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包括下罐压力系统、上罐压力系统、水浴加热系统、浇注系统,所述的装置的配料为有机玻璃、聚碳酸酯或玻璃。本实用新型选用类金属有机物,如丁二腈作为模型合金,实现模型合金的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调压铸造或真空吸铸过程,可直观地观测模型合金在反重力条件下的充型规律,最终获得反重力铸造过程中,铸件浇注系统结构参数和反重力铸造设备工艺参数。
【专利说明】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装置,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进入新世纪,我国航空、航天、航海等应用领域,对传动系统和武器装备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装备的关键支撑件,如航空发动机传动系统主减机匣,对复杂薄壁铝合金构件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复杂薄壁件的铸造技术已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这些复杂薄壁、多油路的镁、铝合金结构件,利用反重力铸造可以增强合金液的补缩能力,减少冷隔、欠铸等铸造缺陷。
[0003]反重力铸造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指通过控制坩埚所在熔炼室内外的压强,在坩埚内的合金液上方形成一定的压强差(压差),迫使合金液在压差的作用下,沿升液管自下而上克服重力及其它阻力充填铸型,并在一定压力下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
[0004]根据反重力铸造压差的不同形成方式,将其分为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调压铸造及真空吸铸。低压铸造是将铸型置于大气压下,合金液所在坩埚置于下罐中,通过实时控制下罐的压强,迫使合金液沿升液管以一定的速度充型,当合金液充满铸型并完全凝固后,对下罐卸压,使得剩余的合金液从升液管倒回至坩埚,节省合金原材料。与低压不同的是,差压铸造是将铸型也置于压力釜,即上罐内,通过控制上下罐的压强,产生压差,压差不但驱动合金液充型,而且合金液的凝固过程也是在一定压差作用下完成的。调压铸造,是指合金液在负压下充型,在正压下凝固,设备结构非常接近于差压铸造。真空吸铸过程是指,合金液在较大的负压下充型,因此充型速度往往很快。
[0005]在反重力铸造的实验与生产探索研究中,王忠等基于铸件/铸型的传热学理论(王忠,牛晓峰,侯华.低压铸造下凝固过程缩孔缩松的预测方法研究.铸造.2011,60(10):983-987),研究了低压铸造下铸件缩孔、缩松缺陷的形态,考虑到低压铸造补缩具有重力补缩和压力补缩双重性质的规律,以及压力对临界固相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低压铸造下缩孔缩松预测的方法,并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后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实际吻合度较高。
[0006]米国发等研究了差压铸造不同工艺参数对A357合金二次枝晶间距的影响(米国发,文涛,王狂飞等.差压铸造凝固条件对A357合金二次枝晶的影响.铸造.2007, 56 (2): 137-140),实验结果表明,安放冷铁的石英砂型减小二次枝晶间距的能力最强;由于端部的激冷效应,离冷端越近,二次枝晶间距越小;压力对二次枝晶间距没有明显的影响;为了获得σ bmax(最大抗拉强度)> 320MPa的铸件,二次枝晶间距应控制在55 μ m以下,即'(局部凝固速度)彡0.23°C/s。
[0007]利用反重力铸造方法,浇铸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的铸件时,如要求较高的充型速度,往往采用带吸铸室的真空吸铸工艺,即CLA(Counter-gravity Low-pressureCasting)法(陈善贤,郝启堂,李强等.真空吸铸设备的发展与展望.铸造技术.2012, 33 (12): 1478-1481.),将铸型置于吸铸室内,密封室下降,直浇道浸入液态金属中,启动真空泵将吸铸室抽成负压状态,液态金属同时被吸入铸型。铸型内合金液凝固后,解除吸铸室的真空状态,浇道及升液管内尚未凝固的金属液回流至坩埚,取出铸型,清理后得到铸件。
