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齿机和修整磨齿工具的方法

文档序号:336062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磨齿机和修整磨齿工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齿机,其具有静止不动的床身、第一直线运动单元和工具心轴,第一 直线运动单元相对于床身沿着第一直线运动轴线可移动并携带第一旋转运动单元,第一旋 转运动单元布置在第一直线运动单元上,从而能够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的第 一旋转轴线旋转,而工具心轴布置在第一旋转运动单元上,从而能够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一 旋转轴线的工具心轴轴线转动地被驱动,本发明还涉及修整所述磨齿机的磨齿工具的方 法。
背景技术
该类型的磨齿机适于用磨齿工具(例如砂轮或磨削蜗轮)来精加工工件的齿轮 齿。由于磨齿工具与工件研磨地啮合,该磨齿工具遭受到磨损。因此,磨齿工具在使用一定 次数工作循环之后,就需要进行修整。修整的过程修复磨齿工具所需的几何形状,同时使磨 齿工具的表面变得锋利。现有技术状态对修整过程提供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是形式修整(form dressing)和外形修整(profile dressing) 0在形式修整方法中,修整工具在要被修整的 磨齿工具表面上循着受控制的运动路径,并由此产生磨齿工具的理想轮廓。对于外形修整 来说,根据磨齿工具要求的几何形状形成修整工具。现有技术的滚齿机(EP 0 614 406 Bi)包括立柱,该立柱沿着床身的纵向方向水 平地在床身上可移动,滑架在该立柱上被引导作垂直运动。在滑架背离立柱的自由侧上,布 置有用于铣刀蜗轮的支承装置,从而能够围绕水平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铣刀蜗轮的转动 轴线正交于该支承装置的旋转轴线延伸。在该滚齿机中不会发生修整磨齿工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本文开端所举类型的磨齿机,其中,可修整当前使用的磨齿 工具,同时保持其锁定在工具心轴上的位置内。根据本发明,该方案的装置定向的部分由如下概念组成在第一直线运动单元上 布置第二直线运动单元,该第二直线运动单元沿着第二直线运动轴线可移动,而在所述第 二直线运动单元上布置修整心轴,该修整心轴能够被驱动而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 轴线的修整心轴轴线作旋转运动。该方案的方法定向的部分由根据本发明的磨齿机实施,其修整心轴布置在第二旋 转运动单元上,该第二旋转运动单元布置在第二直线运动单元上,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第 二直线运动轴线的第二旋转运动轴线旋转,其中,承载修整工具的修整心轴的旋转角度位 置相对于第二旋转运动轴线设定为固定值,所述固定值匹配于布置在工具心轴上的磨齿工 具,且其中,根据要求的修整方法使修整工具与磨齿工具啮合。因此,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磨齿机,并在所述机器上执行上述的修整方法,就有可能 根据各种情形中所要求的特殊修整方法(例如,外形修整或形式修整)来修整不同类型(例如,研磨蜗轮或研磨砂轮)的磨齿工具。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磨齿机轴线的布置,就可对工件实现特别低的夹紧高度, 并因此实现系统的高刚度。较佳地,第一旋转运动轴线应与工具心轴轴线相交。对于该要求未得到准确满足 的程度,可在控制系统中用基于软件的修正进行补救。然而,在任何情形中偏差应该很小。 较佳地,两个轴线的相交应限制在小于0. Imm的区域之内。第二直线运动轴线和第二旋转运动轴线应尽可能准确地彼此对齐,并应相交于工 具心轴轴线。如果该条件未能准确地得到满足,则这些轴线相交的公差范围最好应小于 5 μ m0较佳地,在不同轴之间所需的正交,应该尽可能精确地满足。然而,只要在公差之 内,可能的偏差可通过控制系统中的软件程序来协调。适于执行本发明任务的修整工具具有相对于转动轴线呈旋转对称的盘形体,该盘 形体界围在两个间距开的、面向轴向的侧边之间,在其径向外围圆周区域内形成有修整区 域,这些修整区域适于与磨齿机的磨齿工具操作地啮合,修整工具的特征在于,面向轴向的 侧边之一的修整区域构造用于形式修整的过程,其中,修整区域在磨齿工具上沿着产生磨 齿工具的期望轮廓的受控制的路径移动,并且相对的面向轴向的侧边的修整区域构造用于 外形修整的过程,对此,修整区域根据磨齿工具的期望轮廓形成外形。术语“形式修整”尤其应用于外形研磨的研磨砂轮的修整,而术语“外形修整”应 用于研磨蜗轮的修整。