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6699发布日期:2019-01-16 06:10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复合丝材制造工艺的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电子领域越来越需要小尺寸、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传感器及线圈,而这离不开高精度、高性能的绝缘包覆金属复合丝,传统的漆包线由于耐热性和绝缘性难以满足高性能线圈的需要。近年来,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玻璃包覆金属丝,则较好的解决了复合丝的热稳定性和小尺寸的问题。但,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玻璃包覆金属微丝需要电磁场悬浮金属熔池,因此金属熔池的质量小(为几克数量等级),导致熔融纺丝工艺的稳定控制难度高,复合丝及金属芯丝尺寸规格难以稳定,且难以制备较大直径的玻璃包覆金属丝(直径为0.1mm数量级)。采用芯丝直径波动范围较大的玻璃包覆复合丝制备高性能的电子产品,则会降低其产品的灵敏度及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熔融纺丝制备玻璃包覆铜丝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工艺,该原理为:把去除油脂后的铜丝在气体保护条件下浸入玻璃熔池中,在融池中玻璃包覆在铜丝表面后,并从复合模具孔中拉丝成型,复合模具轮廓采用锥形结构,以期在复合模具和铜丝之间建立流体动力润滑条件,然后在复合模具出口经冷却制成玻璃包覆铜丝。

该工艺适于圆形、扁平等断面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且玻璃包覆铜丝截面面积小于2mm2,0.005mm≤玻璃包覆层厚度≤0.2mm复合丝材的生产,具体工艺参数为,玻璃软化点为650-720℃,玻璃融池加热温度,为680-800℃,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等,模具出口拉丝速度为0.2-5m/s,复合模具断面轮廓为锥形+定径带形式,锥形部分的半模角为5-18℃,模具出口可采用喷水、喷水雾等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玻璃包覆铜丝的包覆层厚度由于模具的作用可得到保证;

2.铜丝可采用精度较高的原丝,从而可保证铜丝和玻璃包覆厚度的尺寸稳定和精度的要求;

3.可通过更换铜芯丝和模具断面的设计,本发明可以适用于矩形、扁平等其它特殊断面形状的包覆复合丝的生产;

4.可通过更换模具的设计,本发明同样适合于一模多丝的生产,可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

5.相比熔融纺丝法,可较为容易制备直径较大和异形断面的玻璃包覆铜丝;

6.相比熔融纺丝法,本发明对玻璃软化点与铜熔点匹配的要求降低,也即玻璃种类的选择范围更宽,可生产更多不同种类玻璃的包覆铜丝。

具体实施:

1.¢0.07mm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工艺

1)采取拉拔加工制成的铜丝,铜丝直径为0.05mm,采用碱性溶液清洗,去除油脂;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铜丝浸入玻璃融池,玻璃软化点为680-700℃,玻璃融池温度为730-750℃,从模具尺寸为直径0.07mm模具孔中快速拉出,拉丝速度为0.5mm/s,玻璃包覆铜丝在模具出口处的冷却采用水雾法冷却。拉丝复合模具轮廓采用锥形+定径带形式,模具的半模角为7℃,定径带尺寸为¢0.07mm。

2.0.2×1mm扁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工艺

1)采取拉拔+轧制制成0.15×0.95mm扁铜丝,采用碱性溶液清洗,去除油脂;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铜丝浸入玻璃融池,玻璃软化点为680-700℃,玻璃融池温度为730-750℃,从模具尺寸为0.2×1mm模具孔中快速拉出,拉丝速度为,0.8m/s,玻璃包覆铜丝在模具出口处的冷却采用水雾法冷却。拉丝复合模具轮廓采用锥形+定径带形式,模具的半模角为5℃,定径带尺寸为0.2×1m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工艺,把去除油脂后的铜丝在气体保护条件下浸入玻璃熔池中,在融池中玻璃包覆在铜丝表面后,并从复合模具孔中拉丝成型,复合模具轮廓采用锥形结构,以期在复合模具和铜丝之间建立流体动力润滑条件,然后在复合模具出口经冷却制成玻璃包覆铜丝。该方法适于圆形、扁平等断面玻璃包覆铜丝的生产,且玻璃包覆铜丝截面的面积小于2 mm2,0.005mm≤玻璃包覆层厚度≤0.2 mm复合丝材的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志红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