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60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拉刀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
拉刀装置是加工机中的主要构件,而以往拉刀装置却具有制造成本高、旋转接头损坏率高、换装旋转接头费事及欲调整压缸行程较不方便的缺失。如


图1、2所示,是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86208026号的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机构,其主轴10外部固结有一可受马达11驱动的齿轮12,且内部设有一穿孔101可供心轴13穿设,该主轴10顶段外并接设有一压缸14,该压缸14的固定部141是固置于机具(图未示),该压缸14的驱动部142内设有一穿孔143可供旋转接头15装置,一固定座体20是在一顶柱体21底端设一较大外径的底座体22,该固定座体20的内孔23顶段螺孔231是供该旋转接头15的螺接头151螺置,该底座体22设有多数插孔221,及可藉由螺栓24锁结于主轴10,而可受该主轴10驱动而产生转动,一驱动座体30是一具适当外径的中空座体,其上相对应于该固定座体20的插孔221设有多数缺口31,同时形成有多数插置部32可插置入插孔221,并而可受该固定座体20驱动而同步转动,另外,该驱动座体30的内孔33底段螺孔331是可螺结心轴13,一圆盘体34是套置在顶柱体21外,且可藉由螺栓35与驱动座体30锁结,而该心轴13靠近底部处螺置有一调整螺帽16可补偿磨耗间隙,及底端内插置有一刀把17,该刀把17是藉由锥孔固定于主轴10的底端面,藉由上述构件组成,可以解决以往拉刀装置的缺点,但是,在使用时,发现因该固定座体20的底座体22必须设置插孔221以供该驱动座体30的插置部32插设,及必须藉由该螺栓24与主轴10锁结以可受其驱动转动,且该螺接头151是通用规格等因素,所以该底座体22的外径不可太小才能维持预定强度,如此,当遇到轴径较小的主轴10时(主轴轴径因工作容量不同而有大小不同),也就是会有无法适应较小轴径主轴10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各种不同轴径主轴,且可使结构简化以降低生产成本的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是在一主轴内穿置一心轴,该心轴顶端装设有一压缸,该压缸的中心穿孔装置有一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的螺接头螺结于一固定座体,该固定座体并结合有一驱动座体,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体包含一顶柱体及在该顶柱体底侧设一较大外径的底柱体,该顶柱体与螺接头螺结,该固定座体设有一供该心轴穿设的内孔,该底柱体设有多数缺口而形成有多数插脚,每一插脚都纵设有一穿孔;该驱动座体包含一顶环体、在该顶环体底侧缩设一外径与该底柱体的套孔孔径相同的中套柱及在该中套柱底侧设有一较大外径的底插柱,且该驱动座体贯设有一供该心轴穿置的内孔,该顶环体上相对应于该固定座体的插脚处贯设有多数供套结插脚的插孔,该中套柱是插置入该固定座体的内孔底部,该底套柱则插置入一主轴的内孔顶部内,且由多数锁结元件穿置过固定座体的插脚穿孔,并锁置入该主轴顶端面的锁孔。
所述的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脚的内环设有挡块。
本实用新型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固定座体及一驱动座体,该固定座体是由一顶柱体及在该顶柱体底侧设一较大外径的底柱体所构成,该底柱体设有预定长度的缺口而形成有预定数插脚,每一插脚皆纵设有一穿孔,该固定座体的内孔可供螺接头螺置及供心轴穿置,该驱动座体是由一顶环体及在该顶环体底侧设一较大外径的底套柱所构成,该驱动座体的内孔可供心轴穿置,该底套柱则插置入主轴的顶部内,该顶环体是相对应于该固定座体的插脚而贯设有多数插孔,藉由该插孔与固定座体的插脚套结,及将锁结元件锁置于该插脚的穿孔与主轴顶端面的锁孔,而可受该主轴驱动而带动该驱动座体、心轴与螺接头同步转动。
藉由上述构造组成,将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适应各种轴径主轴,及可减少构件,可相对地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的优点如后所述1.因为本实用新型是藉由在该固定座体40上设置插脚44,以插结于该驱动座体50的插孔511中,使该固定座体40与驱动座体50相互套结,及藉由该锁结元件45穿置过该插脚44的穿孔441锁结于主轴80,就可经由组成构件的驱动产生转动,且可适应各种轴径主轴80,所以具有可以解决以往必须在该固定座体20的底座体22上设置插孔221,以供该驱动座体30的插置部33穿置,所导致该底座体22外径不可太小以维持预定强度,而无法适应较小轴径主轴10的缺点,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适应各种不同轴径主轴80的功效及优点。
2.因为本实用新型不须要设置圆盘体34,所以具有可减少整体构成,以及可少一次组结动作,而具有可降低生产成本的功效及优点。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86208026号的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机构的组合及部份剖面图。