在根据本发明的修整工具中,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为形式修整构造的修整区域的 轮廓,即,其操作啮合基本上集中在待修整的磨齿工具的一点上,且通过沿着磨齿工具表面 上适当规定的操作路径执行受控制的运动,使所述修整区域产生期望的磨齿工具的轮廓。 相比之下,为外形修整而构造的修整区域基本上沿着啮合线会合待修整的磨齿工具,有关 磨齿工具的期望轮廓的信息在此情形中被包含在修整区域本身内。由于这种轴向非对称构 造的缘故,通过使待修整的磨齿工具有选择地与修整区域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操作地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修整工具就可用于形式修整以及外形修整。因此,不必为了从形式修整切换 到外形修整而在其夹紧装置内改变修整工具,反之亦然。鉴于这样的事实形式修整在修整工具的修整区域和待修整的磨齿工具之间需要 单点接触,因此在实用的实施例中考虑对构造用于形式修整的修整区域给予弧形的形状, 如在修整工具的轴向截面中所示。另一方面,构造用于外形修整的修整区域在实用的实施例中以这样一种方式实 现,即,如在修整工具的轴向截面中所示,其形状符合于让修整赋予磨齿工具的待修整的那 部分的外形形状。在为待修整的磨齿工具(具体地为研磨蜗轮)区域的外形选择合适的剖 切平面时,例如可考虑其轴向截面、其法向截面,或靠近于或在轴向和法向截面之间的任何 剖切平面。对于未修正的渐开线螺旋表面的研磨来说,修整工具的轴向截面直线地延伸。在 此情形中,例如,在研磨蜗轮的外形修整时,如在轴向截面中所见的直线修整部分,相对于 盘形体的径向平面布置成对应于研磨蜗轮的齿腹角的角度进行布置。对于修正的渐开线外 形,相应地修正轴向截面的形状。修整工具的修整区域特别地以现有技术状态的方式用磨削材料层涂覆,该磨削材料粘结到修整工具的本体上。磨削材料可通过正向或负向过程进行涂覆。通常的磨削材料 例如包括呈不同形式的刚玉、氮化硼(CBN)或金刚石。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实用实施例的实例来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图1显示磨齿机的立体图,该磨齿机的外壳已被移去;图2显示用于磨齿工具和修整工具的心轴(也显示在图1中)结构的详图;图3显示指向磨齿机(这里显示有其外壳)背侧的视图,那里布置有工具变换装 置;以及图4(a)和4(b)是两个示意图,分别示出磨齿蜗轮的外形修整以及外形砂轮的形 式修整。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所示的磨齿机具有床身1,该床身基本上呈细长的直角平行六面体的形状 (下文中称其为长方体),其纵向轴线平行于该磨齿机所放置的地面延伸,其中,该长方体 两个最大表面之一形成了面向地面的底侧,而相对的表面2形成顶侧。布置在顶侧2上的 是直线导轨3和4,它们平行于长方体的纵向轴线延伸,立台5支承在直线导轨上,并被导向 用于沿第四直线运动轴线Xl运动,该第四直线运动轴线Xl平行于长方体的纵向轴线延伸。 立台5沿第四直线运动轴线Xl的运动借助于由控制器控制的直线运动驱动器6对其提供 动力。直线导轨3、4延伸超过图1中床身1的大约左边一半。在靠近直线导轨3和4右 端的床身的顶侧2上布置有转动单元7,该转动单元7设计成围绕工件转动轴线Cl被驱动 作旋转运动,该工件转动轴线Cl正交于顶侧2延伸。呈要被研磨的齿轮形式的工件被夹紧 在转动单元7上,并根据磨齿工艺的要求围绕其轴线作受控制的转动。立柱8突起在图1中床身1的右端部分上方,该立柱正交于顶侧2并具有平行于 顶侧2的大致正方形横截面外形。在面向转动单元7的一侧上,立柱8承载有正交于顶侧 2延伸的直线导轨9。从立柱8沿转动单元7的方向突出的尾座10受导轨7约束,而平行 于工件转动轴线Cl作直线滑动。尾座10承载对中心轴11,该对中心轴与工件转动轴线Cl 对齐,且与夹紧在转动单元7上的工件对中地接合。立台5由四个正交于床身1的顶侧2的侧壁界围,这些侧壁中的两个平行于长方 体形床身1的纵向轴线,而另两个正交于长方体形床身1的纵向轴线。面向转动单元7的 侧壁12承载直线导轨13、14,它们正交于顶侧2并平行于工件转动轴线Cl延伸,直线导轨 13、14引导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沿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 线Zl平行于工件转动轴线Cl延伸。由控制器引导的直线运动驱动器16致动第一直线运 动单元15沿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运动。在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的下部内,S卩,最靠近床身1的那部分,第一旋转运动单元 17布置在朝向转动单元7的那侧上,而且能够围绕第一旋转运动轴线Al旋转,第一旋转运 动轴线Al正交于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并平行于长方体形床身1的纵向轴线延伸。