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板坯连铸机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扇形段冷却水配管制造、加工工艺是在扇形段框架热处理前,必须将冷却水配管提前制作完成,并焊接到框架上,随框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T60(TC)。这样导致不锈钢管道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晶间腐蚀,强度下降,在使用过程中管道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铸坯质量;而且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焊接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的缺陷。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包括多个设置有轴承座的底座及通过轴承设置在该多个底座上的自由棍,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冷却水进水管、串接在各个底座之间的多个进水管和多个出水管,与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左端相接的冷却水回水管;
该自由辊的腔室的右端与该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相接。上述冷却水进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均是不锈钢钢管。
上述进水管、出水管均是U形管。上述多个底座中置于所述自由辊的右端、左端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三个孔,该第一底座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一底座一侧的第一进水孔、设置在该第一底座另一侧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一回水孔,该第一进水孔用以连通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回水孔用以连通与该第一底座相接的所述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和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右端;该第二底座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二底座一侧的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和设置在该第二底座另一侧的第二出水孔,该第二进水孔用以连通所述多个进水管中左端的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孔,该第二回水孔用以连通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左端和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每一个底座上各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入孔和第一出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沿水平方向设置,分别用以连通相邻的底座之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该第一入孔和第一出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通,且该第一入孔与该第一出孔相通。上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彼此平行。本发明的优点是避免了配管随框架热处理而导致的晶间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结构简单;制作、焊接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I是扇形段自由辊冷却配管结构示意 图2是扇形段自由辊冷却配管结构俯视 图3是图2的剖面A-A视 图4是图2的剖面B-B视图。图中1、进水总管;2、冷却水进水管;3、11,进水管;4、7、12,底座;5、第一进水孔;6、10、14,轴承座;8、第一通孔;9、第一入孔;13、第二进水孔;15、第二出水孔;16、19,出水管;17第二通孔;18、第一出孔;20、第一出水孔;21、第一回水孔;22、自由辊;23、第二回水孔;24、冷却水回水管;25、回水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2、3、4所示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包括多个设置有轴承座6、10、14的底座4、7、12及通过轴承设置在该多个底座4、7、12上的自由辊22,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冷却水进水管2、串接在各个底座4、7、12之间的多个进水管3、11和多个出水管16、19,与自由辊22的腔室的左端相接的冷却水回水管24 ;该自由辊22的腔室的右端与该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3相接。上述冷却水进水管2、进水管3、11、出水管16、19和冷却水回水管24均是不锈钢钢管。上述进水管3、11、出水管16、19均是U形管,以避免温度变化产生内应力拉裂焊缝
或管道。上述多个底座4、7、12中置于自由辊22的右端、左端的第一底座4和第二底座12上设置有三个孔,该第一底座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一底座4 一侧的第一进水孔5、设置在该第一底座4另一侧的第一出水孔20和第一回水孔21,该第一进水孔5用以连通冷却水进水管2与第一出水孔20,第一回水孔21用以连通与该第一底座4相接的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19和自由辊22的腔室的右端;该第二底座12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二底座12 —侧的第二进水孔13、第二回水孔23和设置在该第二底座12另一侧的第二出水孔15,该第二进水孔13用以连通多个进水管中左端的进水管11和第二出水孔15,该第二回水孔23用以连通自由辊22的腔室的左端和冷却水回水管24 ;置于第一底座4和第二底座12之间的每一个底座上各设置有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17、第一入孔9和第一出孔18,该第一通孔8与该第二通孔17沿水平方向设置,分别用以连通相邻的底座之间的进水管3、11和出水管16、19 ;该第一入孔9和第一出孔18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17相通,且该第一入孔9与该第一出孔18相通。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17彼此平行。下面分别叙述冷却水对轴承座和自由辊的冷却过程(见图I)
(I)轴承座的冷却冷却水从进水总管I进入冷却水进水管2,经过冷却水进水管2进入进水管3,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底座4,通过第一进水孔5进入轴承座6,对轴承座6进行冷却,然后回到第一出水孔20 ;另一路进入底座7 (底座7钻第一通孔8),一部分冷却水由第一通孔8进入第一入孔9,进入轴承座10,对轴承座10进行冷却,然后回到第一出孔18,另一部分冷却水通过第一通孔8进入进水管11,通过进水管11进入底座12,通过第二进水孔13进入轴承座14,对轴承座14进行冷却,然后回到第二出水孔15。至此冷却水完成了对轴承座6、轴承座10、轴承座14的冷却。(2)自由辊的冷却冷却轴承座14后的冷却水通过第二出水孔15进入出水管16,流入底座7配钻的通孔17 (第二通孔17与第一通孔8平行);冷却轴承座10后的冷却水通过第一出孔18进入第二通孔17,这两路冷却水汇合流入出水管19,经过出水管19进入底座4 ;冷却轴承座6后的冷却水通过第一出水孔20进入底座4,与冷却轴承座14、轴承座10的冷却水汇合通过第一回水孔21,进入到自由辊22内部,对自由辊22进行冷却,然后冷却水通过第二回水孔23进入到冷却水回水管24。至此冷却水完成了对自由辊22的冷却。最后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回水管24回到回水总管25。值得注意的是 1、配管均采用不锈钢钢管;
2、所有钢管在扇形段上、下框架热处理完成后再进行制作、焊接、组装,避免钢管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晶间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底座7钻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17作为冷却管路的一部分通道;
4、各底座之间的钢管制作成U形,避免温度变化产生内应力拉裂焊缝或管道;
5、各轴承座的冷却在管路中为并联关系;
6、轴承座和自由棍的冷却在管路中为串联关系;
7、结构简单;
8、制作、焊接方便。本发明的优点是避免了配管随框架热处理而导致的晶间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结构简单;制作、焊接方便。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包括多个设置有轴承座的底座及通过轴承设置在该多个底座上的自由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进水管、串接在各个底座之间的多个进水管和多个出水管,与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左端相接的冷却水回水管; 该自由辊的腔室的右端与该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相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均是不锈钢钢管。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均是U形管。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底座中置于所述自由辊的右端、左端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三个孔,该第一底座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一底座一侧的第一进水孔、设置在该第一底座另一侧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一回水孔,该第一进水孔用以连通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回水孔用以连通与该第一底座相接的所述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和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右端; 该第二底座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二底座一侧的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和设置在该第二底座另一侧的第二出水孔,该第二进水孔用以连通所述多个进水管中左端的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孔,该第二回水孔用以连通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左端和所述冷却水回水管; 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每一个底座上各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入孔和第一出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沿水平方向设置,分别用以连通相邻的底座之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该第一入孔和第一出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通,且该第一入孔与该第一出孔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彼此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包括多个设置有轴承座的底座及通过轴承设置在该多个底座上的自由辊,包括冷却水进水管、串接在各个底座之间的多个进水管和多个出水管,与自由辊的腔室的左端相接的冷却水回水管;该自由辊的腔室的右端与该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相接。本发明避免了配管随框架热处理而导致的晶间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结构简单;制作、焊接方便。
文档编号B22D11/00GK102825226SQ2012102960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周士凯, 黄进春, 刘赵卫, 王蓉, 刘俊平, 李新强 申请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