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丸装置用滚筒以及喷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97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丸装置用滚筒以及喷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丸装置,作为对小件产品、薄壁产品进行氧化皮清除、飞边去除等的装置之一,使投入了待处理产品(工件)的滚筒旋转的同时,向滚筒内投射投射材料 (弹丸),从而对待处理产品进行投射处理。特别涉及能够对待处理产品实施均勻的投射处理的搅拌性好的喷丸装置用滚筒以及使用该滚筒的喷丸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腔室、带孔的旋转滚筒和离心投射机的喷丸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腔室具备盖体,该盖体能够封闭上述待处理产品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滚筒能够以穿过滚筒轴心的水平轴为转动轴转动,并且能够在上述腔室的内部向待处理产品的投入位置、处理位置、排出位置的各个作业位置转动。另外,滚筒呈有底圆筒状或有底方柱中空状,在滚筒的内周面,将棒板突起部设置成螺旋状,通过滚筒的旋转来搅拌待处理产品。然而,虽然位于滚筒的开口方向面前部1、中央部2的待处理产品的搅拌性好,但位于底部3的被处理产品的搅拌性却非常差,由于很少被投射,所以存在整个待处理产品的清理上产生偏差这样的问题(参照图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08-U6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而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丸装置用滚筒以及使用该滚筒的喷丸装置,作为对小件产品、薄壁产品进行氧化皮清除、飞边去除等的装置之一,使投入了待处理产品的滚筒旋转的同时,向滚筒内投射弹丸,从而对待处理产品进行投射处理,通过提高填埋于滚筒底部的待处理产品的搅拌性,使整个待处理产品的清理程度均勻, 还能够抑制待处理产品之间的冲撞所产生的痕迹。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喷丸装置将投入有待处理产品的滚筒旋转的同时,向滚筒内投射弹丸,从而对待处理产品实施投射处理,其特征在于,该喷丸装置用滚筒具备 中空状的主体部;圆锥形状、圆锥台形状或是U字形状的有底下半部;与该下半部连接且具有比下半部短的高度的凸部分;与该下半部以及上述主体部连接的用于搅拌待处理产品的搅拌用突起部。另外,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上述搅拌用突起部至少具有两个面而构成,其一面是提升面,另一面是滑落面。根据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通过设置具有提升面的搅拌突出部,可以提高填埋于底部的待处理产品的搅拌性,另外,通过设置滑落面,可以防止由于待处理产品之间的冲撞而产生的痕迹。另外,本发明的喷丸装置,具有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还具备腔室、离心投射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滚筒能够以穿过滚筒轴心的水平轴为转动轴转动,并且能够在上述腔室的内部向待处理产品投入位置、处理位置、排出位置的各种作业位置转动,上述腔室具备,能够封闭上述待处理产品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的盖体,在上述腔室的开口部侧,有由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构成的密封壁部,上述盖体被安装成能够与上述滚筒一体转动。根据将上述为特征的喷丸装置,可以对待处理产品进行均勻的投射处理。


