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65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压铸工艺是一种高效率且少、无切削金属的成型工艺,压铸工艺在现代工业中用于生产各种金属零件,其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压铸工艺原理是利用高压将金属液高速压入一具有特定形状的精密金属模具型腔内,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冷却凝固,金属液凝固后,压铸模具打开,取出铸件,完成一个压铸循环。

现有的压铸模具中,在模具上设置有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底板、顶针板以及弹性件,该顶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弹性件带动顶针板向上移动并将铸件向外顶出,在弹性件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弹力会不断的减弱和消退,导致在铸件在脱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拉伤现象的产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顶出装置存在的弹性件减弱现象的产生,需要设计一种布局合理、使用寿命长的顶出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布局合理、使用寿命长的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顶出机构,包括:

底板;

下模,其设置于底板上,在底板和下模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 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下模相连;

上模,其可移动设置于下模上,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开设有用于模具成型的注塑型腔;

下顶板,其活动设置于底板上;

司筒组件,其设置于下顶板和下模之间,司筒组件包括司筒下针板、司筒上针板以及司筒,所述司筒下针板设置于下顶板上,所述司筒上针板设置于司筒下针板上,所述司筒设置于司筒下针板的上表面且司筒的上端依次穿过司筒上针板和下模并设置于注塑型腔内,在司筒的下端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在司筒上针板上开设有与限位部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设置于限位槽内;

顶针,所述顶针的下端固设于底板上且所述顶针的上端穿设于司筒上。

在上述的一种顶出机构中,在顶针的前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直径小于顶针的直径,在司筒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对应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直径小于司筒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上模以及下模,在下模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顶板和司筒组件,下顶板能带动上模和司筒组件向上移动并使司筒组件向外顶出模具,同时当司筒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司筒组件静止不动,下顶板带动上模继续向上移动至指定位置,方便了模具的取出,同时通过司筒组件代替弹性件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00、底板;200、连接柱;300、下顶板;400、司筒上针板;410、司筒下针板;420、司筒;430、限位部;500、顶 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顶出机构包括底板100、下模、上模以及下顶板300,在下顶板300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司筒420组件,在本实用新型工作的过程中,下顶板300能带动上模和司筒420组件向上移动,司筒420组件的上端能伸入注塑型腔内并向外顶出成型模具,同时当司筒420组件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司筒420组件静止不动,下顶板300能带动上模继续向上移动至指定位置,保证了下模与上模分离,方便了成型模具的取出。

优选地,上述下模设置于底板100上,在底板100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200且连接柱200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00和下模相连,连接柱200的设置保证了底板100和下模两者连接的稳固性,同时保证了下模保持静止不动状态,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正常工作。

上述上模设置于下模上,在下模和上模之间开设有用于模具成型的注塑型腔,在工作过程中模具能在注塑型腔内完成成型并通过下顶板300带动上模与下模分离,从而方便了成型模具的取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上述司筒420组件设置于下顶板300和下模之间,具体地,司筒420组件包括司筒下针板410、司筒上针板400以及司筒420,其中,司筒下针板410设置于下顶板300上,司筒上针板400设置于司筒下针板410上,上述司筒420设置于司筒下针板410的上表面上且司筒420的上端向上依次穿过司筒上针板400和下模并设置于注塑型腔,在工作过程中,下针板能带动司筒下针板410和上模向上移动,并使司筒420向外顶出成型模具,当司筒420 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司筒420静止不动,下顶板300带动上模继续向上移动至指定位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能使成型模具自动顶出。

优选地,在司筒420靠近司筒下针板410一侧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430,在司筒上针板400上开设有与限位板对应的限位槽,上述限位部430设置于限位槽内,限位槽的设置限制了司筒42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司筒420出现位置偏移而影响司筒420的顶出精度现象的产生,提高了本发明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司筒420内穿设有顶针500,顶针500的下端依次穿过司筒下针板410和下针板并与底板100固连,顶针500上端穿设于司筒420上,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司筒下针板410能带动司筒420沿着顶针500移动,避免司筒42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而导致成型件拉伤现象的产生,提高了司筒420的移动精度,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顶针500的前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的直径小于顶针500的直径,在司筒420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对应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直径小于司筒420的直径,上述第二安装部的内表面能抵靠于第一安装部的外表面上,避免了司筒420的位置出现偏移现象的产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