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42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料的熔化;

(1)加料:采用90%~95%的废电机线和5%~10%的光亮铜为原料混合打包,使用自动加料机将原料加入熔铜炉内,并在原料表面覆盖一层碎玻璃,玻璃与原料的质量比为1:(65~75);

(2)熔化:向熔铜炉内通入天然气作为热源,并点燃烧火嘴熔化原料;原料熔化后,通入氧气进行氧化;铜液液面持平后,将松木通入熔铜炉内,利用松木的燃烧进行还原;

(3)去杂:铜液还原结束后,用扒渣机将铜液表面泛起的杂物扒出;

步骤二、铜液的浇铸;

去杂结束后,铜液从出铜溜槽流向自动浇铸机,其中铜液的浇铸温度为1110~1130℃,经冷却系统冷却后的结晶轮(2)温度为100~120℃,铜液经浇包(1)进入结晶轮(2)冷却结晶形成铜铸坯,铜铸坯从结晶轮(2)的拉坯口引出后,送入后段加工工序进行低氧铜的后续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天然气的流量为780~820m3/h,熔铜炉内的熔化温度为1200~13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出铜溜槽和浇包(1)中的铜液表面均盖满一层木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浇包(1)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自动浇铸机包括结晶轮(2)、钢带(12)和钢带轮组,钢带(12)穿过钢带轮组并包覆在结晶轮(2)外缘,与结晶轮(2)外缘开设的凹槽形成结晶腔(201),铜液经浇包(1)流入结晶腔(201)内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结晶,形成铜铸坯;

钢带轮组包括压轮(7)、调节轮(8)、固定轮(9)、第一张紧轮(10)和第二张紧轮(11),钢带轮组驱动钢带(12)转动,压轮(7)将钢带(12)紧压在结晶轮(2)外缘,压轮(7)和调节轮(8)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预热装置(13)和第二预热装置(1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总管,冷却总管上设置有内冷却管(3)、外冷却管(4)、外侧冷却管(5)和内侧冷却管(15),内冷却管(3)和外冷却管(4)分别位于结晶轮(2)径向的两侧,外侧冷却管(5)和内侧冷却管(15)分别位于结晶轮(2)轴向的两侧;内冷却管(3)、外冷却管(4)、外侧冷却管(5)和内侧冷却管(15)朝向结晶轮(2)的一侧均设置有喷嘴(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总管的进水水压为6~8kg/cm2,进水水温不大于35℃;内冷却管(3)、外冷却管(4)、外侧冷却管(5)和内侧冷却管(15)均为分段式结构,各分段设置有进水口,对各分段的冷却水水压进行独立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管(3)包括前冷却段、中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前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7~8kg/cm2,中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7~8kg/cm2,后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7~8kg/cm2

外冷却管(4)包括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前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7~8kg/cm2,后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7~8kg/cm2

外侧冷却管(5)包括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前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6~7kg/cm2,后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6~7kg/cm2

内侧冷却管(15)包括前冷却段和后冷却段,前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6~7kg/cm2,后冷却段的进水水压为6~7kg/cm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却管(4)上安装的喷嘴(6)与外冷却管(4)在该安装位置切线方向的夹角γ为10°~15°;内冷却管(3)、外侧冷却管(5)和内侧冷却管(15)的喷嘴(6)分布结构与外冷却管(4)上的喷嘴(6)分布结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低氧铜冶炼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冷却管(4)前冷却段上安装的喷嘴(6)沿铜液的流动方向倾斜;外冷却管(4)后冷却段上安装的喷嘴(6)沿铜液流动的反方向倾斜。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