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内珩磨和外珩磨的珩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内珩磨和外珩磨的珩磨机,借助其可以将薄壁管内部以及外部同时地或者相继地加工。然而,在该机器上也可以仅仅外珩磨传统的部件如活塞杆,以及可以仅仅将长管进行内珩磨。当待加工的管要在其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珩磨时,同时加工内表面和外表面具有很大的优点。这种加工可以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在此在竖直中以及在水平中进行。
背景技术:
从DE2856623C2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对轴进行外珩磨的水平珩磨机。轴在带有旋转驱动装置和尾架的主轴单元中被夹紧。在加工期间,轴进行旋转运动。刀具在纵向方向上行进,并且将珩磨条径向进给。珩磨刀具的纵向往复直线运动还叠加有珩磨石的同样同轴取向的振荡运动,使得设置珩磨切割轨迹的波浪形的走向。由此,应当显著提高切削效率。该珩磨机仅仅针对活塞杆的外珩磨而设计,并且并不允许针对内部加工来改装。德国实用新型G8814248.5同样描述了对圆柱形轴颈进行外部加工,然而其中进行珩磨刀具的全部运动学往复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中央进给运动。工件本身在此处于静止中。在Gerhard Flores 的 “Honen - Grundlagen und Anwendungen,,中(Vulkan 出版社,埃森,1992年,ISBN3-8027-2904-8)在119页描述了一种在竖直珩磨机上的外珩磨工艺。其示出了一种传统的珩磨机,借助其可以进行内珩磨以及外珩磨。然而,它们不可能同时进行,而是在进行改 装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二加工步骤。外珩磨刀具固定地安装在机器台上,工件被双关节地支承。珩磨条可以被以液压方式或者机械方式进给。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珩磨机,在其上可以同时也可以相继地进行工件的内部加工或者外部加工。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在包括主轴单元和用于工件的至少一个夹紧单元的珩磨机中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夹紧单元具有用于要加工的工件的旋转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主轴单元带有用于对工件内珩磨的珩磨头的往复驱动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中,主轴单元仅仅必须进行在要加工的孔的纵轴线方向上的振荡运动。对于珩磨所需的旋转运动通过夹紧单元的旋转驱动装置来产生。在夹紧单元中,将要加工的工件夹紧。通过珩磨机的该配置,可能在该珩磨机上进行内珩磨以及外珩磨。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设计了一种外珩磨装置,其能够相对于工件在轴向方向上推移。通过这种方式可能对工件外部珩磨,而外珩磨装置并不进行旋转运动。这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具有可旋转驱动的夹紧单元。外珩磨借助工件的转动来工作,其通过夹紧单元的主轴来驱动。夹紧单元的旋转驱动可以在内珩磨情况下以及在外珩磨情况下使用。外珩磨装置有利地设置在滑架上,其进行与要加工的工件的纵轴线平行的振荡运动。往复直线运动和进给运动由刀具来实施。该滑架例如可以通过齿条驱动装置在工件轴向上运动。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线性驱动装置。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的方案,可能的是,通过内珩磨来加工工件,并且同时通过外珩磨来加工工件。同时也可能的是,仅仅通过内珩磨或者仅仅通过外珩磨来加工工件。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于是提供了现有技术中并未公开的、关于要加工工件的加工方式的灵活性。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的灵活性通过如下方式进一步提高:夹紧单元的旋转驱动装置能够被锁定。于是,传统的内珩磨是可能的,其中工件被固定地夹紧,并且珩磨头也进行旋转运动。为此需要的是,主轴单元具有旋转驱动装置,其中该旋转驱动装置能够被有利地锁定。当同时对工件进行外珩磨和内珩磨加工时,该锁定可以是有利的。