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76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包括工作头机构、进料机构和收料机构,工作头机构包括可用来夹持棒料的夹头和用来带动夹头转动的主轴;该主轴设有中空的内腔,以能够将前端的棒料沿着中空的内腔向后端送出;进料机构包括能够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能够沿着工作头机构的主轴的轴线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位置,以能够将工作头机构的棒料沿直线推入主轴的中空的内腔;收料机构设能够将工作头机构的中空的内腔送出的棒料直线送到收料处。本发明将送料方式由后定位方式改为前定位方式,将前进前出式送料方式改为工作头内部直线出料,使得机构整体结构紧凑,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
【专利说明】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棒料倒角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动工具磨床,另一种是自动倒角机。
[0003]手动工具磨床主要结构为砂轮机构、滑动平台和卡盘夹紧机构,工作时由卡盘夹紧机构夹持棒料旋转,通过滑动平台带动,以一定角度往复通过砂轮机构上旋转的砂轮,完成磨削加工。手动工具磨床采用工装后定位,手动三抓卡盘夹紧方式夹持棒料,操作人员操作时,必须一手持棒料一手锁紧,该方式决定了定位精度差和一人一机的操作方式。在倒角前,棒料还需在端面磨上进行端面加工,保证棒料长度一致,才能保证倒角加工的定位准确。
[0004]自动倒角机主要机构有送料机构、机械手进料机构、工作头机构、砂轮进给机构、砂轮机构和收料机构,工作时送料机构将棒料一根一根顶出落入机械手进料机构,机械手进料机构将棒料推入工作头机构中,工作头机构中后端顶针定位后如端夹头自动夹紧棒料,完成此动作后,机械手进料机构退回接下一个棒料,工作头带动棒料旋转,同时砂轮进给机构带动砂轮机构上旋转的砂轮以一定角度往复通过棒料完成加工。完成加工后,工作头停止转动,顶针将棒料从前端顶出落入收料机构中。该种机构同样需要棒料进行端面磨后才能加工倒角。现有的这种自动倒角机,由于棒料是从工作头前端送入,依靠后端顶针定位,完成加工后仍然依靠后端顶针顶出,落入收料机构,我们称为前进前出式送料方式。该方式必须等前一根料完全顶出落入收料机构后,下一根棒料才能进行送料定位的动作。这种动作方式造成了机械手送料过程的等待,造成了设备效率的损失。同时顶料机构和接料机构造成了输送线过长,同时顶料的动作也易造成工件的崩缺,导致不良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将送料方式由后定位方式改为前定位方式,将前进前出式送料方式改为工作头内部直线出料,使得机构整体结构紧凑,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包括:
[0007]一工作头机构,该工作头机构包括可用来夹持棒料的夹头和用来带动夹头转动的王轴;该王轴设有中空的内腔,以能够将如端的棒料沿着中空的内腔向后端送出;
[0008]一进料机构,该进料机构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头机构的前端相适配的位置;该进料机构包括能够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该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设置在能够沿着所述工作头机构的主轴的轴线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位置,以能够将工作头机构的棒料沿直线推入主轴的中空的内腔;和
[0009]一收料机构,该收料机构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头机构的后端相适配的位置,以能够将工作头机构的中空的内腔送出的棒料直线送到收料处。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送料机构,该送料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与所述进料机构相适配的位置。
[0011]所述工作头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和电机,所述电机、主轴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中,所述安装座固定在预置的机台上,所述主轴与电机的转轴相联动,所述夹头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中空的内腔的前端。
[0012]所述主轴的中空的内腔还装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的前端靠近所述夹头,所述导出管的后端与所述收料机构相适配。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出管安装座,所述导出管安装座固定在预置的机台上,所述导出管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导出管安装座上。
[0014]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一 V型托块、压指、第二气缸、第二 V型托块、前定位块和定位挡块;所述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包括可往复运动的滑座;所述第一 V型托块、第一气缸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一气缸沿着竖向设置,所述压指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导杆相固定,压指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 V型托块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 V型托块与第二气缸相连接;所述第一 V型托块、第二 V型托块分别设在与所述送料机构相适配的位置;所述前定位块弹性装在所述第二 V型托块中,所述定位挡块装在与第一 V型托块相适配的位置。
