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09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砂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铸造领域中广泛使用砂料,特别是有机胶结砂。在砂料的处理中 常常采用加热焙烧的方法,以去除杂质而得到高质量的砂料产品。
砂料的使用量很大,但由于砂料结块、粉化等原因而不得不废弃大量的 砂料,而且废旧砂的填满处理方式将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不过,由于新砂 的价格昂贵,因此,砂料的再生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种常用的砂料再生方法是干磨法,其中,将砂团破碎,并通过研磨方 式去除砂粒上的包覆层及其他杂质,然后通过篩分去除残细砂。不过,通过 干磨法易使砂粒破碎,得到的再生砂性能较差。
另一种常用的再生方法是热回收法,其中,将旧砂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 以使砂粒表面包覆的可燃物焚烧去除。不过,目前的热回收的再生系统一般 结构复杂,系统比较庞大,因而购置和维护费用昂贵,而且热利用率低,这 都增加了砂料的再生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效的砂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砂处理系统,能够实现紧凑简单的处理 结构和高效的砂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砂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再生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 一砂料的第 一入口和在再生筒内壁上设置的 再生筒导料结构;烘干外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 ,用于排出所述第二
砂料的第二出口 ,和在烘干外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
烘干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排出 所述第一砂料的第一出口 ,和在烘干内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 其中,所述烘干内筒从所述再生筒接收所述第一砂料;和
至少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再生筒和/或所述第一砂料;
其中,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 一砂料从所述第 一入口行进通过 所述再生筒而进入所述烘干内筒中,所述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 料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所述烘干外 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外筒而从 所述第二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外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和所述 烘干内筒导料结构中的至少一种为螺旋式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筒、所述烘干外筒和所述烘干内筒中的至少 一个能够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料的方向与所述 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料的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内筒在外壁上设置有烘干内筒外壁导料结 构,所述烘干内筒外壁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的方向与所述烘干外筒导 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的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砂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再生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一砂料的第一入口和在再生筒内壁上设置的 再生筒导料结构;
烘干外筒,其包括用于排出所述第一砂料的第一出口,和在烘干外筒 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其中,所述烘干外筒从所述再生筒接收所 述第一砂料;
烘干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接收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砂料的第二出口,和在烘干内筒内
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和
至少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再生筒和/或所述第一砂料; 其中,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料从所述第一入口行进通过 所述再生筒而进入所述烘干外筒中,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 料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外筒而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外筒;所述烘干内 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 所述第二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种砂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烘千外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 砂料的第二出口,和在烘干外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
