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05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轴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上部,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底座的侧壁面上,支架的另一端经折转向底座的上方延伸后形成安装部,直线驱动器固定在支架的安装部上,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轴的轴向平行,框架的一端滑动配合在轴上,且框架与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框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向该框架的上方延伸,框架的自由端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的轴向平行于轴的轴向,第一偏心套伸入到安装孔中,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与框架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偏心套伸入到第一偏心套的孔中,第二螺栓穿过第三螺栓孔与第二偏心套上的第二螺栓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将两只卷筒位置调整至一致。
【专利说明】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由于薄带连铸生产线采用的是双卷筒卷取机,助卷辊驱动为万向轴结构。卷取机在工作之前,需要将两个卷筒的的中心位置调整至一致。由于传统的卷取机是单卷筒,其外支撑对双卷筒无法再采用传统结构的外支撑结构进行调整,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外支撑结构来对双卷筒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两只卷筒中心位置调整至一致的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包括底座、轴、支架、直线驱动器、框架、第一偏心套以及第二偏心套,轴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上部,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底座的侧壁面上,支架的另一端经折转向底座的上方延伸后形成安装部,直线驱动器固定在支架的安装部上,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轴的轴向平行,所述框架的一端滑动配合在轴上,且框架与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框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向该框架的上方延伸,框架的自由端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的轴向平行于轴的轴向,第一偏心套伸入到安装孔中,第一偏心套的轴向端向的第一圆周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以及第二圆周上设有第二螺栓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与框架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偏心套伸入到第一偏心套的孔中,第二偏心套的轴向端向上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第二螺栓穿过第三螺栓孔与第二偏心套上的第二螺栓孔螺纹连接。
[0006]所述框架从下至上由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组成,第二连接段斜向上延伸后与第三连接段连接,在第二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之间形成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夹角。
[0007]所述直线驱动器为液压缸,或者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0008]所述第一螺栓孔以及第三螺栓孔均为24个,第二螺栓孔为12个。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0]1、平行插入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新颖,占空间体积小,易于操作维护等特点。
[0011]2、偏心套调心结构,操作简单,节省安装时间,并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零件加工环节。
[0012]3、该结构在卷筒伸入外支撑后,受力点在外支撑底座,因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0013]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16]附图中,I为底座,2为轴,3为支架,4为直线驱动器,5为框架,6为第一偏心套,7为第二偏心套,6为第一偏心套,7为第二偏心套,8为第一螺栓,9为第二螺栓,10为第一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包括底座1、轴2、支架3、直线驱动器
4、框架5、第一偏心套6以及第二偏心套7。底座I通过螺栓固定在地基上,轴2的两端固定在底座I的上部,支架3的一端固定在底座的侧壁面上,支架3的另一端经折转向底座的上方延伸后形成安装部,经过折转后支架3呈L型。直线驱动器4固定在支架的安装部上,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轴的轴向平行,直线驱动器为液压缸,或者气缸,或者直线电机,本实施方式中的直线驱动器4为液压缸。所述框架5的一端滑动配合在轴2上,且框架5与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框架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向该框架的上方延伸,在直线驱动器4的伸缩作用下,框架5可在轴2上来回滑动。框架5从下至上由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组成,第二连接段斜向上延伸后与第三连接段连接,在第二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之间形成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夹角,该夹角的优选为145度。将框架设计成这样的形状的目的在于,第一为卷取机上的其他的零件让位,即避免与卷取机上的其他零件发生干涉,第二有利于减小直线驱动机构的伸缩行程。框架5的自由端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的轴向平行于轴2的轴向,第一偏心套6伸入到安装孔中,第一偏心套6的轴向端向的第一圆周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以及第二圆周上设有第二螺栓孔,第一螺栓8穿过第一螺栓孔与框架5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偏心套7伸入到第一偏心套6的孔中,第二偏心套7的轴向端向上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第二螺栓9穿过第三螺栓孔与第二偏心套7上的第二螺栓孔螺纹连接。第一螺栓孔以及第三螺栓孔均为24个,第二螺栓孔为12个。
[001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直线驱动器4输出的动力推动框架5平移,框架5在轴2上滑动。当框架的移动逐步使第二偏心套7套在第一卷筒10 —端,且第一卷筒10与第一偏心套6和第二偏心套7之间的间隙为3-5mm时(见图2),测量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偏心值(即坐标值)。将偏心套以O标记为起点进行24等分,绘制偏心套运动轨迹图,找到第一偏心套6和第二偏心套7最接近偏心值的点,该点数值即为偏心套等分点数字,以此为依据分别进行旋转调整两个偏心套(初步安装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为两到三只,需要旋转两种偏心套时,将螺栓取下,调整到位后,再将所有的螺栓进行装配)。这样,以第一卷筒10的位置为基准来调整两个偏心套的位置,调整完毕后,用固定好的偏心套的位置去检验第二卷筒(图中未示出)的位置,如果在尺寸上有差距,则根据固定下来的两个偏心套对第二卷筒进行调整,最终找到理想的位置,这样即可满足两个卷筒的定位。本实用新型在双卷筒调整时,通过对偏心套的调整来满足2个位置卷筒的定位的同时,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空间,以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权利要求】
1.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轴、支架、直线驱动器、框架、第一偏心套以及第二偏心套,轴的两端固定在底座的上部,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底座的侧壁面上,支架的另一端经折转向底座的上方延伸后形成安装部,直线驱动器固定在支架的安装部上,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轴的轴向平行,所述框架的一端滑动配合在轴上,且框架与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框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向该框架的上方延伸,框架的自由端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的轴向平行于轴的轴向,第一偏心套伸入到安装孔中,第一偏心套的轴向端向的第一圆周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以及第二圆周上设有第二螺栓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与框架上设置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偏心套伸入到第一偏心套的孔中,第二偏心套的轴向端向上设有多个第三螺栓孔,第二螺栓穿过第三螺栓孔与第二偏心套上的第二螺栓孔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从下至上由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第三连接段组成,第二连接段斜向上延伸后与第三连接段连接,在第二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之间形成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器为液压缸,或者气缸,或者直线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行插入式可调中心外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孔以及第三螺栓孔均为24个,第二螺栓孔为12个。
【文档编号】B22D11/12GK204094092SQ201420492463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马艳丽 申请人: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