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包括由左侧墙(1)、中间墙(2)、右侧墙(3)构成的挡渣墙体,所述左侧墙(1)、右侧墙(3)上分别设置有侧墙流钢孔,所述中间墙(2)上设置有中间墙流钢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墙体内侧上部设置有渣线加强台(4),所述渣线加强台(4)面向钢水区为圆弧凸台形状,所述渣线加强台(4)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渣线位置;所述左侧墙(1)、右侧墙(3)的内侧下部设置有侧墙加强筋(6),所述侧墙加强筋(6)沿两侧墙斜向方向对称设置;所述中间墙(2)的内侧下部设置有中间墙加强筋(11),所述中间墙加强筋(11)由四条加强筋围成棱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渣线加强台(4)沿竖直方向包括上圆弧e、凸出圆弧d、下圆弧c,所述上圆弧e的角度取值范围为30°~50°,所述凸出圆弧d的角度取值范围为240°~300°,所述下圆弧c的角度取值范围为3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流钢孔包括设置在左侧墙(1)、右侧墙(3)中上部的侧墙上流钢孔(5),设置在左侧墙(1)、右侧墙(3)下部的侧墙下流钢孔(8),以及设置在左侧墙(1)和右侧墙(3)上侧墙上流钢孔(5)与侧墙下流钢孔(8)之间的侧墙中间流钢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上流钢孔(5)和侧墙下流钢孔(8)均与侧墙垂直方向形成向两侧倾斜的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15°~30°;所述侧墙中间流钢孔(7)与侧墙垂直方向形成向两侧倾斜的夹角λ,所述夹角λ的取值范围为10°~20°;所述侧墙上流钢孔(5)与侧墙垂直方向形成向上倾斜的夹角δ,所述夹角δ的取值范围为8°~12°;所述侧墙下流钢孔(8)与侧墙垂直方向形成向上倾斜的夹角ε,所述夹角ε的取值范围为12°~15°;所述侧墙中间流钢孔(7)与侧墙垂直方向形成向上倾斜的夹角η,所述夹角η的取值范围为10°~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加强筋(6)沿两侧墙斜向方向设置在侧墙上流钢孔(5)和侧墙下流钢孔(8)之间,所述侧墙加强筋(6)靠近中间墙(2)的一侧位置高于远离中间墙(2)的一侧,所述侧墙加强筋(6)与水平面呈向上的斜角μ,所述斜角μ的取值范围为25°~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墙流钢孔包括两个中间墙上流钢孔(9)和一个中间墙下流钢孔(10),三个流钢孔呈倒立等边三角形分布在中间墙(2)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墙上流钢孔(9)与中间墙(2)的垂直方向形成向两侧倾斜的夹角γ,所述夹角γ的取值范围为12°~20°;所述中间墙上流钢孔(9)与中间墙(2)的垂直方向形成向上倾斜的夹角θ,所述夹角θ的取值范围为8°~12°;所述中间墙下流钢孔(10)与中间墙(2)的垂直方向形成向上倾斜的夹角ρ,所述夹角ρ的取值范围为12°~18°,所述中间墙下流钢孔(10)向两侧倾斜的角度为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墙加强筋(11)围成的棱形结构的上下两顶点位于中间墙(2)的中线上;所述中间墙下流钢孔(10)位于中间墙加强筋(11)围成的棱形区域内部,所述中间墙上流钢孔(9)位于中间墙加强筋(11)围成的棱形区域外部;所述中间墙加强筋(11)的四条边与水平方向呈夹角π,所述夹角π的取值范围为25°~40°;所述中间墙加强筋(11)左右两角以圆弧f进行过渡,上下两角以圆弧g进行过渡,所述圆弧f的角度为90°~150°,所述圆弧g的角度为45°~9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上流钢孔(5)和侧墙下流钢孔(8)的直径相同,其取值范围为130mm~200mm;所述侧墙中间流钢孔(7)与中间墙流钢孔的直径相同,均为侧墙上流钢孔(5)直径的一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包冲击区用加固型多孔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1)、右侧墙(3)与中间墙(2)的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130°~170°;所述左侧墙(1)、右侧墙(3)与中间墙(2)接触部位为圆弧b过渡,所述圆弧b的角度范围为35°~50°;所述渣线加强台(4)在左侧墙(1)、右侧墙(3)与中间墙(2)接触部位为圆弧a过渡,所述圆弧a的角度与圆弧b的角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