[0008]应用真空吸铸工艺时,有学者认为充型速度过快,对于复杂薄壁件而言,会在铸件内部产生大量气孔缺陷。为证明此观点,根据相似原理设计制作了真空吸铸叶轮铸件的水力模拟实验装置(孙逊,王君卿.真空吸铸叶轮铸件水力模拟试验研究.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8,(6): 18-21),研究了水充填模型型腔过程中型内压力和充型速度变化规律,通过实验确定了合理的充型工艺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叶轮吸铸试验中,消除了铸件内的大面积气孔缺陷。
[0009]目前反重力铸造工艺,应用于复杂薄壁铝、镁合金铸件方面,仍有一些问题急待解决:
[0010]I).充型过程中,型内具有较高的气体反压力(真空吸铸除外),影响了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导致反重力铸造在压强精确控制方面难度很大;
[0011]2).低压、差压铸造时,型内残余气体,极易与铝、镁合金液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膜,导致卷入合金液形成夹渣和气孔,形成铸造缺陷,这类缺陷在型腔内的分布与充型速度间的关系没有摸清;
[0012]3).关于液态金属的充填形态对复杂薄壁铸件凝固过程的影响,文献研究较少,尤其是金属液回流规律与压差间的关系方面,科技工作者仍然缺乏对反重力铸造充型规律的认识;
[0013]4).现有的水力学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功能单一,不能涵盖低压、差压、调压和真空吸铸等反重力铸造过程;现有的物理模拟装置中,模型介质多为水,无法模拟金属的凝固过程。
【发明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利用相似准则,自行研制一种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定量地研究反重力铸造过程中,液面上升速率与压差间的函数关系,有助于实现反重力铸造的精确压差控制;可研究夹渣和卷气随充型流动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工艺人员避免和消除这类缺陷在反重力铸造过程中产生;可实现多次模型液态介质沿升液管的回流实验,有助于摸清真实合金液的回流规律;该装置如选用低熔点的类金属有机物(丁二静),则可以实现反重力铸造的凝固过程实验,用于研究真实合金液在反重力铸造过程中,充型完毕后的凝固规律。
[001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包括下罐压力系统、上罐压力系统、水浴加热系统、浇注系统,下罐压力系统包括下罐、承力盖板、下承力底板、下罐加压阀,所述的下罐罐口通过密封形式安装有承力盖板,内部设置有安装水浴系统的下承力底板,罐体上设置有下罐卸压阀、与加压装置相连接的下罐加压阀、下罐压力表;上罐压力系统包括上罐、上罐加压阀、上罐抽气阀,所述的上罐的罐口向下,可密封安装在所述下罐罐口上,上罐罐体上设置有上罐卸压阀、与加压装置连接的上罐加压阀、与抽气装置连接的上罐抽气阀、上罐压力表及测温设备;水浴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下罐体内的下承力底板上的水浴容器、设置在水浴容器内的水浴坩埚、测量水浴容器内液体温度的测温设备及加热液体的加热设备;浇注系统包括升液管,所述的升液管的下端浸没在水浴坩埚内液体的液面以下、上端穿过承力盖板与铸型的型腔相连,所述的升液管与承力盖板密封。
