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70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
背景技术
钢带热处理时都要首先对钢带加热,使其组织转化为奥氏体。钢带加热一般都用电阻炉或辐射炉,这些设备庞大,散热面积大,热损失大,热效率低。以电阻炉为例,其电阻通电发热后,首先通过热辐射把它周围的耐火砖加热到1000度以上,再由耐火砖通过热辐射把马弗管加热到900度以上,再由马弗管通过热辐射把马弗管中的钢带加热到840-870 度,热辐射本身的传热速度就慢,再加要多级热辐射,故钢带的加热速度很慢,这就势必要把炉子做得很长,一般电阻炉宽约1. 5米,长约11到13米,它的散热面积大,因而热损失很大,其热效率只有35-45%。这种炉子的热惯性很大,温度改变很困难,操作很不方便。节约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策略,钢带热处理要消耗大量能源,节能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一个企业来说,节能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已有一个专利号为“200910197945. 6”的“直接传热钢带加热炉〃的专利,它是通过并列设置多个加热棍,将钢带以“S”形绕在电热辊上进行加热的,虽然它的热效率要比电阻炉高,但该装置有以下缺点一是钢带以“S”形绕在电热辊上,这样钢带与电热辊的接触面积只占电热辊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接触面积不大,传热效果就会欠好,势必要设置多个加热辊,这就会增加加热炉的长度,增加热损耗,减少了加热炉的热效率;二是钢带的保温措施欠好,使加热炉的热损失大,从而更减小了加热炉的热效率;三是穿引钢带困难,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体积小, 热损失小,热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并且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包括保温箱、设在保温箱内结构相同的第一加热辊组件和第二加热辊组件,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的外侧和第二加热辊组件的外侧均设有转筒,所述转筒上绕有钢带,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设在第二加热辊组件的左上方,所述钢带的进口处设在保温箱的左侧下部,所述钢带的出口处设在保温箱的右侧上部,所述钢带从第二加热辊组件的转筒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再从第一加热辊组件的转筒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钢带呈横“8”字形绕在转筒上。 使得钢带与转筒的接触面积占转筒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提高了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包括固定轴、固定在固定轴上的电热管支架、固定在电热管支架上的电热管,所述转筒设在电热管外侧,所述电热管采用陶瓷管结构,电热管内装有加热电阻丝。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采用空心钢管结构,所述电阻丝的电线从固定轴中心引出与电源相接。[000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与电热管支架之间设有第一保温棉层,所述第一保温棉层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反射板。第一反射板把电热管向内散发的红外线反射回电热管,以增加固定轴的绝热性能,降低固定轴的温度。作为优选,所述保温箱与第一加热辊组件、第二加热辊组件以及钢带之间设有第二保温棉层,所述第二保温棉层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反射板。第二反射板把高温钢带发出的红外线反射回钢带,减小热损失,提高了钢带加热的热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和第二加热辊组件设在保温箱内的左侧。使得保温箱右侧留有一段空间,保证了钢带有一段均温保温的时间。作为优选,所述保温箱上靠近钢带的出口处设有保护气进口和红外线温度计。保护气进口通入保护气防止钢带氧化,红外线温度计与温度自动控装置连接,用来自动控制钢带的温度,使其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作为优选,所述转筒的两端与固定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架设在支柱上。减少了转筒的转动阻力。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体积小,热损失小,热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并且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包括保温箱2、设在保温箱2内结构相同的第一加热辊组件3和第二加热辊组件4,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3的外侧和第二加热辊组件4的外侧均设有转筒8,所述转筒8上绕有钢带1,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3设在第二加热辊组件4的左上方,所述钢带1的进口处设在保温箱2的左侧下部,所述钢带1的出口处设在保温箱2的右侧上部,所述钢带1从第二加热辊组件4的转筒8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再从第一加热辊组件3的转筒8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钢带1呈横“8”字形绕在转筒8 上。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3包括固定轴5、固定在固定轴5上的电热管支架6、固定在电热管支架6上的电热管7,所述转筒8设在电热管7外侧,所述电热管7采用陶瓷管结构,电热管7内装有加热电阻丝9。所述固定轴5采用空心钢管结构,所述电阻丝9的电线从固定轴 5中心引出与电源16相接。所述固定轴5与电热管支架6之间设有第一保温棉层10,所述第一保温棉层1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反射板11。所述保温箱2与第一加热辊组件3、第二加热辊组件4以及钢带1之间设有第二保温棉层12,所述第二保温棉层12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反射板13。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3和第二加热辊组件4设在保温箱2内的左侧。所述保温箱2上靠近钢带1的出口处设有保护气进口 14和红外线温度计15。所述转筒8的两端与固定轴5之间设有轴承17,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架设在支柱18上。实际操作时,钢带1以横“8”字形绕在第一热辊组件3和第二加热辊组件4的转筒8上,钢带1包住了第一热辊组件3和第二加热辊组件4的转筒8的三分之二的面积,电