于是,珩磨头和外珩磨装置的珩磨条应当彼此对置地布置,使得在珩磨时出现的压力直接通过管状的工件从一个珩磨条传递到其他珩磨条。因此,并不出现要加工工件的弹性变形。由此得到更高的加工效率,同时改善了要加工工件的质量。然而也可以是有利的是,主轴单元以及借助其的珩磨头进行与旋转夹紧单元相反的旋转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在管内侧上的更高的材料剥蚀。然而,珩磨角由此也更平坦。此外有利的是,主轴单元具有用于珩磨头的进给装置。此外, 行磨头通过关节地并且优选通过万向节地支承,与主轴单元的主轴连接。由此可能的是,珩磨头的珩磨条在其整个长度上最佳地靠置到要加工的钻孔上。相应地有利的是,外珩磨装置 以万向节方式支承在滑架上。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类似的效果,即外珩磨装置的珩磨条在其整个长度上最佳地靠置在工件的要加工的表面上。在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外珩磨装置能够与主轴单元在轴向上耦合,以便避免内珩磨刀具与外珩磨刀具的速度偏差。这意味着,珩磨头和外珩磨装置的振荡往复直线运动同步进行。由此,在内珩磨和外珩磨情况下得到相同的珩磨角。此外,保证了珩磨头和外珩磨装置的珩磨条在珩磨加工期间其位置至少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不变。耦合装置在其长度中可调节,使得外珩磨条和内珩磨条可以具有相同的轴向位置并且可以相互支撑。在此,于是外珩磨刀具的自己的轴向驱动装置必须被关断,或者两个轴向驱动装置在控制之前以合适的方式被同步地激励。当珩磨条彼此对置地布置时,由此在加工时有效地防止了刀具的弹性变形。由此,壁特别薄的管可以以高的剥蚀效率以及同时更优的精度来被珩磨。尤其是在加工薄壁管的情况下因此有利的是,珩磨头和外珩磨装置的珩磨条相对于工件具有相同的位置。此外所希望的并且有利的是,珩磨头的珩磨条以及外珩磨装置的珩磨条具有相同的数目和长度。在一些应用中,尤其是在外珩磨情况下,有利的是,夹紧单元包括尾架。开头所提及的任务也通过带有多个珩磨条的外珩磨装置来解决,其中每个珩磨条在径向方向上可进给,其特征在于,用于珩磨条的进给装置包括用于每个珩磨条的至少一个线性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所有线性驱动装置的共同的驱动马达。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外珩磨装置的该构型,保证了所有线性驱动装置被整齐地进给。
此外,降低了结构开销和减小了质量,因为仅仅需要一个驱动马达。因此,也仅仅需要激励一个驱动马达。根据本发明的进给装置(其与外珩磨装置一同在珩磨加工期间进行振荡往复直线运动)在机械上非常耐用,并且也可以在控制技术上良好地掌控。不同的结构形式作为线性驱动装置是可能的。线性驱动装置可以构建为齿条驱动装置或者构建为钢球丝杠。为了防止珩磨条的倾斜,特别有利的是,每个珩磨条通过例如两个齿条在径向方向上被进给。于是,保证了在珩磨条和工件之间的按压力在珩磨条的整个长度上是恒定的,而与 行磨条的磨损无关。为了施加所需的按压力,在多种情况中有利的是,在进给装置之前连接有变速器,优选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和/或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其。偏心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将驱动马达的进给运动减速为最小的径向进给运动,并且通过其自行制动来将进给的珩磨条保持在径向位置中。这意味着,一旦进给运动结束时,驱动马达可以被无电流地切换。通过传动装置的大的传动比,减小了要由共同的驱动马达施加的、用于进行进给运动的扭矩。因此,可以减小驱动马达的质量和结构体积。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驱动马达参与外珩磨装置的振荡的往复直线运动。共同的驱动马达与珩磨条的进给装置的特别有利的耦合是齿带。明显的是,驱动马达具有相应地成型的小齿轮,并且进给装置同样具有小齿轮。齿带可以同时用作进给装置的过载保护装置。珩磨条为了平衡要加工的工·件表面的可能的位置误差而通过万向节方式被容纳在共同的框架中。工件被牢固夹紧在夹紧单元的主轴中,并且可以在自由端部上在中心借助尾架的尖端来支承。可以使用金刚石、cBN或者传统的切割材料如碳化硅或者刚玉。为了保证外珩磨装置的特别有利的通过万向节方式的悬挂,设计的是,外珩磨装置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的结构,其固定地彼此连接,并且珩磨条、线性驱动装置和变速器设置在两个结构之间。由此,得到外珩磨装置的非常轻并且仍然高强度的结构。