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包括上料架、砂轮架和工件架,砂轮架设置于上料架的侧边,工件架设置于上料架的末端,上料架上设置有夹紧装置,砂轮架包括电机、砂轮轴和砂轮,电机连接砂轮轴,砂轮设置于砂轮轴上,砂轮包括两个并且砂轮的位置设置于上料架的夹紧装置侧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相比过去的手动操作,本发明的全自动芯轴双沟道磨床全过程自动循环,提高了防护安全;2.以自动上料代替过去的人工上料,动作稳定可靠,并使一人可以操纵多个设备;3.工件一次性粗、精磨削,节奏快,效率高,使得在加工的时候能够让一个工件上的两个沟道一次性定位,一次性加工。
【专利说明】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床,具体来说是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
[0003]【背景技术】
[0004]轴承是广泛应用于机械领域的一种零件,随着机械技术的进步,对轴承的精密度要求日趋提高,轴承与轴的精密度直接关系到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例如一种双列纺织机专用的轴承与芯轴,其中轴承内设有沟道,芯轴表面也设有沟道,其中在轴承与芯轴的沟道之间通过钢珠配合,因此沟道表面的粗糙度、沟道圆度等是加工的关键。
[0005]目前使用一种手工磨床机来加工此类沟道,其一般是设有至少一个手动工位,然后由工人持工件在工位上进行加工。但是这种手工设备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首先是效率问题,手工设备需要人工上料和下料,耗时多,一人只能操作一台设备;其次,手工磨床加工工件需分粗加工、细加工两个步骤,节拍慢,效率低;再者,手动磨床的工件沟道较为粗糙(粗糙度比较高),沟道圆度不高,沟道的沟径差不稳定,导致质量不高;最后,手动控制的磨床无外防护,不够安全。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轴承的芯轴双沟道的缺陷,提供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包括上料架、砂轮架和工件架,所述砂轮架设置于上料架的侧边,所述工件架设置于上料架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上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砂轮架包括电机、砂轮轴和砂轮,所述电机连接砂轮轴,所述砂轮设置于砂轮轴上,所述砂轮包括两个并且砂轮的位置设置于上料架的夹紧装置侧边。
[0009]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皮带连接砂轮轴,所述砂轮外还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砂轮罩。
[0010]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用于将工件顶住固定的气缸顶出组件和带动工件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气缸顶出组件顶住旋转组件。
[0011]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顶出组件包括气缸和连接在气缸顶端的固定头,所述固定头朝向旋转组件的方向设置;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和连接在电机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朝向气缸顶出组件的方向设置。
[0012]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砂轮进行修整的修整架,所述修整架设置于砂轮架朝向上料架的另一侧,所述修整架包括修整组件和设置于修整组件下方带动修整组件移动的移动补偿组件。
[0013]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整组件包括修整座、旋转油缸、摇臂和修整金刚头,所述旋转油缸设置于修整座上,摇臂连接于油缸下,所述修整金刚头设置于摇臂上,所述修整金刚头朝向砂轮的方向设置;所述移动补偿组件包括工件拖板、工件补偿拖板、驱动工件拖板移动的第一驱动丝杆和驱动工件补偿拖板移动第二驱动丝杆,所述工件拖板设置于工件补偿拖板上,所述修整座设置于工件拖板上,所述第二驱动丝杆设置于工件补偿拖板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丝杆设置于工件拖板与工件补偿拖板之间。
[0014]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架包括出料板和夹持组件,所述出料板设置于夹紧装置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出料板和夹紧装置的上方,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轨道、移动夹持座、皮带、电机,所述轨道设置于出料板和夹紧装置的上方,移动夹持座设置于轨道上,所述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移动夹持座沿轨道移动。
[0015]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夹持座包括滑动座、夹持气缸、夹持连接杆和夹持头,所述滑动座设置于轨道上,夹持气缸设置于滑动座上,夹持头通过夹持连接杆连接夹持气缸。
[0016]上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罩,所述安全罩罩设于芯轴双沟道磨床上。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相比过去的手动操作,本发明的全自动芯轴双沟道磨床全过程自动循环,提高了防护安全;2.以自动上料代替过去的人工上料,动作稳定可靠,并使一人可以操纵多个设备;3.工件一次性粗、精磨削,节奏快,效率高,使得在加工的时候能够让一个工件上的两个沟道一次性定位,一次性加工。
[0018]【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砂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料架与工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修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参见图1,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包括上料架100、砂轮架200和工件架300,砂轮架200设置于上料架100的侧边,工件架300设置于上料架100的末端,加工工件的时候,将工件从上料架100中放入,砂轮架200对工件进行加工后最后落入工件架300中。
[0021]上料架100上设置有夹紧装置110,参看图2,砂轮架200包括电机210、砂轮轴220和砂轮230,电机210连接砂轮轴220,砂轮230设置于砂轮轴230上,电机210通过皮带连接砂轮轴220并带动砂轮轴220转动,砂轮轴220再带动砂轮230转动。同时由于砂轮230包括两个并且砂轮230的位置设置于上料架100的夹紧装置110侧边,所以两个砂轮230能够同时对夹紧在夹紧装置110上的工件进行加工双沟道。为了防止砂轮230工作的时候废料飞溅,砂轮230外还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砂轮罩240。
