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87503发布日期:2022-09-30 21:1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筒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筒体加工中,有用于对筒体上下底边进行整边折边的装置,但是对于筒体边沿局部位置折边,通常通过人工实现,一般先用夹具将筒体固定,然后人工翻折待折边的部位。但是,人工折边操作难度大,效率低,且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对筒体进行局部折边难度大、效率低的缺陷。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其中,包括夹具、刀头及驱动气缸,所述刀头连接在所述驱动气缸活塞杆的输出端上,所述夹具为圆筒状,用于固定待加工的筒体,所述夹具正对刀头的位置设有槽孔,所述刀头工作时穿过槽孔对固定于夹具内的筒体边部进行作业。
6.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刀头与夹具相对的面为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的弯曲度与夹具侧壁的弯曲度相相同。
7.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夹具内还设有衬体,所述衬体与夹具内壁相对的面为弧面,所述弧面与待加工的筒体内壁抵接。
8.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夹具内对应槽孔的位置设有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衬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座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座滑动连接,所述衬体对应螺纹孔的位置开设有沿滑槽滑动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上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9.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螺纹孔、条形通孔及螺栓的数量均为2个,并且一一对应设置。
10.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刀头与驱动气缸之间设有平行的两块限位板,两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同轴心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直径与活塞杆的直径适配,所述活塞杆的输出端穿过两所述限位孔,与刀头连接。
11.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槽孔的上槽壁及下槽壁上均设有加热机构,用于对筒体边部加热。
12.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刀头和驱动气缸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夹具对应多个所述刀头的位置均开设有槽孔。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固定筒体的夹具,在夹具对应筒体待折弯的位置开设槽孔,并通过设置可相对槽孔往复运动的刀头,通过刀头对
筒体的边部作业,使其向内翻折,进而达到对筒体边部进行局部折边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衬体及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夹具的截面示意图。
18.图4为设有双刀头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
19.附图中标注:1-夹具,2-刀头,3-驱动气缸,4-活塞杆,5-环状底座,6-槽孔,7-弧形曲面,8-衬体,9-弧面,10-滑座,11-滑槽,12-螺纹孔,13-条形通孔,14-螺栓,15-限位板,16-限位孔,17-加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体局部折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夹具1、刀头2及其活塞杆4端部与刀头2传动连接的驱动气缸3。其中,所述夹具1为圆筒状,其内径与待加工的筒体外径适配,夹具1的底部设有向内延伸的环状底座5,用于向上支撑待加工的筒体,所述夹具1正对刀头2的位置设有槽孔6,所述槽孔6的宽度和高度与刀头2的横截面适配,刚好容许刀头2穿插通过,并且槽孔6的尺寸与筒体待折边尺寸适配,槽孔6的底边与待加工的筒体的底边齐平,即,槽孔6的底边与环状底座5的顶面齐平。工作时,所述刀头2穿过槽孔6,沿夹具1的径向运动,对固定于夹具1内的筒体边部进行作业,将其边部向内翻折,从而起到局部折边的作用。
22.上述结构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固定筒体的夹具1,在夹具1对应筒体待折弯的位置开设槽孔6,并通过设置可相对槽孔6往复运动的刀头2,通过刀头2对筒体的边部作用业,使其向内翻折,进而起到对筒体边部进行局部折边的作用。
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刀头2与夹具1相对的面为弧形曲面7,并且其弯曲度与夹具1侧壁的弯曲度相适配,因此,弧形曲面7结构的刀头2在对筒体的底边进行折边时,能使筒体待折边部位受力更均匀,进而能使向内翻折的效果更好。