珩磨条在这些结构之间的引导得到保证,并且此外可能的是,在这些结构之间设置环,所述结构可转动地支承在环上。在环和所述结构之间的第一支承装置是根据本发明的万向节悬挂的第一转动轴。有利的是,环又可转动地支承在珩磨机的滑架上,其中两个支承装置的转动轴线彼此正交地走向。由此,保证了外珩磨装置的非常高效的并且精确的万向节悬挂。根据本发明的万向节悬挂避免了作用到外珩磨装置上的倾覆力矩,因为万向节悬挂在轴向方向上看布置在外珩磨装置的结构之间,并且在那里也布置有珩磨条。由此,进一步提闻了加工精度。根据本发明的外珩磨装置有利地适于使用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珩磨机上。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有利的扩展方案可以从下面的附图、其描述以及权利要求中得出。在附图、其描述以及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所有特征可以单独地以及任意组合地反映本发明的实质。
其中:图1示出了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的同时的外珩磨和内珩磨;图2示出了在等距映射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外珩磨装置;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珩磨装置的驱动装置;以及图4示出了在外珩磨时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同时外珩磨和内珩磨的珩磨机。珩磨机I包括机架3。在该机架3上设置有夹紧单元5用于要加工的工件7,在此为薄壁管。夹紧单元5在轴向方向上不可推移,而是与机架3拧紧。然而,其也可以在轴向方向上推移,并且随后通过线性驱动装置(在图1中未示出)在轴向方向上运动。于是可能的是,夹紧单元5在珩磨加工期间进行在轴向方向上的振荡运动。夹紧单元5包括驱动马达9,其可以驱动夹紧装置11,其中工件7被夹紧在夹紧装置中。当驱动马达9被激励时,夹紧装置11转动,并且工件7与其一同转动。驱动马达9和夹紧装置11形成旋转驱动装置。然而也可能的是,将夹紧装置11锁定,使得工件7不再可以进行旋转运动。在机架3的另外端部上设置有主轴单元13,其同样具有驱动马达15。驱动马达15用于在需要时使得主轴单元13的主轴17旋转。在主轴17上固定有用于内珩磨的珩磨头
19。珩磨头19用已知的方式通过 万向节与主轴17连接,使得珩磨头19的珩磨条21可以最佳地靠置在工件7的内壁上。珩磨头19包括进给装置,其基本上包括进给条23和与其相连的两个进给锥面25。当进给条23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 行磨头19推移时,进给锥面25引起 行磨条21的径向进给运动。 行磨头19的进给条23通过主轴单元13操作。主轴单元13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即在工件7的纵轴线方向上在机架3上运动。由此可能的是,珩磨头19进行在要加工的工件7内部的振荡运动。主轴单元13的振荡的进给运动通过图1中的双箭头29来表明。同样地,主轴驱动装置的主轴单元13可以具有多级的、手动切换的机械传动装置,用于预设转速。驱动马达的伺服功能用于对转速进行精调。机电进给装置(未示出)集成到主轴单元13中,其进行内珩磨刀具19的进给。进给装置进行受控的旋转运动,其引起针对主轴17的旋转运动的相对转动。该相对转动用于内珩磨刀具19的进给。主轴17可以在主轴单元13中被锁定。当工件7同时要通过内珩磨和外珩磨来加工时,这是有利的。当要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I来珩磨时,有多种选择。第一选择设计了,工件7通过夹紧单元5被置于转动中。随后,珩磨头19在所有情况下仅仅进行振荡运动,而自身不旋转。可替选地,当然也可能的是,夹紧单元5的夹紧装置11被锁定,并且珩磨头19进行旋转运动以及振荡的进给运动,如在传统的内珩磨标准情况下那样。当然也可能的是,工件7以及珩磨头19都进行旋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外珩磨装置31,其安装在滑架33上。滑架33同样可以在工件7的轴向方向上在机架3上推移。滑架33的振荡的进给运动通过图1中的双箭头29表明。外珩磨装置31包括多个珩磨条37,其靠置在工件7的外表面上。珩磨条37可以径向向内进给。珩磨条21和37的进给运动此外通过箭头(没有附图标记)来表明。(旋转)夹紧单元5将夹紧的工件置于转动中,使得在与内珩磨刀具19以及外珩磨刀具31的振荡的进给运动共同作用中在内部和外部地在工件7上出现所希望的珩磨角。主轴单元13以在主轴17和内珩磨刀具(以下也称为珩磨头19)之间的关节连接的方式容纳珩磨头19,使得珩磨头19可以以其珩磨条21朝向工件7的内表面取向。