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97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企业钢水连铸中间包用塞棒机构扇形齿啮合位置调节装置, 特别是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
背景技术
连铸浇铸时采用塞棒机构来实现控制钢流(塞棒机构控制塞棒上下运动,达到开 闭水口调节钢水流量的目的),增大或减少钢水流量时只需压下或抬起塞棒机构扇形齿的 延长杆(俗称压把),但塞棒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塞棒头部会被钢水侵蚀损耗,此时减小 钢流需操作的压把位置就会变得很高,不利于操作,现场环境也不允许继续这样操作,因此 必须调节机构扇形齿与升降杆啮合的位置。由于没有调节扇形齿的专用工具,通常使用撬棒尖部卡住升降杆上齿条的齿根, 然后抽取压把,再将扇形齿取下调整到合适的啮合点,但操作起来有比较多的不便,同时对 连铸生产的顺行带来隐患。主要表现在1、用撬棒尖部卡住升降杆上齿条的齿根稳定性差,易滑脱,造成生产事故。2、用撬棒操作需2-3人配合,浪费人力。3、用撬棒操作着力点小,但需压起近40Kg塞棒及升降杆、横臂等部件,劳动强度 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其结构简单,使 用方便,调节塞棒机构扇形齿稳定好,安全可靠,减轻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可以提高工作 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在长杆状 手柄的前端固接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两只卡条之间的间距为40-50mm,卡条的厚度与升 降杆上齿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在手柄前端两只卡条的下部固接着底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在长杆状手柄的前端固接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在两只卡条的下部固接着底 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两只卡条的厚度与升降杆上齿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可以将卡条插入 齿条上任意两齿之间,通过支撑块的倾斜面便于调整高度。将卡条插入齿间,下压手柄到合 适位置,即可调节扇形齿与升降杆上齿条的啮合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 节塞棒机构扇形齿的稳定性好,调节准确,安全可靠,避免了生产事故的发生,而且操作简 单,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如图1、图2所示,在长杆状手柄1的前端固接 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2,两只卡条2之间的间距为40-50mm,卡条2的厚度与升降杆上齿 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在手柄1前端两只卡条2的下部固接着底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3。手柄 1的长度为1400-1600mm。支撑块3底面的倾斜方向为沿手柄1轴线由后向前向上倾斜。
权利要求一种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其特征是在长杆状手柄(1)的前端固接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2),两只卡条(2)之间的间距为40 50mm,卡条(2)的厚度与升降杆上齿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在手柄(1)前端两只卡条(2)的下部固接着底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其特征是手柄(1)的长度 为 1400-1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其特征是支撑块(3)底面 的倾斜方向为沿手柄(1)轴线由后向前向上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企业钢水连铸中间包用塞棒机构扇形齿啮合位置调节装置,特别是连铸用塞棒机构扇形齿调节器,在长杆状手柄的前端固接着两只相互平行的卡条,两只卡条之间的间距为40-50mm,卡条的厚度与升降杆上齿条的齿间距相配合,在手柄前端两只卡条的下部固接着底面为倾斜面的支撑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塞棒机构扇形齿稳定好,安全可靠,减轻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22D41/20GK201728364SQ20102020152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5日
发明者姜国才, 张怀忠, 徐逸飞, 陈跃军, 马青宇 申请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