图1为投入了待处理产品的现有滚筒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的喷丸装置的待处理产品处理时的部分省略剖视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省略剖视图。图4为只表示图3的搅拌用突起部的图,该搅拌用突起部的水平状态下的俯视图、 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图5为图3的A-A线向视图(部分省略)。图6为图5的B-B线向视剖视图(部分省略)。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部分省略)。图8为表示比较例的验证测试结果的图表。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左侧视图。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省略剖视图。图13为图11的X部分的放大剖视图以及其底面向视图。图14为图11的Y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5为盖体封闭时的腔室和各密封材料和盖体的横剖位置关系图。图16为上述的图15的Z-Z线向视简要剖视图。图17为表示投入待处理产品时的滚筒位置的部分省略剖视图。图18为表示处理待处理产品时的滚筒位置的部分省略剖视图。图19为表示排出待处理产品时的滚筒位置的部分省略剖视图。标号说明D...滚筒;W...待处理产品;4...主体部;5...下半部;6...凸部;7...搅拌用
突起部;8...提升面;9...滑落面;10...搅拌用突起部长度;11...搅拌用突起部高度; 13...下半部接合起点;14...主体部接合终点;15...扭转角;16...棒板突起部;21...腔室;25. · ·离心投射机;61. · ·盖体;61a. · ·上圆弧壁部;61b. · ·下圆弧壁部;61c. · ·弦壁部;61d. · ·两侧壁部;69. · ·密封壁部;69a. · ·顶壁;69b. · ·底壁;69c. · ·两侧壁;71. · ·第一密封材料;71c...密封唇部;73...第二密封材料;73c...密封唇部;77...引导翼片; 85...外筒;Li...轴心;L2...转动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例子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D是喷丸装置用滚筒,该喷丸装置作为对如图2所示的
5小件产品、薄壁产品进行氧化皮清除、飞边去除等的装置之一,使投入了待处理产品的滚筒以该滚筒的轴心Ll为中心旋转的同时,向滚筒内投射弹丸,从而对待处理产品进行投射处理;该滚筒D的构造具有如图3那样的圆筒的主体部4、有底的圆锥台的下半部5、具有比下半部5短的高度的圆锥台的凸部6和搅拌用突起部7的结构。搅拌用突起部7为具有提升面8和滑落面9的形状,在通过滚筒D的旋转而旋转待处理产品W时,能向旋转方向及比有底圆锥体的下半部5的方向靠开口方向面前部1的方向进行搅拌。该提升面8捞起填埋于滚筒下部的待处理产品W,借助其所具有的扭转角15 (参照图5),在滚筒D的旋转之下,使待处理产品W沿着提升面8向滚筒D的开口方向流下(参照图2)。另一方面,滑落面9是为了在通过滚筒D的旋转将待处理产品W向水平方向移动并进行搅拌时,减少由于待处理产品W之间的冲撞而产生的痕迹,以使待处理产品W沿滑落面9流下而设置的。上述搅拌用突起部7与上述下半部5以及上述主体部4连接。以使搅拌用突起部 7的滚筒下半部接合起点13比主体部接合终点14在旋转方向上位于前方的方式接合(参照图3和图5)。另外,该搅拌用突起部7在滚筒D的内侧面设有两个。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搅拌用突起部7,但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3、4个等多个。虽然可以设置五个以上的搅拌用突起部7,但不能期待搅拌性的效果的提高,故优选使用1 4个。图4(a)所示的搅拌用突起部的长度10比主体部4的母线长度短,图4(b)所示的高度11优选是滚筒主体部4的半径的1/8以上且2/3以下。若搅拌用突起部的长度10比主体部4的母线长度长,则搅拌时待处理产品掉落到滚筒之外。另外,若搅拌用突起部的高度11小于滚筒主体部4的半径的1/8,则提升面小,不能充分捞起待处理产品,若超过2/3, 则圆锥台的凸部6和搅拌用突起部7之间咬入待处理产品,或者搅拌用突起部7直接被投射材料投射而过早磨损。另外,如图4(c)所示的提升面8和滑落面9的角度12,优选是60° 120°。当扩大角度12的情形下,虽然搅拌性能下降,但有益于制造无磨痕产品。另一方面,当缩小角度12的情形下,虽然提高了搅拌性能,但磨痕增加。需要说明的是,提升面8和滑落面9的截面是三角形或者梯形。另外,如图5所示的搅拌用突起部7的滚筒下半部接合起点13到主体部接合终点 14的扭转角15优选设置成50° 120°。当缩小扭转角15的情形下,不仅磨痕变大,而且朝向开口部面前部1方向的待处理产品W的移动量小,搅拌不充分。