要注意的是,内珩磨刀具和外珩磨刀具的珩磨条21、37的长度尽可能相同,使得在刀具的相同轴向位置的情况下,工件7在外部和内部分别被完全支撑,并且由此不会出现形状偏差。如果仅仅是完成珩磨的表面在内部和外部有要求,则可以在珩磨加工以及内珩磨刀具和外珩磨刀具被抽出之后,通过未进一步示出的带有车刀的加工单元将位于(旋转)夹紧单元5中的夹紧端部(Einspannende)进行车削。然而,在此可以设计在分离之后通过皮带(未示出)来容纳/抓取工件7,由此工件7在分开之后不会落下并且由此受到损坏。当工件7以夹紧端部伸入到旋转夹紧单元5中时(参见图1),这些夹紧面被作为留空部(Absaetze)由预先 加工来相应地进行准备。由此,珩磨条37可以伸过钻孔边缘。在根据本发明的内珩磨和外珩磨情况下特别有利的是,内部加工和外部加工同时进行,并且甚至薄壁管并不由于例如内珩磨刀具19的加工力而变形。两个刀具的珩磨条
21、37的同时靠置将工件7稳定在其初始状态中,并且加工质量与工件7的壁厚无关。在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I的一个重要优点非常明显:在切割平面中布置的用于内珩磨的珩磨条21与同样布置在切割平面中的外珩磨装置的珩磨条37彼此直接对置。在其间是管状的工件7的壁。这意味着,珩磨条21和37的进给力由分别对置的珩磨条来支撑,使得工件7并不进行弹性变形。这不仅能够实现加工壁非常薄的工件7,而且同时允许更高的剥蚀效率,这明显提高了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I的加工的经济性。当然,珩磨头19和外珩磨装置31并不仅仅分别具有两个珩磨条21或37。在许多应用中,四个、六个或者更多的珩磨条21和37均匀地分布在环周上,其中这些珩磨条21和37出于前面提及的原因而优选直接彼此对置地布置。因为外珩磨装置31以及珩磨头19都进行在工件7的纵轴线方向上的振荡运动,所以要保证的是,珩磨条21和37不仅在环周方向上彼此对置地布置,而且在工件7的加工期间也始终占据相同的轴向位置。这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主轴单元13的控制以及滑架33的控制同步地进行。现代的机器控制允许在各种情况下实现这一点。通常,主轴单元
13、滑架33以及夹紧单元5使用同样的布置在机架3上的齿条(未示出)。主轴单元13和滑架33的轴向位置的更为简单并且非常可靠的耦合方法是:在主轴单元13和滑架33之间设置耦合条39。该耦合条39保证了珩磨条21和37始终具有相同的轴向位置。在该情况中,例如可以将滑架33的驱动装置去激活,使得外珩磨装置31以及珩磨头19的振荡的进给运动仅仅由主轴单元13来进行。也可能的是,为了实现较高的振荡频率,将主轴单元13的驱动装置以及滑架33的驱动装置都在轴向方向上激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用作附加的保险装置或者为了补偿短期的加速差而使用耦合杆39。在该情况中,耦合杆39可以被更小地设计,因为其仅仅需要在主轴单元13和滑架33之间传递小的“差别”力。此外,主轴单元13的轴向驱动装置被减轻负荷。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可能的是,主轴17以及夹紧装置11都被驱动或者锁定。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I提供了多种可能的工作模式,其在下面还将以表格形式来整理。图2示出了外珩磨装置31,其带有其万向节悬挂,而没有共同的驱动装置。在图2中示出了两个珩磨条保持器41,未示出的珩磨条37可以插入到其中。此外,示出了两个滑块保持器90。总体上,所示的外珩磨装置31被构建为,使得可以容纳四个珩磨条37 (参见图1)并且其分别可以径向向内进给。相应地,当外珩磨装置31具有四个珩磨条保持器41时,使用八个珩磨条37。径向进给分别通过两个齿条43来进行。通过珩磨条或者珩磨条保持器41在其前部或者后部端部上分别由齿条43施加以进给力,珩磨条并不倾斜,并且实现了珩磨条37在其整个寿命上的均匀的剥蚀。这导致了改进的加工结果以及提高的剥蚀效率。驱动齿条43的小齿轮在图2中不可见。然而,其支承在转动轴上,该转动轴又由变速器45来驱动。变速器45优选是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或其他变速器。首先提及的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其能够实现大的传动比,是自行制动的,并且需要小的驱动力矩,以便可以将所需的进给力通过未示出的小齿轮传递到齿条43上并且由此传递到珩磨条保持器41或者珩磨条37上。在图2中示出了变速器45的输入轴47。该输入轴47具有槽49,其类似于螺杆的开口,用于传递所需的输入扭矩。出于清楚的原因,不同线性驱动装置的相同的部件并未始终设置有附图标记。线性驱动装置设置在两个例如由钢板制成的相互平行布置的结构51之间。在图2中,第一转动轴线53竖直布置。