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96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低温下具有低变形阻力和高极限压缩率、从而冷锻性优良的、而且渗碳变形较小的表面渗碳钢;其是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其特征在于,含有:以质量%计,C:0.07~0.3%、Si:0.01~0.15%、Mn:0.1~0.7%、P:0.03%以下、S:0.002~0.10%、Al:0.01~0.08%、Cr:0.7~1.5%、Ti:0.01~0.15%、B:0.0005~0.005%、N:0.008%以下,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金属组织的65%以上是铁素体相,贝氏体相为15%以下。
【专利说明】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9月28日、中国申请号为200710153141. 7且发明名称 为"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 【背景技术】
[0003] 在用于齿轮和轴、CVJ零配件等机械结构件的钢中,通常使用添加了 Cr和Mo的表 面渗碳钢。通过冷锻一切削加工成预定的形状后,采用进行渗碳淬火的工序进行制作。冷 锻因为产品的表皮、尺寸精度良好,而且与热锻相比制造成本较低,成品率也良好,所以将 以前采用热锻制作的零配件转为采用冷锻来制造的倾向增强,采用冷锻一渗碳工序制作的 渗碳零配件的对象近年来正在明显增加。在此,在从热锻到冷锻的转换之际,钢材冷变形阻 力的降低和极限压缩率的提高成为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前者将确保锻造工具的寿命,后 者将防止冷锻时钢材的开裂。
[0004] 基于这样的目的,例如特开2001 - 32933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冷锻用表面渗碳钢 的发明,即通过将C量控制在0. 1?0. 4%的范围,并控制B系夹杂物的形状,从而提高了冷 锻性。特开平11 一 335777号公报和特开2001 - 303172号公报公开了另一种冷锻用表面 渗碳钢的发明,即在〇. 1?〇. 3%的C含量范围内,降低Si和Μη量,并通过添加 B来确保淬 透性,进而降低贝氏体分数,由此使冷锻性得以提高。
【发明内容】

[0005] 但是,在迄今为止的发明中,尽管可以冷锻形状较小的齿轮和平齿轮等单纯形状 的齿轮,但当冷锻大的零配件和螺旋齿轮等复杂形状的零配件时,将发生钢材的开裂,从锻 造时的极限压缩率的角度考虑,这还是不够充分的。另外,虽然最近进一步要求降低汽车的 噪音,但必须降低成为其主要原因的齿轮噪音,在迄今为止的发明中,渗碳变形的降低是不 够充分的。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钢材,即在降低冷锻钢材时的变形阻力的同时,还 要与以前的钢材相比大幅度地提高极限压缩率,由此在大的零配件和复杂形状的零配件的 冷锻中,裂纹不发生的冷锻性能优良,而且渗碳时的变形也较小。
[0006] 为提高表面渗碳钢的冷加工性,本
【发明者】首先就降低变形阻力的方法进行了各种 试验,从而获得了如下的见解:降低Si和Μη是很重要的。
[0007] 其次还获得了如下的见解:为用变形阻力不上升的方法弥补因降低这些元素而引 起的淬透性的降低,Β和Cr的添加是有效的。
[0008] 再次还获得了如下的见解:为提高极限压缩率,发现单凭降低变形阻力,有时未必 能够实现,而提高铁素体分数是很重要的。
[0009] 再者,发现通过提高铁素体分数,可以降低渗碳淬火的变形,从而使本发明得以完 成。
[0010] SP,本发明的要点如下: toon] (1) 一种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 含有:
[0012] C :0.07 ?0.3%
[0013] Si :0· 01 ?0· 15%
[0014] Mn :0.1 ?0.7%
