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

文档序号:331442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其先在工作台面上固定若干浇口定位台;然后在工作台面上方设置吊装支架,在吊装支架下侧安装横浇道,横浇道出口瓷管口配合套装在浇口定位台外侧;翻转模具使内浇口向上,在各内浇口上插装内浇口瓷管,使内浇口瓷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流砂到内浇口瓷管上口位置时,刮平;起吊吊装支架再安放在模具上侧,使内浇口瓷管与横浇道出口瓷管一一对应插接连接,将横浇道进口与外设的直浇道相连;再次流砂,在砂平到横浇道位置时拆卸吊装支架,继续流砂造型,最后将砂型翻转,完成铺设。本发明可快速构建浇注系统,瓷管之间密封良好,铸件质量更好。该方法适用于底浇式铸件的生产中。
【专利说明】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型铸钢件的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大型铸钢件在铸造工艺设计时,考虑到对芯子、型腔的冲击和减少钢水氧化,一般都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让钢水从铸件最底部流入铸型型腔,并通过工艺计算和模拟选择浇口及直浇道的大小和数量,为了保证钢水在充型过程中平稳,减少紊流带来的卷气和飞溅,要求横浇道的铺设必须平整;由于大型铸件的尺寸和吨位都很大,在浇注过程中钢水的静压头很大,如果浇注系统强度低,容易造成冲砂或跑火。
[0003]在实际造型过程中浇注系统的铺设都是在造型流砂过程中铺设,当型砂流到一定程度后停止流砂,然后铺设浇注系统。由于大型铸钢件内浇口数量多,浇注系统复杂,并且树脂砂的可用时间只有40分钟,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导致浇注系统铺设操作不精细。直接导致浇注系统在铺设过程中存在横浇道不在同一平面、散砂流进浇道内等问题,影响铸件表面质量和浇注过程中钢液的流动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可使横浇道铺设平整,浇注系统构建更方便,浇注时无散沙流进浇注系统。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工作台面上固定若干浇口定位台,浇口定位台的安放位置与模具的内浇口位置逐一对应;浇口定位台的外径与横浇道出口瓷管口径相匹配;
2)在工作台面上方设置吊装支架,在吊装支架下侧安装横浇道,横浇道由若干瓷管依次插接组成,横浇道水平设置并与吊装支架之间绑扎固定,横浇道出口瓷管口配合套装在烧口定位台外侧;
3)翻转模具使内浇口向上,在各内浇口上插装适当高度的内浇口瓷管,使内浇口瓷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将直浇道固定在模具侧面;然后流砂,型砂流到内浇口瓷管上口位置时,刮平;
4)起吊吊装支架,使横浇道整体脱离浇口定位台,横浇道被吊起后,再安放在模具上侦牝使内浇口瓷管与横浇道出口瓷管一一对应插接连接,同时将横浇道的进口与直浇道的出口相连;
5)再次流砂,在砂平到横浇道位置时拆卸吊装支架,继续流砂造型;
6)成型后将砂型翻转,使横浇道位于模具下方,完成浇注系统的铺设,随后可进行浇铸作业。
[0006]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快速构建铸件的浇注系统,大量减少了一边流砂一边铺设浇注系统的时间;降低了集中劳动强度和改善了造型的工作环境;浇注系统铺设速度快,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顺序逐一铺设模式,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铺设,极大地提高了造型流砂的生产效率;整个横浇道在工作台面上安装定位,瓷管之间密封良好,无散沙流进浇注系统,浇注时不存在夹砂问题,保证了铸件表面质量;整个横浇道保持水平,保证了浇注过程中钢水平稳及良好的流动性,使得铸件质量更好。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底浇式铸件的生产中,特别适合大型铸件的生产。
[0007]为便于铺设时将浇口定位台快速定位,所述工作台面上纵横设置有定位网格线,烧口定位台通过定位网格线定位。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工作台面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浇口定位台由磁性材料制成,浇口定位台直接吸合固定在工作台面上。本技术方案的取代方案是,工作台面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烧口定位台由木质材料制成,烧口定位台上安放有磁力座,磁力座与工作台面之间产生吸合力将浇口定位台固定。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均能使浇口定位台能快速定位,其拆装速度与快,操作方便。