烘千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接收 第一砂料的第一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砂料的第一出口,和在烘干内筒内 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和
至少 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烘干内筒和/或所述第 一砂料;
其中,所述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 一砂料从所述第 一入口行进通 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 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外筒而从所述第二 出口排出所迷烘干外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再一种砂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烘千外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一砂料的第一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 砂料的第一出口 ,和在烘干外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
烘干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接收 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砂料的第二出口,和在烘干内筒内 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和
至少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烘千外筒和/或所述第一砂料;
其中,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 一砂料从所述第一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外筒而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外筒;所述烘千内筒导料结 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所述第二 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
由上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处理系统,能够实现紧凑简单的 处理结构,并充分利用余热进行砂料处理,因而热利用率高。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砂处理系统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砂处理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 一实施例的砂处理系统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处理系统,能够实现紧凑简单的处理结构,并 充分利用余热进行砂料处理,因而热利用率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l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砂处理系统的正视图。如图l所示, 砂处理系统包括加热器l、再生装置和烘千装置。
再生装置具有再生筒6,再生筒6在左端具有第一砂料入口以接收第一 砂料进入,并在再生筒6内侧具有耐热结构3,且在再生筒6内壁上设置有 再生筒导料结构2。加热器l设置在第一砂料入口邻近处,用于加热进入再 生筒6的第一砂料和耐热结构3。这样,当再生筒6转动时,进入再生筒6 中的第一砂料通过加热器l被加热,并通过再生筒导料结构2被引导向右行 进,直到进入烘干装置中。
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外筒7,烘干内筒8,设置在烘干内筒8右端的第 一砂料出口,设置在烘干外筒7左端的第二砂料入口 ,和设置在烘干外筒7 右端的第二砂料出口,其中烘干内筒8至少部分地包含在烘干外筒7中,在烘干外筒7的内壁上可设置一体形成或分立形成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11, 在烘干内筒8的内壁上也可设置一体形成或分立形成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 12。这样,被加热的第一砂料从再生装置排出而进入烘干装置的烘干内筒8 中,并随烘干内筒8的转动而利用烘干内筒导料结构12被引导通过烘干内 筒8并从第 一砂料出口排出;与此同时,第二砂料从第二砂料入口进入烘干 外筒7中并在烘干外筒7与烘干内筒8之间利用烘干外筒导料结构11被引 导通过烘干外筒7并从第二砂料出口排出。在这一过程中,已在再生装置中 被加热的第一砂料在进入烘干内筒8中时将烘干内筒8加热,因此,被加热 的烘干内筒8能够加热在烘干内筒8与烘干外筒7之间的第二砂料,这样, 第二砂料利用被高温第一砂料传递到烘干内筒8的余热而被加热,从而提高 了热利用率。
如图l中所示,加热器l设置在再生筒6的第一砂料入口邻近处,用于 加热进入再生筒6和/或其中的第一砂料,例如,当第一砂料为废旧砂时, 其中的胶结物(例如有机树脂)通过加热燃烧而被去除。不过,在实际应用 中,加热器1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在任何其他适合的位置,例如设置在沿再生 筒6的长度上的任何中间位置;而且,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加热器1,并 同时设置在多个不同位置,例如,同时设置在再生装置和烘干装置中。加热 器1可为任何类型的加热装置,例如,燃烧器或电热器等。加热器l可根据 需要而实现特定范围内的加热温度以确保砂料中的胶结物燃烧去除,例如, 加热器1可将砂-料加热至500 - 1000。C,优选地加热至600 - 750。C。
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需要通过被加热第一砂料的余热而加热烘干 内筒8,从而使被加热的烘干内筒8能够加热第二砂料。在一个实施例中, 烘干内筒8优选地采用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