[0015] P :0.03% 以下
[0016] S :0· 002 ?0· 10%
[0017] A1 :0· 01 ?0· 08%
[0018] Cr :0.7 ?1.5%
[0019] Ti :0· 01 ?0· 15%
[0020] B :0· 0005 ?0· 005%
[0021] N :0. 008%以下,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金属组织的65%以上为铁素 体相,贝氏体相为15%以下。
[0022] (2)根据上述⑴所述的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表面渗碳钢,其特征在 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Mo :0. 005?0. 3%,Ni :0. 1?4. 5%之中的1种或2种。
[0023]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渗碳钢,在冷锻复杂形状的零配件时,其变形阻力低、 不会产生裂纹,而且渗碳淬火时产生的变形较小,从而可以大幅降低零配件的制造成本,且 大幅度提1?零配件的形状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图1表示轧制钢材的金属组织的铁素体分数和极限压缩率之间的关系。
[0025] 图2表示精轧后冷却速度和铁素体分数之间的关系。
[0026] 图3表示轧制钢材的硬度和极限压缩率之间的关系。
[0027] 图4表示轧制钢材的硬度和变形阻力之间的关系。
[0028] 图5表示室温变形阻力测量用试验片的形状。
[0029] 图6表示极限压缩率测量用试验片的形状。
[0030] 图7表示贝氏体分数和真圆度之间的关系。
[0031] 图8表示铁素体分数和真圆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的见解而完成的,关于为得到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 的表面渗碳钢的成分组成,特别是为降低变形阻力,较少地添加 Si :0. 01?0. 15%,Μη : 0. 1?0.7%,进而为抑制变形阻力的上升同时提高淬透性,较多地添加 Cr :0.7?1.5%, 为提高淬透性和增加铁素体分数等,必须添加 B :0. 0005?0. 005% ;此外,关于金属组织, 为同时实现极限压缩率的提高和渗碳淬火变形的降低,通过限制继热轧后进行冷却的速 度,就可以使铁素体相:为65%以上,贝氏体相:为15%以下。
[0033] 以下就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4] C :0.07 ?0.3%
[0035] C在提供钢所需要的强度方面是有效的元素,但不足0.07%时,不能确保所需要 的拉伸强度,超过0. 3 %时变硬,从而冷锻性劣化,所以C设定为0. 07?0. 3 %。优选为 0. 07 ?0. 25%。
[0036] Si :0· 01 ?0· 15%
[0037] Si是对钢的脱氧有效的元素,同时也是提供钢所需要的强度、淬透性,提高退火软 化阻力有效的元素,但不足0.01%时,其效果是不够充分的。另一方面,超过〇. 15%时,导 致硬度增加,从而使冷锻性劣化。因此,Si设定为0. 01?0. 15%。
[0038] Mn :0.1 ?0.7%
[0039] Μη是对钢的脱氧有效的元素,同时也是提供钢所需要的强度、淬透性有效的元素, 但不足0. 1 %时,其效果不够充分,当超过0. 7%时,则其效果不但达到饱和,而且导致硬度 的上升,以致冷锻性发生劣化。因此,Μη设定为0. 1?0. 7%。优选的Μη的范围是0. 1? 0· 6%。
[0040] P :0.03% 以下
[0041] P少量时是提高钢的变形阻力的元素,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其含量。超过0.03%的 含量导致硬度的上升,以致冷锻性发生劣化。因此,P限制在〇. 03%以下。
[0042] S :0· 002 ?0· 10%