4热管7内的加热电阻丝9通电后,通过热辐射把转筒8加热,再由转筒8通过热传递将钢带 1加热,钢带1加热后发出的红外线大部被第二反射板13反射回钢带1,电热管7向内发出的红外线,被第一反射板11反射回电热管7,这样电热管7发出的热量,绝大部分部被钢带吸收,其热效率可达90%以上。转筒8的两端与固定轴5之间设有轴承17,转筒8可以在钢带1的拉动下,与钢带1无滑动地转动,钢带1就不会被拉伤。第二反射板13除具有保温功能外,还可以起到为钢带1在穿过加热炉时提供通道的作用,有利于钢带1方便穿过加热炉。由于转筒8包围了整个电热管7,且它们间的距离很近,电热管7发出的热量能很好地传给转筒8 ;由于钢带1与转筒8接触,传热速度就快,且接触面积很大,传热的效果非常好,钢带的加热速度可以很快。这种快速加热,一方面,使钢带形成的奥氏体颗粒细小,使随后形成的马氏体板条细小,可使热处理后的钢带既硬又有韧性,提高了钢带热处理的质量; 另一方面,钢带加热速度快,使得加热炉的长度缩短为2. 5米左右,可减小散热面积,减小热损失,还可节省场地。由于传热快,使得电阻丝的温度不会超过900度,而且电阻丝始终处于保护气的环境中,不容易氧化,故电阻丝的寿命可以大为提高。保温箱的内壳和架子用钢板焊接而成;外壳镶有瓷砖,瓷砖是热的不良导体且表面光亮,可以减小热的散失,保温箱内填有保温棉层,保温能力很强。 与现有的电阻炉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热效率高,达90%以上,可节能 60%以上;所用占地仅为电阻炉的五分之一;设备维修费仅为电阻炉的三分之一;设备费仅为电阻炉的三分之一;该炉可并列同时加热多条钢带,生产效率高;使用操作很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包括保温箱O)、设在保温箱O)内结构相同的第一加热辊组件⑶和第二加热辊组件G),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3)的外侧和第二加热辊组件 (4)的外侧均设有转筒(8),所述转筒(8)上绕有钢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C3)设在第二加热辊组件的左上方,所述钢带(1)的进口处设在保温箱O)的左侧下部,所述钢带(1)的出口处设在保温箱( 的右侧上部,所述钢带(1)从第二加热辊组件 ⑷的转筒⑶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再从第一加热辊组件⑶的转筒⑶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钢带⑴呈横“8”字形绕在转筒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C3)包括固定轴(5)、固定在固定轴( 上的电热管支架(6)、固定在电热管支架(6) 上的电热管(7),所述转筒⑶设在电热管(7)外侧,所述电热管(7)采用陶瓷管结构,电热管(7)内装有加热电阻丝(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5) 采用空心钢管结构,所述电阻丝(9)的电线从固定轴(5)中心引出与电源(16)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5) 与电热管支架(6)之间设有第一保温棉层(10),所述第一保温棉层(10)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反射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2) 与第一加热辊组件(3)、第二加热辊组件以及钢带(1)之间设有第二保温棉层(12),所述第二保温棉层(1 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反射板(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⑶和第二加热辊组件⑷设在保温箱⑵内的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2) 上靠近钢带(1)的出口处设有保护气进口(14)和红外线温度计(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8)的两端与固定轴( 之间设有轴承(17),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架设在支柱(18)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热辊钢带连续加热炉,包括保温箱、设在保温箱内结构相同的第一加热辊组件和第二加热辊组件,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的外侧和第二加热辊组件的外侧均设有转筒,所述转筒上绕有钢带,所述第一加热辊组件设在第二加热辊组件的左上方,所述钢带的进口处设在保温箱的左侧下部,所述钢带的出口处设在保温箱的右侧上部,所述钢带从第二加热辊组件的转筒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再从第一加热辊组件的转筒的底部绕进顶部绕出,钢带呈横“8”字形绕在转筒上。使得钢带与转筒的接触面积占转筒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体积小,热损失小,热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并且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C21D9/62GK202284216SQ2011204099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李益明, 林名钟 申请人:浙江佰耐钢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