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46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外喷水装置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红热的钢管外表面进行喷淬冷却的外喷水装置,一般由总水管、主阀、冷却水管、高压喷嘴和淬火台架构成。在钢管进行水淬热处理时,需将红热的钢管拨到淬火台架上的若干组旋转的支撑轮盘上,将钢管压紧,在钢管的正上方设多组“∩”形冷却水管,在支撑轮盘的转动下,钢管开始旋转,同时“∩”形冷却水管开始喷水淬火,当达到规定的淬火时间后,停止喷水淬火,将钢管拨出淬火台架,等待下一根钢管的淬火。这种钢管外喷水装置存在的缺点一是由于水是连续喷出,在钢管转换的间歇时间内,喷出的冷却水流入含有氧化铁皮且已升温的冷却水内,一起流入废水处理系统中,造成了水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二是高压喷嘴的采用,使冷却水呈扇形喷向钢管表面,而且压力较大,喷到钢管上后溅开,影响冷却效果;三是利用主阀控制喷水的间歇,操作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既能提高钢管表面淬火均匀性和冷却效果,又能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而且方便操作的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由总水管、主阀、“∩”形冷却水管、集水筒、调节阀、淬火台架、支撑轮盘构成,在总水管上通过连通管连接上集水筒,集水筒可根据红热钢管的长度设多个,一般可设3~5个,在集水筒上设3~4根“∩”形冷却水管,其特征在于在“∩”形冷却水管两端均设喷水口,在“∩”形冷却水管与集水筒连接的一侧管上设上、下扳动式开关,上、下扳动式开关的开、闭方向相反,其扳柄用同一根轴固定,并用连杆连接,连杆的下端与红热钢管的淬火台架的底座连接,在淬火台架底座的底部设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座在储水箱的端面板上,当红热钢管拨动到支撑轮盘上后,在钢管重力作用下,淬火台架底座下压,支撑弹簧压缩,在淬火台架底座下压的同时,拉动连杆,连杆同时拉动上、下扳动开关,使上扳动开关转动开启,下扳动开关转动关闭,此时,“∩”形冷却水管的上喷水口喷水淬火,淬火完后,拨下钢管,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淬火台架底座上抬,推动连杆,连杆同时推动上、下扳动开关,上扳动开关转动关闭,下扳动开关转动开启,“∩”形冷却水管的上喷水口停止喷水淬火,下喷水口将水喷入储水箱内的净水流入腔内,“∩”形冷却水管的上喷水口的口径为25mm,不设高压偏喷嘴,这样可提高冷却效果,使淬火更加均匀,在集水筒上安装上压力表,以便调整各集水筒内的统一水压,使各“∩”形冷却水管的喷水压力和喷水量一致。集水筒的长度和内径以能既保证出水量均匀,又能便于安装为宜,其长度一般为500~1500mm,内径为50~150mm,集水筒过长时会使安装的“∩”形冷却水管的出水量不均匀,过短时会使安装在不同集水筒上的“∩”形冷却水管出水量产生较大差异,集水筒的内径过大或过小也会影响“∩”形冷却水管出水量的均匀性;“∩”形冷却水管的内径以能有适当的出水速度和喷水均匀度及安装方便而定,一般为10~30mm,相邻“∩”形冷却水管的距离为30~100mm,“∩”形冷却水管的管径小于10mm时,水流速度过大,冲击钢管造成飞溅,影响冷却效果,管径大于30mm时,会造成安装在同一集水筒上的“∩”形冷却水管流量不均匀,管距超过100mm,会使钢管表面淬火硬度不均匀,而过小,则造成焊接安装不方便;“∩”形冷却水管的上喷水口高于集水筒,当主阀关闭时,集水筒中的余水不会继续流出,冷却水可立即停止喷出,当再次打开主阀时,由于集水筒中存满了冷却水,冷却水可迅速喷出;总水管与各集水筒之间均装有调节阀,若各集水筒的水压产生差异,可通过调节阀的调节,使各集水筒的水压一致;在储水箱内设有斜隔板,将储水箱分成两个腔,一个腔为淬火后带有氧化铁皮的热水流入腔,另一个腔是“∩”形冷却水管下喷水口的净水流入腔,净水流入腔再通过连通管与热钢管的内喷水装置相连接;所述的上、下扳动式开关均为公知技术,故不多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