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07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所述格栅墙包括一块或一块以上的上格栅墙片与一块或一块以上的下格栅墙片,所述上格栅墙片一边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卡槽,所述下格栅墙片一边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卡槽,所述上格栅墙片与下格栅墙片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交叉组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能将钢水钢渣混合物自动分割成一定尺寸大小的钢块,省却了人工切割大钢块的工作量,为后续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余渣盆内钢水钢渣混合物处理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钢厂钢包放完钢水后,钢包内都存有一定量的钢水和钢渣混合物,把混合物倒入到注余渣盆内,注余渣盆倒满后冷却成固体后,进行翻盆,翻盆后对冷却的固体进行人工氧气切割,切割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黄色有毒烟雾,一方面切割过程产生的高温液体极易对人体产生烧伤烫伤等伤害,另ー方面氧气切割浪费大量氧气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该格栅墙能将钢水钢渣混合物自动分割成一定尺寸大小的钢块,省却了人工切割大钢块繁琐的エ序,同时为后续エ序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所述格栅墙包括ー块或ー块以上的上格栅墙片I与ー块或ー块以上的下格栅墙片2,所述上格栅墙片I 一边上设置ー个或ー个以上的第一卡槽3,所述下格栅墙片2 —边上设置ー个或ー个以上的第二卡槽4,所述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通过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相互交叉组装在一起。
[0006]优选地,所述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为高度相同的梯形板,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格栅墙片设计为其他形状,比如根据注余渣盆的形状设计为长方形等。
[0007]优选地,所述上格栅墙片I上的第一卡槽3设置于梯形板的上底,所述下格栅墙片2上的第二卡槽4设置于梯形板的下底,所述的第一卡槽3的高度或第二卡槽4的高度为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高度的1/2。
[0008]所述上格栅墙片I和下格栅墙片2的数量为三块或四块,所述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个数,比如ー个、ニ个等,可以根据注余渣盆尺寸要求,可以设计成1X1、1X2、1X3、1X4、2X2、2X3、2X4、3X3、3X4、4X4等多种组合。
[0009]所述上格栅墙片I和下格栅墙片2的厚度为50?80mm。
[0010]本实用新型颠覆传统处理注余渣盆内钢水钢渣混合物处理方式,将人工氧气切割变为隔离分块处理,一方面避免人工氧气切割产生的潜在危害,另ー方面节约氧气切割产生的氧气成本。
[0011]本实用新型将上格栅墙片与下格栅墙片相互交叉组装,将组装好格栅墙提前放入到空的注余渣盆内,钢包放完钢水后,钢包内还存留一定量的钢水和钢渣,把钢水钢渣混合物倒入格栅墙内,等注余渣盆内倒满并冷却后,倾翻注余渣盆后,格栅墙将钢水钢渣混合物自动分割成一定尺寸大小的钢块,省却了人工切割大钢块繁琐的エ序,同时为后续エ序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格栅墙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格栅墙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格栅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上格栅墙片;2、下格栅墙片;3、第一卡槽;4、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
[0017]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所述格栅墙包括三块梯形的上格栅墙片I与三块梯形的下格栅墙片2,所述上格栅墙片I的上底上设置三个的第一卡槽3,所述下格栅墙片2的下底上设置三个的第二卡槽4,所述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通过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相互交叉组装在一起。
[0018]所述的第一^^槽3的高度或第二卡槽4的高度为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高度的1/2。
[0019]所示上格栅墙片I和下格栅墙片2的高度相同,厚度为60_。
[0020]本实施例在注余渣盆翻盆后把钢水钢渣混合物分割成16块的小钢块。
[0021]同样地,也可以采用上 格栅墙片四块和下格栅墙片四块相互交叉组装而成,注余渣盆翻盆后把钢水钢渣混合物分割成20块的小钢块。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格栅墙片的形状为梯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格栅墙片的形状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而进行变化,如长方形等;其次,在本实施例中,格栅墙片为三块或四块,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数量,比如ー块或二块等。
[0023]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參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墙包括ー块或ー块以上的上格栅墙片(I)与ー块或ー块以上的下格栅墙片(2),所述上格栅墙片(I) 一边上设置ー个或ー个以上的第一卡槽(3),所述下格栅墙片(2)—边上对应设置ー个或ー个以上的第二卡槽(4),所述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通过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相互交叉组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为相同的梯形板,所述上格栅墙片(I)上的第一卡槽(3)设置于梯形板的上底,所述下格栅墙片(2)上的第二卡槽(4)设置于梯形板的下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卡槽(3)的高度或第二卡槽(4)的高度为上格栅墙片(I)与下格栅墙片(2)高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墙片(I)和下格栅墙片(2 )的数量为三块或四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包注余渣盆的格栅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墙片(I)和下格栅墙片(2)的厚度为50?80mm。
【文档编号】C21B3/06GK203382776SQ201320455801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刘杰, 鹿洪利, 巩秀民, 刘少斌, 郭鹏, 管山吉 申请人:莱芜钢铁集团泰东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