结构51以及与其一同的外珩磨装置的线性驱动装置可围绕第一转动轴线53转动地支承在环55中。该支承在图2中并未详细示出。其有利地通过轴颈以及相应的轴套来实现。环55布置在结构51与齿条43的对之间。在环55上设置有两个轴颈57,其限定了第二转动轴线59。第一转动轴线53和第二转动轴线59形成外珩磨装置31的万向节悬挂。因为转动轴线53和59在一个平面中,并且该平面在珩磨条或者珩磨条保持器41的中央走向,所以得到珩磨条的理想的力分布或者在要加工的工件上的珩磨条的最佳的靠置。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外珩磨装置31的另一部分。可以看出第二转动轴线59和关联的轴套61,其用于容纳环55的轴颈57 (参见图2)。在图3中示出了支承体63,其设置/固定在滑架33上(参见图1)。关联的固定螺栓65在图3中表明。支承体63除了基板67之外包括框架69。
在框架69上旋拧有两个托架71,轴套61设置在托架上。在框架69上设置有四个齿带盘73,其可以通过齿带75以及驱动马达77来驱动。当驱动马达77被激励时,齿带盘73旋转,并且随着其各驱动轴79旋转,其中在图3中仅仅一个可见。在其图3中示出的后端部上,驱动轴79具有双平面(Zweiflach)81,其配合到输入轴47的槽49中。从固定框架69到以万向节方式支承的外珩磨装置31的驱动运动的传递通过在驱动轴颈上的带有横杆的球形型材来进行,使得 有角的偏转是可能的,然而尽管如此用于将珩磨条37进给的扭矩传递仍然是可能的。可替选地,驱动轴79可以类似于传统的万向节轴地构建。其能够在任何情况中实现在总体上四个线性驱动装置的结构51或者输入轴47以及框架69或者支承体63 (其与滑架33固定连接)之间的长度平衡。可以理解的是,其中将齿带盘73或者驱动轴79固定在框架69上的几何位置选择为,使得驱动轴直接朝向变速器45的输入轴47取向。在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I的另一应用情况,其进行外珩磨。在该应用中,并未设置珩磨头19,而是工件7借助相应的夹紧装置87、89支承在主轴单元13的主轴17中并且被驱动。为了使得工件7的相反的端部在径向上不能移位,其被容纳在尾架7的环绕的或者固定的尖端上。用于工件7的容纳装置主要由两个前置板(Vorsetzplatten) 87构成,其带有配合部(Einpass),其将工件7在其内直径上对中,以及带有用于尾架85的固定尖端的对中钻孔和轴颈89,该轴颈夹紧到主轴单元13的主轴17中。因为前置板87在直径中略微小于工件7的外直径,所以珩磨条37在加工期间可以超出工件7的端部,使得可靠并且精确地实现了在要加工的工件7的整个长度上的圆柱几何结构。对于外珩磨所需的旋转运动由主轴17传递到工件7。在该应用中,主轴单元13和尾架85在轴向方向上不可推移。在外珩磨期间的振荡的进给运动由外珩磨装置31的滑架33实施。用于主轴单元13、滑架33和/或夹紧单元5的线性驱动装置例如可以实施为链式驱动装置、齿条驱动装置、液压缸或者钢球丝杠。在外珩磨时,借助万向节方式支承的驱动轴工作用于工件旋转。该系统通过万向节方式支承的外珩磨刀具以及通过工件在尖端或者旋转夹紧装置中的容纳而受到足够的动力学限定。根据本发明的珩磨机I可以用不同方式来驱动。在(工作)模式I中,主轴单元13和外珩磨装置31以相同的进给速度仅仅轴向运动。工件7的旋转运动由轴向上固定布置的旋转夹紧单元5来产生。在模式2中,主轴单元13和外珩磨装置31位置固定,然而针对珩磨条21、37的相同的轴向位置以限定的距离布置。旋转夹紧单元5于是承担工件7的进给运动和旋转运动,其方式是其在轴向方向上进行振荡运动。在此,其可以与滑架33和主轴单元13 —样地使用安装在机架上的同样的齿条。同时内珩磨和外珩磨
权利要求
1.一种珩磨机,包括主轴单元(13)和用于工件(7)的至少一个夹紧单元,其中所述主轴单元带有用于对工件(7)内珩磨的珩磨刀具(19)的往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单元(5)具有用于工件(7 )的旋转驱动装置(9,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外珩磨装置(31),并且所述外珩磨装置(31)能够相对于工件(7)在轴向方向上推移。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外珩磨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外珩磨装置(31)设置在滑架(33)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夹紧单元(5)的旋转驱动装置(9,11)能够被锁定。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主轴单元(13)具有旋转驱动装置(15),并且该旋转驱动装置(15)或者所述主轴单元(13)能够被锁定。