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加工石墨结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5208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加工制作梁宇,特别是指一种铜加工石墨结晶器。



背景技术:

铜加工铸造石墨结晶器,目前的铜液进入孔都是直圆孔或直椭圆孔,生产时由于铜液进入孔内径是直的,铜液与孔内壁摩擦系数大,对石墨结晶器的损坏严重,同时直的孔内径使铜液进入孔内外压强一样,不能增加结晶器内铜液压力,造成铜坯密度疏松,铜坯质量偏差。同时铜液进入孔的过小,冷却的铜液会对铜液进入孔造成堵塞,同时靠近铜液进入孔位置处的铜液不能完全填充结晶器,使制得的铜管不能达到使用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克服冷却的铜液会对铜液进入孔造成堵塞问题,同时能够使得靠近铜液进入孔位置处的铜液能完全填充结晶器,使制得的铜管能达到使用标准的铜加工石墨结晶器。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铜加工石墨结晶器,包括:

外套和底座;

所述底座为圆形石墨片,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锥形挡板,所述底座的另一侧的中心位置处上设有定径石墨棒,所述石墨底座上还开有铜液进入孔,所述铜液进入孔为锥度孔,所述锥度孔孔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定径石墨和所述外套间的间隙宽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锥度孔的锥度为25—40度。

可选的,所述外套的外侧设置有水循环冷却装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铜加工石墨结晶器,其特包括:外套和底座;所述底座为圆形石墨片,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锥形挡板,所述底座的另一侧的中心位置处上设有定径石墨棒,所述石墨底座上还开有铜液进入孔,所述铜液进入孔为锥度孔,所述锥度孔孔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定径石墨和所述外套间的间隙宽度相同。在克服冷却的铜液会对铜液进入孔造成堵塞问题的同时,能够使得靠近铜液进入孔位置处的铜液能完全填充结晶器,使制得的铜管能达到使用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铜加工石墨结晶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克服冷却的铜液会对铜液进入孔造成堵塞问题,同时能够使得靠近铜液进入孔位置处的铜液能完全填充结晶器,使制得的铜管能达到使用标准的铜加工石墨结晶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铜加工石墨结晶器,包括:外套和底座,其中,所述底座为圆形石墨片,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锥形挡板,所述底座的另一侧的中心位置处上设有定径石墨棒,所述石墨底座上还开有铜液进入孔,所述铜液进入孔为锥度孔,所述锥度孔孔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定径石墨和所述外套间的间隙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锥度孔的锥度为25—4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套的外侧设置有水循环冷却装置,用于加速铜液凝固成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铜加工石墨结晶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铜加工石墨结晶器包括外套4和底座5,其中,所述底座5为圆形石墨片,所述底座5一侧设置有锥形挡板7,所述锥形挡板7向侧方倾斜,并与所述外套4的夹角范围为45度到50度,所述底座5的另一侧的中心位置处上设有定 径石墨棒3,所述底座5上还开有多个铜液进入孔6,所述铜液进入孔6为锥度孔,所述锥度孔的外侧孔径大于内侧孔径,便于在铜液流动时形成压力,加快铜液的流动,所述锥度孔孔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定径石墨和所述外套间的间隙2宽度相同,且足够大,即能放置冷却的铜液对铜液进入孔6造成堵塞,同时使得外套4和底座5之间不能形成死角,能够使得靠近铜液进入孔位置处的铜液能完全填充结晶器,使制得的铜管能达到使用标准的铜加工石墨结晶器。为了加速铜液冷却,所述外套4外侧还设置有水循环冷却装置1,通过循环冷水带走铜液传到外套上的热量,从而加速铜液的冷却。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