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焊接或组装时的角度精确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0412发布日期:2022-07-19 23:4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焊接或组装时的角度精确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角调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件焊接或组装时的角度精确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2.工件在焊接或者组装时,需要调整工件的倾角角度,比如汽车副车架就有双倾角,在对汽车后副车架和前副车架连杆焊接制造时,焊接完成品就有内、外双倾角角度的要求,倾角角度精度需要保证在
±
15

(正负10分)以内。
3.工装现有的大部分技术方式是采用先保证xyz三维的位置度,角度不保证,焊接完成后,通过增加nc设备工序,来后加工倾角面及相对倾角面的安装定位孔(通孔或螺孔等)。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反复调整工装和焊接参数,同步采用追加工修正工装角度或更换前端的工装定位组件,每调整一次就要重复修改或新设计工装来替换。
4.现有的技术如采用后加工,精度是可以保证,但nc工序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人工还是机械手自动上取件方式,成本都需1-300万左右,而且占用生产场地等。如采用修正或更换定位工装,重复精度完全没有保证,因为在量产焊接制造过程中,焊接会随着焊接速度、气温、焊接参数的变化,或者单品工件批次不同的误差变化,都有可能会导致倾角精度的变化。如果重新设计修改或加工更换,时效上很难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即使提前做大量标准误差补偿工装块,作为调试标准件库存,也会占用收纳管理场地,加工成本增加,更换时间长等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焊接或组装时的角度精确调整机构,其能够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不利因素,使调整方式简单、快速、重复精度高及精度值调整精确,而且具有成本低、节约场地投入等技术优势。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工件焊接或组装时的角度精确调整机构,包括底板、外倾角调节机构以及内倾角调节机构,所述内倾角调节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调节产品的内倾角;
8.所述内倾角调节机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面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外倾角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上用于调节产品的外倾角。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倾角调节机构包括微调板与旋转支点,所述微调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支点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10.所述微调板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内倾角腰型孔,所述内倾角腰型孔下方的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微调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件与抵接块,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抵接块的连接线与位于所述微调板两侧的内倾角腰型孔的连接线呈交错设置,通过调节固定件与抵接块使得微调版相对于所述旋转支点转动。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块以及调节
螺栓,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微调板的侧壁上。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接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另一侧设置有内倾角垫片,所述限位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内倾角垫片安装在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微调板的侧壁之间。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倾角调节机构包括基板以及调节板,所述基板与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旋转机构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外倾角腰型孔,每个所述外倾角腰型孔的下方的所述基板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设置有调节部。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部包括固定螺栓、支撑柱、垫块以及外倾角垫片,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调节槽;
15.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垫块固定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螺旋穿过所述调节板抵接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面,所述外倾角垫片设置在所述垫块的下方。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本发明为了解决双顷角角度的调整困难问题,利用一个旋转机构,通过调节外倾角调节机构以及内倾角调节机构以实现对产品顷角角度的调节,从而将产品到调整需要的合格角度。方便调整,而不是盲目的调整去重复试验角度,其能够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不利因素,使调整方式简单、快速、重复精度高及精度值调整精确,而且具有成本低、节约场地投入等技术优势2.通过。