工具心 轴18布置在该第一旋转运动单元17上,其工具心轴轴线Bl正交于第一旋转运动轴线Al。工具心轴18设计成在受控制的驱动源的动力作用下围绕其工具心轴轴线Bl转动。它还能 够沿着第三直线运动轴线Yl受控制地运动,该第三直线运动轴线Yl与工具心轴轴线Bl对 齐。在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的上部内,即,最远离床身1的那部分,第二直线运动单元 19在朝向转动单元7的前侧上被导向,沿着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受控制地运动。第二直 线运动轴线Z2位于平行于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和第一旋转运动轴线Al的平面内。在该 平面内,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相对于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倾斜,从而在背离床身1的方向 上,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朝向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以锐角延伸。第二旋转运动单元20布置在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的下端处,即,面向工具心轴18 的那端。该第二旋转运动单元20可以围绕平行于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的第二旋转运动轴 线C2旋转。布置在该第二旋转运动单元20上的是修整心轴21,该修整心轴设计成围绕修 整心轴轴线S2被驱动而作转动运动。修整心轴轴线正交于第二旋转运动轴线C2和第二直 线运动轴线Z2而定向。工具心轴18适于固定磨齿工具并赋予工具以旋转运动,该磨齿工具用于对夹紧 在转动单元7上的工件上的齿轮齿进行精细操作。尤其是,该精细操作可由滚齿研磨或外 形研磨操作组成。磨齿工具例如可以是砂轮或磨齿蜗轮。修整心轴21适于固定用于形式修整和外形修整的修整工具并赋予其旋转运动。 在形式修整操作中,盘形的修整工具在要被修整的磨齿工具表面上循着受控制的运动路 径,并由此产生磨齿工具的理想轮廓。对于外形修整来说,根据磨齿工具要求的轮廓来构造 盘形的修整工具。对于不同的修整过程和工具几何形状,修整工具和磨齿工具彼此之间需要有不同 位置,这通过计算机控制各自运动的轴线得以实现。举例来说,对于外形修整方法来说,承 载修整工具23的修整心轴21的旋转角相对于第二旋转运动轴线C2夹紧在一个固定位置 上。此外,围绕修整心轴轴线S2转动的修整心轴21的相应rpm转速与围绕工具心轴轴线 Bl转动的工具心轴18的相应rpm转速之间的比例设置为一个固定值。沿着第二直线运动 轴线Z2和第三直线运动轴线Yl的运动根据外形修整方法进行控制。对于形式修整方法来 说,修整心轴21相对于第二旋转运动轴线C2的旋转角设定在由磨齿工具22的参考直径所 规定的位置处。修整心轴21相对于修整心轴轴线S2的转动角位置和沿第三直线运动轴线 Yl的运动均根据形式修整方法进行控制,它们取决于工具心轴18相对于工具心轴轴线Bl 的转动角位置。此外,对于非旋转的磨齿工具,则要控制沿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的运动。图2示出由磨齿心轴18驱动的磨齿工具22是研磨蜗轮的情形。图2还示出布置 在第二旋转运动单元20上的修整心轴21上的盘形修整工具23。如图1中那样,图2中附图标记15标识第一直线运动单元,而附图标记17标识第
一旋转运动单元。带有其就位的外壳的磨齿机显示在图3的立体图中,露出图1的背侧和右手侧。邻 近于背侧布置在外壳外面的固定齿条M保持磨齿工具22、22’作好准备,以备被工具变换 器所拾取。当需要其中一个工具时,工具变换器就使该工具沿着某一路径移动,该路径位于 正交于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和工件转动轴线Cl的平面内,延伸通过外壳背侧内的开口 25, 终止在工具心轴18的操作空间内。工具心轴18通过其运动轴线的合适定向运动,接受来自工具变换器的工具并将其夹紧在如图1和2所示位置中的工具心轴18上。自然地,在其 反向运动顺序中,夹紧在工具心轴18上并需要被交换的工具被工具变换器所接纳,并被装 载在外面并放入放置框架对。当工具交换不再发生时,用滑动门沈关闭外壳内的开口 25。面向背侧的相反方向并因此在图中不可见的外壳的前面装备有水平滑动门,该水 平滑动门在其打开位置中允许进入到磨齿机的工作空间内,即,立台5和立柱8之间的空 间,而在其关闭位置中完全地使磨齿机与外界屏蔽。图4(a)和(b)各自显示出工艺中的修整操作,在含有工具心轴轴线Bl和修整心 轴轴线S2的剖切平面中绘出,其中,图4(a)中的磨齿工具22是铣磨蜗轮22’,而在图4(b) 中是研磨砂轮22”。