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拉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12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拉铸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拉铸工具,尤其是铸造难度较大的管子时使用的新型拉铸エ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鋳造金属管,如锌管、锡管等一直是采用固定长度的模具,一段一段的鋳造,此传统方法需要较多的模具,生产速度慢,生产成本及劳动强度大,管子的长度为固定的有限长度,不能满足大长度的要求,需要较长的管子时必经焊接等连接方法才能达到;而采用拉制方法,起铸较困难,很容易损坏模具。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新型拉铸工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拉铸工具包括内模、外模和胀紧系统,筒形的内模和外模之间为液态金属槽,在外模下方设有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呈筒状并环附在外模的下方;所述胀紧系统包括具有孔的支撑板,一螺杆穿过支撑板上的孔,位于支撑板上的螺杆套接一呈楔型的胀紧块,螺杆的顶端连接ー锥头(或称胀紧器),所述锥头的锥形与楔型的胀紧块相匹配;支撑板下的螺杆上还连接鋳造机底板,底板下为锁紧螺母;所述胀紧系统的支撑板与内模的下端连接,胀紧块及锥头置于内模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可连接铸造无限长度的金属管,特别是锌管、锡管等铸造难度较大的管子;ニ、成品精度高,几何废料少;三、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对环境无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拉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1-内模、2-外模、3-液态金属槽、31-凝固区、4-冷却套、5-锥头、6-胀紧块、7-支撑板、8-鋳造机底板、9-螺杆、1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新型拉铸工具包括内模、外模和胀紧系统,筒形的内模I和外模2之间有液态金属槽3,在外模下方设有冷却套4,所述冷却套呈筒状并环附在外模的下方;所述胀紧系统包括具有孔的支撑板7,ー螺杆9穿过支撑板上的孔;位于支撑板上的螺杆套接一呈楔型的胀紧块6,螺杆的顶端连接ー锥头5,所述锥头的锥形与楔型的胀紧块相匹配;支撑板7下的螺杆上还连接鋳造机底板8,底板下为锁紧螺母10 ;所述胀紧系统的支撑板7与内模I的下端连接,胀紧块6及锥头5置于内模I里。[0012]液态金属进入本新型拉铸工具的液态金属槽3,由于外模的下端设置有冷却套,液态金属槽2内的液态金属被降温后凝固形成凝固区31,凝固后的金属必须向下移动,通过调节胀紧系统的螺杆9、锁紧螺母10以达到胀紧内模1,随着铸造机底板8及支撑板7、胀紧块6、锥头5的下降使凝固成型的エ件向下移动,获得连续铸造的金属管,本拉铸工具可连接鋳造无限长度的金属管,使产品的适应范围更广,该装置提高了鋳造的自动化程度,劳动強度低,生产效率高。所述冷却套的进水口位于冷却套的ー侧,出水沿エ件的外管壁流出并冷却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在本新型拉铸工具下还设有收集冷却水的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沿エ件内外壁流下的冷却水。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拉铸工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模、外模和胀紧系统,筒形的内模(I)和外模(2)之间有液态金属槽(3),在外模下方设有冷却套(4),所述冷却套呈筒状并环附在外模的下方;所述胀紧系统包括具有孔的支撑板(7),ー螺杆(9)穿过支撑板上的孔;位于支撑板上的螺杆套接一呈楔型的胀紧块出),螺杆的顶端连接ー锥头(5),所述锥头的锥形与楔型的胀紧块相匹配;支撑板(7)下的螺杆上还连接鋳造机底板(8),底板下为锁紧螺母(10);所述胀紧系统的支撑板(7)与内模⑴的下端连接,胀紧块(6)及锥头(5)置于内模(I)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拉铸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本新型拉铸工具下还设有收集冷却水的收集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拉铸工具,包括内模、外模和胀紧系统,筒形的内模和外模之间为液态金属槽,在外模下方设有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呈筒状并环附在外模的下方;所述胀紧系统包括具有孔的支撑板,一螺杆穿过支撑板上的孔,位于支撑板上的螺杆套接一呈楔型的胀紧块,螺杆的顶端连接一锥头(或称胀紧器),所述锥头的锥形与楔型的胀紧块相匹配;支撑板下的螺杆上还连接铸造机底板,底板下为锁紧螺母;所述胀紧系统的支撑板与内模的下端连接,胀紧块及锥头置于内模里。本工具可连接铸造无限长度的金属管,特别是锌管、锡管等铸造难度较大的管子;其成品精度高,几何废料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对环境无污染。
文档编号B22D11/14GK202461460SQ20122008455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程会伦, 程清 申请人:漳州市合纵镀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