图2是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86208026号的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机构中的固定座体与驱动座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及部份剖面图。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包含固定座体40及驱动座体50,该固定座体40是螺结于一旋转接头60的螺接头61,该驱动座体50是套结在固定座体40上。
该固定座体40是由一具适当外径的顶柱体41及在该顶柱体41底侧设一较大外径的底柱体42所构成,该固定座体40内并纵向贯设有一内孔43,该内孔43分段设为位于顶段且可供该螺接头61螺置的螺孔431、位于中段具较小孔径且可供一心轴70穿置的容置孔432、及位于该底柱体42内具较大孔径且可供该驱动座体50的一中套柱52套置的套孔433,此外,该底柱体42还朝底侧设有预定长度的开口421,而相对形成有预定数量的插脚44,在本实施例中是设有四个开口421,所以相对形成有四个插脚44,每一插脚44皆纵向贯设有一穿孔441而可供锁结元件45穿置,且每一插脚44底侧内环是制成凸出的挡块442。
该驱动座体50是由一顶环体51、在该顶环体51底侧缩设一外径约相当于该套孔433孔径的中套柱52及在该中套柱52底侧设有一较大外径的底插柱53所构成,该顶环体51上相对应于该固定座体40的插脚44贯设有多数插孔511,在本实施例中是设有四个插孔511,及该驱动座体50也贯设有内孔54而可供该心轴70穿置,该底插柱53可装置入一主轴80的内孔81顶部内,及该主轴80的顶端面82相对应于该固定座体40的插脚44插孔441而设有多数螺孔821,该主轴80与以往构造相同,可受马达(图未示,可参考
图1所示)间接驱动而产生转动。
组装时,是将该固定座体40藉由内孔43的螺孔431螺结于该旋转接头60的螺接头61,则该固定座体40可先获得固定,然後将该心轴70穿置入该驱动座体50的内孔54後,再将该驱动座体50藉由顶环体51的插孔511套置于该固定座体40的插脚44,则该驱动座体50的中套柱52将同时插置入该固定座体40的套孔433内,且该心轴70也可同时穿置入容置孔432,然後,将该主轴80藉由内孔81套置于该驱动座体50的底插柱53外,并直至其顶端面82碰触到该插脚44底部为止,此时,该插脚44的挡块442可挡置在该主轴80的内孔81与中套柱52间,而可使该主轴80的螺孔821方便于对齐该插脚44的穿孔441,最後,将该锁结元件45穿置过该固定座体40的插脚44的穿孔441,并锁置入该主轴80的螺孔821,就可使该固定座体40与主轴80锁结,并可完成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而其他如压缸、夹头等构件因为不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以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使用时,当该主轴80受马达驱动而产生转动时,因为该主轴80的顶端已藉由锁结元件45与该固定座体40的插脚44锁结,所以该固定座体40将同步产生转动,而可带动该螺接头61、旋转接头60产生转动,并且,因为该插脚44是插置在驱动座体50的顶环体51的插孔511中,所以该驱动座体50可受该固定座体40带动而产生转动,可使该心轴70也产生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是在一主轴内穿置一心轴,该心轴顶端装设有一压缸,该压缸的中心穿孔装置有一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的螺接头螺结于一固定座体,该固定座体并结合有一驱动座体,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体包含一顶柱体及在该顶柱体底侧设一较大外径的底柱体,该顶柱体与螺接头螺结,该固定座体设有一供该心轴穿设的内孔,该底柱体设有多数缺口而形成有多数插脚,每一插脚都纵设有一穿孔;该驱动座体包含一顶环体、在该顶环体底侧缩设一外径与该底柱体的套孔孔径相同的中套柱及在该中套柱底侧设有一较大外径的底插柱,且该驱动座体贯设有一供该心轴穿置的内孔,该顶环体上相对应于该固定座体的插脚处贯设有多数供套结插脚的插孔,该中套柱是插置入该固定座体的内孔底部,该底套柱则插置入一主轴的内孔顶部内,且由多数锁结元件穿置过固定座体的插脚穿孔,并锁置入该主轴顶端面的锁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脚的内环设有挡块。
专利摘要一种切削液中通主轴的拉刀联结装置,包含一固定座体及一驱动座体,固定座体是在一顶柱体底端成型一较大外径底柱体,底柱体并设有一纵设有一穿孔的多数插脚,驱动座体是在一顶环体底侧成型一较小外径套柱,顶环体并设有数插孔可供插脚插置,套柱则是穿置在主轴内,以锁结元件锁置在插脚的穿孔及主轴的锁孔,因固定座体、驱动座体皆设有内孔供一心轴穿设,因此具有可适用于各式主轴的功能。
文档编号B23D43/06GK2368635SQ99205210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9日
发明者张评顺, 郭德明, 张文洲, 杨庆宜, 丁明岳, 何嘉萍 申请人: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