这样,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被加热的高温第一砂料进入烘干内筒 8中而使烘干内筒8被加热,而烘干内筒8外壁的散热可用于加热烘干内筒 8与烘干外筒7之间的第二砂料,也就是说,利用高温第一砂料的余热实现 加热第二砂料的效果,因而系统的热利用率高。如图1中所示,当再生筒6转动时,其内壁上设置的再生筒导料结构2 能够引导第一砂料向右行进;类似地,当烘干内筒8转动时,烘干内筒导料 结构12能够引导第一砂料向右行进,且当烘干外筒7转动时,烘干外筒导 料结构11能够引导第二砂料向右行进。不过,如果需要,则上述各种导料 结构也可设置为沿相反方向引导砂料(第一砂料或第二砂料)。优选地,上 述各种导料结构可釆用螺旋式结构,并可根据需要采用相反或相同的旋向, 以实现针对砂料的所需引导方向,例如,在图l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再生筒 6和烘干内筒8以相同方向转动时,再生筒导料结构2和烘干内筒导料结构 12的旋向相同;而当再生筒6和烘干内筒8以相反方向转动时,再生筒导 料结构2和烘干内筒导料结构12的旋向相反,从而确保针对干砂的引导方 向不变,因而使第一砂料保持相同的行进方向。在图l中所示的实施例中, 第一砂料和第二砂料均被引导向右行进,不过,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二 砂料入口设置在烘干外筒7的右端,第二砂料出口设置在烘干外筒7的左端, 则第二砂料被引导向左行进,即与第 一砂料的行进方向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以相同方向转动;在优选的 实施例中,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以相同的方向和速度转动。当然,如果 需要,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转动方向和速度。类似地, 再生筒6可以采用与烘干外筒7和/或烘干内筒8相同的或不同的转动方向 和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烘干内筒8除了在其内壁上设置有烘干内筒导料结构 12以外,还在其外壁上设置有烘干内筒外壁导料结构,以辅助引导在烘干 内筒8与烘干外筒7之间的第二砂料行进,其中,烘干内筒外壁导料结构与 烘干外筒导料结构的引导方向相同。
为了实现再生筒6的转动,可以设置支撑装置和驱动装置。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可包括支撑架IO和安装在支撑架10 上的多个支撑滚轮9,用于支撑再生筒6;不过,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使用 支撑辊或其他可滚动支撑部件以替代支撑滚轮9。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再生筒6的外壁上可设置相应的导轨5,用于使再生筒6支撑在所述支撑 装置上转动。
可以采用适合的驱动装置以驱动再生筒6转动。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 在再生筒6外壁上相应设置有针齿圈,驱动装置采取链轮装置4的形式,以 通过链轮拔动针齿圈而使再生筒6转动。不过,可以想到的是,驱动装置可 采用能够驱动再生筒6转动的任何适合的形式,并可设置在任何适合位置。 优选地,驱动装置可采用齿轮啮合驱动的方式,并设置在沿再生筒6的长度 的中点邻近处。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可以控制再生筒6的转动速度和方向, 其中,再生筒6的转动速度可在3 - 12rpm的范围内,例如为6rpm。
以上所述结构用于支撑和驱动再生筒6的转动。如果需要,也可以设置 类似的支撑装置和驱动装置以实现烘干外筒7和/或烘干内筒8的转动。在 一个实施例中,再生筒6、烘干外筒2和烘干内筒8中的至少两个可以通过 连接机构相连,从而实现同步转动。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通过转动再生筒6、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 中的至少一个而促使砂料在相应导料结构的引导下行进。不过,在另一实施 例中,也可以使再生筒6、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保持静止,而同时通过 砂料推进装置(未示出)推动砂料沿相应导料结构的引导路径行进。
在以上所迷的砂处理系统中,使高温第 一砂料从再生装置进入烘千内筒 8中,而第二砂料进入烘千外筒7中。其中,如果需要,如图l所示的第二 砂料入口和第二砂料出口的位置可互换。而且,如果需要,可以使高温第一 砂料从再生系统进入烘干外筒7中,而第二砂料进入烘干内筒8中,在这种 情况下,第一砂料出口、第二砂料入口和第二砂料出口的位置需要进行相应 的调整设置。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第 一砂料在再生装置中被高温加热后进入烘干 装置中,并利用高温第一砂料的余热对烘干装置中的第二砂料进行加热,以 实现较高的热利用率。
不过,在如图3中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处理系统可以不包括再生装置,而仅包括加热器和烘干装置,因而第一砂料入口将不 经由再生装置传送到烘干装置,而是可直接设置在烘干装置上。
在这一实施例中,烘干装置与图l所示的烘干装置类似,同样包括烘干
外筒7和至少部分地包含在烘干外筒7中的烘干内筒8、设置在烘干外筒7 左端的第二砂料入口和设置在烘干外筒7右端的第二砂料出口、以及设置在 烘干内筒8右端的第一砂料出口;在烘干外筒7的内壁上可设置一体形成或 分立形成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11,在烘干内筒8的内壁上也可设置一体形 成或分立形成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12,而且,在烘干内筒8的外壁上还可 进一步设置一体形成或分立形成的烘干内筒外壁导料结构,在一个实施例 中,这些导料结构可采用螺旋式结构;,加热器1可为任何类型的加热装置, 并可将妙1+加热至500 - 1000°C,优选地加热至600 - 750。C。而本实施例与 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砂料入口设置在烘千内筒8左端; 加热器1设置在第一砂-料入口邻近处,用于加热烘干内筒8和/或从第一砂、 料入口进入烘干内筒8的第一砂料。
这样,被加热的第一砂料从第一砂料入口进入烘干内筒8中,并随烘干 内筒8的转动而利用烘干内筒导料结构12被引导通过烘干内筒8并从第一 砂料出口排出;与此同时,第二砂料从第二砂料入口进入烘千外筒7中并在 烘干外筒7与烘干内筒8之间利用烘干外筒导料结构11被引导通过烘干外 筒7并从第二砂料出口排出。在这一过程中,被加热的高温第一砂料在进入 烘干内筒8中时将烘干内筒8加热,因此,被加热的烘干内筒8能够加热在 烘干内筒8与烘干外筒7之间的第二砂料,这样,第二砂料利用被高温第一 砂料传递到烘干内筒8的余热而被加热,从而提高了热利用率。在一个实施 例中,烘干内筒8优选地采用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实施例类似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需要, 也可以采取多种变例,例如