当扩大扭转角15的情形下,待处理产品W不向滚筒的轴向移动,只是流落而不被搅拌。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的搅拌用突起部7的立体图。并且,在滚筒D的内周面上,用于使待处理产品W能完全排出的棒板突起部16,相对于主体部4的母线倾斜地与下半部5以及主体部4接合(参照图6)。该棒板突起部16 相对于主体部4的母线的倾斜角度θ为15° 60°,优选为35° 40°。棒板突起部16 的倾斜方向是,相对于滚筒D的旋转方向,使棒板突起部16的下端(滚筒有底侧)成为前方,上端(滚筒开口侧)成为后方地接合。另外,该棒板突起部16被设置成,从下半部5与凸起部6的接合端附近到比主体部4的搅拌用突起部7的主体部接合终点14靠上方(滚筒开口侧)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从制作的观点来看,将下半部5和主体部4的棒板突起部16分割,但也可以是一体的。就棒板突起部16的截面形状而言,例如,可以是高10 50mm、宽5 30mm的大致矩形。更优选为可以是高20 30mm,宽10 15mm。另外,该棒板突起部16,可以在不与搅拌用突起部7干涉的部位设置多根,如2 8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D上,在圆筒的主体部4和圆锥台的下半部5的侧面上形成多个孔,这些孔作为图中未示出的弹丸漏出孔而具有阻止待处理产品通过,但使投射材料(弹丸)通过的大小。评价试验利用本实施例的滚筒和现有的滚筒,对待处理产品的搅拌性进行对比、验证,并确认了效果。作为验证所使用的本实施例的滚筒D,采用了圆筒的主体部4的直径为700mm且其长度为620mm、有底圆锥台的下半部5的有底部的直径为345mm、无底部的直径为700mm、高度为44mm的滚筒。需要说明的是,在验证测试中使用的本实施例的滚筒D与用来对比的现有滚筒的形状是相同的。另外,在验证中所使用的本实施例的滚筒D,设置了两个搅拌用突起部7,该搅拌用突起部7的提升面8和滑落面9的角度12是92°、高度11为102mm、扭转角15为61°。验证如下进行作为待处理产品使用带十字形孔的盘头小螺钉(M5X20),滚筒的投入量80kg,滚筒的自转数3. 65rpm/min。需要说明的是,滚筒安装在如图2所示的喷丸装置上,使得相对于水平面,滚筒轴心成30°角度。验证方法如下对80kg的待处理产品中的一个待处理产品进行涂布,并通过肉眼计测1分钟内出现在表面上的次数。评价是利用上述的验证方法,取3次计测数据,算出其平均值。验证的结果如图8所示的图表。被作为问题的滚筒D的底部3上填埋的待处理产品的搅拌性,本实施例的滚筒与现有的滚筒相比,从1. 7次/min变为4. 7次/min,提高了约2. 8倍的搅拌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滚筒D的主体部4为圆筒形,也可以是多边中空形、或是圆筒形和多边中空形的复合形。此外,滚筒的下半部5可以为圆锥形状或U字形状。并且,滚筒的凸部6可以是圆锥、四角锥或是四角锥台形、多角锥或是多角锥台形。接着,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的喷丸装置(图9 11)。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盖体的上、下以及前、后,若没有特别的限定,则以盖体封闭位置(处理作业时)作为基准。使用了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用滚筒的喷丸装置S,如上所述那样,是以对小件产品、 薄壁产品等进行氧化皮清除、飞边去除等为处理目的而使用的装置。喷丸装置S具备腔室21,滚筒D和离心投射机25。腔室21是所有面被包围的密闭构造,使得在投射弹丸时,投射材料不向外部飞散。
滚筒D使用上述的设置有搅拌用突起的滚筒。该滚筒D是在腔室21内部收纳待处理产品并实施旋转的同时,将待处理产品均勻进行投射处理的容器。并且,该滚筒D能够以穿过滚筒D的轴心Ll的水平轴为转动轴L2转动,并且能够在腔室21内部的待处理产品投入位置、处理位置、排出位置的各个作业位置之间转动。离心投射机25设置在腔室21的上部后方,使弹丸(投射材料)加速,向滚筒D的开口投射。并且,以跨越喷丸装置(腔室)S的一侧(左侧)以及后侧的方式,加设了处理时使用的投射材料供给机构。投射材料供给机构构成为从投射材料供给箱31将投入到腔室21中的投射材料向上提升的斗式提升机32、与该斗式提升机32的上部排出口连接的分离器33、设置在该分离器33的下方的料斗34、投射材料投入管35以及破碎物排出管36等。