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3285517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装载机的零部件加工技术,是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将焊接后的工件经去渣、打磨后再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处理,最后进行油漆加工,所述抛丸处理是采用直径3mm的钢丸和直径1mm的钢丸按1:2的比例混合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加工,并且抛丸机采用间歇式工作即抛丸2分钟,停机5分钟,再抛丸2分钟,再停机5分钟,反复进行3次抛丸完成抛丸处理,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装载机焊接件表面油化易褪色,脱层,以及焊接件易变形,影响整机的外观和使用性能的问题,主要用于装载机动臂横梁等零件的加工处理。
【专利说明】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装载机的零部件加工技术,尤其是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
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装载机的零部件中,有部分是焊接件,如动臂横梁等,由于装载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零部件需要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和强度。现有技术中,一般焊接工件是在焊好后进行去渣打磨,再进行油漆,完成加工。虽然最初工件外观看不出瑕疵,但时间长后,工件的表面在未处理好的铁锈及焊接内部应力的作用下,焊接件表面油化会很快褪色,脱层,甚至发生焊接件变形,从而影响了整机的外形美观和工作性能稳定。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装载机焊接件油化易褪色,脱层,以及发生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理方法。
[0004]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将焊接后的工件经去渣、打磨后再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处理,最后进行油漆加工,所述抛丸处理是采用直径3mm的钢丸和直径Imm的钢丸按1:2的比例混合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加工,并且抛丸机采用间歇式工作即抛丸2分钟,停机5分钟,再抛丸2分钟,再停机5分钟反复进行3次抛丸完成抛丸处理。
[0005]实践证明,抛丸机采用的钢丸颗粒较大时,抛丸过程中容易损伤工件表面,造成表面凹凸不平;而更换为小颗粒钢丸后,工件的表面处理以及内应力的清除效果不好。因此,本发明采用了大小两种合适直径钢丸以及间歇式抛丸加工方式,既保证了工件抛丸处理加工后表面完整无损,又能有效消除焊件的内应力,从而保证了焊接件油化表面不易褪色、脱层,并能提高强度,防止焊接件变形,使整机的美观性和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0006]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装载机的动臂横梁,是将动臂横梁焊接后进行去渣、打磨后再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处理,最后进行油漆加工,所述抛丸处理是采用直径3mm的钢丸和直径Imm的钢丸按1:2的比例混合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加工,并且抛丸机采用间歇式工作即抛丸2分钟,停机5分钟,再抛丸2分钟,再停机5分钟反复进行3次抛丸完成抛丸处理。
[0007]本发明方法还可以用于装载机其它焊接件的加工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装载机焊接件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将焊接后的工件经去渣、打磨后再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处理,最后进行油漆加工,所述抛丸处理是采用直径3mm的钢丸和直径Imm的钢丸按1:2的比例混合放入抛丸机室内进行抛丸加工,并且抛丸机采用间歇式工作即抛丸2分钟,停机5分钟,再抛丸2分钟,再停机5分钟,反复进行3次抛丸完成抛丸处理。
【文档编号】B24C1/08GK103659613SQ201210344672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陈小满 申请人:大冶市群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