[0016]所述的上罐、下罐、承力盖板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或聚碳酸酯;水浴坩埚、水浴容器、升液管的材料为玻璃;下罐体上还可以设置有玻璃观察窗;水浴容器内的介质体为水,水浴坩埚内的介质为水或溶点低于水的沸点的类金属有机物,如丁二腈,在水浴坩埚内的介质里还可以包括可溶的示踪粒子(如有机溴化物等);下罐的罐口设置有法兰边,在法兰边上设置有梯形槽,槽内安装有密封胶圈,上罐的罐口配合的安装,在密封胶圈的上部;所述的下罐的罐口设置有上宽下窄的台阶,承力盖板配合的安装在台阶上,在所述的配合处设置有密封胶圈,在下罐和承力盖板之间设置有由两个连杆连接的活铰链,所述的活铰链一端固定在下罐罐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承力盖板上,且至少一个所述的连杆具有弹性,所述的承力盖板上固定安装有锁紧垫圈,活铰链的一端固定在锁紧垫圈上;所述的升液管上设置有凸起,承力盖板上设置有与凸起相配合的槽,所述的凸起配合的安装在槽内,与所述的槽配合的一面设置有胶圈,另一面可以通过设置在承力盖板上的滑动档片将胶圈压紧;所述的抽气装置包括与抽气电机连接的真空泵,真空泵连接负压罐,负压罐通过气管与上罐抽气阀连接,所述的负压罐上设置有真空传感器;所述的加压装置包括与加压电机相连的充气泵,充气泵通过气管与上罐加压阀和/或下罐加压阀连接,所述的加压装置可以为一套;所述的测温设备与加热设备与温控柜连接,测温设备为热电偶传感器,加热设备为电加热管;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安装在支撑系统上。
[0017]上、下罐压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加压时,电动机工作带动充气泵,通过气管对上、下罐进行充气加压。当上罐加压阀关闭、下罐加压阀打开时,只对下罐进行加压;当上罐加压阀打开、下罐加压阀关闭时,只对上罐进行加压。当压力表显示的气压值达到所设定值时,压控箱控制电动机停止工作,停止加压。抽真空时,电动机带动真空泵工作,对负压罐进行抽真空,将上罐抽气阀打开,对上罐进行抽真空。当真空计显示的真空值达到所设定值时,真空传感器控制电动机停止工作,停止抽真空。
[0018]水浴加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电加热管将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Ttl),热电偶将Ttl反馈给温控柜,温控柜发出通电信号给电加热管,电加热管持续加热。当水浴温度> T0时,热电偶将水浴温度值反馈给温控柜,温控柜发出断电信号给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停止加热。当水浴温度< Ttl时,同理电加热管开始加热。
[0019]浇注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模型合金在上、下罐压强差的作用下,经升液管注入铸型型腔内,当模型合金开始凝固时,卸去压强差,模型合金回流至模型合金坩埚内。
[0020]本实用新型所提装置的多功能性体现在,它可实现低压铸造物理模拟、差压铸造物理模拟、调压铸造物理模拟或真空吸铸物理模拟,以下将分别介绍。
[0021]I).低压铸造物理模拟
[0022]将上罐卸去、下罐加压阀关闭,放置浇注系统,启动下罐加压系统,对下罐进行加压(最大压强为3Bar)产生压差△ P,选取模型液体介质为水,在水中加入示踪粒子后,可直观地观测,低压铸造条件下铸型内模型液态介质的充型流动规律;
[0023]2).差压铸造物理模拟
[0024]安装上罐与下罐紧密配合,放置浇注系统,启动上、下罐加压系统,打开上罐加压阀和下罐加压阀,对上、下罐同时加压,达到设定值匕时,通过上罐卸压孔卸压(减压法)或者关闭上罐加压阀继续对下罐进行加压(增压法)。这两种方法,均可产生Λρ,选取模型液体介质(36)为水,在水中加入示踪粒子后,可直观地观测,差压铸造条件下,铸型内模型介质充型流动规律;
[0025]3).调压铸造物理模拟
[0026]安装上罐与下罐紧密配合,放置浇注系统,同时启动上罐抽真空系统和下罐加压系统,产生△ P,使模型液态介质,在负压下充填铸型;选取模型液体介质为水,在模型液态介质中加入示踪粒子后,可直观地观测,调压铸造条件下,铸型内模型液态介质的充型流动规律;
[0027]4).真空吸铸物理模拟
[0028]安装上罐与下罐紧密配合,放置浇注系统,关闭上罐加压阀,打开上罐抽气阀,启动上罐抽真空系统,将上罐的气压降至设定值(最小为10Pa),在上、下罐间产生Λ ρ,使模型液态介质,在负压下充填铸型。选取模型液体介质为水,在模型液态介质中加入示踪粒子后,可直观地观测,真空吸铸条件下,铸型内模型液态介质的充型流动规律;