在这两种情况中修整工具23是相同的。就其详细的特征来说,修整工具23具有相对于修整心轴轴线S2为旋转对称的盘 形体27,延伸在修整心轴轴线S2上方的仅一半的盘形体27示出在图4 (a)和(b)中。该盘 形体界限在两个面向轴向的侧边观、28’之间,所述侧边彼此间距一定的轴向距离。这些面 向轴向的侧边观、28’的径向外围圆周区域分别构造为修整区域四和四’。在这些修整区 域四和29’中的每一个内,修整工具的本体27涂覆有粘结到本体27的研磨材料。在本体 27的径向中心区域内,形成与修整心轴轴线S2同轴的毂30,其允许本体27被夹紧到修整 心轴21。在图4(a)和4(b)所示的轴向剖面的绘图平面中,为外形修整而构造的修整区域 29开始于本体27的径向台肩31处,并以某一角度朝向相对的面向轴向的侧边28’径向向 外地延伸,终止在本体27的径向外边缘32处。如果要修整的磨齿工具被设计用于未修正 的渐开线螺旋表面的磨削,则该轮廓遵循一直线;用于修正的螺旋表面,则其合适地进行改 适。相比之下,对于形式修整而构造的修整区域四’的轴向剖面轮廓,首先从面向轴向的侧 边28’沿向外弯曲弧突出,然后,沿朝向外边缘32的方向以弓形弧转回。图4(a)示出外形修整工艺中的修整工具23和铣磨蜗轮22’之间的操作啮合。在 图4(a)的左侧图中,修整区域四沿着直线的接触面积与铣磨蜗轮22’的左侧齿腹操作地 啮合。馈送运动对着左侧齿腹发生在轴向方向上,如箭头所示。在图4(a)的右侧图中,对 铣磨蜗轮22’的右侧齿腹示出外形修整过程。修整工具23的定向和馈送运动在此情形中 与图4(a)的左侧图为镜面对称。在两种情形中,为形式修整而构造的修整区域四’与铣磨 蜗轮22’的齿腹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在全部的修整过程中保持不工作。相比之下,图4(b)示出研磨砂轮22”的形式修整,其中,设计用于外形修整的修整 区域四保持未啮合,由此不进行工作,而通过基本上集中在一点上的操作啮合,使形式修 整区域29’与研磨砂轮22’的左侧(图4(b)的左侧图中)和右侧(图4(b)的右侧图中) 接触,并且形式修整区域29’沿着产生期望轮廓的路径导向在研磨砂轮22’的侧面上。位 于绘图平面内的该路径运动分量在图4(b)的左侧图和右侧图中用箭头表示。附图标记清单1床身2顶侧3、4 直线导轨5立台6直线运动驱动器
7旋转运动单元
8立柱
9直线导轨
10尾座
Cl工件转动轴线
11对中心轴
12侧壁
13,14直线导轨
15第一直线运动单元
16直线运动驱动器
17第一旋转运动单元
Al第一旋转运动轴线
18工具心轴
Bl工具心轴轴线
Yl第三直线运动轴线
19第二直线运动单元
Z2第二直线运动轴线
20第二旋转运动单元
C2第二旋转运动轴线
21修整心轴
S2修整心轴轴线
22磨齿工具
22,铣磨蜗轮
22”研磨砂轮
23修整工具
24固定框架
25外壳的开口
26滑动门
27盘形体
28,28'面向轴向的侧面
29,29'修整区域
30毂
31径向台肩
32外边缘
权利要求
1.磨齿机,具有静止不动的床身(1)、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 和工具心轴(18),所述 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相对于所述床身(1)沿着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可移动并承载第 一旋转运动单元(17),所述第一旋转运动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 上,从而 能够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的第一旋转运动轴线(Al)旋转,所述工具心 轴(18)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运动单元(17)上,从而能够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一旋转运动轴 线(Al)的工具心轴轴线(Bi)转动地被驱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 上布置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所述第二直线运动单元沿着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可移 动,而在所述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上布置修整心轴(21),所述修整心轴能够被驱动而围 绕正交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的修整心轴轴线(S2)作旋转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整心轴布置在第二旋转运动 单元OO)上,所述第二旋转运动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上,从而能够围绕 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的第二旋转运动轴线(C2)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运动轴线(C2)和所述 工具心轴轴线(Bi)彼此相交。