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前酸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94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涂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装前酸洗装置。



背景技术:

涂装是工程机械产品表面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可以起到对产品的防护和装饰作用。涂装过程通常包括前处理、喷涂底漆和喷涂面漆等,其中前处理是指对被涂物表面进行除锈、除尘等操作,便于漆料能更好地喷涂于工件表面上。

在前处理工序中,很多工件都需要进行酸洗,即利用酸溶液将杂物清洗掉或溶解掉。目前,酸洗操作采用的工具通常都是喷枪,具体的为直接用装有酸溶液的喷枪对准工件进行喷射,将工件表面的杂物冲刷掉或溶解掉。喷枪通常包括一个孤立的喷头,喷枪内的酸溶液在高压作用下会从喷头处喷洒出,并呈扇形状散开,冲向工件。然而,对于圆筒状的工件,喷枪的喷头对准其表面喷射时,由于工件表面是圆弧状的,喷头喷射出的很大一部分酸溶液会沿工件表面的切线方向,或沿平行于该切线的方向向工件以外的位置喷射出,无法起到处理工件表面的作用,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容易将酸溶液喷洒至旁人的身上,导致衣服沾湿,且酸还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研发出了一种专门针对圆筒状工件的酸洗装置,该酸洗装置包括清洗筒,清洗筒的侧壁为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的内层设有一组喷射孔,清洗筒的底部与双层结构的空腔之间设有循环结构,操作时,将圆筒状工件用一个带有支撑杆的夹具夹紧后放入至清洗筒的内部,通过支撑杆将工件固定,再将酸溶液注入至清洗筒内,酸溶液通过循环结构,最后从喷射孔朝向工件喷射出,以达到清洗的目的。采用此种酸洗装置,由于整个处理过程均是在清洗筒内进行的,清洗筒可对喷射出的酸溶液起到一个阻挡的作用,避免酸溶液喷洒至旁人的身上,导致衣服沾湿或对其身体造成伤害,而且由于循环结构的作用,酸溶液一次清洗后还能进行再次利用,避免了浪费。但是,此种酸洗装置仍然存在一个缺陷,即酸溶液从喷射孔中呈扇形朝向工件喷射时,由于溶液的运动轨迹或由于工件表面的反作用力,酸溶液可能会从清洗筒的上方喷射出,导致浪费,或导致旁人的衣服沾湿以及对其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涂装前酸洗装置,该酸洗装置可避免酸溶液从清洗筒的上方喷射出而造成浪费,或导致旁人的衣服沾湿以及对其身体造成伤害。

本方案中的涂装前酸洗装置,包括清洗筒,所述清洗筒内上部设有倒锥形的挡板,挡板的中部开有一个可与支撑杆配合的通孔;所述挡板由多块扇形板组成,扇形板圆弧形边的中部与清洗筒的侧壁铰接,每一块扇形板的下侧与清洗筒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压簧;所述清洗筒内位于挡板的上方设有压筒,压筒与清洗筒滑动连接,压筒的下端与挡板接触。