在一个实施例中,髙温第一砂料可从烘干内筒8右端进入并从烘干内筒 8左端排出,和/或,笫二砂料可从烘干外筒7右端进入并从烘干外筒7左端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第一砂料可进入烘干外筒7中并排出,第二砂料 进入烘千内筒8中并排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砂料入口和出口设置在烘千
外筒7上,第二砂料入口和出口设置在烘干内筒8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器1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在任何其他适合的位置,
例如,设置在烘干内筒8和/或烘干外筒7的相应的砂料入口邻近处,和/或, 设置在沿烘干内筒8和/或烘干外筒7的长度上的任何中间位置,而且,也 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加热器1,并同时设置在多个不同位置,例如同时设置 在烘干内筒8和烘干外筒7的邻近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保持静止,而同时通过砂料 推进装置(未示出)推动砂料沿相应导料结构的引导路径行进;在另一实施 例中,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中的一个转动,使得其中的砂料(第一砂料 或第二砂料)沿相应导料结构的引导路径行进;在又一实施例中,烘干外筒
7和烘干内筒8均转动,使得其中的砂料(第一砂料或第二砂料)沿相应导 料结构的引导路径行进,其中,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可采用相同或相反 的转动方向和/或速度,例如,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可相连以实现相同 的转动方向和速度。此外,烘干外筒7和烘干内筒8中的相应导料结构可以 根据需要而调整,以实现对砂料的适合引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烘千外筒7和/或烘干内筒8的转动,可以 采用与图2中所示类似的支撑装置和驱动装置,而且支撑装置和驱动装置的 设置位置和方式也如前所述,其中,驱动装置可控制烘干外筒7和/或烘千 内筒8的转动速度和方向,其中,转动速度可在3-12rpm的范围内,例如 为6rpm。
在以上所述的砂处理系统的烘干装置中,仅设置相互套置的烘干外筒7 和烘干内筒8,不过,如果需要,也可设置更多个具有类似结构的相互套叠 的筒,例如,在烘干内筒8中进一步设置一个或两个相互套叠的筒,再如, 可在烘千内筒8与烘干外筒7之间设置两个相互套叠的筒。通过以上所述的妙、处理系统和方法,能够对各种妙、料进行处理,例如, 对废旧砂进行再生处理,对新砂进行焙烧处理,等等。因此,根据需要,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砂料(第一砂料或第二砂料)可为各种相应处理 砂料,例如,废旧干妙-、烘干砂或再生砂。
在进行废旧砂、再生处理时,如果采用如图l所示的妙、处理系统,则废旧 砂料(即第 一砂料)从第 一砂料入口进入再生筒6中而被加热以去除其中的 胶结物,并而后进入烘干内筒8且经由第一砂料出口排出,在这一过程中,
利用从再生筒6排出的高温第一砂料的余热加热烘干内筒8,因而烘干内筒 8散发的热量加热处于烘千内筒8与烘干外筒7之间的第二砂料(例如新砂), 从而实现利用高温第一砂-料的余热加热第二石少料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如图3 所示的砂处理系统,则废旧砂料(即第 一砂料)从第 一砂料入口直接进入烘 干内筒8中而被加热以去除其中的胶结物,并而后经由第一砂料出口排出, 在这一过程中,利用从高温第一砂料的余热加热烘干内筒8,因而烘干内筒 8散发的热量可加热处于烘干内筒8与烘干外筒7之间的第二砂料(例如, 新砂),从而实现利用高温第一砂料的余热加热第二砂料的效果。
由于回收的废旧覆膜砂普遍含有水分,因而通常需要进行烘干处理。在 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如图1或图3所示的砂处理系统,废旧覆膜砂可从第二 砂料入口进入烘干外筒7中,并利用由第一砂料传导至烘干内筒8的余热对 处于烘干内筒8与烘干外筒7之间的废旧覆膜砂进行烘干或预热;被烘干或 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废旧覆膜砂从第二砂料出口排出;然后可将烘干或预热后 的废旧覆膜砂传送回到第 一砂料入口并且进入再生筒6或烘干内筒8中进行 高温焙烧,以去除废旧覆膜砂表面残留的树脂;最后,从第一砂料出口排出 高温焙烧后的砂料,即,再生砂。
由上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砂处理系统,能够实现紧凑简单的 处理结构,并充分利用余热进行砂料处理,因而热利用率高。
以上实施实例仅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处理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并 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比 如增加、删减、替换或合并某些功能单元/模块,而这些改进和变化也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再生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一砂料的第一入口和在再生筒内壁上设置的再生筒导料结构;烘干外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砂料的第二出口,和在烘干外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烘干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排出所述第一砂料的第一出口,和在烘干内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其中,所述烘干内筒从所述再生筒接收所述第一砂料;和至少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再生筒和/或所述第一砂料;其中,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料从所述第一入口行进通过所述再生筒而进入所述烘干内筒中,所述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料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外筒而从所述第二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外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和所述烘干内筒导料结构中的至少 一 种为螺旋式结构。