[0022]参看图3,夹紧装置110包括相向设置的用于将工件顶住固定的气缸顶出组件120和带动工件旋转的旋转组件130,工件从上料架100中放入,落入到夹紧装置110中,通过气缸顶出组件120和旋转组件130的配合,将工件夹紧在气缸顶出组件120于旋转组件130之间,具体的为气缸顶出组件120顶住旋转组件130,而工件则位于气缸顶出组件120于旋转组件130之间。
[0023]气缸顶出组件120包括气缸121和连接在气缸121顶端的固定头122,固定头122朝向旋转组件130的方向设置,工作的时候,气缸121推动固定头122将工件顶住在旋转组件130上;旋转组件130包括电机131和连接在电机131上的旋转轴132,旋转轴132朝向气缸顶出组件120的方向设置,工作的时候,气缸121推动固定头122将工件顶住在旋转组件130的旋转轴132上,而电机131则带动旋转轴132转动,从而带动工件转动。
[0024]参看图4,本发明还包括对砂轮230进行修整的修整架400,修整架400设置于砂轮架200朝向上料架100的另一侧,修整架400包括修整组件410和设置于修整组件410下方带动修整组件410移动的移动补偿组件420。
[0025]修整组件410包括修整座411、旋转油缸412、摇臂413和修整金刚头414,旋转油缸412设置于修整座411上,摇臂413连接于油缸412下,修整金刚头414设置于摇臂413上,修整金刚头414朝向砂轮230的方向设置,通过旋转油缸412带动摇臂413的转动,从而带动修整金刚头414朝向砂轮230的角度,从而控制修整砂轮的弧度;移动补偿组件420包括工件拖板421、工件补偿拖板422、驱动工件拖板421移动的第一驱动丝杆423和驱动工件补偿拖板422移动第二驱动丝杆424,工件拖板421设置于工件补偿拖板422上,修整座411设置于工件拖板421上,第二驱动丝杆424设置于工件补偿拖板422下方,驱动工件补偿拖板422前后移动,第一驱动丝杆423设置于工件拖板421与工件补偿拖板422之间,驱动工件拖板421左右移动。第一驱动丝杆423和第二驱动丝杆424均通过电机(图中未示)带动转动。
[0026]参看图3,工件架300包括出料板310和夹持组件320,出料板310设置于夹紧装置Iio的一侧,工件在夹紧装置110处被砂轮230加工完毕之后,通过夹持组件320将工件夹到出料板310上。夹持组件320设置于出料板310和夹紧装置110的上方,夹持组件320包括轨道330、移动夹持座340、皮带350、电机360,轨道330设置于出料板310和夹紧装置Iio的上方,移动夹持座340设置于轨道330上,电机360通过皮带350带动移动夹持座340沿轨道330移动。
[0027]移动夹持座340包括滑动座341、夹持气缸342、夹持连接杆343和夹持头344,滑动座341设置于轨道330上,夹持气缸342设置于滑动座341上,夹持头344通过夹持连接杆343连接夹持气缸342,工作的时候,夹持气缸342控制夹持连接杆343下降和升起,并且带动夹持头344夹持工件和松开工件。
[0028]操作的时候,移动夹持座340沿轨道330移动在出料板310和夹紧装置110的上方,将夹紧装置110上加工完毕的工件夹持到出料板310上。
[0029]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整个机器外部的安全罩(图中未示),安全罩罩设于芯轴双沟道磨床上。
[0030]由于工件架300和修整架400是分别设置于砂轮架200的左右两侧,因此分别形成了一个沟道磨削位和一个修整位,使得在加工的时候能够让一个工件上的两个沟道一次性定位,一次性加工,具体表现为:一个砂轮架200同时加工一个工件的两个沟道,两条沟通同时完成。
[003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相比过去的手动操作,本发明的全自动芯轴双沟道磨床全过程自动循环,提高了防护安全;2.以自动上料代替过去的人工上料,动作稳定可靠,并使一人可以操纵多个设备;3.工件一次性粗、精磨削,节奏快,效率高。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包括上料架、砂轮架和工件架,所述砂轮架设置于上料架的侧边,所述工件架设置于上料架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上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砂轮架包括电机、砂轮轴和砂轮,所述电机连接砂轮轴,所述砂轮设置于砂轮轴上,所述砂轮包括两个并且砂轮的位置设置于上料架的夹紧装置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皮带连接砂轮轴,所述砂轮外还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砂轮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用于将工件顶住固定的气缸顶出组件和带动工件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气缸顶出组件顶住旋转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顶出组件包括气缸和连接在气缸顶端的固定头,所述固定头朝向旋转组件的方向设置;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和连接在电机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朝向气缸顶出组件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砂轮进行修整的修整架,所述修整架设置于砂轮架朝向上料架的另一侧,所述修整架包括修整组件和设置于修整组件下方带动修整组件移动的移动补偿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整组件包括修整座、旋转油缸、摇臂和修整金刚头,所述旋转油缸设置于修整座上,摇臂连接于油缸下,所述修整金刚头设置于摇臂上,所述修整金刚头朝向砂轮的方向设置;所述移动补偿组件包括工件拖板、工件补偿拖板、驱动工件拖板移动的第一驱动丝杆和驱动工件补偿拖板移动第二驱动丝杆,所述工件拖板设置于工件补偿拖板上,所述修整座设置于工件拖板上,所述第二驱动丝杆设置于工件补偿拖板下方,所述第一驱动丝杆设置于工件拖板与工件补偿拖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架包括出料板和夹持组件,所述出料板设置于夹紧装置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出料板和夹紧装置的上方,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轨道、移动夹持座、皮带、电机,所述轨道设置于出料板和夹紧装置的上方,移动夹持座设置于轨道上,所述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移动夹持座沿轨道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夹持座包括滑动座、夹持气缸、夹持连接杆和夹持头,所述滑动座设置于轨道上,夹持气缸设置于滑动座上,夹持头通过夹持连接杆连接夹持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芯轴双沟道磨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罩,所述安全罩罩设于芯轴双沟道磨床上。
【文档编号】B24B19/06GK103567834SQ20121025297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1日
【发明者】范宏, 程建伟 申请人:上海奔球精密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