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熨斗底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
背景技术:
铝合金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其传热效果是不锈钢材料的16倍,且较轻,常被用来制作熨斗底板。但是由于铝合金自身的缺点,如耐磨性不够理想、硬度不够等,目前市售的熨斗底板大多在铝合金材料表面增加一层涂层材料,常见的涂层材料有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合金、聚酯类等,涂层不仅保护了金属基体免受划损,而且增加了熨斗底板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涂层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够,长期使用导致涂层的脱落,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在铝合金表面采用微弧氧化形成陶瓷层,大幅提高了陶瓷层与铝合金基部的结合力,结合力达到了40MPa,延长了陶瓷曾的使用寿命,具有耐磨、抗磨损、防粘的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1~3%,Cu 0.2~0.5%,Mg 0.05~0.1%,Zn 0.1~0.2%,Sr 0.5~1%,Y 0.1~0.5%,Fe 0.2~0.4%,Mn 0.1~0.7%,Sc 0.2~0.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Si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1%、1.2%、1.4%、1.5%、1.6%、1.8%、2%、2.2%、2.3%、2.5%、2.7%、2.9%、3%;Cu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0.2%、0.22%、0.25%、0.27%、0.3%、0.32%、0.35%、0.38%、0.4%、0.43%、0.45%、0.47%、0.5%;Mg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0.05%、0.06%、0.07%、0.08%、0.09%、0.1%;Zn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0.1%、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Sr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0.5%、0.55%、0.57%、0.6%、0.62%、0.65%、0.7%、0.73%、0.75%、0.8%、0.85%、0.88%、0.9%、0.95%、0.97%、1%;Y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0.1%、0.15%、0.2%、0.25%、0.3%、0.35%、0.4%、0.45%、0.5%;Fe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0.2%、0.23%、0.25%、0.27%、0.3%、0.33%、0.35%、0.37%、0.4%;Mn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0.1%、0.15%、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0.7%;Sc在铝合金基部重量百分比为0.2%、0.23%、0.25%、0.27%、0.3%、0.33%、0.35%、0.37%、0.4%、0.43%、0.45%、0.47%、0.5%。
优选地,Mg和Cu的重量比为1:5~7。
优选地,Mg和Zn的重量比为1:2~3。
优选地,铝合金基部表面微弧氧化的过程如下:在电解液中加入锆粉、石墨烯、钼粉得到混合液;将铝合金基部放入装有混合液的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非对称正负脉冲电源加载在正、阴极上,电解液温度10~20℃,通电时间为5~15min。
优选地,在电解液中,氢氧化钾浓度为2~6g/L,硅酸钠浓度为5~20g/L,钨酸钠浓度为1~10g/L。
优选地,正向电流密度13~17mA/cm2,负向电流密度4~6mA/cm2。
优选地,正向电流密度15mA/cm2,负向电流密度5mA/cm2。
优选地,电源正脉冲占空比为30%~50%。
优选地,电源负脉冲占空比为30%~50%。
优选地,电源正脉冲占空比为45%,电源负脉冲占空比为45%。
优选地,锆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5:1。
优选地,锆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3.5:1。
优选地,石墨烯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4~10:1。
优选地,石墨烯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7:1。
优选地,钼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5:1。
优选地,钼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3.5:1。
优选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2%,Cu 0.35%,Mg 0.075%,Zn 0.15%,Sr 0.75%,Y 0.3%,Fe 0.3%,Mn 0.4%,Sc 0.3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各组分在本发明中的作用:
Si:与铝形成铝硅体系,在铸造过程中形成具有α铝相和共晶硅相的混杂结构,可以极大改善机械强度。
Cu:细化杂质微粒,与Al、Ti固溶强化,提高耐磨性能。
Mg、Cu和Zn配合使用,与Al形成多种固溶相,提高了耐磨性和耐热性,更重要的三者在微弧氧化过程中协同作用,促使陶瓷薄膜层中的γ-Al2O3转变为α-Al2O3,大幅提高了陶瓷薄膜中α-Al2O3的含量。
Sr:可将Al-Si系合金的共晶Si的晶粒细化并变成粒状,使合金的强度和韧度获得很大提高,属于环保产品。
Y:与Al、Cu等形成弥散分布的高熔点化合物,提升了铝合金材料的热稳定性与耐热性;Y具有和Sc类似的性能,协同作用。
Mn和Fe:在铝合金中析出Al-Mn、Al-Fe-Mn-Si、Al-Fe-Si固溶相提高耐磨性和耐热的粘着性。
Sc:Sc和Al会形成ScAl3、ScAl2、ScAl等多种化合物,Sc在所有稀土元素中原子半径是最小的,且与Al的距离较近,在结晶过程中容易形成过饱和的固溶体,在加热和挤压过程中容易析出共格的ScAl3,熔点高,能强烈抑制再结晶过程和提高合金的稳定性。
