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9895发布日期:2023-09-08 01:3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金属棒表面进行光洁处理的金属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时各生产铜棒、铝棒、铁棒及不锈钢棒等金属棒的生产过程中,由原材料通过熔铸、铸造成型、热轧或热挤压等工艺加工成棒料、盘料、型材或管胚料等半成品,该半成品的外表面不仅存在氧化皮,而且外表面的尺寸大小存在差别,精度低。因此都需要使用拉光刮削、拉伸减径的形式将半成品加工成表面光亮、尺寸和规格正确的材料成品。鉴于此,市面上出现了能够自动完成金属棒拉伸加工的设备,如专利号为201210187782.5的中国发明专利文件,具体公开了一种连续推拉机,包括一台或多台首尾相连的主机,每台主机的末端或相邻两台主机之间设有拉伸模具或切削模具,所述主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中部的材料通道,所述材料通道的上下方分别设有滚轮组,该滚轮组的转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一驱动装置i连接,所述滚轮组分别安装在上、下横梁上,上、下横梁分别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ii连接。该结构的滚轮组通过上、下横梁进行连接,再通过上、下横梁分别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ii连接,从而实现滚轮组的整体升降动作。其通过驱动装置ii向上、下横梁施加压力,再通过上、下横梁将压力分配至各滚轮组,由于驱动装置ii仅设置在上、下横梁的两端,上、下横梁进行压力分配时会存在压力分配不均的现象,出现靠近驱动装置ii的滚轮组压力较大,而远离驱动装置ii的滚轮组压力较小的问题,对金属棒的整体牵引力造成不均匀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安装方式。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机架、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组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所述上压轮机构上下活动安装在机架内,所述下压轮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内,所述上压轮机构和下压轮机构配合形成可供金属棒通过的材料通道,所述弹性压力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弹性压力机构的动作端与上压轮机构连接,所述行程调节机构与弹性压力机构连接,所述行程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弹性压力机构的伸缩运动行程,所述弹性压力机构用于控制上压轮机构升降。

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压力机构为气压缸,在气压缸的顶端设置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螺纹配合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杆与气压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调节螺杆和调节螺母组合形成行程调节机构。

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包括顶板、底板和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安装在顶板与顶板之间,所述顶板与底板平行设置,所述弹性压力机构安装在顶板上,所述中间板中开设有可供上压轮机构上下升降活动的上下移动孔和用于固定安装下压轮机构的固定安装孔,所述弹性压力机构的动作端穿过顶板延伸至中间板的上下移动孔。

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压轮机构包括上转轴、上辊压轮、上轴承和上轴承座,所述上辊压轮安装于上转轴的一端,所述上轴承安装于上转轴的中部,所述上轴承座安装于上轴承外侧,所述上转轴的另一端用于与传动结构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压力机构的动作端与上轴承座连接,所述上轴承座位于中间板的上下移动孔内。

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压轮机构包括下转轴、下辊压轮、下轴承和下轴承座,所述下辊压轮安装于下转轴的一端,所述下轴承安装于下轴承的中部,所述下轴承座安装于下轴承的外侧,所述下转轴的另一端用于与传动结构连接,所述下轴承座固定在中间板的固定安装孔内。

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设有正面开口的工作腔,所述中间板位于工作腔的背面,所述上辊压轮和下辊压轮分别通过上转轴和下转轴外悬至工作腔内。

1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辊压轮的外周设有若干条不同尺寸规格的辊压槽,若干条辊压槽沿上辊压轮的轴向排列设置,所述辊压槽环绕上辊压轮一周。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辊压轮的结构与上辊压轮的结构相同,所述上辊压轮的若干条辊压槽与下辊压轮的若干条辊压槽一一对应,形成若干条不同大小的材料通道。

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辊压槽为v型结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机架中设置若干组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且各组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一一对应,每组上压轮机构均配置一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从而使各上压力机构的压力均衡,保证金属棒的牵引力均衡;