[0029]5).如将模型液态介质换成低熔点的类金属有机物(如丁二腈),置于水浴坩埚内,启动水浴加热系统(功率为2kW,水浴加热至100°C ),将类金属有机物加热熔化至液态。然后启动真空或加压系统,可分别在上述低压铸造物理模拟实验、差压铸造物理模拟实验、调压铸造物理模拟实验或真空吸铸物理模拟实验中,模拟实际合金在反重力铸造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0030]本装置选用类金属有机物,如丁二腈作为模型合金,通过水浴加热系统熔化模型合金,借助上、下罐独立的抽真空和加压系统,产生反重力铸造过程中的压差,实现模型合金的低压铸造、差压铸造、调压铸造或真空吸铸过程。利用该物理模拟装置,可直观地观测模型合金在反重力条件下的充型规律,包括压差对模型合金充型速度的影响规律,压差对模型合金凝固收缩的影响规律,压差与模型合金缺陷形式和位置的影响关系。从而进行反重力铸造工艺参数优化研究,最终获得反重力铸造过程中,铸件浇注系统结构参数和反重力铸造设备工艺参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上、下罐密封结构及承力底板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33]图3为上、下罐密封结构及承力底板预压紧状态示意图;
[0034]图4为升液管与承力压板安装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所示,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包括下罐压力系统、上罐压力系统、水浴加热系统、浇注系统,下罐压力系统包括下罐1、承力盖板21、下承力底板2、下罐加压阀6,所述的下罐I的罐口通过密封形式安装有承力盖板21,内部设置有安装水浴系统的下承力底板2,罐体上设置有下罐卸压阀5、与加压装置相连接的下罐加压阀6、下罐压力表22 ;上罐压力系统罐口向下,可密封安装在所述下罐I罐口上的上罐17,上罐17罐体上设置有上罐卸压阀15、与加压装置连接的上罐加压阀13、与抽气装置连接的上罐抽气阀14、上罐压力表18及测温设备19 ;水浴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下罐I罐体内的下承力底板2上的水浴容器4、设置在水浴容器4内的水浴坩埚3、测量水浴容器4内液体温度的测温设备24及加热液体的加热设备23 ;浇注系统包括升液管26,所述的升液管26的下端浸没在水浴坩埚3内液体的液面以下、上端穿过承力盖板21与铸型16的型腔相连,所述的升液管26与承力盖板21密封,所述的上罐17、下罐1、承力盖板21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或聚碳酸酯;水浴坩埚3、水浴容器4、升液管26的材料为玻璃。所述的下罐I体上还可以设置有玻璃观察窗27。所述的水浴容器4内的介质体为水,水浴坩埚3内的介质为水或溶点低于水的沸点的类金属有机物,如丁二腈。所述的在水浴坩埚3内的介质里还可以包括可溶的示踪粒子,包括有机溴化物。所述的下罐I的罐口设置有法兰边30,在法兰边30上设置有梯形槽,槽内安装有密封胶圈31,上罐17的罐口配合的安装在密封胶圈31的上部;所述的下罐I的罐口设置有上宽下窄的台阶,承力盖板21配合的安装在台阶上,在所述的配合处设置有密封胶圈32,在下罐I和承力盖板21之间设置有由两个连杆连接的活铰链33,所述的活铰链33一端固定在下罐I罐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承力盖板21上,且至少有一个连杆具有弹性。所述的承力盖板21上固定安装有锁紧垫圈34,活铰链33的一端固定在锁紧垫圈34上。所述的升液管26上设置有凸起28,承力盖板21上设置有与凸起28相配合的槽,所述的凸起28配合的安装在槽内,与所述的槽配合的一面设置有胶圈29,另一面可以通过设置在承力盖板21上的滑动档片40将胶圈压紧。所述的抽气装置包括与抽气电机10连接的真空泵11,真空泵11连接负压罐12,负压罐12通过气管与上罐抽气阀14连接,所述的负压罐12上设置有真空传感器41 ;所述的加压装置包括与加压电机9相连的充气泵8,充气泵8通过气管与上罐加压阀13和下罐加压阀6连接,所述的测温设备19、24与加热设备23与温控柜7连接,测温设备19、24为热电偶传感器,加热设备23为电加热管。