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主轴单元(13)具有用于珩磨刀具(19)的进给装置。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珩磨刀具(19)通过关节地、优选通过万向节地支承,与主轴单元(13)的主轴(1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外珩磨装置(31)以万向节方式支承在滑架(33)上。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之一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外珩磨装置(31)与主轴单元(13)在轴向上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之一所述的 行磨机,其特征在于, 行磨刀具(19)的 行磨条(21,37 )和外珩磨装置(31)的珩磨条(21,37 )相对于工件(7 )具有相同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之一所述的 行磨机,其特征在于, 行磨刀具(19)的 行磨条(21,37)以及外珩磨装置(31)的珩磨条(21,37)具有相同的数目和长度。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夹紧单元(5)包括尾架(85)。
13.—种外珩磨装置(31),其带有多个珩磨条(37),其中每个珩磨条(37)在径向方向上可进给,其特征在于,用于珩磨条(37)的进给装置包括用于每个珩磨条(37)的至少一个线性驱动装置(43)以及用于所有线性驱动装置(43)的共同的驱动马达(77)。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给装置包括变速器(45),优选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谐波传动装置和/或锥齿轮传动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外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的驱动马达(77)通过齿带(75)驱动线性驱动装置(43)或者变速器(45)。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之一所述的外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珩磨装置(31)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的结构(51),所述结构(51)固定地彼此连接,并且珩磨条(37)、线性驱动装置(43 )和/或变速器(45 )设置在两个所述结构(51)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外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51)之间设置环(55),并且所述结构(55)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环(55)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外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55)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滑架(33)上,其中在所述结构(51)和所述环(55)之间的支承装置以及在所述环(55)和所述滑架(33)之间的支承装置的转动轴线(53,59)彼此正交地走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之一所述的外珩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珩磨装置适于使用在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之一所述的珩磨机(I)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珩磨机(1),其能够实现外珩磨以及内珩磨。在此可能的是,同时进行外珩磨和内珩磨,使得甚至薄壁的工件(7)也能够以高的剥蚀效率和非常高的精度来加工。
文档编号B24B41/06GK103252704SQ2013100548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
发明者巩特尔·波利茨 申请人:戈林瑙姆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