[0015]本发明的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加工时,工件即棒料由送料机构的料斗装入,经可升降的送料机构逐个顶出落入第一 V型托块、第二 V型托块中。由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驱动机械手夹爪(由第一气缸和压指组成)向前将工件顶出,压紧前定位机构中前定位块,依靠该机构中的弹簧的压力将工件压紧在机械手夹爪上的定位挡块上。完成该动作后,第二气缸工作,使第二V型托块脱离棒料,此时的棒料的一端由第一气缸、压指及第一 V型托块所夹持,然后,精密线性模组再驱动机械手夹爪将工件送入工作头实现精确定位(定位位置为工件加工前端,故称前定位),工作头机构的夹头夹紧工件后,通过电机工作,带动主轴转动,也使得被夹持的棒料转动,同时砂轮进给机构带动砂轮机构上旋转的砂轮以一定角度往复通过棒料完成加工。加工完成后工作头机构的夹头松开,此时棒料并不是以常规方式由送料的路径由前端取出,而是通过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驱动机械手夹爪送下一根棒料进入工作头,直接由下一根棒料将上一根完成加工的成品棒料继续推入工作头内部的中空腔室中。中空的工作头内部设计有一根固定的接料管(即导出管),将工件由工作头后端导出,落入工作头后端连接的收料机构的传送带上,直线运输到收料斗中,利用工件重力,工件会自动在料斗中整齐依次排列。上述方式即实现了物料的送料一传料一出料的一体式直线进出料方式。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出料方式为工作头内部直线出料,避免现有技术中利用机械手换料所造成的工时浪费;
[0018]2、送料方式采用前定位方式,使得机构整体结构紧凑;
[0019]3、采用可升降的送料机构实现自动送料,能够在满足精度要求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减少人员成本,避免手动加工对人体造成的粉尘污染。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0023]图3是本发明的进料机构和送料机构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发明的进料机构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头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
[0027]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包括:
[0028]一工作头机构1,该工作头机构I包括可用来夹持棒料的夹头11和用来带动夹头转动的主轴12;该主轴12设有中空的内腔,以能够将前端的棒料20沿着中空的内腔向后端送出;
[0029]一进料机构2,该进料机构2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头机构I的前端相适配的位置;该进料机构2包括能够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21,该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21设置在能够沿着所述工作头机构的主轴的轴线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位置,以能够将工作头机构的棒料20沿直线推入主轴12的中空的内腔;和
[0030]一收料机构5,该收料机构5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头机构I的后端相适配的位置,以能够将工作头机构I的中空的内腔送出的棒料20直线送到收料处。
[0031]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送料机构3,该送料机构3可升降地设置在与所述进料机构2相适配的位置。
[0032]棒料全自动倒角机通常具有机台10 ;工作头机构1、进料机构2、收料机构5和送料机构3分别安装在机台10上并处在相适配的位置。
[0033]棒料全自动倒角机通常还具有一砂轮机构4,该砂轮机构4安装在机台10上并处在与所述工作头机构I相适配的位置;该砂轮机构4包括能够转动的砂轮41和推动所述砂轮进给的砂轮进给机构42。
[0034]所述进料机构2还包括第一气缸22、第一 V型托块23、压指24、第二气缸25、第二V型托块26、前定位块27和定位挡块28 ;所述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21包括可往复运动的滑座211 ;所述第一 V型托块23、第一气缸22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座211上,所述第一气缸22沿着竖向设置,所述压指24的一端与第一气缸22的导杆相固定,压指24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 V型托块23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25安装在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 V型托块26与第二气缸25相连接;所述第一 V型托块23、第二 V型托块26分别设在与所述送料机构3相适配的位置,从送料机构3的料斗中出来的棒料刚好会落到第一 V型托块23、第二 V型托块26中;所述前定位块27弹性装在所述第二 V型托块26中,所述定位挡块28装在与第一 V型托块23相适配的位置。[0035]所述工作头机构I还包括安装座13和电机14,所述电机14、主轴12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中,主轴12可以在安装座13中转动,所述安装座13固定在所述机台10上,所述主轴12与电机14的转轴相联动,即电机14转动时,可以带动主轴12转动,所述夹头11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中空的内腔的前端。
[0036]所述主轴的中空的内腔还装有导出管15,所述导出管15的前端靠近所述夹头11,所述导出管15的后端与所述收料机构5相适配。