采用本方案中的涂装前酸洗装置,清洗筒内设有挡板,挡板呈倒锥形状,酸溶液从喷射孔内朝向上方喷射时,挡板可以给予酸溶液一个阻挡作用,使得酸溶液朝向清洗筒侧壁返回;相较于挡板呈正锥形状或水平状,呈倒锥形状的挡板可以给予工件一个进入清洗筒内的导向作用,而且可以使用自然长度更短的第一压簧,而压簧长度越短,稳定性越好。挡板中部的通孔可允许所述支撑杆穿过,以便于支撑工件,通孔与支撑杆配合是指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支撑杆的横截面形状一致,而且支撑杆与通孔的侧壁贴合。挡板由多块扇形板组成,扇形板即为呈倒锥形的挡板板沿不同直径切开后形成多个单元中的一个单元,所述多块扇形板拼接在一起即形成一块完整的呈倒锥形的挡板。扇形板的弧形边是指挡板的大径端;扇形板与清洗筒侧壁之间第一压簧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支撑扇形板,使得多块扇形板拼接成一块完整的呈倒锥形的挡板,另一方面可以允许扇形板向下转动,使得多块扇形板相互分离,所述通孔的孔径增大,便于工件放入或取出。压筒向下滑动可对扇形板起到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以推动扇形板向下转动,实现通孔的孔径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压筒向下滑动,挤压挡板,一块完整的挡板分,所述通孔孔径增大,将圆筒状工件通过该通孔放入至清洗筒内,压筒向上滑动,将挡板松开,各块扇形板在第一压簧的作用下向上转动,直至重新形成一块完整的挡板,而用以支撑工件的支撑杆与挡板中部的通孔孔壁贴合,即挡板中部被封堵,此时,再通过喷射孔向工件喷射酸溶液,由于上方有挡板的作用,朝向上方喷出的酸溶液会被挡板阻挡返回,避免酸溶液从清洗筒的上方向外喷射出而造成浪费,或导致旁人的衣服沾湿以及对其身体造成伤害。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所述清洗筒的侧壁设有与清洗筒同轴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底部设有一组第二压簧,一组第二压簧呈圆周分布,第二压簧的自由端均通过“n”形连接杆与压筒的上端连接。“n”形连接杆一端与第二压簧连接,另一端与压筒的上端连接,从而实现压筒与清洗筒的连接,而且第二压簧压缩后压筒便随着向下滑动,挤压挡板,第二压簧恢复自然长度时,又会带动压筒向上移动,从而将挡板松开。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清洗筒的侧壁上设有一组斜孔,斜孔的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另一端位于清洗筒的外壁上。斜孔便于将从外界进入至环形凹槽内的液体及时导出,避免液体腐蚀第二压簧。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压筒侧壁与清洗筒侧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cm。该距离太短,在压筒对挡板施加同样大小的压力的情况下,扇形板的转矩过小,也就意味着向下滑动压筒较为困难;该距离太长,在清洗筒尺寸一致的情况下,压筒的尺寸过小,也就意味着可供工件通过的空间更小,不便于将工件放入至清洗筒内。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通孔的孔壁为向内凸起的圆弧状。在对工件清洗的过程中,如果转动工件,酸溶液对工件的冲刷会更均匀,清洗效果更好,而通孔的孔壁设置成向内凸起的圆弧状便于支撑杆带动工件转动,减少转动过程中支撑杆与通孔孔壁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涂装前酸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清洗筒1、环形凹槽2、第二压簧3、“n”形连接杆4、压筒5、挡板6、第一压簧7。

如图1所示,涂装前酸洗装置,包括清洗筒1,清洗筒1内上部设有倒锥形的挡板6,挡板6的中部开有一个可与支撑杆配合的通孔,该支撑杆是用以支撑夹持工件的夹具的支撑杆,通孔的孔壁为向内凸起的圆弧状。挡板6由八块尺寸和形状均一致的扇形板组成,扇形板圆弧形边的中部与清洗筒1的侧壁通过合页铰接,每一块扇形板的下侧与清洗筒1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压簧7,第一压簧7的两端分别与扇形板和清洗筒1的侧壁连接。清洗筒1内位于挡板6的上方还设有压筒5,压筒5侧壁与清洗筒1侧壁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cm,压筒5与清洗筒1滑动连接,压筒5的下端与挡板6接触。

清洗筒1的侧壁设有与清洗筒1同轴的环形凹槽2,环形凹槽2底部设有八根第二压簧3,八根第二压簧3呈圆周均匀分布,第二压簧3的自由端均通过”n”形连接杆4与压筒5的上端连接,实现压筒5与清洗筒1的滑动连接。清洗筒1的侧壁上还设有一组朝向外侧的斜孔,斜孔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2的底部,另一端位于清洗筒1的外壁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向下按压”n”形连接杆4,压筒5向下移动,挤压挡板6,各块扇形板向下转动,挡板6分开,通孔孔径增大,将工件通过该通孔放入至清洗筒1内,松开”n”形连接杆4,压筒5在第二压簧3的作用下向上做回复运动,将挡板6松开,各块扇形板在第一压簧7的作用下向上转动,直至再次合拢形成一块完整的挡板6,此时再通过喷射孔向工件喷射酸溶液,挡板6的阻挡作用可避免酸溶液从清洗筒1的上方喷射至清洗筒1外。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