另外,在腔室21的下部(底部)设置用于回收投射材料的螺旋输送机27,该螺旋输送机27的输出口与上述斗式提升机32连接,从而将投射后的投射材料、由处理工序产生的粉尘和氧化皮等一同回收。利用分离器33,从该回收物分离(风力分级)出可再利用的投射材料并将其循环(返回)至离心投射机25。需要说明的是,在分离器33中风力分级后的投射材料等破碎物可以从破碎物排出管36排出。另外,斗式提升机32以及分离器33是与腔室21连通,构成了连续的密闭室构造, 从管道连接部41、42到集尘装置(图中未示出),经由管道连接。斗式提升机32侧的与集尘装置的连接,主要是用于吸引排出在腔室21内产生的粉尘。分离器33侧的与集尘装置的连接,是用于在通过分离器33从回收投射材料中分离出可再利用的投射材料并再次投入到离心投射机25之前,除去粉尘、氧化皮、以及不能再利用的投射材料等轻质物品。另外,在分离器33中经风力分级后的比粉尘重但比可再次利用的投射材料轻的投射材料(由于磨损、破碎而产生的)或者氧化皮等,经由与分离器33连接的破碎物排出管道36向喷丸装置S的外部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分离器33中经风力分级后的可再利用的投射材料,通过与料斗 34连接的投射材料投入管35被送入投射材料投入口 39。超过了料斗34的可存积量的投射材料从投射材料溢出管37被送到投射材料供给箱31,通过螺旋输送机27、斗式提升机32 循环到离心投射机W。滚筒D是通过滚筒旋转(自转)用的驱动马达M2,经由转动轴81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轴81的滚筒侧前端上设置有凸状突起82,将该凸状突起与设置在滚筒底部中心的定位孔嵌合以进行定位,滚筒D侧的法兰盘和旋转轴侧的法兰盘用螺丝固定使之连接。通过在转动轴82上设置有凸状突起,从而在由于磨损等更换滚筒D的情况下,易于进行滚筒D的定位,达到缩短更换时间的效果。并且,在滚筒D的外周上设置有环绕滚筒主体部的外筒85。在该外筒85上,穿过滚筒D的轴心Ll的水平轴与转动轴L2—致,通过驱动马达M1,滚筒D和滚筒旋转(自转) 用的驱动马达M2同时旋转(公转)。
另外,在上述外筒85上,在滚筒D处于待处理产品排出时的位置的下侧的位置 (参照图19),安装了用于排出待处理产品的引导翼片77。该引导翼片77起到如下效果, 即,从滚筒D排出处理后的待处理产品W时,使排出的待处理产品W顺利排出到用于接收其的接收机构90 (参照图19)。离心投射机25是通过驱动马达M3、通过带传动进行驱动。另外,斗式提升机32以及螺旋输送机27是分别通过驱动马达M4、M5来进行驱动的。接下来,与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特征性结构对应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基本上,腔室21具备可以封闭上述待处理产品、排出用的开口部21b的盖体61,在腔室21的开口部21b侧,具有密封壁部69,该密封壁部69由顶壁69a、底壁69b以及两侧壁69c,69c构成(主要参照图12、15、16)。上述腔室21是具备,形成向前方突出的弓形突出壁21a、21a,从而前面侧具备下侧宽幅的开口部21b的上下圆弧状。并且,在腔室21的底部,沿宽度方向配设有螺旋输送机27,并且构成设有两侧相向的倾斜底壁21d、21e的结构,以使投射后的投射材料集合在该螺旋状的传送带27。盖体61经由框架60、60 (参照图15)能一体转动地安装在旋转滚筒D上,并且呈由如下部件形成的船形能与密封壁部69嵌合的上、下圆弧壁部61a、61b ;将该圆弧壁部 61a、61b的前端侧连接起来的弦壁部61c ;以及堵塞该弦壁部61c与上、下圆弧壁部61a、 61b之间的两侧壁部61d、61d。并且,在盖体61的上述上、下圆弧壁部61a、61b以及两侧壁部61d、61d和密封壁部69的间隙,至少配置一排唇状的密封材料以进行密封。在附图中,对于密封材料,从制作组装的观点看,在开口部密封壁部69的顶壁69a 以及两侧壁69c、69c配置3排结构的第一密封材料71,同时在底壁69b上配置双排结构的第二密封材料73,还沿着腔室21的开口部21b下端的弯曲壁21f配置单排结构的第三密封材料74。第一、第二密封材料71、73为唇状的密封材料。即,使所需排数的安装翅部71b、 73b从被螺丝固定在密封壁部69上的基部71a、73a突出,并在各安装翅部7lb、7 螺丝固定密封唇部71c、73c而形成。并且,第一密封材料71的密封唇部71c,是以预定的间距(例如20 100mm)将形成有投射材料排出孔72的带板弯曲成环状而成,并且前端部为U字形截面。通过使前端部的截面设为U字形状,使密封性以及第一排的投射材料遮挡作用增大。另外,对于第一密封材料71的密封唇部71c的投射材料排出孔72,由于没有将第一密封材料71设置成具备弯曲部的一体形状(主视图为倒U字形状),而是从制作上以及安装上的观点考虑,对于密封材料71,将例如保持在顶壁69a的顶侧和保持在两侧壁69c侧壁侧设置成分体结构,所以是必备的。S卩,用于在投射材料从密封材料71的顶侧和侧壁侧之间的安装间隙钻入到顶侧的密封唇部71c的内部71b的情形下,在待处理产品排出时(图19),将该投射材料向顶侧的密封唇部71c的外部排出。第二密封材料73的密封唇部73c,其带板为片状。之所以将第二密封材料73设为