[0037]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出管安装座16,所述导出管安装座16固定在机台10上,所述导出管15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导出管安装座16上。
[0038]所述工作头机构I还包括有通用滚针与保持架组件17、蝶形弹簧18和气液增压缸19等部件。
[0039]所述收料机构5包括皮带传送机构51和收料斗52。
[0040]本发明的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图2中的A处表示工件入,B处表示工件出,图5中的C处表示棒料进,D处表示棒料出;加工时,工件即棒料20由送料机构3的料斗装入,经可升降的送料机构3逐个顶出落入第一 V型托块23、第二 V型托块26中。由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21驱动机械手夹爪(由第一气缸22和压指24组成)向前将工件20顶出,压紧前定位机构中前定位块27,依靠该机构中的弹簧的压力将工件压紧在机械手夹爪上的定位挡块28上。完成该动作后,第二气缸25工作,使第二 V型托块26脱离棒料20,此时的棒料的一端由第一气缸22、压指24及第一 V型托块23所夹持,然后,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21再驱动机械手夹爪将工件20送入工作头实现精确定位(定位位置为工件加工前端,故称前定位),工作头机构的夹头11夹紧工件20后,通过电机14工作,带动主轴12转动,也使得被夹持的棒料20转动,同时砂轮进给机构42带动砂轮机构4上旋转的砂轮41以一定角度往复通过棒料20完成加工。加工完成后工作头机构的夹头11松开,此时棒料20并不是以常规方式由送料的路径由前端取出,而是通过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21驱动机械手夹爪送下一根棒料进入工作头,直接由下一根棒料将上一根完成加工的成品棒料继续推入工作头内部的中空腔室中。中空的工作头内部设计有一根固定的接料管15 (即导出管),将工件20由工作头后端导出,落入工作头后端连接的收料机构5的传送带51上,直线运输到收料斗52中,利用工件重力,工件会自动在料斗中整齐依次排列。上述方式即实现了物料的送料——传料——出料的一体式直线进出料方式。
[0041]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工作头机构,该工作头机构包括可用来夹持棒料的夹头和用来带动夹头转动的主轴;该王轴设有中空的内腔,以能够将如端的棒料沿着中空的内腔向后端送出; 一进料机构,该进料机构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头机构的前端相适配的位置;该进料机构包括能够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该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设置在能够沿着所述工作头机构的主轴的轴线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位置,以能够将工作头机构的棒料沿直线推入主轴的中空的内腔;和 一收料机构,该收料机构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头机构的后端相适配的位置,以能够将工作头机构的中空的内腔送出的棒料直线送到收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送料机构,该送料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与所述进料机构相适配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机构还包括安装座和电机,所述电机、主轴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中,所述安装座固定在预置的机台上,所述主轴与电机的转轴相联动,所述夹头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中空的内腔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中空的内腔还装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的前端靠近所述夹头,所述导出管的后端与所述收料机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出管安装座,所述导出管安装座固定在预置的机台上,所述导出管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导出管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全自动倒角机的直线进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一 V型托块、压指、第二气缸、第二 V型托块、前定位块和定位挡块;所述直线进给精密线性模组包括可往复运动的滑座;所述第一 V型托块、第一气缸分别安装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一气缸沿着竖向设置,所述压指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导杆相固定,压指的另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 V型托块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机台上,所述第二 V型托块与第二气缸相连接;所述第一 V型托块、第二 V型托块分别设在与所述送料机构相适配的位置;所述前定位块弹性装在所述第二 V型托块中,所述定位挡块装在与第一 V型托块相适配的位置。
【文档编号】B24B9/00GK103769970SQ20131074406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凌秉达, 乐赞扬, 王立杰, 臧文海, 张大伟, 吴冲浒 申请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