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安装在支撑系统25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装置包括下罐压力系统、上罐压力系统、水浴加热系统、浇注系统,下罐压力系统包括下罐(I)、承力盖板(21)、下承力底板(2)、下罐加压阀¢),所述的下罐(I)的罐口通过密封形式安装有承力盖板(21),内部设置有安装水浴系统的下承力底板(2),罐体上设置有下罐卸压阀(5)、与加压装置相连接的下罐加压阀¢)、下罐压力表(22);上罐压力系统罐口向下,可密封安装在所述下罐(I)罐口上的上罐(17),上罐(17)罐体上设置有上罐卸压阀(15)、与加压装置连接的上罐加压阀(13)、与抽气装置连接的上罐抽气阀(14)、上罐压力表(18)及测温设备(19);水浴加热系统包括设置在下罐(I)罐体内的下承力底板(2)上的水浴容器(4)、设置在水浴容器(4)内的水浴坩埚(3)、测量水浴容器⑷内液体温度的测温设备(24)及加热液体的加热设备(23);浇注系统包括升液管(26),所述的升液管(26)的下端浸没在水浴坩埚(3)内液体的液面以下、上端穿过承力盖板(21)与铸型(16)的型腔相连,所述的升液管(26)与承力盖板(21)密封,所述的上罐(17)、下罐(I)、承力盖板(21)的材料为有机玻璃或聚碳酸酯;水浴坩埚(3)、水浴容器(4)、升液管(26)的材料为玻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罐(I)体上还可以设置有玻璃观察窗(2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浴容器(4)内的介质体为水,水浴坩埚(3)内的介质为水或溶点低于水的沸点的类金属有机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浴坩埚(3)内的介质为丁二腈。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在水浴坩埚(3)内的介质里还可以包括可溶的示踪粒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示踪粒子为有机溴化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罐(I)的罐口设置有法兰边(30),在法兰边(30)上设置有梯形槽,槽内安装有密封胶圈(31),上罐(17)的罐口配合的安装在密封胶圈(31)的上部;所述的下罐(I)的罐口设置有上宽下窄的台阶,承力盖板(21)配合的安装在台阶上,在所述的配合处设置有密封胶圈(32),在下罐(I)和承力盖板(21)之间设置有由两个连杆连接的活铰链(33),所述的活铰链(33) —端固定在下罐(I)罐体上,另一端设置在承力盖板(21)上,且至少有一个连杆具有弹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承力盖板(21)上固定安装有锁紧垫圈(34),活铰链(33)的一端固定在锁紧垫圈(34)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升液管(26)上设置有凸起(28),承力盖板(21)上设置有与凸起(28)相配合的槽,所述的凸起(28)配合的安装在槽内,与所述的槽配合的一面设置有胶圈(29),另一面可以通过设置在承力盖板(21)上的滑动档片(40)将胶圈压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抽气装置包括与抽气电机(10)连接的真空泵(11),真空泵(11)连接负压罐(12),负压罐(12)通过气管与上罐抽气阀(14)连接,所述的负压罐(12)上设置有真空传感器(41);所述的加压装置包括与加压电机(9)相连的充气泵(8),充气泵(8)通过气管与上罐加压阀(13)和下罐加压阀(6)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测温设备(19)、(24)与加热设备(23)与温控柜(7)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测温设备(19)、(24)为热电偶传感器,加热设备(23)为电加热管。
13.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功能反重力铸造物理模拟装置安装在支撑系统(25)上。
【文档编号】B22D18/00GK203917866SQ20142024378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张永, 董丽波, 夏峰, 于忠军, 刘洪汇, 解维生 申请人: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