9片状,是因为投射材料实质上几乎不会到达腔室21的前侧倾斜底壁21d位置,S卩,第二密封材料73安装位置,所以没有必要形成如第一密封材料71那样的结构,只要能够简单地防止产生的粉尘漏出即可。第三密封材料74是将带板弯曲而形成,用作防止粉尘漏出的双重防止结构。因此,第二、第三密封材料可以只使用其中一种。接下来,上述结构的喷丸装置S的工序如下(主要参照图17 19)。作为准备,将投射材料(弹丸)利用斗式提升机32的投射材料供给箱31投入到腔室21内。接下来,使滚筒D倾动,使其位于图17的待处理产品投入位置。在待处理产品投入位置,盖体61与滚筒D—体倾动而处于打开位置,可以从位于腔室21的前面侧的开口部 21b投入待处理产品。向处于待处理产品投入位置的滚筒D投入待处理产品。关于待处理产品的投入机构,没有特别的限定。接着,使滚筒D倾动,使其位于处理作业位置(图18)。在该位置,盖体61处于关闭位置,腔室21处于封闭状态。在这个状态下,驱动各驱动马达M1、M3、M4、M5,使滚筒D自转的同时,使离心投射机25、斗式提升机32、螺旋输送机27、集尘装置(未图示)运转。于是,投射材料从斗式提升机32经过分离器33、料斗34,并经过投入管35投入到投射机25。从该投射机25向滚筒D内的待处理产品投射投射材料。自转着的滚筒D内的待处理产品W,被设置在滚筒D中的搅拌用突起部7无遗漏地搅拌,被实施均勻的投射处理。即使投射材料到达盖体61和腔室的密封壁部69之间的间隙,也由于在该间隙上用第一、第二密封材料71、73封堵而不会向腔室21外部漏出。另外,就算是从第一密封材料71的顶侧和侧壁侧的连接部间隙钻入的投射材料进入到密封唇部71c的内部71d,也能在门体打开时(待处理产品排出时)从U字形截面的前端的投射材料排出孔72落下而返回到密封唇部71c的外部,即腔室21内。返回到腔室21内的投射材料,沿着前侧倾斜底壁21d落下而到达螺旋输送机27, 与其他的投射后的投射材料一样,被循环使用。若处理加工结束,则停止驱动马达M3,并停止投射机25的运转。此时,由于滚筒D 继续自转,故滚筒D内的投射材料经由上述弹丸漏出孔而排出到滚筒D的外部(在腔室21 内部落下)。需要说明的是,滚筒D内的投射材料全部排出所需时间,因待处理产品以及投射材料的量、形状、大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虽然也存在用短时间将滚筒D内的投射材料完全排出的情形,但投射后的腔室21内粉尘扬起,在这个状态下将盖体61处于打开位置, 则腔室21内的粉尘会流露到外部,影响作业环境,故不优选。为了将腔室21内的粉尘浓度和外面气体成相同程度,通过集尘装置进行换气,这需要吸引腔室21容积的3倍的容积的时间。同样,上述投射材料排出时,集尘装置也在运转,如果将上述投射材料的排出时间设置为能够通过集尘装置吸引腔室的3倍的容积的集尘装置换气的时间以上,腔室21内的粉尘也能够去除,故优选。如上所述那样,在经过滚筒D内全部投射材料排出时间,或者,经过腔室21内的粉尘浓度和外面气体成相同程度的集尘时间之后,再次驱动驱动马达M1,使滚筒D倾动至待处理产品排出位置,排出待处理产品(图19)。此时,安装在滚筒D的外筒85上的引导翼片 77处于滚筒D的下侧待处理产品排出位置。将用于接收待处理产品的接收机构90,配置到该引导翼片77位于该接收机构90的内侧的位置,从而顺利地排出待处理产品。并且,由于在滚筒D内,设置了上述棒板突起部16,所以能够通过滚筒D的自转完全排出待处理产品。 在待处理产品的排出结束后,停止驱动马达M2。 通过以上,结束待处理产品投入、处理作业、待处理产品排出的一系列的工序。在接着进行待处理产品的分批处理的情况下,使驱动马达Ml驱动,设为投入待处理产品的位置,并反复进行待处理产品投入,处理作业,待处理产品排出的工序。
权利要求