[0043] S在钢中形成MnS,其是以由此产生的切削性的提高为目的而添加的,但不足 0.002%时,其效果是不够充分的。另一方面,添加量超过0. 10%时,就会提高冷锻时的裂纹 敏感性,从而使极限压缩率得以降低。因此,S设定为0. 002?0. 10%的范围。
[0044] A1 :0· 01 ?0· 08%
[0045] A1是作为脱氧剂而添加的。不足0.01%时,其效果是不够充分的。另一方面,当 超过0. 08%时,则铝氧化物系的夹杂物增加,成为疲劳破坏起点的机率增加,从而使冷锻性 发生劣化。因此,A1设定为0.01?0.08%的范围。
[0046] Cr :0.7 ?1.5%
[0047] Cr对冷轧时的变形阻力的提高的影响力较小,而且是可以有效地赋予钢以淬透性 的有用的元素。不足0. 7%时,赋予零配件的淬透性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添加量超过1. 5% 时,则渗碳性能劣化。因此,Cr的范围设定为0. 7?1. 5 %。优选的添加范围是0. 9?1. 5 %。
[0048] B :0· 0005 ?0· 005%
[0049] B是以如下的3个方面为目标而添加的。①在棒材和线材轧制时,通过在轧制后的 冷却过程生成硼铁炭化物,增加铁素体的生长速度,从而增加铁素体分数。②固溶B在渗碳 淬火时,赋予钢以淬透性。而且几乎不会提高变形阻力。③固溶B通过提高渗碳材料的晶界 强化,提高作为渗碳零配件的疲劳强度和冲击强度。在添加量不足0.0005%时,上述的效果 是不充分的,当超过0.005%时,其效果达到饱和。因此,B的添加范围设定为B :0.0005? 0. 005%。
[0050] Ti :0· 01 ?0· 15%
[0051] Ti在钢中和N结合而生成TiN,以固定固溶N,由此防止BN的析出。这样,可以确 保所添加的固溶B,发挥B的淬透性。在Ti添加不足0. 01 %时,其效果是不够充分的。另一 方面,超过0. 15%的添加使析出硬化的作用增大,从而损害冷锻性。因此,Ti设定为0.01? 0· 15%。
[0052] N :0.008% 以下
[0053] 如上所述,为了不生成BN而确保固溶B,必须通过添加 Ti而使固溶N成为TiN析 出物,但是,当钢中的N含量超过0. 008 %时,则粗大的TiN增加,有可能导致冷锻时的开裂, 或者也成为疲劳破坏的起点。因此,N限制在0.008%以下。优选的范围是0.006%以下。
[0054] Mo :0· 005 ?0· 3%
[0055] Mo的添加主要带来3个效果。其一是提高钢的淬透性的效果。其二是通过提高对 于零配件使用中的温度上升的软化阻力,来提高表面疲劳强度的效果。第三个是强化渗碳 材料的晶界,从而提高冲击特性的效果。不足〇. 005%时,不能充分地得到这些效果,另一 方面,当添加量超过0.3%时,室温的变形阻力得以提高,从而使冷锻性发生劣化。因此,Mo 的添加范围设定为〇. 005?0. 3%。
[0056] Ni :0.1 ?4. 5%
[0057] 添加的Ni主要带来2个效果。其一是提高钢的淬透性的效果。其二是提高钢的韧 性的效果。不足〇. 1%时,不能充分地得到这些效果,另一方面,添加量超过4. 5%时,室温 的变形阻力得以提高,从而使冷锻性发生劣化。因此,Ni的添加范围设定为0. 1?4. 5%。
[0058] 其次,就作为本发明最重要的技术的金属组织的65%以上是铁素体相的必要性进 行说明。
[0059] 溶解并热轧在 C :0· 07 ?0· 8%、Si:0. 01 ?0· 15%、Μη:0· 1 ?0· 7%、Ρ:0· 03% 以下、S:0. 005 ?0· 10%、Α1:0· 01 ?0· 008%、Cr:0. 7 ?1. 5%、Ti :0· 01 ?0· 15%、Β : 0. 0005?0. 005%、N :0. 008%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的、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 各种成分组成的钢,制作Φ 60的棒材。这时,使热精轧制后的800?500°C的温度范围以 0. 1?1°C /秒的速度进行变化。