24.但是,上述结构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由于筒体的固定仅依靠夹具1,当受到刀头2冲击时,虽然能使筒体保持稳定,但是易牵拉折边处周边部位,发生形变,进而导致折边效果不好。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夹具1内还设有与待加工的筒体内壁抵接的衬体8,通过衬体8的抵接作用,可使刀头2冲击待折边的部位时,保证其他位置不发生形变,提高折边的质量。具体为,所述衬体8对应夹具1设有槽孔6的方向设置,其与夹具1内壁相对的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9,所述弧面9与固定于夹具1内的筒体内壁抵接,并且,其对应槽孔6的位置同样开设有空隙,可容许刀头2插入。工作时,筒体固定于夹具1内,其待折边的筒壁位于夹具1与衬体8之间,通过夹具1与衬体8的作用,能使刀头2对筒体作业时,除待折边部位,其他位置不发生形变,提高折边质量。
25.但是,上述设有衬体8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由于衬体8与夹具1之间的间距是固定
不变的,因此当筒体的筒壁厚度发生改变时,则不适用,进而使装置的适应性较差。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夹具1内对应槽孔6的位置设有滑座10,所述滑座10的延伸方向为刀头2的运动方向,所述衬体8的底部开始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与滑座10滑动连接,所述滑座10上设有螺纹孔12,所述衬体8对应螺纹孔12的位置开设有沿滑槽11滑动方向延伸的条形通孔13,所述条形通孔13上穿设有螺栓14,所述条形通孔13的宽度、螺纹孔12的内径与螺栓14适配,所述螺栓14与螺纹孔12螺纹连接。设置的滑座及滑槽11,可使衬体8相对槽孔6运动,调整衬体8与夹具1之间的距离,进而能适应筒壁厚度不同的筒体。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将衬体8与夹具1内壁的距离调整至大于筒体筒壁厚度,将筒体待加工的筒壁夹持于衬体8与夹具1内壁之间,然后沿滑槽11移动衬体8,直至衬体8的弧面9与筒体内壁抵接,然后锁紧螺栓14,使衬体8固定不动。
2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螺纹孔12、条形通孔13及螺栓14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一一对应设置。设置两个螺纹孔12、条形通孔13及螺栓14,能对衬体8的固定更为稳固,即便在刀头2冲击力较大的时候,衬体8也能稳固的抵接筒体。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刀头2的运动不发生偏移,上述结构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中,所述刀头2与驱动气缸3之间设有平行设置的两块限位板15,两块限位板15垂直活塞杆4设置,并且在其中心处设有同轴心的限位孔16,所述限位孔16的直径与活塞杆4的直径适配,所述活塞杆4的输出端穿过两限位孔16,与刀头2连接。因此,当活塞杆4伸缩运动时,由于限位孔16的作用,能保证活塞杆4仅能沿夹具1的径向运动,避免刀头2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折边质量。
28.上述结构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对于一些较软的金属材料,通过刀头2作用,即可进行折边,具有较好的加工效果。但是对于一些难以折弯的金属材质,仅通过刀头2的压力,其折弯难道大,使气缸需要的压力较大。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夹具1在槽孔6的上槽壁、下槽壁均设有加热机构17,所述加热机构17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片,所述加热机构17埋设于槽孔6的上、下槽壁内,当筒体固定于夹具1内时,筒体待折边的位置紧贴槽孔6边沿,因此槽壁上设置的加热机构17可对其加热,降低金属折弯的难度,使刀头2冲压筒体边沿时,能更好的折边。
29.上述结构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每次只能对一个工位进行折边加工,当需要对筒体多个位置进行局部折边时,需逐个进行,先加工完一个,然后停机调整位置,再进行第二个,不但对位难,并且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一些需折边多个位置的筒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1呈周向设有多个槽孔6,正对多个所述槽孔6设有多个刀头2和驱动刀头2往复运动的驱动气缸3,因此,可实现同时对筒体进行多个工位进行折边,提高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槽孔6、刀头2及驱动气缸3的数量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两个(如图4所示),也可以以筒状夹具1的周向均布的三个或四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筒体局部折边装置,通过设置用于固定筒体的夹具,在夹具设置可容许刀头通过的槽孔,在正对槽孔的位置设置刀头以及驱动刀头往复运动的驱动气缸,可实现通过刀头对筒体边沿进行作业,起到对筒体进行局部折边的作用。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