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891发布日期:2018-11-13 19:5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送钢板或者板材的辊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在用于对钢板或者板材进行热处理的加热炉内部或者常温下,能够使摩擦力最小化的同时移送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生产板材产品的生产线,将多个移送用辊以规定间隔隔开配置来移送板状产品。尤其,如钢板、玻璃、LCD面板、纤维、纸类等宽度相对宽的产品接触并被支承于缸体形状的辊的表面而被移送。此时,被移送的产品的表面与辊表面接触,因此具有因接触而导致产品受损或者辊表面受损的问题。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导致的产品或者辊表面受损,无法提高产品的移送速度。

另一方面,对于钢板,厚度为6mm以上的称为厚板,厚度为1~6mm的称为中板,厚度为1mm以下的称为薄板。这样的钢板有在铁路车辆、工厂区域,受盐害的地方使用的耐候性钢板和低温用钢板、冷轧钢板、表面处理钢板、表面特殊形状钢板等。

这种钢板在制造过程中为了进行热处理和组织的再排列等而使其连续通过加热炉的同时对其进行加热。在所述加热炉的内部移动的钢板被排列在上部和下部的多个辊支承而移送。

在加热炉内支承加热的钢板的辊,在温度相对高的状态下工作,从而容易发生划痕,而且在加热炉内部产生的灰尘将熔接在辊的表面而对移送的钢板产生烙印、挤压等损伤,进而导致生产钢板的品质下降,并成为产生各种不良情况的主要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授权第0348577号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所述装置制造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在辊主体的表面通过空气层形成流体膜,从而在移送加热的钢板时,能够使钢板的损伤最小化,并且能够减少由移送带来的摩擦力。

(二)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包括:辊主体,包括:圆筒形的第一辊主体部,具有中空部,在外表面形成与中空部连通的多个贯穿孔;及第二辊主体部,多个薄板盘插入并层叠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而构成外周部,通过所述中空部供给的流体从盘之间排出;以及第一轴支承部和第二轴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的两侧,对所述盘进行施压。

作为备选方案,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移送的流体喷射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盘,具有结合孔,且相互层叠而构成辊主体,使得通过中空部供给的空气流出到辊的外周面,从而减少与移送的钢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轴支承部,贯穿所述辊主体的中空而设置,或者设置在所述辊主体的两侧面。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制造相对简单,从而能够相对降低制造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性。

另外,在引导钢板时,能够使喷射到辊主体的外周面的空气的压力均匀,并且在辊主体的表面形成均匀的流体膜,从而能够防止被辊表面支承的钢板即在加热炉内部进行热处理的钢板的表面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至图13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第二辊主体部的盘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通过辊装置移送钢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示出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是在钢板的制造工艺中为了移送通过加热炉内部的钢板或者纸等连续的板材而进行引导的装置,图1至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示出在加热炉内用于移送钢板的装置。

参照图,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移送的流体喷射辊装置10排列设置在加热炉100的加热空间部110的上部侧和下部侧,并用于移送进行热处理的钢板,所述装置包括辊主体20,所述辊主体包括:圆筒形的第一辊主体部23,具有中空部21,在外表面形成与中空部连通的多个贯穿孔22;第二辊主体部25,多个薄板盘50插入并层叠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从而构成外周部,并且供给到所述中空部21的流体即空气从盘50之间排出,从而减少与用于移送的钢板之间的摩擦力。另外,在所述辊主体20的两侧包括与第一辊主体部23结合而对盘50进行施压的同时支承辊主体的两侧的第一轴支承部30和第二轴支承部40。

构成所述辊主体20的第一辊主体部23,沿长度方向形成在内部的中空部21形成为用于供给流体的空间部,优选地,第一辊主体部23由钢等刚度优异的材料制成。另外,在第一辊主体部23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中空部21连通的多个贯穿孔22,所述贯穿孔22沿第一辊主体部23的圆周方向相互隔开排列,相对于所述中空部21的中心,所述贯穿孔22沿半径方向形成。此时,优选地,彼此相邻的贯穿孔22沿第一辊主体部23的轴方向相互错开排列。另一方面,在图中示出的例子中,对贯穿孔22以圆形形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贯穿孔2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中示出的形状,也可以以沿轴向延长规定距离的方形或者狭槽的形状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形成的多个贯穿孔22中可以设置分散装置70,其用于分散通过中空部21从贯穿孔22排出的空气。