14、2、工作时,弹性压力机构通过向上压轮机构施加一个弹性压力,使上压轮机构弹性压紧金属棒,从而保证上压轮机构与下压轮机构始终保持压紧金属棒进行拉伸的状态;

15、3、工作时,可以通过行程调节机构来调节弹性压力机构移动行程,进而使弹性压力机构实施下压动作时的移动行程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上压轮机构与下压轮机构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外径规格的金属棒进行拉伸加工,提高设备的适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压轮机构(2)、下压轮机构(3)、弹性压力机构(4)和行程调节机构(5),所述机架(1)上设有若干组上压轮机构(2)、下压轮机构(3)、弹性压力机构(4)和行程调节机构(5);所述上压轮机构(2)上下活动安装在机架(1)内,所述下压轮机构(3)固定安装在机架(1)内,所述上压轮机构(2)和下压轮机构(3)配合形成可供金属棒通过的材料通道(6),所述弹性压力机构(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弹性压力机构(4)的动作端与上压轮机构(2)连接,所述行程调节机构(5)与弹性压力机构(4)连接,所述行程调节机构(5)用于调节弹性压力机构(4)的伸缩运动行程,所述弹性压力机构(4)用于控制上压轮机构(2)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力机构(4)为气压缸,在气压缸的顶端设置调节螺杆(51),所述调节螺杆(51)螺纹配合有调节螺母(52),所述调节螺杆(51)与气压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调节螺杆(51)和调节螺母(52)组合形成行程调节机构(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中间板(13),所述中间板(13)安装在顶板(11)与顶板(11)之间,所述顶板(11)与底板(12)平行设置,所述弹性压力机构(4)安装在顶板(11)上,所述中间板(13)中开设有可供上压轮机构(2)上下升降活动的上下移动孔(131)和用于固定安装下压轮机构(3)的固定安装孔(132),所述弹性压力机构(4)的动作端穿过顶板(11)延伸至中间板(13)的上下移动孔(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轮机构(2)包括上转轴(21)、上辊压轮(22)、上轴承(23)和上轴承座(24),所述上辊压轮(22)安装于上转轴(21)的一端,所述上轴承(23)安装于上转轴(21)的中部,所述上轴承座(24)安装于上轴承(23)外侧,所述上转轴(21)的另一端用于与传动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力机构(4)的动作端与上轴承座(24)连接,所述上轴承座(24)位于中间板(13)的上下移动孔(1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轮机构(3)包括下转轴(31)、下辊压轮(32)、下轴承(33)和下轴承座(34),所述下辊压轮(32)安装于下转轴(31)的一端,所述下轴承(33)安装于下轴承(33)的中部,所述下轴承座(34)安装于下轴承(33)的外侧,所述下转轴(31)的另一端用于与传动结构连接,所述下轴承座(34)固定在中间板(13)的固定安装孔(1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设有正面开口的工作腔(14),所述中间板(13)位于工作腔(14)的背面,所述上辊压轮(22)和下辊压轮(32)分别通过上转轴(21)和下转轴(31)外悬至工作腔(14)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压轮(22)的外周设有若干条不同尺寸规格的辊压槽(61),若干条辊压槽(61)沿上辊压轮(22)的轴向排列设置,所述辊压槽(61)环绕上辊压轮(22)一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压轮(32)的结构与上辊压轮(22)的结构相同,所述上辊压轮(22)的若干条辊压槽(61)与下辊压轮(32)的若干条辊压槽(61)一一对应,形成若干条不同大小的材料通道(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槽(61)为v型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应用于连续推送拉伸机上的压轮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机架、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组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所述上压轮机构上下活动安装在机架内,所述下压轮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内,所述上压轮机构和下压轮机构配合形成可供金属棒通过的材料通道,通过在机架中设置若干组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且各组上压轮机构、下压轮机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一一对应,每组上压轮机构均配置一组弹性压力机构和行程调节机构,从而使各上压力机构的压力均衡,保证金属棒的牵引力均衡。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帆顺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