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973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尤指一种铸造工艺改进的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油缸结构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油缸的缸体具有一个型腔,该型腔的直径800mm,高为1400mm,由于型腔比较大,故现在的技术在泥芯的固定上存在定位偏差大,尺寸精度难保证,操作难度高等诸多问题。其工艺方法1:油缸铸造需要先打好泥芯、外模,以及做出油缸底部等厚肉质的木模样块,预先放在外模砂箱中,再将泥芯放入型腔中,该泥芯向上显露出型腔至少300mm高,然后将上箱对准泥芯进行合箱,并用铁板、槽钢、粗铁丝等工装锁住泥芯,之后需要打开上箱连带泥芯,取出预先放入型腔的等厚肉质木模样块,最后清理好型腔后,合箱。现在这样的工艺存在操作复杂,有难度,危险性大等缺点。其工艺方法2:也有用螺纹芯撑的,不容易固定,定位差、易掉砂、易渗漏。油缸是承压件,常规工艺是用芯撑固定泥芯,芯撑与钢水熔合不好,受压时芯撑柱出现渗漏,有用螺纹柱芯撑,但不是油缸大芯是锅底形,芯撑不易布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好的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锥面配合来定位泥芯的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其包括先制造一外模型,于中间位置处形成有一型腔,外模型的底部设有一定位冷铁座,定位冷铁座中心有芯头收容腔,再制造一泥芯具有一芯骨,芯骨的下方为定位冷铁座,芯骨的上方显露于型腔内,芯骨的下方为锥芯头,之后芯骨的锥芯头向下插入芯头收容腔,依靠芯骨支撑泥芯并定位,浇注时,暴露于型腔内的芯骨熔入钢水。进一步地,芯骨与铸件油缸的材质相同,将芯骨稳固在定位冷铁座上。进一步地,暴露于型腔内的芯骨外加工一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中,芯骨的下方为定位冷铁座,芯骨的上方显露于型腔内,芯骨的下方为锥芯头,之后芯骨的锥芯头向下插入芯头收容腔,依靠芯骨支撑泥芯并定位,浇注时,暴露于型腔内的芯骨熔入钢水,这样采用锥面配合来定位泥芯,配合定位有引导性和自定位作用。且定位冷铁座既是泥芯可靠、稳定的底盘,又是油缸质量保障,形成顺序凝固的核心。【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的局部剖视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中泥芯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中定位冷铁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外模型1型腔11泥芯2芯骨21锥芯头22定位冷铁座3芯头收容腔31【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1和图2和图4,本发明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先制造一外模型1,于中间位置处形成有一型腔11,外模型1的底部设有一定位冷铁座3,定位冷铁座3中心有芯头收容腔31,再制造一泥芯2位于芯头收容腔31中,外模型1的底部设有一定位冷铁座3,泥芯2具有一芯骨21,芯骨21的下方为定位冷铁座3,芯骨21的上方显露于型腔11内,芯骨21的下方为锥芯头22,之后芯骨21的锥芯头22向下插入芯头收容腔31,依靠芯骨21支撑泥芯2并定位,浇注时,暴露于型腔11内的芯骨21熔入钢水。并且暴露于型腔11内的芯骨21外加工一螺纹(未图示和未标号)。同时,芯骨21与铸件油缸的材质相同,将芯骨21稳固在定位冷铁座3上。请参见图2,定位冷铁座3既是泥芯2可靠、稳定的底盘,又是油缸质量保障,形成顺序凝固的核心。它在油缸底部吸收热量,为油缸创造了底部先冷却,冒口面最后冷却顺序凝固的好条件。经过对泥芯2的三维计算分析,重量在2000Kg左右,我们采用直径100mm的Q345B圆钢做芯骨21,确保了强度和承压,生产出合格、优质的铸钢件。请参见图2和图4,由于芯骨21的下方为定位冷铁座3,芯骨21的上方显露于型腔11内,芯骨21的下方为锥芯头22,之后芯骨21的锥芯头22向下插入芯头收容腔31,依靠芯骨21支撑泥芯2并定位,浇注时,暴露于型腔11内的芯骨21熔入钢水,这样采用锥面配合来定位泥芯2,配合定位有引导性和自定位作用。且定位冷铁座3既是泥芯2可靠、稳定的底盘,又是油缸质量保障,形成顺序凝固的核心。请参见图2和图4,当上述铸件油缸造型泥芯固定工艺中的外模型1和泥芯2都制造和组装完成后,于型腔11中进行浇注时,暴露于型腔11内的芯骨21熔入钢水,而由于暴露于型腔11内的芯骨21外加工的螺纹,是为了更好地与钢水熔合,减少铸件油缸底部渗漏的可能,且芯骨21与铸件油缸的材质相同,将芯骨21稳固在定位冷铁座3上,定位冷铁座3除了作为泥芯2底座,更大的作用是铸件油缸底部外冷铁,使铸件油缸底部厚壁部分加速凝固,避免缩孔。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