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砂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砂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砂轮包括环状的砂轮基体,砂轮基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整圈的磨削层,磨削层是有多块弧形磨削块拼装粘接而成。现有的这种砂轮基体存在的问题在于:砂轮的磨削层为整圈结构,不利于对砂轮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渣屑进行排除,磨削的渣屑往往四处乱飞,这些渣屑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并污染环境;同时磨削层的散热效果也不好,影响砂轮的磨削效率;各磨削块的拼装粘接也增加了砂轮的制造难度,砂轮的制造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效率高且排屑效果好的砂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砂轮,包括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砂轮基体,所述砂轮基体的外周面上间隔均布固设有至少两个弧形磨削块,各弧形磨削块组成磨削层,相邻两个弧形磨削块的相对端面和砂轮基体的对应外周面围成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砂轮前后端面的排屑槽。所述的弧形磨削块有四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磨削层由间隔均布于砂轮基体外周面上的至少两个弧形磨削块构成,相邻两个弧形磨削块的相对端面和砂轮基体的对应外周面之间围成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砂轮前后端面的排屑槽,砂轮对工件磨削产生的渣屑可以经排屑槽排出,不会在空气中四处乱飞,同时排屑槽也可以增加各弧形磨削块的散热效果,提高磨削效率;同时,相邻两个弧形磨削块间隔设置,这就不需要将各弧形磨削块拼装粘接起来,减少了磨削层的拼装时间,提高了砂轮的制造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砂轮的实施例如图广2所示:包括环状的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砂轮基体1,砂轮基体I的外周面上间隔均布有四个弧形磨削块2,相邻两个弧形磨削块2的相对端面和砂轮基体的对应外周面之间围成沿前后方向贯穿砂轮前后端面的排屑槽3。本实例中的砂轮为平磨砂轮。四个弧形磨削块构成了砂轮的磨削层,各弧形磨削块不需拼装成一个完整的整圈结构,这就减小了磨削层的拼装制造难度,提高了砂轮的制造效率;同时相应冷却液可以由排屑槽中快速通过,一方面能够对各弧形磨削块快速冷却,保证各弧形磨削块的磨削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渣屑排出,渣屑不会四处乱飞而损工人人体和污染环境。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弧形磨削块的个数还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或其它个数;砂轮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砂轮。
权利要求1.一种砂轮,包括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砂轮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基体的外周面上间隔均布固设有至少两个弧形磨削块,各弧形磨削块组成磨削层,相邻两个弧形磨削块的相对端面和砂轮基体的对应外周面围成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砂轮前后端面的排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磨削块有四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轮,包括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砂轮基体,所述砂轮基体的外周面上间隔均布固设有至少两个弧形磨削块,各弧形磨削块组成磨削层,相邻两个弧形磨削块的相对端面和砂轮基体的对应外周面围成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砂轮前后端面的排屑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了种磨削效率高且排屑效果好的砂轮。
文档编号B24D5/10GK203156582SQ20132003821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
发明者张光飞, 韩倩斐, 李剑 申请人: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