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压式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09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压式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恒压式磨削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压式磨削装置,在工件加工之前根据工件的磨削条件进行珩磨压力预置,在此后的加工过程则采用恒定的压力进行磨削。
背景技术
[0002]普通内圆珩磨机床的头架均设置为一普通内切削刀头做纵向往复运动,同时头架主轴由电机经皮带传动,使夹持在头架主轴卡盘上的工件做圆周进给运动,砂轮架上磨削内控的砂轮主轴由电机经皮带传动,砂轮架沿滑鞍的横向进给可以是液动或手动控制。每当工作台做往复运动一次,砂轮架做间歇的横向进给一次。这种内圆磨床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尺寸精度和粗糙度由人工测量得到,精度低,效率也不高,仅适合单件及小批量的生产加工。实用新型内容[0003]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磨床在大规模生产中效率低、 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恒压式磨削装置,在加工之前根据工件磨削条件进行珩磨压力预置,在此以后的加工过程则采用恒定的压力进行磨削,可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精加工。[000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压式磨削装置,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恒压式磨削装置,包括刀具体,所述刀具体前端侧壁开设凹槽,凹槽内设有活动磨头。[0005]所述磨头底部呈一定斜度,所述刀具体内部结构中空,且内部设有磨头调节块,磨头调节块的头部与磨头底部斜度配合,通过所述磨头调节块的进给调节磨头的珩磨压力。[0006]所述磨头底部斜度角小于36°。[0007]所述磨头底部斜度角为5°。[0008]恒压磨削装置工作过程主要可分为三个步骤①脱落切削阶段,采用定压珩磨,开始时由于工件内孔壁粗糙,刀具与孔壁表面点接触,压力大,孔壁的凸出部分很快被磨去。 而刀具表面也因接触压力大,加上切削对刀具粘结剂的磨损,使磨粒与粘结剂的结合强度下降,因而使部分磨粒在切削压力的作用下自行脱落,油石面即露出新磨粒,实现刀具自锐;②破碎切削阶段,随着珩磨的进行,工件内孔表面越来越光滑,与刀具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大,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下降,切削效率降低。同时切下的切屑小而细,这些切屑对粘结剂的磨损也很小。因此,刀具磨粒脱落很少,此时磨削不是靠新磨粒,而是由磨粒尖端切削。 因而磨粒尖端负荷很大,磨粒易破裂、崩碎而形成新的切削刃堵塞切削阶段,继续珩磨时油石层和工件内孔表面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大,极细的切屑堆积于刀具与内孔壁之间不易排除,造成刀具阻塞,珩磨变得很细滑,因此刀具切削能力极低,相当于抛光。[000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压式磨削装置,在加工之前根据工件磨削条件进行珩磨压力预置,使珩磨刀具的进给总压力不变,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不断降低,刀具与表面的接触点不断增加,于是刀具作用在表面上的单位压力相应降低,使刀具的切削作用不断降低,加工最后就是对工件进行抛光从而达到较高的光洁度,实现了大批量工件的自动化磨削加工,在加工效率及精度上都有较大提高。


[0010]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恒压式磨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0012]参见图I所示的恒压式磨削装置,包括刀具体1,刀具体I为内部结构中空的长直杆体,材质十分坚固,在刀具体I的前端侧壁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装设用于磨削工件4内圆孔壁的活动磨头2,磨头2的底部呈3° -5°的斜度,在刀具体I的中空部分装设磨头调节块3,磨头调节块3的头部与磨头2底部斜度配合,通过所述磨头调节块3的进给调节磨头2的珩磨压力。[00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恒压式磨削装置,包括刀具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体前端侧壁开设凹槽,凹槽内设有活动磨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恒压式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底部呈一定斜度,所述刀具体内部结构中空,且内部设有磨头调节块,磨头调节块的头部与磨头底部斜度配合,通过所述磨头调节块的进给调节磨头的珩磨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压式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底部的斜度角小于3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压式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头底部斜度角为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压式磨削装置,包括刀具体,刀具体为内部结构中空的长直杆体,刀具体的前端侧壁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装设用于磨削工件内圆孔壁的活动磨头,磨头的底部呈3°-5°的斜度,在刀具体的中空部分装设磨头调节块,磨头调节块的头部与磨头底部斜度配合,通过所述磨头调节块的进给调节磨头的珩磨压力。本装置实现了大批量工件的自动化磨削加工,在加工效率及精度上都有较大提高。
文档编号B24B33/00GK202804891SQ2012203412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4日
发明者胡启江 申请人:南京高基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