所述分散装置70是可以在所述贯穿孔22中设置多孔性基体或者金属网、多孔板等,以防止通过贯穿孔22喷射的空气集中喷射到与所述贯穿孔22对应的侧的盘50之间。

为了将分散装置70设置在所述贯穿孔22,优选地,在贯穿孔22的内周面形成台子部72,以支承所述多孔性基体或者金属网。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多孔性基体71、金属网或者多孔板与贯穿孔的边缘可以通过螺纹结合而被固定。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构成所述分散装置70的多孔性基体不突出于第一辊主体部23的表面。

所述第二辊主体部25是薄板状的盘50插入并层叠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而形成。如图2、图3至图5所示,构成这种第二辊主体部25的薄板状的盘,在圆盘状的盘主体51中心形成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结合的结合孔52。在所述盘主体51的中心形成的结合孔52的直径优选以与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5的外径实质上相同的大小的直径形成。

另外,优选地,所述盘主体51的厚度尽可能薄,以形成用于防止与通过从层叠的盘50之间流出的空气来移送的钢板之间的摩擦的流体膜。

在所述层叠的所述盘表面,构成盘主体51的金属板即不锈钢板表面具有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即使不进行额外的加工也能够使通过中空部21供给的空气从层叠的盘50之间排出。但是,优选地,对盘表面进行加工,以使空气能够更顺利地从层叠的盘50之间排出而形成钢板移送时用于减少摩擦力的流体膜。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形成表面加工图案,从而从形成在所述盘50的中心部的结合孔52以放射状且均匀的风量排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图5至图13示出插入于第一辊主体部23而构成第二辊主体部25的盘的实施例。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盘50上形成贯穿盘主体51的多个通气孔55。在所述盘50上形成的通气孔55可以形成为圆形,或者可以沿着圆周方向以长孔(参照图6)形状形成。另外,优选地,在形成通气孔55的盘主体51表面形成划痕或者通过蚀刻形成细小的凹凸。

另外,如图7所示,在盘主体51可以形成燕尾形状的空气供给通气孔56,其由从结合孔52沿外侧形成的第一通气部56a和从所述第一通气部56a的端部侧沿圆周方向形成的第二通气部56b构成,在所述空气供给通气孔56的周围可以形成多个圆形通气孔56c。在此,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在盘主体51的表面可以形成划痕。

如图8所示,在盘50的表面从中心沿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可以形成凹槽56d。在这种情况下,沿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形成的所述凹槽56d的宽度或者深度优选为距离结合孔52越远其宽度越窄或者深度越浅,如图9所示,在盘主体的边缘侧的表面可以形成与凹槽56d连接的划痕部56e。

另外,如图10所示,在盘50的表面从中心沿半径方向可以交替设置多个第一引入部57a和第一突出部57b。

这种第一引入部57a和第一突出部57b可以通过蚀刻加工来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利用激光的机械加工来形成。所述第一引入部57a和第一突出部57b的图案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是将盘50层叠时送风的空气能够从盘50的表面之间排出的结构即可。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可以对盘50的表面进行蚀刻加工而形成凹凸部58。优选地,在所述凹凸部58中,使引入的第二引入部58a与相邻的第二引入部58a相互连接。在所述盘的表面可以形成划痕。

如图13所示,在盘50中,与结合孔52邻接的一侧表面,可以形成沿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形成相对深的槽的空气导流部59a,在所述空气导流部59a的外侧盘50的表面通过划痕或者蚀刻来形成凹凸,从而可形成分散空气的空气分散部59b。在制造盘时,所述空气导流部59a和所述空气分散部59b可以形成为各种图案。例如,所述空气导流部和所述空气分散部可以通过蚀刻来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喷丸处理或者喷砂处理、机械加工来形成。

插入于第一辊主体部23的盘5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是能够使通过所述中空部21和贯穿孔22供给的空气通过层叠的盘之间沿半径方向喷射即能够以均匀的风量喷射的结构的图案即可。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在辊主体20的两侧的第一轴支承部30和第二轴支承部40在可旋转地支承辊主体20的同时对以层叠方式插入于第一辊主体部23的盘50进行施压。

这种第一轴支承部30包括:第一旋转轴31,结合到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并形成用于向所述中空部21供给流体即空气的供给管路31a;及第一加压部件32,与结合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的部位的第一旋转轴31的外周面形成的螺纹部结合,使盘50之间相互紧贴。为了防止辊主体旋转时松动,与所述第一旋转轴31结合的第一加压部件32还可以包括另外的松动防止部件即防止第一加压部件从第一旋转轴松动的锁紧螺栓。

