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8857发布日期:2023-10-22 08:3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模具定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车身上的的冲压件大体上分为覆盖件、梁架件和一般冲压件,能够明显表示汽车形象特征的冲压件是汽车覆盖件,因此,更加特指的汽车模具可以说成是“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简称汽车覆盖件冲模,例如,前车门外板修边模、前车门内板冲孔模等,当然汽车上的不只车身上有冲压件,汽车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都称为“汽车冲压模具”,现有的汽车冲压模具,在进行合模时,由于目前合模所使用的定位装置,通常时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固定,此方式使用时会由于定位销与插槽相互摩擦,长时间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损耗,现有的处理方式通常是涂抹润滑油,降低磨损的消耗,此方式经常会出现工作人员忘记涂抹润滑油,进而导致模具的合模不够精准,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

2、针对目前现有的汽车模具在进行合模操作时,由于现有的合模定位装置是通过定位销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此方式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定位销的移动产生大量的磨损,长时间使用后降低定位精度,因此需要涂抹润滑油,才可降低磨损,然而实际使用时,通常会出现忘记涂抹润滑油的现象,因此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解决了目前现有的汽车模具在进行合模操作时,由于现有的合模定位装置是通过定位销的方式进行定位固定,此方式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定位销的移动产生大量的磨损,长时间使用后降低定位精度,因此需要涂抹润滑油,才可降低磨损,然而实际使用时,通常会出现忘记涂抹润滑油的现象,因此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吸附的吸附组件,且所述吸附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具,且所述上模具的顶部设置有放线组件,所述上模具相邻的两侧设置有运输组件,所述上模具与运输组件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组件。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气泵、运输管、吸附管、吸附孔与支撑杆,所述气泵与底板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气泵的进气端阵列设置有运输管,且所述运输管的顶部阵列设置有吸附管。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垫板的内腔阵列开设有吸附孔,且所述吸附孔与吸附管连通,所述垫板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支撑杆,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底板相接触。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放线组件包括支撑板、缠绕轴、伺服电机、拉绳、支撑架、衔接杆、斜杆与导向环,所述缠绕轴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缠绕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一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缠绕轴的一端相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衔接杆,两组所述衔接杆的侧壁均设置有斜杆,且所述斜杆呈放射状,两组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环。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缠绕轴的外壁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贯穿支撑架的中部以及导向环延伸至其外部,且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上模具的顶部相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输组件包括固定板、气缸、连接件与推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板。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固定块与膨胀袋,所述定位块与下模具远离运输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块的中部为中空设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块位于上模具远离运输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膨胀袋,且所述膨胀袋的进气端贯穿固定块延伸至其外部。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1、采用了在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气泵,并通过气泵进气端阵列设置的运输管以及运输管顶部阵列设置的吸附管,便于通过抽气的方式,配合垫板内腔贯穿设置的吸附孔,便于对放置在其顶部的下模具进行吸附固定。

14、2、采用了通过在垫板相邻两侧设置的气缸,并通过气缸带动气缸输出端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的推板移动,进而便于推动推板内壁相接触的上模具移动,与此同时,通过伺服电机配合缠绕轴对上模具进行放线处理,从而完成上模具的推动,直至推板的内壁与下模具的外壁相接触,从而将上模具移动至下模具的顶部,进而完成第一次定位操作。

15、3、采用了上模具外侧相邻设置的膨胀袋,配合下模具相邻两侧设置的定位块,便于通过向膨胀袋的内部填充膨胀气体,使得膨胀袋膨胀,进而充分与定位块的内壁相接触,从而对上模具进行二次定位调整。

16、综上所述,该装置采用了在垫板的顶部设置气泵,并通过气泵进气端管路连接的运输管以及吸附管,配合垫板内腔贯穿开设的吸附孔,便于对下模具进行吸附固定,与此同时,通过垫板相邻两侧设置的气缸配合推板,以及伺服电机配合缠绕轴,便于推动上模具移动,进而在下模具的限位下进行第一次定位,并通过膨胀袋配合定位块便于进行二次定位,使用时避免了定位销进行磨损,同时避免了人工参与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吸附的吸附组件,且所述吸附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垫板(5),所述垫板(5)的顶部放置有下模具(20),所述下模具(20)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具(22),且所述上模具(22)的顶部设置有放线组件,所述上模具(22)相邻的两侧设置有运输组件,所述上模具(22)与运输组件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气泵(2)、运输管(3)、吸附管(4)、吸附孔(6)与支撑杆(7),所述气泵(2)与底板(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气泵(2)的进气端阵列设置有运输管(3),且所述运输管(3)的顶部阵列设置有吸附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5)的内腔阵列开设有吸附孔(6),且所述吸附孔(6)与吸附管(4)连通,所述垫板(5)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支撑杆(7),且所述支撑杆(7)的底部与底板(1)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组件包括支撑板(12)、缠绕轴(13)、伺服电机(14)、拉绳(15)、支撑架(16)、衔接杆(17)、斜杆(18)与导向环(19),所述缠绕轴(1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撑板(12),且所述缠绕轴(13)与支撑板(12)转动连接,一组所述支撑板(12)的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14),且所述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与缠绕轴(13)的一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6),且所述支撑架(16)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衔接杆(17),两组所述衔接杆(17)的侧壁均设置有斜杆(18),且所述斜杆(18)呈放射状,两组所述斜杆(18)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环(1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轴(13)的外壁缠绕有拉绳(15),所述拉绳(15)贯穿支撑架(16)的中部以及导向环(19)延伸至其外部,且所述拉绳(15)的另一端与上模具(22)的顶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包括固定板(8)、气缸(9)、连接件(10)与推板(11),所述固定板(8)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气缸(9),所述气缸(9)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10),且所述连接件(10)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板(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21)、固定块(23)与膨胀袋(24),所述定位块(21)与下模具(20)远离运输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块(21)的中部为中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3)位于上模具(22)远离运输组件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膨胀袋(24),且所述膨胀袋(24)的进气端贯穿固定块(23)延伸至其外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涉及汽车模具定位领域,针对目前现有的汽车模具在进行合模操作时,长时间使用后降低定位精度,因此需要涂抹润滑油,才可降低磨损,然而实际使用时,通常会出现忘记涂抹润滑油的现象,因此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吸附的吸附组件,且所述吸附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放置有下模具,该汽车模具自动定位系统及装置通过垫板相邻两侧设置的气缸配合推板,以及伺服电机配合缠绕轴,便于推动上模具移动,进而在下模具的限位下进行第一次定位,并通过膨胀袋配合定位块便于进行二次定位,使用时避免了定位销进行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峰,陈俊峰,马侠,尹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