钢管外喷水装置相比,不仅能提高淬火均匀度和冷却效果,而且在淬火间断时间内,冷却水能回流利用,并且能与已用水分离,既节约了用水,也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主阀的开关次数,使操作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由总水管1、主阀2、“∩”形冷却水管3、集水筒4、调节阀5、淬火台架6、支撑轮盘7构成,在总水管1上通过连通管连接上集水筒4,集水筒4可根据红热钢管的长度设多个,一般可设3~5个,在集水筒4上设3~4根“∩”形冷却水管3,调节阀5安装在总水管1与集水筒4之间的连通管上,在“∩”形冷却水管3两端均设喷水口,在“∩”形冷却水管3与集水筒4连接的一侧管上设上、下扳动式开关8、8′,上、下扳动式开关8、8′的开、闭方向相反,其扳柄用同一根轴固定,并用连杆9连接,连杆9的下端与红热钢管的淬火台架6的底座连接,在淬火台架6底座的底部设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座在储水箱11的端面板上,“∩”形冷却水管3的上喷水口的口径为25mm,不设高压偏喷嘴,这样可提高冷却效果,使淬火更加均匀,在集水筒4上安装上压力表12,以便调整各集水筒4内的统一水压。集水筒4的长度和内径以能既保证出水量均匀,又能便于安装为宜,其长度一般为500~1500mm,内径为50~150mm,“∩”形冷却水管3的内径一般为10~30mm,相邻“∩”形冷却水管3的距离为30~100mm,“∩”形冷却水管3的上喷水口高于集水筒4,当主阀2关闭时,集水筒4中的余水不会继续流出,冷却水可立即停止喷出,当再次打开主阀2时,由于集水筒4中存满了冷却水,冷却水可迅速喷出;总水管1与各集水筒4之间均装有调节阀5,若各集水筒4的水压产生差异,可通过调节阀5的调节,使各集水筒4的水压一致;在储水箱11内设有斜隔板13,将储水箱11分成两个腔,一个腔为淬火后带有氧化铁皮的热水流入腔,另一个腔是“∩”形冷却水管3下喷水口的净水流入腔,净水流入腔再通过连通管与热钢管的内喷水装置相连接(图中未标出)。
权利要求1.一种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由总水管(1)、主阀(2)、“∩”形冷却水管(3)、集水筒(4)、调节阀(5)、淬火台架(6)、支撑轮盘(7)构成,在总水管(1)上通过连通管连接上集水筒(4),在集水筒(4)上设3~4根“∩”形冷却水管(3),调节阀(5)安装在总水管(1)与集水筒(4)之间的连通管上,其特征在于在“∩”形冷却水管(3)两端均设喷水口,在“∩”形冷却水管(3)与集水筒(4)连接的一侧管上设上、下扳动式开关(8、8′),上、下扳动式开关(8、8′)的开、闭方向相反,其扳柄用同一根轴固定,并用连杆(9)连接,连杆(9)的下端与红热钢管的淬火台架(6)的底座连接,在淬火台架(6)底座的底部设支撑弹簧(10),支撑弹簧(10)座在储水箱(11)的端面板上,在集水筒(4)上安装上压力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总水管(1)与各集水筒(4)之间均装有调节阀(5);在储水箱(11)内设有斜隔板(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由总水管1、主阀2、“∩”形冷却水管3、集水筒4、调节阀5、淬火台架6、支撑轮盘7构成,调节阀5安装在总水管1与集水筒4之间的连通管上,在“∩”形冷却水管3两端均设喷水口,在与集水筒4连接的一侧管上设开、闭方向相反的上、下扳动式开关8、8′,并用连杆9连接,连杆9的下端与红热钢管的淬火台架6的底座连接,在淬火台架6底座的底部设支撑弹簧10。该红热钢管外表面喷水淬火装置,不仅能提高淬火均匀度和冷却效果,而且在淬火间断时间内,冷却水能回流利用,并且能与已用水分离,既节约了用水,也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主阀的开关次数,使操作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C21D9/08GK2883392SQ20062008175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4日
发明者栾贻民, 江其瑛 申请人: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