[0060] 由这些棒材制作如图5所示的尺寸的试验片,在室温下测量变形阻力,求出在变 形为0.5时的应力。另外,制作如图6所示的试验片,在室温下测量了极限压缩率。另一 方面,研究了各水准的棒材的纵断面的金属组织,测量了铁素体分数。另外,也测量了该断 面的HV硬度。再一方面,由棒材制作了 Φ55Χ厚度15的圆片试样,进行950°C X5小时 的渗碳处理,从850°C进行淬火退火,测量了真圆度。真圆度利用市售的真圆度仪根据JIS B0621 - 1984进行测量。
[0061] 如图4所示,如果降低硬度,则变形阻力就会降低,但如图3所示,即使硬度降低, 极限压缩率也不一定降低。但是,如图1所示,如果铁素体分数变大,则极限压缩率提高,其 效果在65%以上时很明显。
[0062] 由图2可知,为使铁素体分数为65%以上,只要使热精轧后的冷却速度为0. 3°C / 秒以下便可以实现。这样的缓冷不是在轧制后置于大气中进行冷却,而是例如可以采取用 带有热源的缓冷盖遮蔽棒材等的方法进行。
[〇〇63] 此外,增加铁素体分数时极限压缩率提高的理由可以推测如下:当铁素体分数增 加时,则珠光体分数减少。一般认为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成为冷锻时开裂的起点。
[0064] 其次,铁素体分数与渗碳淬火后的真圆度之间的关系如图8所示。关于这种现象 可以做如下的推测:当铁素体分数较高时,则珠光体分数变小,但相应地珠光体中的C量增 多,片层渗碳体加厚。为此,在渗碳中进行加热时,为完全地溶解较厚的渗碳体就耗费时间, 在更高温度将转变为Y相。冷锻所积蓄的位错由于越是高温就越容易恢复和合并消失,所 以在Y相变前再结晶就会结束,重新生成晶粒。一般认为通过重新生成晶粒,晶粒的粗大 化便得以抑制。
[0065] 本
【发明者】获得了如下的新见解:当提高铁素体分数时,渗碳淬火时的变形也变小。 由图8可知,铁素体分数为65%以上时,变形降低的效果就较大。
[〇〇66] 根据以上的试验结果,将轧制后的铁素体分数设定为65%以上。
[〇〇67] 其次,说明将贝氏体分数设定为15%以下的理由。
[0068] 如果在热轧后的钢材中混入贝氏体组织,则可能导致渗碳加热时粗大晶粒的发 生。粗大晶粒的发生有可能增大渗碳淬火后的变形,为此进行了以下的试验。
[0069] SP,溶解和热轧在 C :0· 07 ?0· 8 %、Si :0· 01 ?0· 15 %、Μη :0· 1 ?0· 7 %、Ρ : 0· 03% 以下、S :0· 005 ?0· 10%、Α1 :0· 01 ?0· 08%、Cr :0· 7 ?1. 5%、Ti :0· 01 ?0· 15%、 B :0. 0005?0. 005%、N :0. 008%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的、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 各种成分组成的钢,使热精轧后的800?500°C的温度范围以0. 1?3°C /秒的速度进行变 化,从而制作出Φ60的棒材。在此,研究了各水准的棒材纵断面的金属组织,测量了贝氏 体分数。另一方面,由棒材制作Φ 56 X厚度15的圆片试样,进行950°C X 5小时的渗碳处 理,从850°C进行淬火退火,测量了真圆度。真圆度采用市售的真圆度仪根据JIS B0621 - 1984进行测量。结果如图7所示。由此可知,当贝氏体分数超过15%时,真圆度显著增大 (离真圆的偏移变形较大)。因此,将贝氏体分数设定为15%以下。贝氏体分数的抑制从改 善冷锻性的角度考虑也是优选的。
[0070] 另外,由上述的试验结果可以确认:为使贝氏体分数为15%以下,通过使热精轧 制后的冷却速度为1°C /秒以下便可以实现。
[0071] 本发明钢虽然是冷锻性能非常优良的钢,但是,当然也可以进行热锻和温热锻造, 本发明钢是可以与多个这样的工序组合而制作零配件的钢。
[0072]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发明的性 质,根据上述、后述的要旨进行设计变更的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73] 实施例1
