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罐车横梁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77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间罐车横梁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连铸机中间罐车有两根横梁,每根横梁的两端各有一横梁升降机构,如图1所示,每个横梁升降机构均包括横梁端柱、为横梁端柱导向的导槽、油缸,其中导槽为槽钢形,横梁端柱从导槽的开口侧面进入导槽,并与导槽的其它三个侧面内壁相配合,油缸在导槽外,油缸的活塞杆顶部靠悬臂与横梁端柱连接。这种结构导致横梁上升不平稳、易卡阻,其原因是作用于各横梁升降机构的同步阀,不可能使每个横梁升降机构动作的同步度精确到没有一点差别,这种差别对于同一横梁两端的各一的横梁升降机构来说,先动作的横梁升降机构会对横梁端柱产生一个倾斜于竖直方向的分力,这种分力将以横梁加悬臂的长度为力臂产生力矩,作用于横梁另端的横梁端柱上;该力矩使得同步阀对各横梁升降机构同步度的细微差别得到了极度放大,使横梁发生倾斜,其端柱受到导槽的卡阻。在实际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横梁两端的各一横梁升降机构分别不断克服对方造成的所述力矩时,将出现横梁两端交替向上爬行的现象,随着中间罐车使用的时间增加,横梁端柱及导槽都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磨损,二者间的间隙也愈来愈大,横梁两端不同步受卡阻的现象也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无法使用。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同步阀的质量是造成同步精度的关键,然而尽管用了最好的同步阀。各横梁升降机构的同步精度问题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同步精度、消除卡阻现象的中间罐车横梁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梁的横梁端柱、为横梁端柱导向的导柱、带动横梁端柱移动的油缸及基座,导柱及油缸的缸体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导柱为竖直的圆柱管状,横梁端柱套在导柱外,与导柱的圆柱面配合;油缸位于导柱内,油缸的活塞杆与横梁端柱在它们的顶部位置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端柱套在导柱上,导向面是完整的圆柱面,加之油缸在导柱内,油缸的活塞杆与横梁端柱的轴线基本重合,力臂基本为零,几乎不产生力矩,即使油缸活塞杆与横梁端柱的轴线稍有错位,产生的力矩也是很小的,因为倾斜于竖直方向的分力本身很小,更重要的是力臂永远小于横梁端柱的内径,并且此力矩只作用于自身横梁升降机构,而不会涉及到横梁另端的横梁升降机构,这样各横梁升降机构基本上只受到竖直方向的力,并且相互之间没有干扰,机械导向控制非常好,从而保证了各横梁升降机构在同步阀的作用下的高度同步,消除了卡阻现象,使横梁升降过程平稳,升降位置准确;同时油缸设在导柱内,也有效地保护了油缸,故障率降低,油缸寿命得到提高。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反映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从该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横梁的横梁端柱1,为横梁端柱1上下滑动导向的导柱2,带动横梁端柱上下移动的油缸3、基座4;其中导柱2及油缸3的缸体5与基座4紧固连接,导柱2呈圆柱管状,横梁端柱1套在导柱外靠导柱2导向,油缸3装在导柱内,其活塞杆中心轴线与横梁端柱的中心轴线重合,并且活塞杆6的顶部与横梁端柱1顶部在它们的轴线位置处连接,使活塞杆6对横梁端柱1作用力方向线与二者的中心轴线重合,带动横梁端柱1上下移动,这样活塞杆6对横梁端柱1不会产生力矩,保证了横梁端柱不受导柱2卡阻,各横梁升降机构的同步精度显著提高,使横梁上升顺畅平稳,升降位置准确。
权利要求1.一种中间罐车横梁升降机构,包括横梁的横梁端柱(1)、为横梁端柱(1)导向的导柱(2)、带动横梁端柱(1)移动的油缸(3)及基座(4),导柱(2)及油缸(3)的缸体(5)安装在基座(4)上,其特征在于导柱(2)为竖直的圆柱管状,横梁端柱(1)套在导柱(2)外,与导柱(2)的圆柱面配合;油缸(3)位于导柱(2)内,油缸(3)的活塞杆(6)与横梁端柱(1)在它们的顶部位置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铸机中间罐车横梁升降机构,该机构包括横梁的横梁端柱、为横梁端柱导向的导柱、带动横梁端柱移动的油缸及基座,导柱及油缸的缸体安装在基座上,所述导柱为竖直的圆柱管状,横梁端柱套在导柱外,与导柱的圆柱面配合;油缸位于导柱内,油缸的活塞杆与横梁端柱在它们的顶部位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各横梁升降机构在同步阀的作用下的高度同步,消除卡阻现象,使横梁升降过程平稳,升降位置准确;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油缸,降低故障率,提高油缸寿命。
文档编号B22D41/00GK2855592SQ20052005175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5日
发明者赵树乾, 苏树国, 王涤非 申请人:赵树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