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管抛光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5351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热管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管抛光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玻璃管喷镀工序后,需要对玻璃管外壁的电热膜层进行打磨抛光,以确保发热管的整体发热效率。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抛光的方式对电热膜层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抛光时所使用的力度无法保证,使得抛光后的玻璃管外壁上的电热膜层厚度标准不一,造成同一批发热管的一致性较差;并且,在人工打磨过程中还会出现施力过猛,极易出现玻璃管受损的现象,以至于大大增加了玻璃管的报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管抛光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玻璃管抛光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启动气缸,使得气缸推动电机沿玻璃管的轴向朝远离基座的方向移动,位于电机输出端端部上的卡柱同步向远离基座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柱的水平段完全移出套管内,然后将玻璃管套设在卡柱的水平段上,通过端盖将玻璃管的端部固定,使得玻璃管的两端分别被卡柱的竖直段、端盖所限定,然后启动电机,同时气缸输出端回缩,进而带动卡柱以及玻璃管开始沿套管的轴线方向朝靠近基座的方向移动,打磨层则对玻璃管外壁进行打磨抛光,且在玻璃管在周向以及轴向上同时运动的同时,打磨层依次掠过玻璃管外壁;

其中,在所述基座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有电机,在支撑板上开有通孔,轴线与电机输出端轴线重合的套管固定在通孔上,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通孔后进入至套管内,还包括t形的卡柱,卡柱的竖直段固定在电机输出端上,卡柱的水平段贯穿套管后向外延伸,且在套管的内圆周壁上设有环状的打磨层,在卡柱的水平段端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端盖,使用时玻璃管套设在卡柱的水平段上,玻璃管的外圆周壁与打磨的内圆周壁接触,由端盖将所述玻璃管的端部固定。

针对现有技术中玻璃管外壁涂覆电热膜原料时容易出现分布均衡的现象,申请人研制出一种打磨装置,利用打磨层对玻璃管外壁进行环向打磨抛光,且通过合理调节气缸与电机,使得在去除玻璃管外壁突出的电热膜原料层的同时,避免打磨层对玻璃管外壁的局部进行重复打磨,以确保发热管的发热效率;具体使用时可避免玻璃管外壁部分受到重复打磨,以完成玻璃管外壁突出部分的清理工序;其中,套管的一端开放,使得打磨层可根据需要抛光的玻璃管外壁上的电热膜原料层厚度为依据来进行更换,使得打磨层只对玻璃管外壁上的突出部分进行抛光,在打磨结束后打磨层与玻璃管外壁留有相对较小的间隙,该间隙即为符合标准的玻璃管与打磨层内壁的间距,即确保了玻璃管外壁上的原料厚度保持一致,避免了玻璃管外壁上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以保证发热管的发热功率。

所述端盖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管的内径。在打磨过程中,气缸带动电机以及玻璃管进行回缩运动,而当打磨层将玻璃管的外壁全部掠过后会持续移动,而与卡块水平段端部螺纹配合的端盖的外径大于套管的内径,使得当玻璃管的外壁打磨抛光完毕后,直接限制卡块继续移动,避免气缸以及电机带动玻璃管做无用功,以减小驱动设备的功耗;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套管开放端端部固定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控制器与气缸以及电机电连接,当端盖侧壁与行程开关接触时,电机以及气缸则停止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玻璃管打磨抛光的成本。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玻璃管抛光处理方法,利用打磨层对玻璃管外壁进行环向打磨抛光,且通过合理调节气缸与电机,使得在去除玻璃管外壁突出的电热膜原料层的同时,避免打磨层对玻璃管外壁的局部进行重复打磨,以确保发热管的发热效率;在打磨过程中,气缸带动电机以及玻璃管进行回缩运动,而当打磨层将玻璃管的外壁全部掠过后会持续移动,而与卡块水平段端部螺纹配合的端盖的外径大于套管的内径,使得当玻璃管的外壁打磨抛光完毕后,直接限制卡块继续移动,避免气缸以及电机带动玻璃管做无用功,以减小驱动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基座、2-气缸、3-电机、4-支撑板、5-套管、6-卡柱、7-打磨层、8-玻璃管、9-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启动气缸2,使得气缸2推动电机3沿玻璃管8的轴向朝远离基座1的方向移动,位于电机3输出端端部上的卡柱6同步向远离基座1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柱6的水平段完全移出套管5内,然后将玻璃管8套设在卡柱6的水平段上,通过端盖9将玻璃管8的端部固定,使得玻璃管8的两端分别被卡柱6的竖直段、端盖9所限定,然后启动电机3,同时气缸2输出端回缩,进而带动卡柱6以及玻璃管8开始沿套管5的轴线方向朝靠近基座1的方向移动,而打磨层7则对玻璃管8外壁进行打磨抛光,由于打磨层7呈环状,且在玻璃管8在周向以及轴向上同时运动的同时,打磨层7依次掠过玻璃管8外壁;

其中,在所述基座1上固定有气缸2,气缸2的输出端上固定有电机3,在支撑板4上开有通孔,轴线与电机3输出端轴线重合的套管5固定在通孔上,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通孔后进入至套管5内,还包括t形的卡柱6,卡柱6的竖直段固定在电机3输出端上,卡柱6的水平段贯穿套管5后向外延伸,且在套管5的内圆周壁上设有环状的打磨层7,在卡柱6的水平段端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端盖9,使用时玻璃管8套设在卡柱6的水平段上,玻璃管8的外圆周壁与打磨的内圆周壁接触,由端盖9将所述玻璃管8的端部固定。针对现有技术中玻璃管8外壁涂覆电热膜原料时容易出现分布均衡的现象,申请人研制出一种打磨装置,利用打磨层7对玻璃管8外壁进行环向打磨抛光,且通过合理调节气缸2与电机3,使得在去除玻璃管8外壁突出的电热膜原料层的同时,避免打磨层7对玻璃管8外壁的局部进行重复打磨,以确保发热管的发热效率;

具体使用时可避免玻璃管8外壁部分受到重复打磨,以完成玻璃管8外壁突出部分的清理工序;其中,套管5的一端开放,使得打磨层7可根据需要抛光的玻璃管8外壁上的电热膜原料层厚度为依据来进行更换,使得打磨层7只对玻璃管8外壁上的突出部分进行抛光,在打磨结束后打磨层7与玻璃管8外壁留有相对较小的间隙,该间隙即为符合标准的玻璃管8与打磨层7内壁的间距,即确保了玻璃管8外壁上的原料厚度保持一致,避免了玻璃管8外壁上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以保证发热管的发热功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9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管5的内径。在打磨过程中,气缸2带动电机3以及玻璃管8进行回缩运动,而当打磨层7将玻璃管8的外壁全部掠过后会持续移动,而与卡块水平段端部螺纹配合的端盖9的外径大于套管5的内径,使得当玻璃管8的外壁打磨抛光完毕后,直接限制卡块继续移动,避免气缸2以及电机3带动玻璃管8做无用功,以减小驱动设备的功耗;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套管5开放端端部固定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控制器与气缸2以及电机3电连接,当端盖9侧壁与行程开关接触时,电机3以及气缸2则停止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玻璃管8打磨抛光的成本。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