3、 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筒、所述烘干外筒和所述烘干内筒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转动。
4、 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料的方向与所述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 一 砂料的方向相同。
5、 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内筒在外壁上设置有烘干内筒外壁导料结构,所述烘干内筒外壁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的方向与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妙'料的方向相同。
6、 一种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再生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 一砂料的第 一入口和在再生筒内壁上设置的 再生筒导料结构;烘干外筒,其包括用于排出所迷第一砂料的第一出口,和在烘干外筒 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其中,所述烘干外筒从所述再生筒接收所 述第一砂料;烘干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接收 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砂料的第二出口,和在烘干内筒内 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和至少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再生筒和/或所述第一^>、料; 其中,所述再生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 一砂料从所述第 一入口行进通过 所述再生筒而进入所述烘干外筒中,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一砂 料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外筒而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外筒;所述烘干内 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 所述第二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
7、 一种妙、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烘干外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 砂料的第二出口 ,和在烘干外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烘干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接收 第一砂料的第一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砂料的第一出口,和在烘干内筒内 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和至少 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烘干内筒和/或所述第 一砂料;其中,所述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 一砂料从所述第 一入口行进通 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所述第 一 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 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供干外筒而从所述第二 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外筒。
8、 一种妙、处理系统,其特4正在于,该系统包括烘干外筒,其包括用于接收第一砂料的第一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一 砂料的第一出口,和在烘千外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烘干内筒,其被至少部分地包含在所述烘干外筒中,并包括用于接收 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用于排出所述第二砂料的第二出口,和在烘干内筒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和至少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烘干外筒和/或所述第一砂料;其中,所述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 一砂料从所述第 一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外筒而从所述第一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外筒;所述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所述第二砂料从所述第二入口行进通过所述烘干内筒而从所述第二出口排出所述烘干内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砂处理系统,包括再生筒,其包括接收第一砂料的第一入口和在内壁上设置的再生筒导料结构;烘干外筒,其包括接收第二砂料的第二入口,排出第二砂料的第二出口,和在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外筒导料结构;烘干内筒,其包含在烘干外筒中,并包括排出第一砂料的第一出口,和在内壁上设置的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其中,烘干内筒从再生筒接收第一砂料;和至少一个加热器,用于加热再生筒和/或第一砂料;其中,再生筒导料结构引导第一砂料行进通过再生筒进入烘干内筒中,烘干内筒导料结构引导第一砂料行进通过烘干内筒从第一出口排出;烘干外筒导料结构引导第二砂料行进通过烘干外筒从第二出口排出。
文档编号B22C5/00GK201342463SQ200920105199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3日
发明者秦升益, 秦申二, 马金奎 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