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包线防氧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287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漆包线防氧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漆包线防氧化设备。
背景技术
漆包线生产中退火时,为了防止裸铜线氧化需要蒸汽,而蒸汽的产生需要热量。目 前现有的退火炉的蒸汽是利用蒸汽发生装置产生,或者利用退火管外缠绕的电加热管进行 加热,此种方式非常耗电,所以使得生产成本很高。而现有退火炉体通常以5 15°的角度 倾斜放置,由于倾斜角度小,铜线经过退火管时,在重力作用下易发生擦伤,因受热不均,蒸 汽供应忽大忽小,使得漆包线表面出现起珠、刮伤、色泽不均和氧化等品质问题;且漆包线 的生产线径的范围较小,一般为0. Imm 0. 3mm。针对这种状况,本公司作了些改进,并于2009年12月30日在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1613789A中公开了一种漆包线生产中防止铜线氧化的设备及其方法,包括退火炉和贯穿 其中的退火管道,在退火管道的铜线出口端设置有水槽。铜线从退火炉的退火管道出来后, 立即穿入盛有去离子水的水槽中,铜线自身温度与退火炉的温度相当,遇到去离子水时自 动产生蒸汽,该蒸汽顺着倾斜的退火管道进入退火炉使铜线不受氧化。这种设备能确保有 连贯、平稳、足量的蒸汽进入退火管道,提高漆包线的生产效率及质量,但是不够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节能效果 好、并可提供连贯平稳、且足量蒸汽的的漆包线防氧化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 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包括退火炉和贯穿其中的退火管道,在 退火管道的铜线出口端设置有水槽,其结构特征是退火管道的外壁上且位于退火炉的底部 设置有电热管。所述退火管道穿过退火炉并插入水槽中。所述电热管的安装高度与水槽内的水位高度一致。所述退火炉的倾斜角度为35° 45°。所述水槽内设置有回流水管,该回流水管与外部水池相通。所述回流水管的上端开口高度与水槽内的水位高度相等。本实用新型在水槽内设置有回流水管,回流水管与外部水池相通。当泵入水槽中 的水过量时,会通过回流水管排出到外部水池;当水槽内的水用于产生蒸汽后会不断减少, 通过水泵不断往水槽内加水,就能保证水槽内的水位始终处于一个固定位置。同时,由于回 流水管的上端开口高度与水位高度相等,当铜线经过退火炉退火时形成的杂质在进入水槽 遇水后,便会悬浮在水中,而这些杂质也会随着过量的水从回流水管中排出到外部水池。本实用新型将退火管道插入水槽中,水槽内的水会进入退火管道的内部,致使退 火管道内的水位与水槽的水位保持一致。在退火管道上与水槽的水位高度一致的地方单独设置电热管,利用该电热管对退火管道内有水的部分进行加热,可以使退火管道内部产生 连贯、平稳且足量的蒸汽,从而起到了有效地防止铜导线氧化的作用,并且降低了耗电量。经过实践证明,电热管的功率仅为0. 6kw 1. 2kw,与以前设置一个6kw的蒸汽装 置的效果相同,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电能,一年下来,可以节约用电费用10836元。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节能效果好、并 可提供连贯平稳、且足量蒸汽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退火炉,2为退火管道,3为水槽,4为回流水管,5为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包括退火炉1和贯穿其中的退火管道2,在退火管 道2的铜线出口端设置有水槽3,退火管道2的外壁上且位于退火炉1的底部设置有电热管 5。退火管道2穿过退火炉1并插入水槽3中。电热管5的安装高度与水槽3内的水位高 度h保持一致。退火炉1的倾斜角度α为35° 45°。水槽3内设置有回流水管4,该回 流水管4与外部水池相通。回流水管4的上端开口高度与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h相等;多 余的水以及杂质便直接流到回流水管4中排走。本实施例中的电热管5为两条。
权利要求1.一种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包括退火炉(1)和贯穿其中的退火管道O),在退火管道 ⑵的铜线出口端设置有水槽(3),其特征是退火管道⑵的外壁上且位于退火炉⑴的底 部设置有电热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退火管道O)穿过退火炉 (1)并插入水槽(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电热管(5)的安装高度与 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h) —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退火炉(1)的倾 斜角度(α)为;35° 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水槽(3)内设置有回流水 管G),该回流水管(4)与外部水池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回流水管的上端开口 高度与水槽(3)内的水位高度(h)相等。
专利摘要一种漆包线防氧化设备,包括退火炉和贯穿其中的退火管道,在退火管道的铜线出口端设置有水槽,退火管道的外壁上且位于退火炉的底部设置有电热管。退火管道穿过退火炉并插入水槽中。电热管的安装高度与水槽内的水位高度一致。退火炉的倾斜角度为35°~45°。水槽内设置有回流水管,该回流水管与外部水池相通。本实用新型中的退火炉的倾斜角度为35°~45°,将退火炉的倾斜角度提高后,使得铜线经过退火管时不易擦伤而导致产品报废,且生产线径的范围扩大到0.1mm~0.4mm。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节能效果好、并可提供连贯平稳、且足量蒸汽的特点。
文档编号C22F1/08GK201817537SQ2010202859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日
发明者李静康 申请人: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