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进行两维空间调整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01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进行两维空间调整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炼铁高炉出铁口堵口的液压堵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大中型炼铁高炉出铁口堵口装置主要有两种型式型式一是当打泥机构安装在平面式底座上,通过平面四连杆机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方向依据炼铁高炉的不同方位选择)旋转160°送到与高炉出铁口相对应的预备位置时,由倒V型滑轨机构将打泥机构倾斜,使打泥机构出泥口与高炉出铁口处于同一轴线上,但此时尚不能进行堵口工作,还需通过两个压炮油缸向前运动,推动打泥机构向前运动,实现打泥机构出泥口与高炉出铁口的吻接。此种堵口装置虽能实现堵口功能,但存在下述不足1、两个压炮油缸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因素中单个或多个因素综合影响,出现工作不同步,造成打泥机构向前运动时发生抖动,不易对准高炉出铁口;2、倒V型滑轨机构承担重载(由于应用大、中高炉的型号不同其重量在8-12吨之间)工作,摩擦副及其他部件故障率高,整体机构稳定性差;3、高炉出铁口工作场地空间小,而打泥机构的定位精度靠平面式底座与混泥土安装基础的定位精度保证,受安装空间和整个打泥机构重量制约,故安装难度大;4、打泥机构与炼铁炉出铁口的最终工作吻接需要平面四连杆机构旋转160°预备定位,倒V型滑轨工作,压炮油缸前进三个环节完成,在出铁口高温环境中停留时间长,降低了打泥机构的使用寿命。
型式二《倾座式液压矮泥炮》(专利公开2050042)。该机构为倾座式液压矮泥炮,其特点是将型式一的平面式底座改为倾座式底座,取代型式一的倒V型滑轨机构,替代打泥机构倾斜角度功能。其优点是减少型式一的倒V型滑轨机构,增加了打泥机构的稳定性。但型式二不仅没有克服型式一的1、3、4项不足,而且当打泥机构通过平面四连杆机构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60°回位到装泥位置时,因为倾座角度限制,装泥口高度过高。不适宜装泥工人操作,增加了装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使打泥机构与出铁口有效吻接,装泥高度适宜操作;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可靠,能适用大、中、小炼铁高炉出铁口堵口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可进行两维空间调整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打泥机构1通过销轴与平面四连杆机构2铰接,打泥机构的旋转油缸3通过销轴铰接在平面四连杆机构2上,打泥机构1上方有装泥口8,前端有出泥口9,平面四连杆机构2通过销轴连接在回转座10上,打泥机构1内部有活塞12和泥缸13、活塞杆14、打泥活塞17、挡泥环15和打泥行程指示器18,水平控制连杆4两端通过销轴分别与平面四连杆机构2和吊挂机构6铰接,垂直控制杠杆臂5一端通过销轴与打泥机构1铰接,另一端与吊挂机构铰接,打泥机构1底部焊有水箱7,回转座10用螺栓连接在下双斜面底座11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垂直方向控制杠杆臂5的螺杆副及水平控制连杆4的螺杆副与打泥机构1、吊挂机构6、回转座10形成平面四连杆机构之间的调整,从而完成打泥机构的出泥口9在出铁口处上、下、左、右之间的调整,以使出泥口对准高炉出铁口,并且堵住出铁口。本发明的堵口装置回转、压炮动作准确、灵活,调节方便,且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寿命长、成本低;能较好地满足炼铁厂生产工艺的要求,并且能根据大、中、小高炉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出产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泥机构、平面四连杆机构、旋转油缸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打泥机构外部结构示意及与其它部件连接关系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4是双斜面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是打泥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打泥机构1通过销轴与平面四连杆机构铰接,打泥机构旋转油缸3通过与平面四连杆机构2铰接,水平控制连杆4两端分别与平面四连杆机构2和吊挂机构6铰接;参照图2垂直控制杠杆臂5一端与打泥机构1铰接、另一端与吊挂机构铰接,打泥机构1底部焊有水箱,打泥机构上方有装泥口8,前端有出泥口9;参照图3,平面四连杆机构2通过销轴与上底座铰接,销轴上端为铰接,下端为轴承支承,上底座10用螺栓连接在下双斜面底座11上;图中Z为液压堵口装置的基础面与出铁口中心线的标高差;参照图4,下双斜面底座的下、上斜面相对于水平面存在x°、y°两个夹角。参照图5,打泥机构内部的活塞12、泥缸13、活塞杆14、打泥活塞17、挡泥环15和打泥行程指示器18。
