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制作取向硅钢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a:将轧硬卷上卷至输送设备进行开卷成带钢,并且将前一个轧硬卷的尾端和后一个轧硬卷的前端焊接在一起以便于其不间断的输送;
步骤b: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或磷酸三钠配置而成的碱液对带钢的表面进行清洗,用以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步骤c:清洗完成后的带钢放入电解液中进行电解处理,用以达到脱脂的目的;
步骤d:完成脱脂后的带钢用水进行喷淋清洗,再进行烘干干燥;
步骤e:干燥后的带钢进入脱碳退火炉区域,首先经过辐射管加热段加热至600-750℃用于预加热,再经过与辐射管加热段连通的电加热段加热至750-850℃,并且在电加热段加入氮氢混合气体用于进行脱碳处理,将带钢内的碳含量由500PPM以上降低至20PPM以下;接着进入与辐射管和电加热段隔离的电加热均热段加热至800-900℃,且也加入氮氢混合气体,用于形成二氧化硅薄膜,并且形成初次结晶;再进入与电加热均热段隔离的冷却段并且也加入氮氢混合气体用于冷却温度至700-800℃,最后进入与冷却段隔离的渗氮段且将温度保持在700-800℃,并加入氨气和氮氢混合气体用于渗入氮进入带钢,使得氮与铝形成氮化铝,用于抑制带钢自身的晶粒长达,以利于高斯织构的形成;
步骤f:渗氮完成后的带钢进行冷却处理温度降至150℃以下;
步骤g:冷却完成后的带钢涂上氧化镁涂层,带钢经过两个表面具有凹槽的涂辊之间,凹槽内有粘度为25℃的氧化镁;涂上氧化镁涂层后烘干烧结至500-700℃使带钢表面形成硅酸镁薄膜,保证带钢与带钢的层与层之间的间隔,用于防止粘结;
步骤h:涂层后的带钢进行冷却处理后输送至高温退火区域;
步骤i:带钢先经过第一加热段加热至550-650℃,并且其中为氮气;再进入低保温段,保持550-650℃的温度18-22小时,并且其中为氮氢混合气体;然后进入第二加热段,以15-20℃/h加热速度加热至1150℃,并且其中为氮氢混合气体;接着进入高保温段,保持1150℃保温24-26小时,并且其中为纯氢气体;最后进入冷却段,随着高温罩式炉的炉冷冷却至600℃吊开高温罩式炉的加热罩,炉冷冷却至300℃吊开高温罩式炉的保护罩出炉;
步骤j:高温退火后的带钢用水进行刷洗漂洗后挤干烘干再用酸溶液对其进行酸洗,酸洗完成后继续用水进行刷洗烘干后将带钢输送至具有刻槽的两个涂辊之间来涂绝缘层,用于防止涡流;
步骤k:涂完绝缘层后的带钢进入热拉伸炉区,先进行预加热至600-800℃,然后加热至800-900℃,再保持均热800-900℃并进行热拉伸,给予带钢微张力使得版型平整;
步骤l:完成热拉伸的带钢进行冷却处理降至150℃输送至检测区域进行测厚及铁损仪;
步骤m:检测完成后根据要求进行剪切分卷,张力卷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取向硅钢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辐射管加热段和电加热段的露点温度为60-65℃,步骤e中电加热均热段和冷却段的露点温度为负5-负10℃,步骤e中渗氮段的露点温度为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取向硅钢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涂氧化镁涂层为正反面双面涂层,氧化镁为12 g/m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作取向硅钢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的输送速度小于65m/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作取向硅钢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的输送速度为80-100 m/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取向硅钢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j中的绝缘层厚度为2-6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