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首先采用化学腐蚀方法对零件进行腐蚀处理,然后采用放大镜观察零件腐蚀后结构,判断是否有再结晶问题;如果观察到零件有再结晶晶粒则零件淘汰,如果观察不到再结晶则将零件进行冷热疲劳性能测试;测试后检查零件是否有变形和/或裂纹,如有变形和/或裂纹,则零件淘汰,否则为合格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腐蚀方法过程为:采用的腐蚀剂为盐酸和双氧水,盐酸和双氧水的体积比例为(3~4):1;腐蚀过程首先将零件放在塑料器皿中,加入盐酸,再将双氧水加入到器皿中,腐蚀3~10min后将零件取出放入水中清洗掉残留的腐蚀液,吹干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零件进行腐蚀处理后,采用5倍放大镜观察零件腐蚀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疲劳性能测试过程中:试验环境为大气环境,冷却介质为水,测试温度范围:室温至1000℃;测试方法为:在零件中随机抽检出1个,首先将零件在电阻炉内加热到1000℃并保温5~8min,然后放入水浴箱水冷20~30s,使零件冷却到室温;循环上述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循环1000次后,采用目视检查零件是否发生变形,如果有肉眼可见变形则必须淘汰,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零件是否有裂纹,如有裂纹产生则必须被淘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疲劳性能测试过程中:用电位差计对电阻炉进行校温,所测得的温度误差范围为±5℃。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疲劳性能测试过程中,对零件抽检过程中,如果发现抽检的零件不合格,则从剩余零件中再选择一个再次进行冷热疲劳性能测试,如果仍不合格,则整批次零件报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晶高温合金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所述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片层厚度为0.5-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对单晶高温合金棒材进行高温热处理和中温热处理,然后在热处理后的棒材端面上钻孔,钻孔后的棒材再进行切片处理,最后进行低温热处理,获得所述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单晶高温合金棒材依次进行高温热处理和中温热处理,其中:所述高温热处理为:处理温度1300-1315℃,处理时间4小时;所述中温热处理为:处理温度1050-1150℃,处理时间4小时;
(2)棒材钻孔:采用普通车床对经步骤(1)热处理后的棒材进行外缘加工,车削加工控制进刀量不大于0.05mm;然后采用数控铣床在棒材端面上进行钻孔,钻孔方向与棒材轴向一致;
(3)切片处理:采用电火花加工机床对棒材进行切片处理,将棒材切割成厚度1.1mm片状样品,片状样品表面粗糙度≤Ra 0.8μm;采用手工打磨方式去除样品边缘金属毛刺;
(4)磨削处理:采用磨床对片状样品的两个平面进行磨削处理,去除样品表面的机加痕迹,并便样品达到所需厚度,平行度不大于0.01mm,表面粗糙度≤Ra 0.8μm;采用手工打磨方式去除样品边缘毛刺;
(5)低温热处理: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低温热处理,处理温度870℃,处理时间16-24小时,即得到所述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状多孔结构单晶高温合金零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单晶高温合金棒材是采用定向凝固技术制备而成;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棒材轴向晶向,确保用于制备零件的单晶高温合金棒材其晶向与[001]晶向偏差不大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