[0009]为便于起吊和固定横浇道,所述吊装支架包括两根相平行设置的横梁,横梁上设置有吊耳,横梁的两端之间经纵梁相连,纵梁和横梁之间设有连接骨架。连接骨架可纵横交错设置,便于多点固定横浇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工作台面、浇口定位台及横浇道出口瓷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横浇道及吊装支架连接结构图。
[0012]图3为横浇道与模具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I工作台面,2横浇道,3横浇道出口瓷管,4磁力座,5浇口定位台,6定位网格线,7连接骨架,8纵梁,9吊耳,10横梁,11模具,12内浇口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讲述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0015]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其步骤如下:
I)在水平放置的工作台面I上固定若干浇口定位台5,浇口定位台5的安放位置与模具11的内浇口位置逐一对应;浇口定位台5的外径与横浇道出口瓷管3 口径相匹配;工作台面I上纵横设置有定位网格线6,浇口定位台5通过定位网格线定位,工作台面I由铁磁性材料钢板制成,其尺寸7000 X 5000 X 10mm,浇口定位台5由12mm厚的木质材料制成,浇口定位台5上安放有磁力座4,磁力座4与工作台面I之间产生吸合力将浇口定位台5固定。可如图1所示。
[0016]2)在工作台面I上方设置吊装支架,在吊装支架下侧安装横浇道2,横浇道2由若干瓷管依次插接组成,横浇道2水平设置并与吊装支架之间绑扎固定,横浇道出口瓷管3 口配合套装在浇口定位台5外侧;吊装支架包括两根相平行设置的横梁10,横梁10上设置有吊耳9,横梁10的两端之间经纵梁8相连,所述纵梁8和横梁10之间设有连接骨架7,横浇道2绑扎固定时,可采用铁丝、胶带等将其与连接骨架7相固定。本步骤如图2所示。
[0017]3)翻转模具11使内浇口向上,在各内浇口上插装适当高度的内浇口瓷管12,使内浇口瓷管1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将直浇道固定在模具11侧面,直浇道也是由多个瓷管插接连接而成;然后流砂,型砂流到内浇口瓷管12上口位置时,刮平。
[0018]4)起吊吊装支架,使横浇道2整体被吊起,横浇道2脱离浇口定位台5,浇口定位台5及磁力座4仍留在工作台面上;起吊后的横浇道2整体安放在模具11上侧,使内浇口瓷管12与横浇道出口瓷管3 —一对应插接连接,同时将横浇道2的进口与直浇道的出口相连。本步骤如图3所示。
[0019]5)再次流砂,在砂平到横浇道2位置时拆卸吊装支架,继续流砂造型。
[0020]6)成型后将砂型翻转,使横浇道2位于模具11下方,完成浇注系统的铺设。清理后可进行浇铸作业。
[0021]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工作台面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烧口定位台可由磁性材料制成,烧口定位台直接吸合固定在工作台面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工作台面上固定若干浇口定位台,浇口定位台的安放位置与模具的内浇口位置逐一对应;浇口定位台的外径与横浇道出口瓷管口径相匹配; 2)在工作台面上方设置吊装支架,在吊装支架下侧安装横浇道,横浇道由若干瓷管依次插接组成,横浇道水平设置并与吊装支架之间绑扎固定,横浇道出口瓷管口配合套装在烧口定位台外侧; 3)翻转模具使内浇口向上,在各内浇口上插装适当高度的内浇口瓷管,使内浇口瓷管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将直浇道固定在模具侧面;然后流砂,型砂流到内浇口瓷管上口位置时,刮平; 4)起吊吊装支架,使横浇道整体脱离浇口定位台,横浇道被吊起后,再安放在模具上侦牝使内浇口瓷管与横浇道出口瓷管一一对应插接连接,同时将横浇道的进口与直浇道的出口相连; 5)再次流砂,在砂平到横浇道位置时拆卸吊装支架,继续流砂造型; 6)成型后将砂型翻转,使横浇道位于模具下方,完成浇注系统的铺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上纵横设置有定位网格线,浇口定位台通过定位网格线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由铁磁性材料制成,浇口定位台由磁性材料制成,浇口定位台直接吸合固定在工作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烧口定位台由木质材料制成,烧口定位台上安放有磁力座,磁力座与工作台面之间产生吸合力将浇口定位台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浇注系统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支架包括两根相平行设置的横梁,横梁上设置有吊耳,横梁的两端之间经纵梁相连,所述纵梁和横梁之间设有连接骨架。
【文档编号】B22C9/08GK104028697SQ201410237199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何启良, 闫新飞, 杨建 , 马发仁, 唐钟雪 申请人:宁夏共享装备有限公司, 宁夏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