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压铸工艺是一种高效率且少、无切削金属的成型工艺,压铸工艺在现代工业中用于生产各种金属零件,其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压铸工艺原理是利用高压将金属液高速压入一具有特定形状的精密金属模具型腔内,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冷却凝固,金属液凝固后,压铸模具打开,取出铸件,完成一个压铸循环。
现有的压铸模具中,在模具上设置有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底板、顶针板以及弹性件,该顶出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弹性件带动顶针板向上移动并将铸件向外顶出,在弹性件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弹力会不断的减弱和消退,导致在铸件在脱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拉伤现象的产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顶出装置存在的弹性件减弱现象的产生,需要设计一种布局合理、使用寿命长的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布局合理、使用寿命长的二次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
底板;
下模,其设置于底板上,在底板和下模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 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下模相连;
下顶板,其活动设置于底板上;
司筒组件,其设置于下顶板和下模之间,司筒组件包括司筒下针板、司筒上针板以及司筒,所述司筒下针板设置于下顶板上,所述司筒上针板设置于司筒下针板上,所述司筒设置于司筒下针板的上表面且司筒的上端依次穿过司筒上针板和下模并设置于注塑型腔内,在司筒的下端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在司筒上针板的开设有与限位部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部设置于限位槽内;
同步组件,其设置于司筒下针板和下顶板之间,所述同步组件包括斜杆、拉钩以及滑块,所述斜杆的一端穿过司筒下针板并固连于下模上,所述滑块套设于斜杆上,所述拉钩的上端抵靠于司筒下针板上,拉钩的另一端伸入下顶板上且所述滑块的一端插设于拉钩上。
在上述的一种二次顶出机构中,所述斜杆的上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形成有两安装部,在两安装部上分别开设有贯穿安装部的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部的安装螺钉,在斜杆的下端延伸形成有连接部且在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斜面。
在上述的一种二次顶出机构中,在滑块上开设有与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抵靠于第一斜面上,在滑块的后端固连有固定板,在滑块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在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固定板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二次顶出机构中,在弹性件上穿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的一端穿过弹性件并插设于滑块上,连接销的另一端可移动设置于固定板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滑块和连接销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上模以及下模,在下模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下顶板和司筒组件,下顶板能带动上模和司筒组件向上移动并使司筒组件向外顶出模具,同时当司筒组件 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司筒组件静止不动,下顶板带动上模继续向上移动至指定位置,方便了模具的取出,同时通过司筒组件代替弹性件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省略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省略下模的剖视图。
图中,100、底板;110、下模;120、下顶板;200、司筒下针板;210、司筒上针板;220、司筒;221、限位部;230、顶针;300、斜杆;301、第一斜面;310、拉钩;320、滑块;321、第二斜面;322、固定板;323、弹性件;324、连接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底板100、下模110、司筒下针板200以及下针板,同步组件设置于下模110和下针板之间且同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司筒下针板200和下针板相连,在工作过程中,下针板能通过同步组件司筒下针板200共同移动,并使司筒220向上顶出成型模具,同时当同步机构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同步组件与下针板脱离使得司筒下针板200静止不动,并使上模继续移动至预设高度。
上述下模110设置于底板100上,在下模110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模具成型的注塑型腔,在底板100和下模110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柱且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00和下模110相连连接柱的设置保证了底板100和下模110两者连接的稳固性,同时保证了下模110保持静止不动状态,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正常工作。