18.2.在对产品的内倾角进行调节时,松开固定在内倾角腰型孔内的螺栓,旋松调节螺栓,使微调版相对于旋转支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在抵接块与微调板上加减内倾角垫片,旋转顷角角度,调整需要的合格角度。调节完成后,旋紧调节螺栓使其一端抵紧在微调板的侧壁上,从而实现了对产品内倾角角度的固定。
19.3.在对产品的外倾角进行调节时,松开固定在外倾角腰型孔内的螺栓,通过增加或减少垫块下方的外倾角垫片数量,并且通过调整固定螺栓,使得加减的外倾角垫片与调节槽的内壁贴合,整个机构就会沿旋转机构旋转到需要调整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为旋转的支点,使得调节板的中心处能够围绕旋转机构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对产品外倾角的调节。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示工件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向视图。
23.附图标记:1、底板;2、外倾角调节机构;21、基板;22、调节板;23、外倾角腰型孔;3、内倾角调节机构;31、微调板;32、旋转支点;33、内倾角腰型孔;34、固定件;341、固定块;342、调节螺栓;35、抵接块;36、限位柱;37、内倾角垫片;4、旋转机构;5、调节部;51、固定螺栓;52、支撑柱;53、垫块;54、外倾角垫片;6、调节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工件焊接或组装时的角度精确调整机构,包括底板1、外倾角调节机构2以及内倾角调节机构3,内倾角调节机构3活动设置在底板1上用于调节产品的内倾角。内倾角调节机构3远离底板1的一面设置有旋转机构4,外倾角调节机构2设置在旋转机构4上用于调节产品的外倾角。
26.内倾角调节机构3包括微调板31与旋转支点32,微调板31的一端通过旋转支点32设置在底板1上。微调板31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内倾角腰型孔33,内倾角腰型孔33下方的底板1上开设有固定孔,微调板3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件34与抵接块35,固定件34与抵接块35的连接线与位于微调板31两侧的内倾角腰型孔33的连接线呈交错设置,通过调节固定件34与抵接块35使得微调版相对于旋转支点32转动。
27.固定件34包括固定块341以及调节螺栓342,固定块341安装在底板1上,调节螺栓342螺纹连接在固定块341上,调节螺栓342的一端抵接在微调板31的侧壁上。抵接块35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36,另一侧设置有内倾角垫片37,限位柱36固定在底板1上,内倾角垫片37安装在抵接块35与微调板31的侧壁之间。
28.在对产品的内倾角进行调节时,松开固定在内倾角腰型孔33内的螺栓,旋松调节螺栓342,使微调版相对于旋转支点32转动一定的角度,在抵接块35与微调板31上加减内倾角垫片37,旋转顷角角度,调整需要的合格角度。调节完成后,旋紧调节螺栓342使其一端抵紧在微调板31的侧壁上,从而实现了对产品内倾角角度的固定。
29.外倾角调节机构2包括基板21以及调节板22,基板21与调节板22通过旋转机构4垂直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调节板22位于旋转机构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多个外倾角腰型孔23,每个外倾角腰型孔23的下方的基板21上均开设有定位孔,调节板22的一侧设置有调节部5。
30.其中,调节部5包括固定螺栓51、支撑柱52、垫块53以及外倾角垫片54,调节板22上开设有方形孔,方形孔与基板21之间形成调节槽6。支撑柱52与垫块53固定在调节槽6内,固定螺栓51的一端螺旋穿过调节板22抵接在支撑柱52的顶面,外倾角垫片54设置在垫块53的下方。
31.在对产品的外倾角进行调节时,松开固定在外倾角腰型孔23内的螺栓,通过增加或减少垫块53下方的外倾角垫片54数量,并且通过调整固定螺栓51,使得加减的外倾角垫片54与调节槽6的内壁贴合,整个机构就会沿旋转机构4旋转到需要调整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4为旋转的支点,使得调节板22的中心处能够围绕旋转机构4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对产品外倾角的调节。
32.在焊接工装上对双顷角有精确的精度调整方式,每个倾角通过原点单轴旋转,通过加减内外倾角垫片(内外倾角垫片54总量3mm。调整+0.1mm内外倾角垫片,角度变化+15

调整+0.2mm内倾角垫片37,角度变化+30

)来进行精确柔性调整。调整方式简单、快速、重复精度高及精度值调整精确等技术特点。
33.本次案例是应用于机械手自动弧焊焊接工艺,焊接时是有焊渣飞溅物的,只能通过机械硬件加减内倾角垫片37工艺,如果应用在组装、铆接或胶粘连等其它工艺时,调整可以用高精度量具、伺服电机来替代内倾角垫片37,从而更柔性化、精确化。
34.调整内外倾角角度时,松开4个固定螺栓51,如需要+2度,就需要减少1mm内外倾角
垫片,调整螺栓加力,加减内倾角垫片37处贴合,整个机构会延旋转点旋转需要调整的角度。
3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本发明为了解决双顷角角度的调整困难问题,利用一个旋转机构4,通过调节外倾角调节机构2以及内倾角调节机构3以实现对产品顷角角度的调节,从而将产品到调整需要的合格角度。方便调整,而不是盲目的调整去重复试验角度,其能够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的不利因素,使调整方式简单、快速、重复精度高及精度值调整精确,而且具有成本低、节约场地投入等技术优势。
3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