[0074] 溶解如表1所示的钢并进行热轧,以制造 Φ 55的棒材。在此,以各种水准的热精 轧后800?500°C温度范围的冷却速度进行制造。以硝酸乙醇腐蚀液对热轧后的棒材的纵 断面的金属组织进行浸蚀,之后进行了基于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从而对铁素体分数和贝氏 体分数进行了测量。制造图5所示的室温变形阻力测量用试验片,在室温下测量了变形阻 力,以求出变形〇. 5时的应力。另外,制作图6所示的极限压缩率测量用试验片,在室温下测 量了极限压缩率。另一方面,由棒材制作Φ52Χ厚度15的圆片试样,进行950°C X5小时 的渗碳处理,从850°C进行淬火退火,测量了真圆度。真圆度采用市售的真圆度仪根据JIS B0621 - 1984进行测量。
[0075] 试样编号1到9是本发明例,均具有优良的低变形阻力和优良的极限压缩率。试 样编号10到19是比较例。试样编号10是由于Si较高而超过了本发明范围、因而变形阻 力增高的实例。试样编号11是由于Μη较高而超过了本发明范围、因而变形阻力增高的实 例。试样编号12是由于C较高而超过了本发明范围、因而变形阻力增高的实例。试样编号 13是由于Ti较高而超过了本发明范围、因而变形阻力增高、极限压缩率降低的实例。试样 编号14是由于N较高而超过了本发明范围、因而生成粗大的TiN、极限压缩率降低的实例。 试样编号15是JIS SCr420,由于Si、Mn、Ti、B、N含量与本发明范围不同而变形阻力增高的 实例。试样编号16是JIS SCM420,由于Si、Mn、Ti、B、N含量与本发明范围不同而变形阻力 增高的实例。试样编号17是JISSNCM815,由于Si、Mn、Ti、B、N含量与本发明范围不同而变 形阻力增高的实例。试样编号18虽然成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但由于铁素体分数偏离本发 明范围,因而变形阻力尽管较低,而极限压缩率和渗碳后的真圆度发生劣化的实例。试样编 号19虽然成分在本发明范围内,但由于铁素体分数和贝氏体分数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而 变形阻力、极限压缩率和渗碳后的真圆度发生劣化的实例。
[0076] 表1钢材的成分(mass)
[0077]
【权利要求】
1. 一种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齿轮用表面渗碳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 计,含有: C :0· 07 ?0· 3%、 Si :0. 01 ?0. 15%、 Μη :0· 1 ?0· 7%、 Ρ :0. 03% 以下、 S :0. 002 ?0. 10%、 Α1 :0· 01 ?0· 08%、 Cr :1· 00 ?1. 5%、 Ti :0. 01 ?0. 15%、 B :0· 0005 ?(λ 005%、 Ν :0. 008%以下,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金属组织是铁素体相为65%以上、 且不含有贝氏体相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2. -种冷锻性和低渗碳变形特性优良的齿轮用表面渗碳钢,其特征在于:以质量% 计,含有: C :0· 07 ?0· 3%、 Si :0. 01 ?0. 15%、 Μη :0· 1 ?0· 7%、 Ρ :0. 03% 以下、 S :0. 002 ?0. 10%、 Α1 :0· 01 ?0· 08%、 Cr :1· 00 ?1. 5%、 Ti :0. 01 ?0. 15%、 B :0· 0005 ?(λ 005%、 Ν :0. 008% 以下, 且进一步含有Mo :0. 005?0. 3%、Ni :0. 1?4. 5%之中的1种或2种,余量由Fe和不 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金属组织是铁素体相为65%以上、且不含有贝氏体相的铁素体-珠光 体组织。
【文档编号】C22C38/60GK104099535SQ20141026074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斋藤肇, 越智达朗 申请人: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