上述司筒220组件设置于下顶板120和下模110之间,具体地,司筒220组件包括司筒下针板200、司筒上针板210以及司筒220,其中,司筒下针板200设置于下顶板120上,司筒上针板210设置于司筒下针板200上,上述司筒220设置于司筒下针板200的上表面上且司筒220的上端向上依次穿过司筒上针板210和下模110并设置于注塑型腔,在工作过程中,下针板能带动司筒下针板200和上模向上移动,并使司筒220向外顶出成型模具,当司筒220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司筒220静止不动,下顶板120带动上模继续向上移动至指定位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能使成型模具自动顶出。
优选地,在司筒220靠近司筒下针板200一侧向外凸起形成有限位部221,在司筒上针板210上开设有与限位板对应的限位槽,上述限位部221设置于限位槽内,限位槽的设置限制了司筒22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避免司筒220出现位置偏移而影响司筒220的顶出精度现象的产生,提高了本发明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司筒220内穿设有顶针230,顶针230的下端依次穿过司筒下针板200和下针板并与底板100固连,顶针230上端穿设于司筒220上,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司筒下针板200能带动司筒220沿着顶针230移动,避免司筒22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而导致成型件拉伤现象的产生,提高了司筒220的移动精度,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顶针230的前端延伸形成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的直径小于顶针230的直径,在司筒220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对应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直径小于司筒220的直径,上述第二安装部的内表面能抵靠于第一安装部的外表面上,避免了司筒220的位置出现偏移现象的产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上述同步机构包括斜杆300、拉钩310以及滑块320,斜杆 300的上端固连于下模110上,斜杆300的下端伸入下针板上且下针板能沿着斜杆300移动,拉钩310的两端分别与司筒下针板200和下针板相连,滑块320套设于斜杆300上且滑块320的一端插设于拉钩310上,当滑块320抵靠于拉钩310上时,下针板能带动拉钩310同步移动并使司筒下针板200向上顶出;当滑块320与拉钩310脱离时,司筒下针板200静止且下针板能带动上模继续向上顶出,使得上模与下模110远离而方便了成型件的取出。
优选地,在斜杆300的上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形成有两安装部,在两安装部上分别开设有贯穿安装部的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部的安装螺钉,安装螺钉的一端穿过安装孔并螺纹连接于下模110上,使得下针板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下针板能沿着斜杆300移动且保证斜杆300静止不动,保证了本使用新型的正常工作,在斜杆300的下端延伸形成有连接部,在连接部和斜杆300两者之间的连接处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斜面301。
进一步地,上述滑块320可移动设置于斜杆300上且滑块320的一端插设于拉钩310上,在滑块320上开设有与第一斜面301对应的第二斜面321,在初始状态下,第二斜面321抵靠于第一斜面301上,在滑块320向上移动过程中由于第二斜面321和第一斜面301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滑块320能相对斜杆300向后移动,使得滑块320与拉钩310脱离,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在滑块320的后端固连有固定板322,在滑块320上开设有安装孔且在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件323,弹性件323的两端分别与滑块320和固定板322相连,在滑块320相对斜杆300相对向后移动的过程中,滑块320与拉钩310脱离且上述弹性件323被压缩,当下针板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弹性件323能使滑块320再次插设于拉钩310上,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复位,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在弹性件323上穿设有连接销324,连接销324的一端穿过弹性件323并插设于滑块320上,连接销324的另一端可移动设置于固定板322上,上述滑块320能带动固定销移动并使弹性件323压缩,连接销324的设置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弹性件323出现位置偏差而影响滑块320正常复位现象的产生,保证了本发明正常工作。
在斜杆300上还套设有盖板且盖板位于滑块320的上方,在盖板上开设有与滑块320对应的固定槽,上述滑块320设置于固定槽内且固定板322与盖板相连,在盖板上设置有螺钉且螺钉的一端穿过盖板并螺纹连接于下顶板120上,使得滑块320能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状态,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
拉钩310,在拉钩310上开设有于滑块320对应的限位槽,所述滑块320的一端设置于限位槽内,当滑块320插设于限位槽内时,滑块320能沿着斜杆300移动并使拉钩310随着滑块320同步移动;当滑块320脱离限位槽时,拉钩310静止且所述滑块320能沿着斜杆300继续移动。
在滑块320靠近拉钩310一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倾斜面,避免了在本实用新型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滑块320卡滞于限位槽内而影响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现象的产生,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