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铸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431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铸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铸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

模铸是一种传统的钢水凝固成型生产工艺,由于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大压缩比、小批量产品的生产。在镇静钢的模铸浇注过程中,为了保证钢锭的质量一般采用下注法进行浇注,即钢液在进入锭模前需首先进入到中注管,经由底盘中的浇道到达钢锭模底部,从该处的上升孔喷出,之后钢液再在锭模内发生凝固。此外,钢液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需在钢液表面布满模铸保护渣,达到隔绝空气、减少散热的目的,从而防止钢液二次氧化及吸氮,有效控制钢锭中缩孔的形态。在传统的浇注系统中,如cn104399910a、cn202591563u、cn20318458u等,钢锭模底部中心往往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竖直向上的上升孔,钢液在进入锭模后形成竖直向上的射流,到达液面处后再从四周向下回流。这种浇注系统的缺点在于,上升射流对钢液面的冲击较大。在浇注较大断面的钢锭时,由于液面表面积较大,其中心处表面张力较小,液面表面的保护渣很容易被上升射流冲破,导致钢液裸露于空气中,造成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吸氮,使得钢锭产品质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模铸浇注装置,减少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吸氮,提高钢锭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模铸浇注装置,包括:

漏斗砖,液钢从所述漏斗砖注入;

中注管砖,所述中注管砖与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中注管砖的上端与所述漏斗砖相连通;

第一分流砖,所述第一分流砖的顶端通过一中注管底盘连接砖与所述中注管砖的下端相连通;

若干第二分流砖,每个所述第二分流砖分别通过横浇道砖与所述第一分流砖相连接;

若干浇道尾砖,所述浇道尾砖连接在所述第二分流砖上;

所述漏斗砖、中注管砖、中注管底盘连接砖、第一分流砖、横浇道砖、第二分流砖以及所述浇道尾砖的内部顺次连通,形成浇注通路;

另外,还具备模底砖,所述模底砖设置在所述浇道尾砖的上方,所述模底砖的内部开设有浇注孔,且所述浇注孔所述浇道尾砖的内部的所述浇注通路连通,所述浇注孔与水平方向呈10°~6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浇注孔与水平方向呈20°夹角。

优选的,所述浇道尾砖为两个。

本发明的模铸浇注装置,由于分流并设置两个浇注孔,且浇注通路末端与所述浇注通路呈20°夹角,在浇注时,两股液钢在同一高度相互碰撞,该碰撞过程将导致射流能量的耗散,最终可以降低钢液射流的上升速度,减小对液面的冲击,保证保护渣对钢液的保护作用,提高钢锭产品质量。特别是对于截面尺寸较大的钢锭的浇注过程,改进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模铸浇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部分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模铸浇注装置具备:漏斗砖1,液钢从漏斗砖1注入;漏斗砖1的的下方连接竖直放置的中注管砖2,中注管砖2的下端设置一中注管底盘连接砖3。

第一分流砖4的顶端通过该中注管底盘连接砖3与中注管砖2的下端相连通;第一分流砖4用于将竖直方向注入的液钢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分流,本实施方式中选择分流为两路,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分流砖4的水平方向上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一横浇道砖5,该横浇道砖5为水平延伸,在每个横浇道砖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分流砖6。第二分流砖6同样用于将液钢在水平方向上分流,从而在浇注时能够通过多股液钢进行对冲,达到缓冲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同样采取两股分流,在第二分流砖6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连接一浇道尾砖7,浇道尾砖7的上方连接模底砖8,模底砖8内部开设浇注孔9。

结合图3,漏斗砖1、中注管砖2、中注管底盘连接砖3、第一分流砖4、横浇道砖5、第二分流砖6以及浇道尾砖7的内部顺次连通,形成浇注通路100,同时,与模底砖8的内的浇注孔9相连通,浇注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优选为20°,从而保证液钢浇注时的喷射角度。

当液钢沿着浇注通路100从浇注孔9喷出,进入锭模,由于射流角度的存在,其将在随后的流动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碰撞导致钢液能量的耗散,最终可保证射流速度的降低,减少射流对液面的冲击,改善钢锭质量。

当然,也可以在第二分流砖上也可以设置三个浇道尾砖7,将液钢分流为三股进行对冲,同样达到降低速度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多种改进,这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铸浇注装置,包括:漏斗砖、中注管砖、中注管底盘连接砖、第一分流砖、横浇道砖、第二分流砖以及所述浇道尾砖的内部顺次连通,形成浇注通路;另外,还具备模底砖,所述模底砖设置在所述浇道尾砖的上方,所述模底砖的内部开设有浇注孔,且所述浇注孔所述浇道尾砖的内部的所述浇注通路连通,所述浇注孔与水平方向呈10°~60°的夹角。从而在浇注时最终可保证射流速度的降低,减少射流对液面的冲击,改善钢锭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李济永;蒋鹏;王健;王义;宋玉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9.29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