与料片侧边抵接的定位块,限制料片的位置,可以防止料片的在拉伸成型时发生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是图1的截面图;图4是本发明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去除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00、下模组件;110、凹块;111、限位块;112、限位间隙;120、夹紧块;121、第二导向孔;130、下模板;131、第二导杆;132、第二弹簧;140、定位件;141、基座;142、定位块;143、调节螺栓;150、导柱;160、第二限位柱;200、上模组件;210、凸块;220、压料块;221、第一导向孔;222、压料板;230、上模板;231、第一导杆;232、第一弹簧;240、第三导向孔;250、第一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8.如图1-7所示,一种拉伸模具,主要用于料片的拉伸成型,其包括有下模组件100和上模组件200。
19.下模组件100包括有凹块110和夹紧块120,夹紧块120可升降的设置在凹块110上,且凹块1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111;上模组件200可升降的设置在下模组件100的上方,包
括有凸块210和压料块220,凸块210可插入凹块110中;且凸块210可抵于料片的上端面,夹紧块120可抵于料片的下端面,以夹紧料片;压料块220可升降的设置在凸块210的一侧,并可与限位块111抵接;当压料块220与限位块111抵接时,压料块220与凹块110之间具有供料片一侧插入的限位间隙112。
20.具体的,在拉伸成型时,料片被夹持于凸块210和夹紧块120之间,并且其一侧插入限位间隙112中,并未被压紧,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上模组件200的凸块210推动夹紧块120下行时,可将料片插入限位间隙112中的一侧拉出,使其进入凸块210和凹块110之间,最后成为产品的一部分。其中,限位间隙112用于限制料片的位置,其能够起到拉料的作用,保证料片的成型质量;凸块210和夹紧块120则用于夹持住料片,以确保上模组件200下行时可将料片拉出。本方案通过凸块210和夹紧块120夹持料片,并在压料块220和凹块110之间设置供料片插入的限位间隙112,在上模组件200下行时,可将料片插入限位间隙112中的一侧拉出,使其进入凸块210和凹块110之间,成为产品的一部分,其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料片拉伸成型时,后续无需增加切边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
21.如图4和图5所示,上模组件200还包括有上模板230,上模板230上设置有第一导杆231,压料块220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221,第一导杆231穿设在第一导向孔221中。通过将第一导杆231穿设在第一导向孔221中,能够为压料块220的上下升降运动提供导向。
22.上模板230和压料块22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32。具体的,第一弹簧232可以提供一个向下的推力,以驱使压料块220在料片成型过程中始终与限位块111抵接,其能够保证压料块220与凹块110之间限位间隙112的宽度在料片成型时始终一致,保证料片成型质量。
23.压料块220上设置有压料板222,压料板222可与料片抵接,通过改变压料板222的面积可以调节料片的回弹量,保证料片的成型质量;其压料板222的设置使得在需要调节料片的回弹量时,只需要更换压料板222即可。
24.如图5和图6所示,下模组件100还包括有下模板130,下模板130上设置有第二导杆131,夹紧块12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121,第二导杆131穿设在第二导向孔121中。通过将第二导杆131穿设在第二导向孔121中,其能够为夹紧块120的上下升降运动提供导向。
25.下模板130和夹紧块12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32。具体的,第二弹簧132可以提供一个向上的推力,以确保料片在拉伸成型时始终被夹紧。
26.如图5和图7所示,凹块110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件140,定位件140包括有设置在凹块110上的基座141和定位块142;定位块142可滑动的设置在基座141上,并可与料片的侧边抵接。其定位块142可与料片侧边抵接,以限制料片的位置,防止料片的在拉伸成型时发生位置偏移。
27.基座141上设置有可活动的调节螺栓143,调节螺栓143的一端可与定位块142抵接。在定位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43,即可限制定位块142的位置,进而限制料片的位置,防止料片在拉伸成型时发生位置偏移。
28.如图1所示,下模组件100上设置有导柱150,上模组件200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孔240,导柱150穿设在第三导向孔240中。通过将导柱150穿设在第三导向孔240中,其能够为上模组件200的上下升降运动提供导向。
29.如图2所示,上模组件2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250,下模组件10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60,第一限位柱250可与第二限位柱160抵接。在上模组件200和下模组件100合模完成
时,第一限位柱250与第二限位柱160抵接,其能够防止上模组件200在合模完成后继续向下运动,避免该拉伸模具的损坏。
30.本方案提供一种拉伸模具,主要用于料片的拉伸成型,其包括有下模组件100和上模组件200。通过凸块210和夹紧块120夹持料片,并在压料块220和凹块110之间设置供料片插入的限位间隙112,在上模组件200下行时,可将料片插入限位间隙112中的一侧拉出,使其进入凸块210和凹块110之间,成为产品的一部分其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料片拉伸成型时,后续无需增加切边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
3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思想。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2.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