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按照如下配料重量百分比称取配料:Si:1%—1.6%,Mn:0.8%—1.6%,P≤0.03,S≤0.02,Cr:28%—30%,Ni:58%—61%,将所称取的配料放入电磁搅拌的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待合金全部融化之后,取样分析成分含量,炉前调整成分合格,并升温打渣,加入脱氧剂脱氧,当钢水达到出钢温度时,进行微合金化处理,之后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将钢水在氩气保护下浇注成离心铸管。电磁搅拌的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加入脱氧剂脱氧,沉淀脱氧与扩散脱氧相结合,保证钢水成分均匀,无氧化,脱氧效果好;采用离心铸造方法,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合金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石化系统高温装置中的新型镍基炉管生产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0004]目前,石化系统高温装置中的辐射段炉管,需要满足承受高温(900°C — 1100°C)、高压、要抗渗碳、抗金属高温粉末化等要求,目前生产辐射段炉管的合金材料一般采用Inconel alloy690轧材,我国还没有生产该材料的厂家,因此在这方面全靠进口,价格昂贵,且Inconel alloy690轧材存在高温性能差、热变形大等缺点。目前,用铸造方法生产相当于Inconel alloy690材质的炉管,国内外均未见报道和介绍。
[0005]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解决炉管长期高温使用及避免金属氧化问题。
[0007]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准备配料:配料重量百分比为:Si:1%—1.6%, Mn:0.8%—1.6%, P ≤ 0.03,S ≤ 0.02,Cr:28%—30%, Ni:58%—61%,余量为铁,按照上述配料重量百分比称取配料;(二)合金冶炼:将步骤(一)所称取的配料放入电磁搅拌的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待合金全部融化之后,取样分析成分含量,炉前调整成分合格,并升温打渣,加入脱氧剂脱氧,当钢水达到出钢温度时,进行微合金化处理;(三)离心铸造,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将钢水在氩气保护下浇注成离心铸管。
[0008]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电磁搅拌的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加入脱氧剂脱氧,沉淀脱氧与扩散脱氧相结合,保证钢水成分均匀,无氧化,脱氧效果好;化学成分组成合理,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抗渗碳、抗氧化和抗高温粉末化等综合性能;采用离心铸造方法,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9]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1]
实施例[0012]本实施例的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准备配料:按照配料重量百分比为称取配料:Si:5kg, Mn:5kg, P:0.15kg,S:0.1kg,Cr: 150kg, N1:300kg,余量为铁;(二)合金冶炼:将步骤(一)所称取的配料放入电磁搅拌的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待合金全部融化之后,取样分析成分含量,炉前调整成分合格,并升温打渣,加入脱氧剂脱氧,当钢水达到出钢温度时,进行微合金化处理;(三)离心铸造,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将钢水在氩气保护下浇注成离心铸管 。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镍基炉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准备配料:配料重量百分比为:Si:1%—1.6%, Mn:0.8%—1.6%, P ≤ 0.03,S ≤ 0.02,Cr:28% — 30%,Ni:58% — 61%,余量为铁,按照上述配料重量百分比称取配料;(二)合金冶炼:将步骤(一)所称取的配料放入电磁搅拌的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待合金全部融化之后,取样分析成分含量,炉前调整成分合格,并升温打渣,加入脱氧剂脱氧,当钢水达到出钢温度时,进行微合金化处理;(三)离心铸造,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将钢水在氩气保护下浇注成离心铸管。
【文档编号】B22D13/02GK103436722SQ201310324494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吴永华 申请人:青岛新力通工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