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削轴承套圈内孔专用多刃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793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削轴承套圈内孔专用多刃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切削刀具,特别涉及一种车削轴承套圈内孔专用多刃刀具。
目前,在轴承行业加工轴承套圈内孔都是采用常规的方柄单刃刀具,这种刀具用于加工大直径轴承套圈内孔可以,但用于加工小型号轴承内孔,特别是微型轴承套圈内孔很不适宜。其不足之处在于加工出的工件尺寸不稳定;并且必须采取粗、精两次加工,使得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大大降低;加工过程中不易排屑,因此不能在生产自动线上应用,也就不可能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刀具的耐用度差,寿命短。这些一直是我国庞大的轴承加工业不能飞速发展的突出矛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车削轴承套圈内孔专用多刃刀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车削轴承套圈内孔专用多刃刀具是由圆形、方形或锥形的刀柄和圆形刀头构成。其刀柄端部有螺丝孔。在直径为φ8~50mm的刀头部分有2~6个螺旋形的排屑槽,其槽是半径为R2~15mm的圆弧,螺旋角β为5°~25°。在刀头端部的排屑槽的螺旋面上固装着车孔刀片,其刀尖角δ为90°~120°,前角γ为±8°,后角α1、α2均为8°。刀头上还固装着倒角刀片,其主偏角φ为20°~50°,后角α3为8°。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刃刀具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侧视图及侧后角α1示意图3是车孔刀片的后角α2示意图;图4是倒角刀片的后角α3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以加工180105/02轴承套圈内孔专用多刃刀具为例,其刀具的结构是刀杆1的一端是圆形刀柄2,另一端是直径为φ24.8mm的圆形刀头3。刀柄的端部有螺丝孔4。刀头部分开有4个螺旋形的排屑槽5,其槽是半径R为4mm的圆弧,槽的螺旋角β为20°。在刀头端部的排屑槽的螺旋面上焊接着车孔刀片6,其刀尖角δ为110°,前角γ为0°,侧后角α1为8°(见图2α1),主切削刃后角α2为8°(见
图1和图3Q-Q剖视)。距刀头端部14mm处的排屑槽的螺旋面上焊接着倒角刀片7,其主偏角φ为30°,倒角刀后角α3为8°(见
图1和图4K-K剖视)。
使用时,将多刃刀具装在车床专用刀架上,加工工件轴承套圈毛坯卡在卡盘上或胎具里。接通电源,启动车床进刀,内孔、倒角一刀即成。加工过程中,在刀具的刀尖角和螺旋角的联合作用下,铁屑在工件体内引导,在工件体外卷成塔状卷屑,整齐、流畅的排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该多刃刀具耐用度高,使用寿命长;加工的轴承套圈内孔尺寸稳定,成品率高;铁屑排除整齐、流畅,易于在生产自动线上应用,车孔、倒角一次完成,生产效率高。特别是对于小孔加工更能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权利要求1.一种由刀柄和带刀片的刀头构成的车削刀具,其特征在于在直径为Φ8~50mm的圆形刀头部分有2~6个螺旋形的排屑槽,其槽是半径为R2~15mm的圆弧,螺旋角β为5°~25°,在刀头端部的排屑槽的螺旋面上固装着车孔刀片,其刀尖角♂为90°~120°,前角γ为±8°,后角α1、α2均为8°,刀头上还固装着倒角刀片,其主偏角Φ为20°~50°,后角α3为8°。
专利摘要一种车削轴承套圈内孔专用多刃刀具,其特征是在刀头端有螺旋形的排屑槽,其槽为圆弧形。排屑槽的螺旋面上固装有刀尖角为90°~120°的车孔刀片。刀头上还固装着倒角刀片。该多刃刀具耐用度高;加工的工件尺寸稳定;排屑整齐、流畅;车孔、倒角一次完成;易于在生产自动线上应用,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对小型号特别是微型轴承套圈内孔的加工。
文档编号B23B27/00GK2122699SQ9220956
公开日1992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1日
发明者米幼海, 吕镐, 李奉浩 申请人:河北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