本发明在铝合金基部表面采用微弧氧化形成陶瓷层,阀金属Al、Mg在铝合金基部表面原位生长,形成的陶瓷层与基部结合紧密,两者之间不存在结合缝隙,克服了陶瓷膜层与金属结合致密性差和结合力不强的缺点;控制Mg和Cu及Mg和Zn合适的配比,在金属基部表面形成以α-Al2O3晶型为主的陶瓷薄膜层,提高了耐磨性和耐热性,并且在大量实验和探索的基础上,得到了Mg、Cu、Zn三者含量与陶瓷薄膜层氧化铝晶型组分的关系,当Mg和Cu的重量比为5~7:1,Mg和Zn的重量比为2~3:1时,熨斗底板的强度和耐磨性能最佳,铝合金基部与陶瓷层之间结合最紧密;微弧氧化电解液中加入石墨烯,降低了陶瓷涂层的摩擦系数,增强了熨斗使用过程中的不沾效果,同时与锆粉、钼粉作用形成碳化锆、碳化钼,两者配合作用提高了熨斗底板的硬度、耐磨性和抗磨损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耐腐蚀性能;石墨烯在微弧氧化过程中易于金属基部中的Si作用形成碳化硅,进一步增强了陶瓷层与金属基部的结合力,使陶瓷层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消费成本;本发明工艺简便,易操作,对环境无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2%,Cu 0.35%,Mg 0.075%,Zn 0.15%,Sr 0.75%,Y 0.3%,Fe 0.3%,Mn 0.4%,Sc 0.3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实施例2
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3%,Cu 0.2%,Mg 0.1%,Zn 0.1%,Sr 1%,Y 0.1%,Fe 0.4%,Mn 0.1%,Sc 0.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铝合金基部表面微弧氧化的过程如下:在电解液中加入锆粉、石墨烯、钼粉得到混合液;将铝合金基部放入装有混合液的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非对称正负脉冲电源加载在正、阴极上,电解液温度15℃,通电时间为10min。。
实施例3
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1%,Cu 0.5%,Mg 0.05%,Zn 0.2%,Sr 0.5%,Y 0.5%,Fe 0.2%,Mn 0.7%,Sc 0.2%,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铝合金基部表面微弧氧化的过程如下:在电解液中加入锆粉、石墨烯、钼粉得到混合液,在电解液中,氢氧化钾浓度为4g/L,硅酸钠浓度为10g/L,钨酸钠浓度为5g/L。;将铝合金基部放入装有混合液的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非对称正负脉冲电源加载在正、阴极上,电解液温度10℃,通电时间为15min,正向电流密度15mA/cm2,负向电流密度5mA/cm2,锆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3.5,石墨烯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7,钼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3.5。
实施例4
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2%,Cu 0.35%,Mg 0.075%,Zn 0.15%,Sr 1%,Y 0.1%,Fe 0.3%,Mn 0.4%,Sc 0.3%,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铝合金基部表面微弧氧化的过程如下:在电解液中加入锆粉、石墨烯、钼粉得到混合液,在电解液中,氢氧化钾浓度为2g/L,硅酸钠浓度为20g/L,钨酸钠浓度为8g/L。;将铝合金基部放入装有混合液的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非对称正负脉冲电源加载在正、阴极上,电解液温度20℃,通电时间为5min,电解液的组成浓度为,正向电流密度13mA/cm2,负向电流密度6mA/cm2,锆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石墨烯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7,钼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5。
实施例5
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3%,Cu 0.25%,Mg 0.05%,Zn 0.15%,Sr 0.75%,Y 0.3%,Fe 0.25%,Mn 0.55%,Sc 0.4%,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铝合金基部表面微弧氧化的过程如下:在电解液中加入锆粉、石墨烯、钼粉得到混合液,在电解液中,氢氧化钾浓度为6g/L,硅酸钠浓度为5g/L,钨酸钠浓度为10g/L。;将铝合金基部放入装有混合液的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非对称正负脉冲电源加载在正、阴极上,电解液温度15℃,通电时间为10min,正向电流密度17mA/cm2,负向电流密度4mA/cm2,锆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5,石墨烯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7,钼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
实施例6
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2.5%,Cu 0.5%,Mg 0.1%,Zn 0.15%,Sr 0.6%,Y 0.35%,Fe 0.3%,Mn 0.4%,Sc 0.3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铝合金基部表面微弧氧化的过程如下:在电解液中加入锆粉、石墨烯、钼粉得到混合液,在电解液中,氢氧化钾浓度为6g/L,硅酸钠浓度为20g/L,钨酸钠浓度为7g/L。;将铝合金基部放入装有混合液的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非对称正负脉冲电源加载在正、阴极上,电解液温度15℃,通电时间为10min,正向电流密度15mA/cm2,负向电流密度5mA/cm2,锆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石墨烯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4,钼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
实施例7
一种结合力强陶瓷层铝制熨斗底板,包括铝合金基部和铝合金基部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形成的陶瓷层,所述铝合金基部组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Si 2.5%,Cu 0.42%,Mg 0.06%,Zn 0.18%,Sr 0.6%,Y 0.35%,Fe 0.3%,Mn 0.4%,Sc 0.3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铝合金基部表面微弧氧化的过程如下:在电解液中加入锆粉、石墨烯、钼粉得到混合液,在电解液中,氢氧化钾浓度为6g/L,硅酸钠浓度为20g/L,钨酸钠浓度为7g/L;将铝合金基部放入装有混合液的电解槽中作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将非对称正负脉冲电源加载在正、阴极上,电解液温度15℃,通电时间为10min,正向电流密度15mA/cm2,负向电流密度5mA/cm2,锆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石墨烯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4,钼粉与电解液的重量体积比g:l为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