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048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业生产的技术领域,涉及转炉炉体的冷却进水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如本说明书中的图I和图2所示转炉炉体I的冷却进水系统是由转炉游动侧配水盘旋转接头、旋转水箱2、五根炉帽引水管4以及两根炉口引水管4组成。转炉冷却水通过旋转接头进水阀进入旋转水箱,从旋转水箱排布出七根水管(两根炉口水管、五根炉帽水管)接入炉帽和炉口,以期达到对炉口和炉帽的冷却。
七根从水箱到冷却部位的水管虽然达到冷却要求,但是随着生产进行,炉口流出的钢渣沿着裙罩板流进管缝,随着炉体的转动,钢渣在管缝之间来回摩擦,如遇大块钢渣挤入管缝,更会导致管路挤坏。由于管路基本被钢渣堵死,处理起来难度加大。再加高温炉体管路内蒸汽很大,更是给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其目的是避免钢渣在管路间堆积导致的管路损坏的故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旋转水箱、多个引水管,所述的引水管分别与所述的炉帽、炉口连接,所述的引水管均与进水总管连接,再通过所述的进水总管与所述的旋转水箱连接。所述的引水管的数量为七根,其中两根与所述的炉口连接,另外五根与所述的炉帽连接。所述的进水总管上设有一个弯头,所述的弯头为一个“Z”字形的折弯。所述的进水总管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有引水管的横截面面积之和。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根进水总管代替了七根管路,在增大管径、保证流量的情况下,来实现对炉口、炉帽冷却,满足冷却需要;只在管路和管径上做少许改动,避免裙罩板保护不到的位置钢渣在管路间堆积而导致的管路损坏的故障,解决了钢渣摩擦挤压对冷却水管带来的损害;有效预防水箱内小杂物对小管路的堵塞;在管路上设置弯头,允许管路在高温下有微量的相对位移;直接接到水箱的大管径的管路,可以进行水箱和管路焊接,保证焊口焊接牢靠。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发明涉及的炉帽炉口冷却水管在整个炉体上的部位示意图,其中A处的结构即图2和图3中表示的结构;图2为本说明书背景技术中涉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I、炉体,2、旋转水箱,3、进水总管,4、引水管,5、弯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
解。 图I为炉帽、炉口冷却水管在整个炉体I中的部位图;说明炉帽、炉口进水的工作环境。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转炉炉帽、炉口水的安装结构。如图3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旋转水箱2、多个引水管4,所述的引水管4分别与所述的炉帽、炉口连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避免钢渣在管路间堆积导致的管路损坏的故障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所述的引水管4均与进水总管3连接,再通过所述的进水总管3与所述的旋转水箱2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采用了一根满足流量要求的管径的进水管,利用一根进水总管3管路代替了多根管路。用增大管径来保证流量。因此,本发明解决了钢渣摩擦挤压对冷却水管带来的损害,转炉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只是在管路管径上做少许改动,来实现对炉口、炉帽冷却;采用减少裙罩板保护不到的位置的冷却水管数量方法,避免裙罩板保护不到的位置钢渣在管路间堆积导致的管路损坏的故障。通过图2和图3本发明的具体改造前后的对比图,说明炉帽炉口进水的现有技术与本发明的比较。所述的引水管4的数量为七根,其中两根与所述的炉口连接,另外五根与所述的炉帽连接。通过增大管径,保证流量,减少裙罩板保护不到的位置的冷却水管数量,从而保证冷却效果,实现对水管环境改变,避免故障发生。直接接到水箱的大管径的管路,可以有效预防水箱内小杂物对小管路的堵塞。具体制作方法是将原有水箱、七根进水管拆除,重新计算制作管路和水箱;进行水箱和管路焊接,保证焊口焊接牢靠;通水检查焊缝、焊口 ;检测进回水温差,确保冷却效果O所述的进水总管3上设有一个弯头5,所述的弯头5为一个“Z”字形的折弯。在管路上做了弯头,给了管路由于高温和相对位移的活动系数,允许管路在高温下有微量的相对位移。在管路焊接过程中在管路上制作弯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旋转水箱(2 )、多个引水管(4 ),所述的引水管(4)分别与所述的炉帽、炉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管(4)均与进水总管(3)连接,再通过所述的进水总管(3)与所述的旋转水箱(2)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管(4)的数量为七根,其中两根与所述的炉口连接,另外五根与所述的炉帽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总管(3)上设有一个弯头(5),所述的弯头(5)为一个“Z”字形的折弯。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总管(3)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有引水管(4)的横截面面积之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炉帽炉口进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旋转水箱、多个引水管,引水管分别与炉帽、炉口连接,引水管均与进水总管连接,再通过进水总管与旋转水箱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根进水总管代替了七根管路,在增大管径、保证流量的情况下,来实现对炉口、炉帽冷却,满足冷却需要;避免裙罩板保护不到的位置钢渣在管路间堆积而导致的管路损坏的故障,解决了钢渣摩擦挤压对冷却水管带来的损害;有效预防水箱内小杂物对小管路的堵塞;在管路上设置弯头,允许管路在高温下有微量的相对位移;直接接到水箱的大管径的管路,可以进行水箱和管路焊接,保证焊口焊接牢靠。
文档编号C21C5/46GK102851440SQ2012103101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韩伦杰, 张峰, 赵建 申请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