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运动轴线 (Al)和所述工具心轴轴线(Bi)彼此相交。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心轴(18)能够 沿着平行于所述工具心轴(18)延伸的第三直线运动轴线(Yl)运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轴线 (Z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和所述第一旋转运动轴线(Al)的平面内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内,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轴线 (Z2)朝向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倾斜。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身(1)上布置旋 转运动单元(7),所述旋转运动单元能够围绕工件转动轴线(Cl)被驱动而作转动运动,且 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平行于所述工件转动轴线(Cl)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被约束在立 台(5)上,用于沿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的方向作导向运动,所述立台(5)又被约束 在所述床身(1)上,用于沿第四直线运动轴线(Xl)的方向作导向运动,所述第四直线运动 轴线(Xl)在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和所述工件转动轴线(Cl)的平面内与所 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成直角地延伸。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转动轴线(Cl)沿垂直方向 延伸。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磨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齿机包括提供沿 一路径可移动的工具变换器,所述路径位于正交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和所述工 件转动轴线(Cl)的平面内,所述工具变换器适于在固定齿条和所述工具心轴(18)之间传 送工具(22)。
12.修整磨齿机中的磨齿工具的方法,所述磨齿机具有静止不动的床身(1)、第一直线 运动单元(1 和工具心轴(18),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 相对于所述床身(1)沿着第 一直线运动轴线(Zl)可移动并承载第一旋转运动单元(17),所述第一旋转运动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单元(巧)上,从而能够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轴线(Zl)的第 一旋转运动轴线(Al)旋转,而所述工具心轴(18)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运动单元(17)上, 从而能够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一旋转运动轴线(Al)的工具心轴轴线(Bi)转动地被驱动,其 中,在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 上布置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所述第二直线运动单元 沿着第二直线运动轴线KL1、可移动,其中,还在所述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上布置修整心 轴(21),所述修整心轴能够被驱动而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的修整心轴 