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喷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201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喷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种植体螺牙之间喷砂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喷砂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种植体又称为牙种植体,还称为人工牙根。种植体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其植入人体缺牙部位的上或下颌骨内,待其手术伤口愈合后,种植体外部的螺牙与上或下颌骨结合为一体。经过大量的研究实验证明,螺牙虽然能够与骨头牢固结合于一体,但是4~5年后,假牙仍然会与螺牙分离,存在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增加生物相融性、种植体与假牙连接更牢固、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喷砂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喷砂装置,它包括底座和环形导轨,所述的底座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种植体夹持头,种植体夹持头位于环形导轨内,种植体夹持头由立柱和螺纹杆组成,立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的下部螺纹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纹杆的上部螺纹端向上延伸于螺纹孔外部,立柱的下端部插装于卡槽内,所述的环形导轨的下方且位于底座的左右侧设置有气缸a和气缸b,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环形导轨底部,所述的环形导轨上还安装有可沿环形导轨滑动的滑块,滑块的顶部设置有喷砂头,喷砂头朝向种植体夹持头设置,喷砂头与喷砂机连接。

所述的立柱为圆柱。

所述的卡槽为盲孔。

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气缸a和气缸b连接。

所述的立柱垂向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种植体夹持头由立柱和螺纹杆组成,立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杆的下部螺纹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将种植体内部的螺纹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再将立柱的下端部插装于卡槽内,从而实现了种植体的快速工装。(2)通过喷砂形成的小孔能够有效增大骨头与种植体的相融性,使骨头与种植体结合的更加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喷砂后在种植体上形成小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环形导轨,3-卡槽,4-立柱,5-螺纹杆,6-螺纹孔,7-气缸a,8-气缸b,9-滑块,10-喷砂头,11-种植体,12-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喷砂装置,它包括底座1和环形导轨2,所述的底座1的顶表面上开设有卡槽3,卡槽3为盲孔,卡槽3内设置有种植体夹持头,种植体夹持头位于环形导轨2内,种植体夹持头由立柱4和螺纹杆5组成,立柱4垂向设置,立柱4为圆柱,立柱4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6,螺纹杆5的下部螺纹端与螺纹孔6螺纹连接,螺纹杆5的上部螺纹端向上延伸于螺纹孔6外部,立柱4的下端部插装于卡槽3内,所述的环形导轨2的下方且位于底座1的左右侧设置有气缸a7和气缸b8,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环形导轨2底部,所述的环形导轨2上还安装有可沿环形导轨2滑动的滑块9,滑块9的顶部设置有喷砂头10,喷砂头10朝向种植体夹持头设置,喷砂头10与喷砂机连接,喷砂机启动后哦,砂粒从喷砂头10高速喷出,高速喷出的砂粒作用到种植体11上形成小孔。

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与气缸a7和气缸b8连接,通过控制器能够控制气缸a7和气缸b8活塞杆同时往复的伸出和缩回,从而使环形导轨2做上下的往复直线运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种植体11内部的螺纹孔与螺纹杆5螺纹连接,再将立柱4的下端部插装于卡槽3内,从而实现了种植体的快速工装;然后推动滑块9使其沿着环形导轨2做圆周运动,同时控制气缸a7和气缸b8活塞杆往复的伸出或缩回,在运动过程中,启动喷砂机,砂粒从喷砂头10喷出并作用在种植体11上相邻两螺牙之间的区域内,从而形成小孔12,小孔结构如图3所示,形成的小孔12能够有效增大骨头与种植体的相融性,使骨头与种植体结合的更加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喷砂头10不仅做旋转运动,而且还沿着种植体11长度方向做上下的直线运动,因此在周向和轴向上实现对种植体全方位喷砂,具有喷砂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喷砂装置,它包括底座(1)和环形导轨(2),种植体夹持头位于环形导轨(2)内,立柱(4)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6),螺纹杆(5)的下部螺纹端与螺纹孔(6)螺纹连接,螺纹杆(5)的上部螺纹端向上延伸于螺纹孔(6)外部,立柱(4)的下端部插装于卡槽(3)内,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环形导轨(2)底部,所述的环形导轨(2)上还安装有可沿环形导轨(2)滑动的滑块(9),滑块(9)的顶部设置有喷砂头(10),喷砂头(10)朝向种植体夹持头设置,喷砂头(10)与喷砂机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增加生物相融性、种植体与假牙连接更牢固、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鄢新章;刘谋山;郑开彬;杨省伟;林丽君;陈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1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