另外,所述第二轴支承部40可以以与第一轴支承部30相同的结构形成,或者可以由与第一辊主体部23结合的第二旋转轴41和设置在第二旋转轴41的外周面而支承盘的第二加压部件42构成。所述第二加压部件42可以由被第二旋转轴41支承的盘上的凸缘构成。

图4示出第一轴支承部和第二轴支承部的其他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成构件。

参照图,所述第一轴支承部的结构如下: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的一侧形成插入于所述第一辊主体部的第一插入部35,在所述第一插入部35的端部侧的外周面形成用于对所述盘50进行施压的第一凸缘部36,在所述第一插入部35的外侧形成与第一辊主体部23同轴的第一旋转轴31。

另外,所述第二轴支承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轴支承部40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形成插入于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的另一侧的第二插入部45,在所述第二插入部45的端部侧外周面形成用于对所述盘50进行施压的第二凸缘部46,在所述第二插入部45的外侧形成与第一辊主体部23同轴的第二旋转轴51。

另外,在所述第一轴支承部和所述第二轴支承部还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结合的结合装置,所述结合装置可以构成为,第一插入部35和第二插入部45分别与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的中空部的两侧螺纹结合。另外,如图4所示,结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由结合第一凸缘部36和第一辊主体部23的一侧的第一紧固螺栓61和结合第二凸缘部22和第一辊主体部23的另一侧的第二紧固螺栓62构成。

另外,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的外周面和盘50层叠而构成的第二辊主体部25的内周面之间还可以包括防止它们相对旋转的相对旋转防止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相对旋转防止部可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的外周面和第二辊主体部25的内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至少一个键槽,在所述键槽上形成键。另外,在组装的各个盘上可以形成多个固定孔,通过插入穿过所述孔的固定轴来防止相对旋转。

在完成如上述的用于加热炉内的钢板移送的流体喷射辊装置的组装后,对第二辊主体部25的外周面进行加工。此时,优选地,所述第二辊主体部25的外表面,直径从中心向两侧逐渐变小。

另外,在所述第一旋转轴31和所述第二旋转轴41中的一侧的轴即第一旋转轴31,利用鼓风机、气泵等流体供给装置,通过供给管路31a持续地供给流体,以使作为流体的空气注入到所述中空部21。为此,所述鼓风机或者气泵的供给管和第二旋转轴可以通过旋转接头连接。

下面,以设置在加热炉的情况为例,详细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10的运行。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10交替设置在加热炉100的上部侧和下部侧,从而支承并移送用于进行热处理的加热的钢板200。

在这个过程中,用于移送钢板的流体喷射辊装置10通过第一旋转轴31的供给管路31a和中空部21送入空气,所述供给的空气从贯穿孔22和层叠而构成第二辊主体部25的盘50之间排出,从而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加热的钢板200和第二辊主体部25之间形成能够减少摩擦的流体膜(空气层)。此时,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所述贯穿孔22设置用于分散空气的分散装置70,从而能够防止流体膜集中在特定部位。

通过从构成第二辊主体部25的盘50之间排出的空气层来减少加热的钢板和第二辊主体部25之间的摩擦,并且没有被钢板卷绕的区域的第二辊主体部25中也喷出空气,因此附着在外周面的异物飞散而被去除的同时第二辊主体部25被冷却。

由于构成盘50的盘主体51的表面具有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即使所述盘50紧贴,通过中空部21供给的空气也能够从插入于所述第一辊主体部23的盘50之间排出。

尤其是,在盘主体51的表面形成划痕、凹凸部或者第一引入部和引出部,从而通过这些能够顺利排出空气。如图13所示,在盘主体51的表面形成沿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形成相对深的槽的空气导流部59a,在所述空气导流部59a的外侧盘50的表面,通过划痕或者蚀刻来形成凹凸而形成用于分散空气的空气分散部59b时,相对多的量的空气能够通过空气导流部59a被供给到空气分散部59b,因此能够增加相同压力下的空气的排出量。

如上所述设置在加热炉内部而用于移送加热的钢板的流体喷射辊装置10,从盘层叠而构成的第二辊主体部25的盘之间排出的流体即空气在第二辊主体25的表面形成均匀的流体膜,因此具有能够减少被第二辊主体部25的表面支承的钢板和第二辊主体部25的表面产生的损伤的优点。

尤其是,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通过将盘层叠而形成第二辊主体,从而能够相对降低制造成本,并能够提高生产性。

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例示而已,应理解为,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从上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实施其他等同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来决定。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用于移送钢板和板材的流体喷射辊装置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设施及造纸厂、钢厂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