轴线(S》作旋转运动,所述修整心轴支承在第二旋转运动单元OO)上,所述第二旋 转运动单元OO)布置在所述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上,从而能够围绕平行于所述第二直 线运动轴线(Z2)延伸的第二旋转运动轴线(C2)旋转,其特征在于,承载修整工具03)的 所述修整心轴的旋转角度位置设定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运动轴线(以)的固定值, 所述固定值匹配于布置在所述工具心轴(18)上的磨齿工具(22),并且,根据要求的修整方 法使所述修整工具与所述磨齿工具0 啮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修整心轴轴线(S2)转动的所述 修整心轴的相应rpm转速与围绕所述工具心轴轴线(Bi)转动的所述工具心轴(18) 的相应rpm转速之间的比例设置为一个固定值,且沿着所述第二直线运动轴线、 )和所述 第三直线运动轴线(Yl)的运动根据外形修整方法进行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整心轴相对于所述第二旋转 运动轴线(以)的旋转角设定在由所述磨齿工具的参考直径所规定的位置处,而所述修整 心轴相对于所述修整心轴轴线(S2)的转动角位置和沿所述第三直线运动轴线(Yl) 的运动均根据形式修整方法进行控制,取决于所述工具心轴(18)相对于所述工具心轴轴 线(Bi)的转动角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外,对于非旋转的磨齿工具,控制沿所 述第二直线运动轴线(Z2)的运动。
16.修整工具,尤其是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磨齿机或如权利要求 12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修整方法的修整工具,具有相对于转动轴线(S》呈旋转对称的 盘形体(27),所述盘形体由两个彼此轴向间距开的面向轴向的侧边(观、28’ )界围,在其 径向外围圆周区域内形成有修整区域(四、29’),所述修整区域适于与磨齿机的磨齿工具 (22,22\22")操作地啮合,其特征在于,一个面向轴向的侧边08’)的修整区域09’)构 造用于形式修整的过程,其中,所述修整区域09’)在所述磨齿工具02、22’、22”)上沿着 产生所述磨齿工具的期望轮廓的受控制的路径移动,并且另一面向轴向的侧边08)的所 述修整区域09)构造用于外形修整的过程,对此,所述修整区域08)根据所述磨齿工具 (22,22\22")的期望轮廓形成外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修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构造用于形式修整的修整区域 (29'),如在所述修整工具的轴向截面中所示,设计有弧形形状。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修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构造用于外形修整的修整区域 (29)以这样一种方式设计,即,如在所述修整工具的轴向截面中所示,其形状符合于所述磨 齿工具的待要修整的那部分的截面外形。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修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整区域09、 29’ )涂覆有磨削剂层,该磨削剂粘结到所述修整工具03)的本体07)上。
20.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修整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修整工具 (23)的本体07)中,形成与所述修整工具的所述转动轴线(S》同轴的毂(30),所述毂适 于将本体夹紧到修整心轴上,所述修整心轴设计成被驱动而作旋转运动。
全文摘要
在一种磨齿机中,其工具心轴(18)支承在安装于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上的第一旋转运动单元(17)上,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设置在第一直线运动单元(15)上,在该第二直线运动单元(19)上安装有能够可旋转地驱动的修整心轴(21)。
文档编号B24B53/06GK102143820SQ200980135001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4日
发明者C·克比尔卡 申请人:格里森-普法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