下面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打泥机构1依靠下双斜面底座11上斜面的Y°夹角处于最低位置时,向泥缸13内装炮泥,炮泥装满后,旋转油缸3往复运动推动平面四连杆机构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方向根据高炉出铁口的不同位置确定)旋转α度后,将打泥机构1送入堵口工作位置。打泥机构依靠下双斜面底座11下斜面的X°夹角保证其压炮角度(一般在13°左右)后,迅速准确对准高炉出铁口,打泥机构1内部的油缸活塞12运动,通过打泥活塞17运动,推出泥缸13内的炮泥经过出泥口9堵住出铁口,完成堵口工作。
参照图5,打泥机构油缸的活塞杆14固定,工作时,油缸运动,推动泥缸活塞17前进。油缸座上装有挡泥环15和漏泥孔16,可以有效地防止炮泥落到油缸活塞杆上。打泥机构底部装有水箱7,通过高速循环的自来水,循环冷却,以保证打泥机构1温度不升高,从而保证了打泥机构油缸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5,打泥机构尾部装有钢丝、滑轮、重锤式打泥行程指示器18,用以显示打泥量的相对值,由于采用了动、静滑轮机构,故行程指示器指针的全行程为打泥活塞全行程的1/3。
本实用新型堵口装置与目前国内炼铁高炉出铁口液压堵口装置比较,有下述特点1、通过水平控制连杆4的螺杆副的调节作用,可使打泥机构1在座标X轴(水平方向)左右调整;通过垂直控制杠杆臂5的螺杆副的调节作用,可使打泥机构1在座标Y轴(垂直方向)上下调整;通过上述水平、垂直方向调整完成后,将其固定锁紧,以后工作时不需调整就能每次及时、准确地堵住铁口,避免或减小了铁水飞溅及高温幅射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打泥机构的使用寿命;2、通过下双斜面底座11的x°斜面夹角作用,可以一、省去倒V型滑轨机构;二、重力效应减少了打泥机构内部活塞12的工作阻力,增加了由炮嘴9推出的炮泥对高炉出铁口的压力;通过下双斜面底座11的y°斜面夹角作用,使打泥机构1中装泥口处于装泥工位时,实现装泥口处于最低高度,便于装泥,减少了劳动强度;3、水箱7通入循环水降低打泥机构1的工作温度,保证打泥油缸温度不升高,从而提高了密封件的寿命达到提高打泥机构的寿命;4、通过打泥机构旋转油缸3的往复运动推动平面四连杆机构2旋转的合理定位,省去了原打泥机构1上的两个压炮油缸,增加了打泥机构的工作稳定性,降低制造成本和减少维修工作量;5、由于回转座10、下双斜面底座11的高度尺寸调整空间大,可根据大、中、小高炉出铁口的不同高度对应设计,故可适用于大、中、小高炉出铁口的堵口要求,克服了其他堵口装置不适用小型高炉的不足。
权利要求1.可进行两维空间调整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打泥机构(1)通过销轴与平面四连杆机构(2)铰接,打泥机构的旋转油缸(3)通过销轴铰接在平面四连杆机构(2)上,打泥机构(1)上方有装泥口(8),前端有出泥口(9),平面四连杆机构(2)通过销轴连接在回转座(10)上,打泥机构(1)内部有活塞(12)和泥缸(13)、活塞杆(14)、打泥活塞(17)、挡泥环(15)和打泥行程指示器(18),其特征在于水平控制连杆(4)两端通过销轴分别与平面四连杆机构(2)和吊挂机构(6)铰接,垂直控制杠杆臂(5)一端通过销轴与打泥机构(1)铰接、另一端与吊挂机构铰接,打泥机构(1)底部焊有水箱(7),回转座(10)用螺栓连接在下双斜面底座(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两维空间调整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双斜面底座的下、上斜面相对于水平面存在x°、y°两个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两维空间调整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缸座上装有挡泥环(15)和漏泥孔(16)。
专利摘要可进行两维空间调整的双斜面底座液压堵口装置,涉及一种用于炼铁高炉出铁口堵口的液压堵口装置。由打泥机构、平面四连杆机构、打泥机构旋转油缸、水平控制连杆、垂直控制杠杆臂、吊挂机构、水箱、上底座、下双斜面底座等部件组成。打泥机构依靠旋转油缸往复运动,推动平面四连杆机构带动打泥机构完成回转、堵口、装泥动作。通过调节水平控制连杆臂螺杆副,垂直控制杠杆臂螺杆副保证炮嘴对准出铁口;双斜面底座保证打泥机构在堵口时远离铁水沟,在装泥时降低装泥口高度。水箱通过循环水冷却降低打泥机构工作温度,提高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可靠,适用大、中、小炼铁高炉出铁口堵口功能。
文档编号C21B7/12GK2668646SQ20032011556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3日
发明者吴绪坤, 杨业华 申请人:湖北福田液压气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