1.一种喷丸装置用滚筒,该喷丸装置将投入有待处理产品的滚筒旋转的同时,向滚筒内投射弹丸,来对待处理产品实施投射处理,其特征在于,该喷丸装置用滚筒具备中空状的主体部;圆锥形状、圆锥台形状或是U字形状的有底的下半部;与该下半部连接且具有比该下半部短的高度的凸部;以及与该下半部以及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用于搅拌待处理产品的搅拌用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是圆筒形、多边中空形、或是它们的复合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是圆锥、圆锥台、四角锥或是四角锥台形状、多角锥或是多角锥台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用突起部至少具有两个面而构成,其一面是提升面,另一面是滑落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面和滑落面具有60° 120°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用突起部为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用突起部为多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用突起部,其长度比主体部的母线长度短,并且,其高度在滚筒半径的1/8以上且2/3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用突起部,其截面是三角形状或是梯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用突起部为,其下半部接合起点到主体部接合终点的扭转角被设为50° 120°的构造。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用突起部的构造为,其长度比主体部的母线长度短,并且,具有高度在滚筒半径的1/8以上且2/3以下的高度,截面是三角形状或是梯形状,提升面和滑落面具有60° 120°的角度,下半部接合起点到主体部接合终点的扭转角被设为50° 12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装置用滚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半部以及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上,进一步设有相对于该主体部母线倾斜的棒板突起部。
13.一种喷丸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滚筒,还具备腔室、离心投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能够以穿过滚筒的轴心的水平轴为转动轴转动,并且能够在所述腔室的内部向待处理产品投入位置、处理位置、排出位置的各作业位置转动,所述腔室具备能够封闭所述待处理产品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的盖体, 在所述腔室的开口部侧,具有由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构成的密封壁部,所述盖体被安装成能够与所述滚筒一体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由能与所述密封壁部嵌合的上、下圆弧壁部、将该上、下圆弧壁部的前端侧连接起来的弦壁部以及封堵该弦壁部和所述上、下圆弧壁部之间的两侧壁部形成,并且,所述盖体的所述一对的圆弧壁部以及两侧壁部和所述密封壁部之间的间隙,配置至少一排唇状的密封材料来进行密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围绕所述滚筒的外筒上,安装了用于排出待处理产品的导引翼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滚筒及使用该滚筒的喷丸装置,通过提高喷丸装置用滚筒D放入底部放置的待处理产品搅拌性,使整个待处理产品的清理程度均匀,并且抑制由于待处理产品之间冲撞而产生的痕迹。滚筒具备中空状的主体部,圆锥台形状的有底的下半部,与该下半部及上述主体部连接的用于搅拌待处理产品的搅拌用突起部,该搅拌用突起部至少有2个面,其中一面是提升面,另一面是滑落面。喷丸装置具有上述滚筒,还具备腔室、离心投射机,该腔室在开口部侧,具有由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构成的密封壁部,该滚筒具备可以封闭腔室的开口部的盖体,该盖体被安装成能与滚筒一体转动。
文档编号B24C5/00GK102284913SQ20101058821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石川光男, 立松亮, 铃木常俊 申请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